•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九三学社先贤谭其骧

    时间:2020-05-18 03:46: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张晓鹏

    谭其骧(1911—1992),字季龙,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曾任浙江大学等校教授,自195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到复旦大学工作后不久即加入九三学社,成为新中国九三学社发展的第一批社员。曾任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8年12月,由他主持编撰、数十位专家三十多年通力合作完成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公开本八册出齐,被誉为“新中国社会科学最重大的两项成果之一”,对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开展生态治理、防灾减灾和地区开发等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谭其骧于1911年2月27日出生于辽宁沈阳,次年随父亲迁回浙江嘉兴原籍。早年,他就是一名充满爱国热情和期冀社会变革的红色青年。1926年秋,15岁的他因不满校方开除进步学生,愤然离开嘉兴秀州中学,就读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大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他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事变后被捕入狱,遂与组织失去联系。获释后考上暨南大学,先读中文系,再转外文系,最后又转入历史社会系。

    1934年,谭其骧与其老师顾颉刚一起创办《禹贡》半月刊,在他起草的发刊词中说:“这数十年中,我们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真够受了,因此,民族意识激发得非常高。在这种意识之下,大家希望有一部《中国通史》出来,好看看我们民族的成分究竟怎样,到底有哪些地方是应当归我们的。但这件工作的困难实在远出于一般人的想象。民族与地理是不可分割的两件事,我们的地理学既不发达,民族史的研究又怎样可以取得根据呢?不必说别的,试看我们的东邻蓄意侵略我们,造了‘本部一名来称呼我们的十八省,暗示我们边陲之地不是原有的;我们这群傻子居然承受了他们的麻醉,任何地理教科书上都这样叫起来了。这不是我们的耻辱?” 1

    后来,尽管和共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谭其骧在政治上一直坚持自己的底线。1944年在遵义,身为浙江大学教授的他家中相当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度日。当国民党以优厚酬金要他给“将官班”兼课时,提出要他加入国民党,但他就是不同意,最后國民党方面只得取消这一所谓“先决条件”。2他还一直同情革命,在浙江大学担任教授时曾经掩护过中共地下党负责人。

    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全国大陆获得解放,谭其骧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中,思想上是比较靠拢党的”。3

    1950年,谭其骧从浙江大学转到复旦大学任教。1951年10月13日,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四十八次理事会议通过了谭其骧加入九三学社的申请,11月2日,九三学社中央组织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他入社,从而成为同年12月8日正式成立的九三学社复旦大学支社的第一批成员,并于1952年秋分别被增选为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和复旦大学支社组织委员。

    1951年10月,谭其骧带着一种“光荣感”和“为党、为新社会做一点事”的“立功思想”4,积极报名,奔赴淮北,参加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在那里,他认真执行党的政策,真诚对待农民群众,赢得了党的信任和农民群众的爱戴。

    1954年秋,根据毛泽东指示,吴晗组织专家重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这项工作后来发展为新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决定从复旦大学借调谭其骧赴京主持此项工作。次年2月,谭其骧到京开始此项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按照九三学社组织的要求,参加了九三学社中科院支社文化小组的活动,并担任了九三学社北京分社科学文教工作委员会委员5。

    1956年,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二届支社委员会成立,谭其骧被选为主任秘书。这年是九三学社复旦大学支社迅速发展的一年,很快就使社员总数达到100多位。6

    1957年4月3日,复旦大学党委召开本校民主党派联席会议,学习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谭其骧发言强调:“要有保证发扬民主的制度”。7谭其骧本人敢于提出意见,他向高教部和校行政提出了增加科学研究经费、设法支持鼓励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建议。8没过多久,反右运动开始,但直到这年10月,谭其骧还是敢于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意见。9 好在学校党委当时对谭其骧在政治上是信任、爱护和保护的。

    1957年5月,谭其骧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1958年后,谭其骧开始思考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10,“下决心改造自己,向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道路迈进”11。

    1960年5月,主要是因为《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工作的成绩,谭其骧被评为上海市高等学校先进工作者;6月,与复旦大学另外两名代表一起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

