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时间:2020-11-18 22:09: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胡进成

    【摘要】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事物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就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就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事物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和情感想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就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物理教学质量,就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本人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点感悟或不成熟的看法。

    1.把握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发展水平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转折时期,即开始由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发展,正处于逻辑思维的起点上,一般说,初中生初学物理时教师要重视感性兴趣的培养。这不仅仅是因为感性兴趣更适合初中生的生理和认知心理的特征易于激发,而且因为感性兴趣是理性兴趣的发展基础。感性兴趣不仅能大大地增加信息量,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的实验能力。缺乏感性兴趣而直接产生的理性兴趣,因缺乏具体形象的支持而成为不稳定的兴趣,很容易在遇到困难时对学习物理散失兴趣。

    1.1直接兴趣,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的自发兴趣,这种兴趣源于好奇心,是学生对新鲜、生动、不平常的自然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兴趣,由于这种兴趣易于得到满足,因而它是不稳定的,初中学生易于产生这种兴趣。

    1.2操作兴趣,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物理现象,观察物理过程的兴趣。有这种兴趣的学生,不满足观察物理现象,较前一层次有所提高,这种兴趣开始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因但并未达到探究实质和规律的层次仍属于感性兴趣,因此稳定性仍然较差。

    1.3因果兴趣,是学生对探究物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的原因与结果的兴趣,这种兴趣是在前一次水平基础上的发展,有这种兴趣的学生,不仅要了解如何引起和改变某种物理现象,而且要探究其中的原因。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转向物理现象的规律方面,已上升到对事物内部规律的理性兴趣阶段,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而且成为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1.4理论兴趣,是把具体的因果认识上升为理论结构并运用该理论 的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兴趣,对有这种兴趣的学生思维活跃,热衷于讨论、归纳、分析和争辩等思维活动,甚至会亲自进行一些创造性实验和观察活动,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达到了较高的智能水平,具有浓厚的稳定的物理学习兴趣。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1选择合适的兴趣激发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物理学习才可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必须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做指导,根据学生兴趣发展的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物理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兴趣激发点,只有恰当地把握激发点,才能取得激发兴趣的事倍功半的效果。

    2.2引入物理史教育。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引入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端等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牛顿与苹果”故事,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制造发电机等,使学生们把对科学家的崇拜转化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及刻苦学习物理的动力。

    2.3注意情感交流构建和谐课堂。课堂教学一方面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艺术表现等都会感动、吸引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现在初中学生中仍能表现出来。初中学生是学习物理学的开始,因此初中物理教师更要注意课堂上的情感交流,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2.4组织安排学生课后“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安排学生“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等。

    3.加强物理实验,增强感知效果,提高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物理现象,发现“规律”或明白“道理”,从中感受“发现”或“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3.1做好演示实验,改进和增加演示实验。如学习“浮力”中“物体的浮沉条件”后,用针筒和大试管模拟潜水艇的浮沉,学习电功率时制作串联、并联的白炽灯示教板,接在照明电路中观察亮度,进一步加深了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2多安排学生实验,提高学生操作兴趣和实验能力。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动员学生自备玩具小车;学习光的折射时,学生自备激光笔等。在教师的指导下人人动手,动脑,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代替视听式教学。在实验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成功” 的喜悦及同组学生合作的愉快。从而使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变为高涨、强烈、持久。

    3.3增加课堂即席实验。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实验“器材”做简单易行的实验,增强学生的感知,提高兴趣。学习压强时,安排学生利用拇指和食指捏短铅笔的两端;学习“改变内能方式”时,安排学生搓双手;学习摩擦时,安排学生将塑料尺夹在书中,左手“按书”,右手拉塑料尺移动等。通过这些实验能收到教师演示实验达不到的效果,并大大提高了兴趣。

    4.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深化兴趣

    当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差距时,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的情境,使学生面临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新旧知识冲突,从中感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激发学生的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欲望,深化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如学习“密度”时,先用多媒体出示北京天安门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其宏伟壮观后,提出如何测出它的质量?指出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即可以知道了。又如,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演示:用力推小车使其运动,停止用力时,小车静止,提出“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物体就不运动”,再演示将小车向前一推,手离开了小车,小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又提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至此,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学习或探究新的问题。

    5.公正评价,循循善诱,保护兴趣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以后,也容易消失或转移,学生的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对学习成绩十分敏感,对学习兴趣的影响也很明显。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回答、作业的完成、实验的成败,考试的成绩,都应公正评价,并能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对某些学生实验失败或成绩较差的要引导他们体会过程,并给以必要的辅导答疑,帮助他们增强信心,让他们多体会“过程”的乐趣,从而保护和强化学习兴趣。

    6.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发展兴趣

    物理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如学习了“惯性”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求小车司机要系好安全带;高速公路上的“标牌”——“保持车距”,学习“密度”后,引导学生用测密度的方法能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教学过程中适时的介绍物理知识在生产实践、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尖端领域中,我国的科技成果。如望远镜的发明制造对宇宙的观测与研究,我国原子弹和氢弹试爆成功,神五、神六发射成功,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通过适时时机介绍,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兴趣的发展,兴趣的升华,并发展成学习动机,激发他们为现代化建设而刻苦学习的志趣。

    参考文献

    [1]乔际平,苏明文,杨宝山《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学物理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97版

    [2]程金梅、武建时《物理教学心理学》北京师大出版社,88年10月版

    [3]阎金铎等《物理教学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92版。

    收稿日期:2009-09-21

    作者地址: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郑楼中学223800

    相关热词搜索: 兴趣 老师 是最好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