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深入解读:华文之美与游侠之义|语以相当华文之义

    时间:2018-12-25 04:56: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当代著名诗人郑愁予,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南北,少年时到台湾。15岁即发表诗作。1954年,成名作《错误》首次公开发表,其中诗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在华人世界广为传诵。
      12日上午,“郑愁予诗歌研讨会”在福州举行。本次研讨会系由福建省文联和《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主办的2009海峡诗会系列活动之一。《台港文学选刊》杂志主编杨际岚主持了开幕式。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杨少衡致辞。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曾珊宣读了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办公室专门为本届海峡诗会所致的贺信。开幕式上,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范碧云向郑愁予先生赠送了全套《福建文艺创作60年选》12卷,郑愁予先生回赠了本人著作。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台湾和香港等地的华文诗人和北京、浙江、江西、广东、吉林等省市及本省代表共计一百余人,共同见证了海峡西岸文坛的又一盛况。
      研讨会由福建省著名学者刘登翰和台湾诗人潘郁琦共同主持。会上,各地学者、诗人、诗评家王光明、龙彼德、陈仲义、朱双一、沈奇(因病缺席,由朱立立代发言)、方环海、毛翰、程维、庄伟杰、盼耕、王珂、毛翰、朱昕辰、倪思然从不同角度对郑愁予诗歌的美学价值及与传统诗学和当下诗境的融合等论题作了精彩的专题发言。
      王光明与沈奇均将郑诗放在一个较大的诗格局中加以议论。前者探讨郑愁予与台湾现代诗的关系,认为郑诗与台湾现代诗之共同点是真切地表现了冷战时代的内心风景,经由空间之隔和时间之伤来表现人的生存状态;而郑诗在此中又独树一帜,是以小小的、具体朴素的意象来营造人生沧桑,来处理冷战时代的心灵诠释,非知性而延续了中国诗的抒情脉络。后者以“美丽的错位”为题,同样阐述了郑诗的别开生面,指出其是在现代主义发轫与浪漫主义余绪之间选择了第三条道路,且成为感应古典诗的典范;在中国一百年新诗史上,是疏离于主流诗潮的错位。其所深入的步程,许是我们准备退出的,其所拓殖的领域,又正是我们所要否弃的;在今天汉语新诗困惑的状况下,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此外,多位论者就郑诗的具体美学价值各抒己见。龙彼德以“迷醉”形容郑诗,指出其“美在内涵,美在情趣,美在自然,美在形式”,而诸美都发出熠熠的中国风。陈仲义集中论述郑诗的音乐性,从诗学理论入手,指出诗的音乐性分为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郑诗运用排比、复沓、歌谣形式等技法呈现外在节奏,更重要的是经由情感和语音契合、字词的断连和控制,将情感引发使轻重有致,形成鲜明的音乐调性而产生内在的节奏。并指出其最好的音乐性不是一味靠外在节奏,也不是放逐内在心灵的随意游走,而是自然的涟漪般的扩散。王珂认为写于20世纪50年代的郑诗大多具有浓郁的古代汉诗风格及技巧,并举“练字练句”、“诗出侧面”、“无理而妙”“诗家语”等古代汉诗技法为例,指出郑诗不仅是在形式上,更多是在内容、情操上对接了古代汉诗技法。并指出其与西方现代诗的关系,同时提醒不能过度夸大汉诗传统对郑诗的影响。盼耕则从词性、感觉空间、价值观念三方面分析了郑诗中的反向思维。
      文本细评方面,福建师大在读本科生朱昕辰以“《错误》缘何美丽?”为题发言,从叙述人称的结构、诗的“景象喻体化”和多元解读的维度等侧面剖析《错误》一诗,一反主流学术话语对此郑诗代表作做现代“闺怨诗”的认定,认为该诗的魅力正在于对传统闺怨诗的超越,体现了诗人对两性关系的现代思考。
