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儒家仁爱思想对培育和践行友善观的启示

    时间:2021-02-08 08:02: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友善观是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和素质,对青少年友善观的培养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儒家仁爱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内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为青少年友善观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本文在结合儒家仁爱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社会青少年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践行友善上所存在的问题,并由问题出发结合儒家“仁爱”思想在友善观践行上的启示给出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仁爱思想;友善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9-0118-02

    友善观的践行,能够温暖人的感情并减缓道德的冲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我们挖掘传统思想里的文化精髓,为我们所用。关于传统文化里友善的解读,先秦儒家思想任凭岁月流逝,依然焕发时代的光芒。

    一、友善的科学意蕴

    友善指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睦,最早见于《汉书·息夫躬传》:“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关于“友”和“善”的解释最早是在《尔雅·释训》中:“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1]。从词源学上来讲,“友”和“善”包含两层意思。在之后的词语发展中,两者逐渐开始合并使用。然而,对于友善的概念,学界也没有一个明确定义;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综合来看,从狭义上讲,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和关爱的一种关系状态。广义来说,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友善资源与传统文化中关于友善的道德有很多的相似和借鉴之处,友善的价值观是以传统的友善资源为源头活水和强大的理论根基,这对于青少年践行和培育友善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仁者爱人

    儒家仁爱思想的核心是爱,把“仁”和“爱”糅合在一起,使其更具有凝聚力。《荀子·子道》中,子贡说:“仁者,爱人”。《淮南子·泰族训》中:“所谓仁者,爱人也”。孔子的爱人思想包含着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是以家庭孝悌伦理关系为基础展开的,从自己的家庭开始去爱身边亲近的人,由仁出发去爱,爱一切。孔子从仁出发的仁爱思想,是人本理性思维的体现。从情感角度讲,仁者爱人就是要同情人、关心人。从关系角度讲,仁者爱人就是以血缘之爱为起点的有秩序的差等的爱。从“仁”的文字形式上看,仁是由两个人构成,是存在于关系中。马克思曾说,人从本质上来讲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由于关系的不同,“仁者爱人”中的爱才具有了差等性。从爱亲人到泛爱众到爱万物,是儒家所追求的行仁的目标。这一种层层递进的爱人思想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为仁由己

    仁的行为规范要以爱来维系,儒家的仁爱思想是由自己的仁爱行为出发,推己及人,行仁正己是儒家仁爱思想的正确行为方式。在《论语·颜渊》中,颜渊问到何为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132-133。孔子在教育其弟子时强调“为仁由己、克己复礼”。要从本心出发,遵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努力到达社会要求的道德境界和道德修养。同时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达到社会所遵从的“礼”的要求。从而实现修身、正己、行仁。

    (三)忠恕之道

    在《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167这已经成为我们的道德金律,指出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道德准则。孔子认为,人们对于忠的理解是很容易的,但对恕,它是需要一定的境界高度才可以达到。因此,孔子在对其弟子进行教育的时候,都是启发引导其弟子对恕的理解。宋代朱熹在《中庸章句》中对忠恕解释道:“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2]儒家的忠恕之道也是讲究自身出發,推己及人,修其身、养其性,内外合一,物我一致。

    (四)重信之道

    信,诚也,即信守承诺,讲信用。诚信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最核心的理念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准则。在先秦儒家的孔子看来,诚信是一个人行走于世的最基础保障。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讲道:“人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輗,其何以行之哉?”《朱子集注》中对重视信用的看法则为:“车无輗,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因素范畴。对于个人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来说,坚守诚信的底线,都是赢取未来的重要砝码。

    (五)义利之道

    儒家一直以来都是重义轻利的,在《论语·里仁》中,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也主张先义而后利,到孟子时,把义推到了极致,形成了义高于利的定论。在他们看来,“仁”是内心的出路,“义”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六)孝悌之道

    孝悌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伦理精神,在儒家看来,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是行仁之道的开源处,是行仁达道之根本。《论语·学而》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大道的根本,是道德伦理的根本与基础,也是处理一切人伦关系的起点。