    1958年9月12日,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三届支社成立,谭其骧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同月30日,复旦大学公布校务委员会名单,谭其骧为29名常委之一。1960年2月,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人数减为15名,他仍名列其中。121961年7月28日,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四届支社成立,谭其骧当选为主委。在此期间,在九三学社的组织生活中和校内其他场合,他与其他同志多次探讨有关如何更好地发挥老教师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研究生、开展学术讨论等问题。131963年1月28日,他出席了民主党派和知名人士座谈会。周恩来总理在会上讲话,鼓励知识分子同心同德过“五关”(思想、政治、生活、家属、社会)。141964年9月,谭其骧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文革”期间,九三学社被迫停止活动,谭其骧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先是遭受残酷迫害,后因《中国历史地图集》是毛泽东主席交办的工作,而成为“一批二用”的对象。此后,谭其骧忍辱负重,继续《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工作,但这项工作受到了“文革”的很多干扰。这样,原本计划1967年可以完成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本八册出版工作,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才出齐。然而就在这年2月,因长期紧张工作所累,谭其骧突发脑血栓,不久又致半身不遂。

    1978年12月30日,复旦大学党委举行大型座谈会宣布,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谭其骧是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四届支社主委,但因病住院未能参加此次座谈会。在会上,代表九三学社复旦大学支社发言的是副主委卢鹤绂教授。卢鹤绂说:“谭其骧同志曾和我谈过,他说,我们不是学会,但是我们的活动应该结合科学技术实践来谈思想、谈政治和谈心得体会,使大家真正能有所得。”15

    1980年4月,九三学社复旦大学支社召开大会,谭其骧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讲话:“我现在落后了一大段了,因1978年中风迄今已二年多,没有能参加支社工作,出医院后,只参加过二次会议,一次是分社的代表大会,一次是支社会议,今天又与大家见面,我感触很多。……过去一个时刻是感到信心不足的,这些问题,五中全会全部解决了,说老实话,我已从信心不大足,转变为信心十足,完全解决我的思想问题了。……同时,我感到责任重大。因为,我们民主党派的成员,都是知识分子,必须和工农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有知识的,特别是民主党派的成员是老知识分子,现在要进行科研工作,三四十岁的教师接不上去,这个任务,不能不落在我们的身上。尽管我们年纪老了,但一定要把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把被‘四人帮毒害的整整一代人挽救过来,把这个重任担当起来,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16这次大会选出了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五届支社委员会,谭其骧继续当选为主委。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自1957年以来各民主党派都没发展社员。在谭其骧领导下,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五届支社恢复了社员发展工作,一共发展了10多名社员。

    1980年4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在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解放以后,我国史学界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最有成绩的工作之一,就是在谭其骧同志和其他同志领导之下编纂的《中国历史地图集》。”17同年11月,谭其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文科学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至今仍非常罕见,这表明科学家们对他的成就也予以极大的认同。

    这以后,谭其骧更加勤奋、拼命地工作。为了《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修订和公开出版,为了指导博士生修改论文,以及其他各种工作,他总在家人入睡之后还在书斋中工作,常常要深夜一点才能入睡。“年三十这样,节假日这样,在医院里病床上不管时间、地点、场合,只要是能抓住的时间他都在思考问题,研究学问,安排学生的研究计划或给学生上课”。18谭其骧的大女儿谭德玮回忆说:“记得1990年夏天,他又因小中风在华东医院住院,回来后,我劝过父亲,要他提前点睡,他却叹叹气、摇摇头。到1991年夏天,我回上海时,又劝他去住院,他却强调:‘我的时间不多了,要做的事情还不少,还得抓紧呢!”19在半身不遂的晚年,他竟然完成了上百万字的撰述,其中收入《长水集续编》的就有38万字。20

    1988年12月,《中国历史地图集》公开本八册全部出齐。1989年3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庆祝大会。谭其骧在会上说:“《中国历史地图集》所要描述的疆域之辽阔、年代之悠久是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历史地图所无法比拟的,但编绘的物质条件又相当简陋,远远不及发达国家的水平。全体编绘人员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学术研究,为了共同的事业,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参加过编绘的人员大多已年过五十,他们为《中国历史地图集》奉献了一生最宝贵的时光,尽管他們所获得的荣誉和报酬同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很不相称的,但他们都以能参加这项工作而感到自豪。”21谭其骧没有提到自己,但在场的人都知道,他为图集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了解到《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出版的艰难历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胡乔木在会上也有感而发。他说,科学和科学家完全有理由受到社会的尊重和重视。科学事业是在困难与寂寞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们对待科学和科学家,一要倡导、支持,二要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客观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宽容的态度。他强调指出:领导者不应让自己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利害影响自己对科学问题的判断,只有这样,中国的科学才能发展。22

