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中国制造记忆

    时间:2021-01-10 10:03: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皮人潘

    民用照相机市场看似简单,牵涉到的产业多,技术壁垒厚。精密机械历来是中国产业链的短板,如今,在重庆南路上,有着仅存的一条海鸥120双反相机生产线,与静态的博物馆不同,它的存在犹如活化石一般,唤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120余台国产老相机、80余台国外老相机、200多件相机配件以及一条完整的老相机装配生产线,讲述了馆长陈海汶和老相机的故事。这些相机中的绝大部分不是买来欣赏把玩的,它们真正被使用过,陪着他走过了30年的摄影生涯。

    大集体浪潮

    一进门便能看见中国老相机制造厂家专区,这里陈列着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国内34家相机厂家及这些厂家生产的当时标志性经典相机。由于不同大背景时间下,厂的合并和改制繁复,以下列出部分。

    中国第一批相机生产厂家是大跃进前后1956年~1959年兴建的,共有七家:

    北京照相机厂生产:大来、长虹、天坛、长城等。

    天津照相机厂生产:幸福、七一、晨光、东方等。

    上海照相机厂生产:上海、海鸥、红旗、东风等。

    广州照相机厂生产:五羊、广州、珠江。

    哈尔滨照相机厂生产:熊猫、孔雀。

    杭州照相机厂生产:西湖。

    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紫荆山。

    中国第二批照相机生产厂家1965年~1969年出现:

    兵工部重庆照相机厂生产:华蓥。

    江西光仪厂生产:凤凰。

    中国第三批照相机生产厂家出现生1973年~1975年,共十家:

    常州照相机厂生产:红梅。

    无锡照相机厂生产:太湖。

    武汉照相机厂生产:友谊。

    青岛照相机厂生产:青岛。

    福州照相机厂生产:风光。

    郑州照相机厂生产:华中。

    哈尔滨电表厂生产:孔雀。

    丹东照相机厂生产:牡丹。

    苏州照相机厂生产:虎丘。

    无锡光学仪表厂生产:湖光。

    据资料显示1957年~1982年这二十五年里我国累计生产照相机374.18万台,这是我国早期生产照相机总量。

    “海鸥”被放在博物馆第一部分“中国老相机制造厂家专区”的第一格,与其为伴的还有我国相机生产鼎盛时期其他33家主要厂家的代表作,台台可堪“古董”,架架都有故事:1958年出品于重庆市乐器厂的长江相机机身竟然是胶木的;
    1959年出品于上海冠龙照相材料商店的劳动牌相机,外壳是用铝锅敲打的;
    哈林娜相机出自港人企业家黄克竞于1952年创办的香港宝源光学公司;
    上世纪80年代初说是在深圳生产,扬言要打进香港的佳丽牌135平视式相机原来生产基地在江苏海门,老板是“下海”的照相机厂副总;
    1959年3月生产于南京电影机械厂的紫金山牌Z-135相机为满足炫耀的需要起初竟不在机身上铭名;
    北京照相机厂生产的大来牌相机机身上铭刻着“为人民服务”;
    跃进、天鹅,孔雀,牡丹、长乐、海燕、华中、友谊、华夏、梅花鹿、沈阳、西湖……这是一个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

    通过引进和借鉴仿制、创造,中国生产了50来个品牌的相机,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生产过这么多牌子的相机。珍贵收藏相机展区大量陈列有五十年代末国产相机研制开始上海所生产的各种型号,式样的时代精品相机,以及影响中国相机发展的具有100多年历史的世界相机珍品。共展出国产老相机珍品111台、国外老相机珍品80余台,包括各种相机镜头附件等共200多件。

    1、上海58-Ⅰ型,仿制苏联卓尔基。而卓尔基仿制的“莱卡Ⅲb型”并改进的,实际是孙子辈,它的生产标志着中国照相机工业开始形成,因此具有“零的突破”之划时代意义,生产时期:58—59年;
    生产数量:1198架;
    主要功能:四片三组天塞型镜头,F=I:3.5,f=50mm横走式幕帘快门,速度分T门、B门,1~1/1000秒,自动测距、自动停片、自动计数,螺纹接口。

    2、上海58-Ⅱ型是上海58-Ⅰ型的改良型,1959年正式投产,制作上也极为精致,被戏称为莱卡的上海版,最大的改进是将测距窗与取景窗合并成一个系统,并增加了x闪光同步结构,共计生产了11888架。