    三、儒家仁爱思想在践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家庭生活中不友善行为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开始转向小家庭制,孩子作为家庭的核心,受生活条件的影响,易养成娇生惯养的毛病。出现不尊重父母,顶撞父母,拒绝与父母沟通的情况。父母与子女,应该是共同成长的共同体。在一期《不好说特想听》节目中,一位男公关邀请妈妈了解自己的工作,事实是他想通过节目告诉妈妈这么多年藏在心里的心结引发了一阵热论。巧妙地解释了一个现象:父母在等孩子道谢,孩子在等父母道歉。基于父母在处理子女关系上的不妥当,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而呵斥或冷战,完全将传统的尊老爱幼,孝悌之道抛在脑后。这不仅是父母对其教育的缺失,也是社会未建立完善的孝悌体系的悲哀。值得我们去反思,并找出解决办法去完善孝文化。

    (二)在社会生活中不友善行为的表现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君子爱财,本应该取之有道。但却有人为己私利做着伤害他人的事情。面对社会发展中的风险挑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过于注重个人本位的发展理念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要求的。近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为子子孙孙留一片绿水青山。但也有青少年在景区乱写乱画,乱扔垃圾,野外烧烤,这也是在社会生活中对生态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不友善行为。

    (三)在学校生活中不友善行为的表现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神圣的学术殿堂,青少年的不友善行为主要表现在与同学和教师关系的紧张上。虽然从整体上来说是友善的,但是,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形成的性格、习惯等等也不尽相同。在这种状况下,青少年若不能学会换位思考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就会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

    四、儒家仁爱思想对践行和培育青少年友善观的启示

    (一)以“仁者爱人”推进青少年友善观的道德情感认知

    儒家传统文化里的仁爱思想与时俱进,日益散发着时代的光芒。青少年要从关心和爱护自己出发,去爱别人。儒家仁爱思想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呼吁统治阶级关爱和尊重民众并停止杀戮。当前,我们对青少年进行仁爱教育是希望他们能够爱己及人,为社会的和谐,生态的平衡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以“为仁由己”提升青少年的社会友善意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在行事上的道德准则,并告诫弟子也应如此。而且,行仁要靠自己,发自内心地去行使,由内向外,从本心开始,切不可从外界出发。青少年在社会中要努力为国家、社会做贡献。面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老人摔倒扶不扶”“公交车上要不要让座”,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争议。这一个个社会问题,一次次被推上了道德的高度,引起了人们的反思。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因个人情感的冷漠给一个家庭带来不幸。

    (三)以“忠恕之道”引导青少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待人忠诚,是人与人友好相处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持良好关系的必然要求。以儒家“忠恕之道”来引导青少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求青少年要学会“克己”。学会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所以,要以儒家思想“忠恕之道”为准则教育青少年,为践行友善观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以“义利之道”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

    儒家将义利解释为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并非常看重对公共利益做贡献的责任意识。青少年要有正确的义利观,在不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实现二者的协调。通过各种合适的方式来改变青少年的认知,使其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符合社會主义接班人的要求。

    (五)以“重信之道”锤炼青少年的诚信品质

    “诚信赢天下”。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要通过树立榜样的力量对其进行直观的引导,并对其进行正面强化,直至使其成为一种自身的品质、习惯性的行为。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青少年友善观的一个表现,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会注入更多的内容。

    (六)以“孝悌之道”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儒家认为孝悌是行仁的前提,知孝悌,才能由爱己及人至万物。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基础,是促进培育和践行青少年友善观的一个重要方式。孝悌思想是世代家风中传承下来的,良好的家庭环境要依靠良好的家风建设,孔子将“孝悌”作为推行仁爱的根本出发点,并告诫弟子,实行仁,必须从孝悌开始。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用儒家仁爱思想培养青少年践行友善观对其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郭璞,注.尔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收稿日期:2020-03-18

    作者简介:王艺迪(1995-),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儒家 友善 践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