    谭其骧一生刚正不阿,风骨凛然,直到晚年这种本色依然未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谭其骧非常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仅以五届全国人大四、五两次会议为例,他就独自提交了6个议案,联合提交多个议案。这些议案主要涉及教育、文化和政区改革等方面,其中反对轻率修改1978年宪法中有关宗教信仰条文,扩大高校自主权、增加教育和科研经费、提高研究生待遇、建立完善档案工作制度、为调整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做好前期准备等建议,都很有针对性和前瞻性。谭先生还曾就发展壶口瀑布的旅游提出自己的意见。在人大会议讨论发言中,谭先生敢于直言,他批评夸大政绩,尖锐抨击一些社会乱象,大声疾呼“国家要富强,关键是敢于解决问题”。23

    谭其骧深受九三学社社员的拥戴。1983年,谭其骧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1988年,当选为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参议委员会委员,直到1992年8月28日与世长辞。

    谭其骧是一个卓越的学者。他毕三十余年之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迄今最权威的中国历史政区地图集,复旦大学曾将该套图集送给来访的美国总统里根,以致美国有的人虽然不知道复旦大学,但知道“向里根总统送一套地图集的那所中国大学”24。在主编这部鸿篇巨制的过程中,他对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疆域作了科学的界定。也是在主编这部鸿篇巨制的过程中,他将沿革地理发展为历史地理学,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有独特见解,如对历史上黄河河道的变迁及多灾的原因、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变化、海河水系的形成和演变、上海地区成陆的过程等都有深入研究。他发掘和整理古代地理遗产,纠正了前人的错误,阐述了古代著作的科学价值。他还主持编撰了《中国国家地图集·历史地图集》《中国历史大辞典》等大型图书,主编《辞海·历史地理》、《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和《黄河史论丛》等,著有《长水集》、《长水集续编》等。他主编的《历史地理》杂志在国外发行量每期就达500多份。

    谭其骧之所以能在学术上有这么大的成就,据他自己总结,至少有下面几条经验可供年轻学者参考25:一是“一旦认定了一个方向之后,就该锲而不舍,终身以之,切不可见异思迁,看到哪一门走运了,行时了,又去改行搞那一行”。二是要“勇于独立思考”,“不迷信”。“前人说的,权威定的,当然应该充分重视,但并非都是对的,更不是不能更动的。只有不迷信,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三是师生合作,集体研究,培育英才。这方面他举了上世纪30年代与顾颉刚合作创立禹贡学会和创办《禹贡》半月刊的例子,也举了50年代以来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例子。四是要“肯下功夫”,练好基本功。

    早在1947年初,谭其骧就曾写道:“求是师求真,要求是求真,必先明辨是非真假,要明辨是非真假,关键首在能虚衷体察,弃绝成见,才能舍各宗各派之非之假,集各宗各派之是之真。”26在此后40多年间,尽管经历了一次次急风骤雨,以至“文革”十年浩劫,但他始终恪守学术求是求真的原则,坚持真理,绝不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

    谭其骧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通过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及指导研究生(我国首批2名文科博士就是他培养的)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继谭其骧之后担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的邹逸麟回忆说,当年二十出头的他“对于历史地理完全是个门外汉,名为助手,实际上做了近一年的‘学徒”。他的同事们的经历莫不如此。“如今,编稿组的主要成员都成了研究所的宝贵中坚,整个队伍的专业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虽然中国历代的方志汗牛充栋,其他典籍更是浩如烟海,然而,关于某个确切标准年代的山川道路、疆域建置却不会有集中的记载。每条河流的走向变化,每个小镇的名称沿革,都要在堆案叠几的故纸堆中查找、考证,最后呈现于地图之上,点点滴滴之中容不得丝毫的马虎和敷衍。作为项目的主持人,谭教授要审阅每一幅草图,校勘每一条注解。对于学术水平的欠缺,他会耐心加以指点,而任何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必然要招致最严厉的责备。在编绘过程中,一丝不苟的态度逐渐成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学风。”“地图集的编绘是一项多么宏大的工程!上下五千年,纵贯中华历史长河,大大小小的地图数以百千计。如果单凭个人的力量,显然穷其毕生也不可能完成。更何况历史地理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无论是气候、植被、地貌、生物,还是政治、经济、人口、文化,都要为其所用。这就必然要求各方面人才的配合。……三十多年来,团结成了每个成员自觉的要求。”27由此可见,谭其骧教书育人,不仅向学生传授学术知识,而且注重培养他们严谨治学、团结合作的精神。

