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演讲稿 > 正文

    2020年前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与结构调整

    时间:2020-08-01 08:22: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20年前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与结构调整

     编者按:一个经济体在达到一定的增长速度之后通常会开始减速,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这样的拐点,经济增长的潜在减速在所难免。增长减速不是会否发生的问题,而是如何发生的问题。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类似于40年前日本经济以及20年前韩国经济的拐点。如果历史具有借鉴意义,那么在这一拐点之后,整体GDP增长通常会减速,而通货膨胀则会加速;经济结构通常会发生重大转变,三个重要的经济比率:消费占GDP比重、服务业占GDP比重以及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会迅速上升。

      作为一个地区差异巨大的大陆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其他东亚国家相比,具有特殊性,可能更符合长期、渐进的特征。本文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构建了一个基准设想和两个替代设想,并确立了一系列重要参数,用以勾勒2020年前潜在的经济大趋势。

      

     关键词:中国经济 增长轨迹 增长速度 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1-06-05

     从增长轨迹和经济结构方面来看,2020 年前中国经济会有哪些大趋势?在多大程度上我们可以根据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成就推断其未来十年的走势?在此期间会有哪些潜在的陷阱和风险?投资者应如何为经济的重大转变和转型做好准备?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已成共识

     目前的一个共识是未来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低于过去十年。我们也支持这一共识。潜在增长速度是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函数:1978年-2009年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9.8%的年均增长。许多学术文献试图估算出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GDP 增长的贡献。据这些研究报告称,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3.2个-5.1 个百分点),而劳动力的贡献最小(0.7个-2.8个百分点)。相关研究文献的一个广泛的共识是: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一直十分强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5个-3.8个百分点之间。

      (一)未来十年这三个要素的增长速度可能会减缓

     1.人口统计显示,劳动力供应增长正在放缓

     据联合国预测,未来十年劳动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为0.23%,过去20年的1.28%相比相去甚远。由于劳动人口与就业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关系,这意味着劳动力供应增长也将相应减缓。

      2.储蓄率和资本形成双双走低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储蓄者(35岁-59 岁)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下降,而纯消费者(65 岁以上)的比例则会上升。这将导致家庭平均储蓄率的下降。我们预期政府将加大力度,要求盈利能力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向国家支付红利,而这又将导致企业储蓄的减少。政府储蓄并不会因为收取国企的红利而增加,但国内储蓄却会因此而减少。储蓄率的下降将导致投资率以及资本形成的走低。

      3.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来自两个主要因素

     (1) 劳动力从低生产率活动(如农村地区的农业活动)向高生产率活动(如城市地区的制造业活动)的转移。鉴于过去30年间中国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我们认为后者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增长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2) 技术创新和结构性调整。虽然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仍有可能继续得益于技术创新,但结构性改革为全要素生产率创造的潜在收益已经不大可能像前30年那么强劲了。这是因为经过30年的结构改革,经济中最明显的扭曲方面(即触手可及的果实)大多已经消除。随着经济增长达到更高的水平,要想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解决根深蒂固的结构刚性(尤其是在既得利益已经形成势力的情况下),将会越来越困难。

      (二)减速的幅度究竟有多大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目前还有多个因素在发挥着对冲作用。

      1.潜在的农地改革和户籍制度的放松:这些改革措施可以使更多的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有效增加劳动力供应。当然,这取决于潜在的政策变革。

      2.投资占GDP的比重的下降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因为现有的增长模式和资源配置还有强大的惯性,而迄今为止,再平衡措施的力度依然比较温和。中国的国民储蓄依然高于国民投资(其佐证就是居高不下的经常账户盈余)。在此情况下,我们认为至少在未来五年内,储蓄或低成本资本的可得性不大可能成为资本形成的有效制约因素。

      3.更艰难的改革可能会出台:虽然“触手可及的果实”已经基本摘光,但是如果更为艰难的改革措施得以实施,则可能会推动效率和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这些改革措施包括通过发展债券市场及/或放松利率管制改善金融中介,放宽国家垄断行业(如医疗、教育、电信、媒体、运输等)对私人投资者的市场进入限制等。

      世界银行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对未来十年中国的增长做了非常有用的预测。据世行预测,2011年-2015年中国的GDP 增长将平均达到8.4%,2016年-2020年将为7.0%。这一预测与此前的一些研究基本一致或略低,这些研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GDP 增长将在7.5%-9.6%之间。

      

     二、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

     世界经济史也表明,一个经济体在达到一定的增长速度之后通常会开始减速。这一模式在安格斯?麦迪森的(Angus Maddison)《世界经济千年史》(The World Economy :A Millennial Perspective)一书中得到了详尽的数据支持。

      具体而言,我们发现当一个经济体的人均GDP 达到7000 美元时,随后十年的GDP 增长通常会大幅减速。1据麦迪森的数据,过去100 年间约40 个经济体的人均GDP 达到了7000 美元。这40 个经济体中,31 个在达到上述收入水平之后增长速度开始减缓(表1)。在拐点出现之后的十年间,平均增长速度低于此前十年2.8 个百分点。

      根据麦迪森的数据,我们预计中国的人均GDP 在2008年左右达到了7000 美元。如果历史规律和万有引力对中国起作用,则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在所难免。

      (一)增长减速如何发生:日本和韩国的经验

     如果增长减速已无争议,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它会如何发生?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认为日本和韩国提供了特别有用的参考。中国的经济成就并非独一无二,而是“亚洲经济奇迹”的一部分。在我们看来,中国经济发展其实是延续了其他较为发达的东亚经济体的模式。

      据麦迪森教授的数据,日本和韩国的人均GDP 分别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80年代达到了7000 美元。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类似于40 年前(1969 年左右)日本经济以及20 年前(1988年左右)韩国经济的拐点。此外,我们还发现,在这一拐点之后,日本和韩国的整体GDP 增长均有所减缓,而通货膨胀则出现了加速(表2、表3)

     具体而言,在经济增长方面,1960年-1969 年日本的GDP增长和1979年-1988年韩国的GDP 增长在十年间平均达到了10.4%和10.0%,随后在1970年-1979年和1989年-1998年间分别下降至5.2%和6.3%。在通胀方面,在1960年-1969年这十年间日本CPI 的平均增长幅度为5.4%;而在1982年-1988 年这8 年间韩国CPI 的平均增长为4.0%。而它们的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