    3、上海58-Ⅳ仿制德国罗莱双反相机为蓝本,双镜头反光相机拥有一对焦距均为75毫米的镜头,分

    用来取景和摄影,相机速度范围为1—1/300秒,B门,设有自拍和闪光同步介面,自动停片装置等等,以后因国家提出不准以地名命名照相机以及指定今后上海生产的照相机都以“海鸥”定名,也就是后来的海鸥Ⅳ系列相机。

    4、“海鸥Ⅳ型”是海鸥双反家族的最基本型号,完全来源于“上海Ⅳ型”,除了牌子改了,主要变化就是“名头”上的牌由镶嵌式改为铭牌浇注式。(整个海鸥家族都是)

    5.东风120单反相机完全仿制瑞典哈苏,与哈苏所有配件通用,配有4/50广角,2.8/80标焦和4/150中焦三个专用镜头。最高标称速度达1/1000秒。

    6、1964年“上海DF型”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仿制“美能达”SR-1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7、1966年“海鸥DF型”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仿制“美能达”SR-2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58毫米六片四组的双高斯结构加膜镜头,有七档光圈可供调节,最小光圈为F16,调焦范围由0.6米至无限远,采用四轴式布帘幕横向机械快门。快门速度为1-1/1000秒,B门,设有x闪光同步档(约1/45秒),反光镜锁和瞬时复位反光镜,可在翻拍或特殊摄影时减缓机身震动;
    另装有延时约10秒的机械自拍装置。

    8.1973年我国生产的第一架仿制于极具盛名的莱卡M3平视取景照相机。由“四人帮”之首江青密切相关的相机,定名为“红旗20”相机,配套标准镜头:F=50MM、F1.4广角镜头:F=35MM,F1.4中焦镜头:F=90MM F1.4,三款配套镜头均为高素质的顶级镜头,取景采用大倍率亮框取景器,卷片采用快速装片机构,快门速度最高为1/1000秒,顶盖上有毛泽东手书“红旗”二字,合计生产271架,成为世界各国相机收藏家竞相寻觅的对象。

    9、参照日本“柯尼卡C35-FD”、“佳能QL-17”设计的凤凰“JG301型”35mm电测光自动光圈照相机,1981年在江光厂正式投入生产,具有较高的电子化程度,它采用电子COPAL快门,快门速度范围为1/8-1/500秒以及B门,一共有八个档,高电子化程度主要体现在拍摄方面。

    10、参照西德“奥普蒂玛535”设计的凤凰“JG302型”35mm照相机采用电子程序快门;

    11.参照日本“潘太克斯ME”和“启能CM-4”设计的凤凰“JG303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是江光厂于1980-1984年研制的,她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是我国第一台采用纵走式金属焦平面快门相机,采用日本精工快门,最高快门速度达到1/1000秒,还是我国第一台具有内测光功能的单反相机,随机的镜头是50mm的标准镜头,最大光圈高达F1.4,镜头采用7组6片的结构,另外,这款机型的接口是PK型接口。

    12、参照日本“柯尼卡”,“理光”、“富士卡”、“美能达”,“娜凯”等厂生产的内藏闪光机设计的三个类型的凤凰“JG304型”35mm程序快门照相机;

    海上制造

    在国产相机中,“凤凰”,“海鸥”二鸟是响当当的名号。上海照相机厂同样是中国最早一批照相机生产厂之一,前身为上海相机试制小组。在今天,上海海鸥照相机厂仍然是国内照相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几十年前的中国,虽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贫穷而又落后的一个国家,但也是世界上生产照相机的三大国家之一,国产的照相机多是仿制品,从机身到镜头都是仿制的,这一点却令德国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1957年,上海市钟表工业公司调集照相机修理部的工人,成立了照相机试制小组。同年11月,以徕卡IIIb型为蓝本成功试制35mm旁轴相机。1958年,上海市在原照相机试制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照相机厂筹备处,而后联合大明誊写用品厂,海通工艺厂等单位,于3月17日成立了上海照相机厂。试制成功的35mm旁轴相机得到了小批量生产,并定名为“上海58-1型”。上海58-1型旁轴相机试制品。自1959年起,上海照相机厂开始生产其改进版58-2型相机,并一直持续到1963年。上海照相机厂还曾以爱克发Isolette为原型生产了中国最早的120折叠式相机“上海201”。