    曾有学者指出:“谭其骧与顾颉刚在性格上可谓南辕北辙,顾颉刚喜爱团队工作,谭其骧喜爱个人研究,在《禹贡》半月刊时期,两人性格上的差异使他们各行其是。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一生的学术研究成果而言,顾颉剛的主要成就在于个人述作,谭其骧主要成就反是集体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不知是否上帝和他们两人开了一个大玩笑?”28其实,这并非“上帝”开的“玩笑”,正好说明谭其骧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摆在个人名利之前,所以,他能忍痛割爱少写个人专著而专注于集体研究,并带动自己的学生和同事积极参与这种集体研究。

    作为九三学社社员的谭其骧,在政治上始终追求进步。长期以来,他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并于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努力发挥自己的历史地理学专长,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无私奉献。

    葛剑雄:《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70页。

    谭德玮(谭其骧长女):《爹爹百岁诞辰纪念》(在2011年5月28日复旦大学“谭其骧先生10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上的发言),作者惠寄。

    谭其骧:《为什么年逾七十还要入党》,载上海人民出版社《党的生活》1983年第5期,第26页。

    葛剑雄编:《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182页。

    邵鸿:《在“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1年5月28日),http://www.93.gov.cn/history/shisto/5525063379761174663.shtml。

    明清:《本校各民主党派有很大发展》,载《复旦》(校报)1957年2月21日第1版。

    田力:《党委统战部召开本校民主党派联席会议》,载《复旦》(校报)1957年4月13日第1版。

    徐培汀、申明清:《我校行政、党委、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集会畅谈  研究改进学校今后工作》,载《复旦》(校报)1957年5月9日第1版。

    参见《复旦》(校报)1957年10月16日第1版《党委会、民主党派、工会分别组织座谈会 老教师对学风问题发表意见》。

    谭其骧:《一言一动都从六亿人民利益出发》,载《复旦》(校报)1958年2月25日第4版。

    谭其骧:《非灭资兴无不可,非政治挂帅不可》,载《复旦》(校报)1958年5月28日第2版。

    参见《复旦》(校报)1960年2月16日第1版《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名单》。

    参见《复旦》(校报)1959年1月21日第2版《老教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教师分别举行座谈》;《复旦》(校报)1959年4月25日第1版《民主党派成员在公园里过组织生活》;谭其骧等:《关于进一步开展学术讨论的倡议》,载《复旦》(校报)1959年11月5日第4版。

    葛剑雄:《禹贡传人——谭其骧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330页。

    卢鹤绂:《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参见复旦大学档案馆,《统战部80-11档案:各民主党派活动情况》第25页。

    《九三学社复旦大学支社委员改选情况汇报》,参见复旦大学档案馆,《统战部80-13档案:九三、民建复旦支部工作》第23-24页。

    胡乔木:《在中国史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3页。

    谭德玮:《爹爹百岁诞辰纪念》(在2011年5月28日复旦大学“谭其骧先生10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上的发言),作者惠寄。

    谭德玮:《爹爹百岁诞辰纪念》(在2011年5月28日复旦大学“谭其骧先生10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上的发言),作者惠寄。

    葛剑雄:《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版,第292页。

    葛剑雄:《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版,第169页。

    龚育之:《献疑和献曝》,载《百年潮》2002年第12期,第48页。

    邵鸿:《在“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1年5月28日),http://www.93.gov.cn/history/shisto/5525063379761174663.shtml。

    葛剑雄:《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版,第248页。

    谭其骧:《谭其骧自传》,载《文献》1982年第1期,第165-176页。

    葛剑雄:《禹贡传人——谭其骧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83页。

    《复旦》(校报)1990年10月24日第2版《造就辉煌巨著的研究所——访历史地理研究所纪实》。

    吴鸣:《评葛剑雄<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http://blog.wuming-nongtong.com/history/hsn10.html。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尚国敏

    相关热词搜索: 先贤 学社 九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