    到了64年,上海照相机厂在决定进行产品出口后,注册了“海鸥”商标。从此,该厂所生产的所有产品都以“海鸥”作为品牌。4系120双反相机是最知名的海鸥牌相机之一。其前身是上海照相机厂在1959年以禄来Rolleiflex为蓝本试制的仿制机。4系120双反相机有4A、4B、4C等几个大型号(传闻有4D),每个大型号又包含了若干小型号。除此之外,上海照相机厂还在出口日本,德国等国家时,使用了类似“Texer Automat”,“B.I.G Twin4”等不同品牌。直至今天,海鸥4系双反相机仍然深受国内摄影爱好者、器材收藏家的追捧。

    同时上海照相机厂以美能达SR-2型为蓝本成功试制了135单反相机。这款产品在1966年以“海鸥”为品牌投入市场,产品型号则以代表“单反”的汉语首字母的DF为开头。20世纪70年代末,海鸥DF系列产品不仅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135单反相机,同时实现了向海外的出口。

    两年后中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类似“外国人有的中国人要有,外国人没有的中国人也要有”的口号得到了广泛传播。1968年,在江青的授意下,上海照相机厂,上海照相机二厂分别接下了仿制哈苏500C与徕卡M3的任务。由于是政治任务,所以工厂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1969年,以哈苏500C为蓝本的东风120单反相机率先试制成功,与之相搭配的镜头则有50mm F4、80mm F2.8和150mm F4三款。在上层领导的要求下,最终产品以非常规手段将快门速度从1/500秒提升至了1/1000秒,同时在机身设计上也做出了一些并无实际意义的改良。从1970年至1973年,东风120相机共生产了不足100台。受当时技术水平限制,其加工工艺无法与哈苏500C相提并论,并且机械可靠性较差、故障频频。

    70年代,以徕卡M3为蓝本的红旗20旁轴相机试制成功。其中,“红旗”二字采用了毛体书写,而20则代表了向建国20周年献礼的意义(该项目是在1969年开始的)。从1973至1979年,红旗20相机共生产了不足300台,与之配套的35mm F1.4.50mm F1.4和90mmF2镜头数量更为稀少。由于大量零部件需要手工加工,最终导致红旗20相机的成本高达数万元,并且完全无法实现批量生产。

    1978年,原上海照相机厂和上海照相机二厂,五厂合并成立了上海照相机总厂。到了1987年,又通过并入上海照相机三厂等单位成立了上海海鸥照相机公司。上海照相机厂自1985年起开始引进美能达X-300型单反相机生产线,并于1989年开始投产DF-300系列产品。同一时期,日系厂商纷纷推出自动对焦单反相机。而我们的产品不仅技术落后,同时还在国产化的进程中消耗了大量时间和财力。

    中国人生产的镜头一直和世界水准持平,直到70年代出现变焦镜头,颓势才异常明显。国产相机另一个关键部件可以说是光圈和快门,高档的相机其光圈的误差比较少,而中档以下的相机其光圈大少误差就比较明显,那时候的光圈多是六角型,八十年代后期,一些玩具相机从境外流入中国市场,其中有些相机是组合快门,光圈快门同是一个组件,光圈是呈月形的。提起照相机的快门,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昔日落后的中国能效仿西方做出高档相机,但关于快门的速度问题,老办法检测快门的速度,是靠拍摄电视的扫描线决定快门的准确性,也用电唱盘的转速来鉴定快门的慢挡速度是否准确。

    彼时除了镜头成像有着出色的表现之外,做工却显得粗糙,中国已下决心向日本人学习,九十年代,大陆纷纷设厂组装日本相机,有尼康FM-2和FM-10,其它品牌的傻瓜相机更多,上海照相机总厂引进了日本将要淘汰的生产线,组装美能达XD-300,该型号后期命名为“海鸥”DF-300。好景不长,日本的名牌数码照相机铺天盖地直卷入中国市场,从传统急转到数码,很多工厂没法立即赶上新潮流,别说中国的照相机制造厂家面临倒闭,而日本的几个名牌厂家也难逃厄运。宾得要和三星合作,共同研制数码相机,美能达被SONY收购。中国制造过盛地追赶潮流,使得国产传统相机穷途末路。

    海鸥4A-109的优势

    4A相机拍出的片子从分辨率来说,的确是135的系统没有办法相比的。6×6的底片有着绝对优势,同时在4B系列里,海鸥是最好的。国产相机生产了五十年,款式种类也有了无数,然而整体的水平还是不高,不仅比不了日德机,就连前苏联老大哥也能轻易把我们比下去。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过辉煌和骄傲,至今能拿到桌面上的还是六七十年代盛行的以海鸥为代表的双反相机。无论成熟的制作水平或是技术水准,在今天看来仍是典范,不仅在相机领域里,就是在整个民族工业中都可称的上是最后的国货精品。

    海鸥4A-10g的镜头是4片3组的天塞镜头。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天塞”,指的是一种光学摄影镜头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的摄影镜头最早出现于百年以前。1902年,保罗鲁道夫博士(1858-1935)在蔡司公司的支持下,与另一位光学设计师E万德斯莱布合作,通过精确的科学计算设计出天塞镜头,并以在光学成像质量极佳的情况下以体积小、重量轻的形象独领风骚100年。天塞的名字含有“快速”的意思,不过追根溯源,它来自希腊语单词“tessares”,意为“4”。与此前完全靠设计者经验进行镜头设计不同,天塞镜头是20世纪初光学技术以及计算科学进步的结晶——它是复杂的科学计算的成果。它的光学结构相对简单,典型的天塞镜头中设计有4个镜片,并将其分做3组。由于它的解像力高,反差高、畸变很小,面市不久就压倒了此前林林总总的各种镜头,并获得了“相机的鹰眼”的美誉。实际上全球几乎所有的镜头制造商都仿制过这只镜头。不过,鲁道夫和他的继任者厄内斯特王德瑟尔伯、威廉沃尔特穆特设计出了一系列天塞镜头的变种。恐怕它的设计师们也没有想到,100年后,作为一个庞大的光学结构体系,天塞型镜头已经广泛应用于专业摄影镜头,业余级摄影镜头、电影镜头、翻拍系统、航空成像等诸多领域中。由于卡尔蔡司一直致力于为哈苏等著名品牌生产或定牌生产配套镜头,因此许多历史上知名的照片都有天塞镜头一份功劳。据欧洲一家著名的摄影杂志统计,“天塞”镜头是有史以来生产量最大的摄影镜头。

    活化石流水线

    海鸥相机是见证时代印迹的记忆光圈。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海鸥牌照相机堪称国货精品,是民族工业的典范,并打入国际市场,改写了中国150年来相机零出口的历史。谁能想到,“海鸥”的雏型竟是在上海石库门的亭子间里,用手工敲出来的。多少中国人用海鸥相机,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

    生产海鸥照相机的上海照相机厂在松江,曾经是一家规模不小,效益相当不错的国有企业,但是因为体制,机制以及品牌培育等方面的原因,没能及时跟上产品升级换代的国际步伐,错过了单反时代和傻瓜机时代,又错过了数码产品研发阶段,它只知道兢兢业业地生产胶片相机,卖不出去还在出品。最后,他们只能接些一两百台国外教学用机之类的小单子,勉强维持。随着数码相机的崛起。“海鸥”被冲垮了,但尚有一条流水线和上千套零配件还在。2009年,陈海汶出资百万买下最后一条国产双反全机械1 20胶片老相机装配作业线以及海鸥牌商标使用权,雇请了退休老工人,将这条流水线重新启动,装配海鸥4A-109型相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台海鸥4A-109型相机的诞生。

    此条作业线历经多次改制后生产和停产,在深具老相机制造情怀的“海鸥人”及技师团队和陈海汶的执着努力下,终于在这里,还原关于老相机收藏制造的传奇。如今,在这最后一条海鸥照相机作业线上,407种零件、89道工序,由10多个资深技师亲手装配、调校7个小时,诞生出一台全机械海鸥4A-10g型120双反胶片相机。

    馆内工作人员称这条作业线为活化石,而作业线上的人员多是些退休的老法师,有一位老师傅8岁进厂,到现在仍放不下手中的装配工具,被返聘回来继续延续着海鸥的生命。然而由于最后剩余的零件有限,海鸥照相机还只能生产一千台,到了那时候这条生产线只能做观摩用。中国的照相机工业曾经距离世界领先地位很近,但是如今却拉开很大的距离。对于博物馆未来的发展,馆长表示说,他还想要推动建立上海摄影博物馆,不局限于照相机,更多加入艺术,摄影等展示内容,建立一个摄影者之家。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数码技术的蓬勃发展,简单便捷让胶片机不复往日的市场,于是上海相机厂和全世界的传统摄影器材厂商一样,不得不停止了生产线。时至今日,相机对于人们来说已不是稀罕之物。更高级的数码相机更是居家必备。一个时代悄然结束,对于很多人来说,海鸥双反相机是回忆,也是情结。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制造 记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