      另几位论者涉及郑诗的文化内涵。庄伟杰解读《错误》一诗,认为不能停留于“闺怨”、“漂泊”的层面理解该作;以终极关怀的角度而言,每个人在哲学的意义上都是过客,因此该诗是对生命存在方式的追问。程维论及郑诗在婉约情韵之外的浪子情怀与游侠精神,是自然之花与人文思维紧密融合。并据此批评当下大陆诗歌创作停留表面、情趣雷同化甚至粗鄙化以及缺乏传统人文认知和哲学内涵的弊端。厦门大学在读研究生倪思然梳理郑诗早期浪游题材的文化阐释,集中讨论了诗人创造性接受佛理的无常观以及游侠气质同儒家精义融合的人格特质。
      研讨中,有两个发言逸出一般论述范畴。朱双一以最新视野关注了近年郑愁予以郑成功后裔认祖归宗落籍金门后的写作,联系其历史与近期金门题材诗,论及酒一般的豪爽、狭义、重友的诗意性情,和自由、开放的“海洋精神”,以及由战乱经历及和平追求所铸就的人道主义情怀,体现了大陆郑诗研究的新成果。而毛翰的发言与众不同,他选取一特殊角度,探讨了郑诗被改编成歌曲的现状,从现代“诗”与“词”的文本异同与转换入手,在品评改编的经验教训的同时帮助对郑诗的理解。
      每人限时十分钟的发言提纲挈领,重点突出,见解精辟,所论内容引发了主宾的兴趣。虽然留给郑愁予先生的时间不多,但他还是发表了看似随意而分量独具的讲话。
      针对发言中提及的儒家思想。先生说:庄子不提诗,尽管老庄哲学及文本充满诗意;诗是儒家的说法。儒的道理是仁的思想,忠、孝、信、义。历代儒家建议的都是立德,以忠孝为主。立德可能产生负面,但仁没有负面,诗人在诗里表现仁,即现在说的人道主义。
      关于“无常观”,他说:从希腊、罗马下来,文艺作品表达的就是“爱”,这成为他们文学的、诗的中心,与我们是一致的,儒释道均如此,表现在传承上有许多基型,我的诗中就有七种如“闺怨诗”、“情诗”、“赠答诗”等。世界四大思想中心都是无常观,如基督教教义是要听上帝的谕旨做人。无常的也是永恒的,诗人将无常观感化读者,但要有完好的艺术形式。
      关于诗的音乐性,诗人说,内在的情绪、情趣,表达出内在的节奏,每个人都有,但表现出来不一样。这个内在的节奏感非常重要。内容决定形式,语言就是音符,内容与语言一样重要。一条河中的两道水流,有主流,就是使命,救国救民救亡,和旁流创新的美学观都是需要的,这就必须使我的船既可以在主流,也可以是独木舟划到支流。主流和支流是可以变化的,到最后无所谓主流支流,甚至可以支流做了主流。从前我的人道主义被划做左派,于是我尽量在艺术上拓宽。后来原有的旁流变为主流。语词派或称语象派由来已久,而《文心雕龙》之后性灵说越来越强。性是自己的个性,灵是人和自然交接的方式。巫是最早的诗人,灵用最美的形式就是玉器,上达天听“宇”。假如整首诗不顾性灵,就是语象派,如今语象派成为主流,而我是独木舟的划行者。
      另外关于海洋诗,诗人说,我小时候想到海边去,但河北当时只看到盐碱滩。我的祖上从事盐业,后为军人世家。刚才有人提到郑成功,我是他的第十一世。但我所谓自己是贵族,不是只出身而是指心灵。台湾有批评家诋我是“没落贵族”,这没有关系,只要说的不是我的心灵。我从小就反抗贵族,我是左翼思想的作家,在当年台湾不是很受欢迎。
      对上述夫子自道,郑愁予进一步说:“我不是常谈自己的,只是近年才接受一些采访。我是学而不述。有老年诗人作自己诗的注解,我现在发现可以自己写自己,是将一些想法加在自己作品的后面。我觉得诗人应少谈理论,除非你是学者、教师,否则你写诗而谈理论是诗人的懒惰方式,是在说服别人读你的作品,这不是诗人要做的。”
      12月11日甫到福州的当晚,郑愁予先生还是以一个归人而非过客的姿态出席了主办方举行的“海内外华文作家恳谈会”,并接受了新闻媒体的采访。席间,他拿起还飘散着纸香的最新一期《台港文学选刊》谦逊地说:“谢谢《台港文学选刊》,我的照片从来没有在哪家刊物上这么夸张地登载过。”针对恳谈中与会者谈到的时间问题,他说:我认为时间是人类思维的捷径。老子说“道法自然”,自然就是时间,因此诗人离不开时间。关于风花雪月,他说:三十年代普罗诗人批评风花雪月,其实李白杜甫都写风花雪月,这成为缘分;同好碰面,我们用空间发生的缘来表现时间。这是我们的传统。我看张大春的文章谈他自己的小说延续中国传统,我觉得不简单。我某些方面不传统,而某些方面很坚持传统。“以文会友”就是传统,这是曾子说的。过去在海外住了几十年,现在退休,要补偿过去的缺憾,能去的地方我就去。现在我住在金门,是在海峡之中,不来参加“海峡诗会”说不过去。关于其所言“从游世到济世”,他说:“小时候我在家族中的名字叫“济发”,以前我不喜欢,现在觉得这个“济”字很了不起……。”诗人举重若轻的谈话和情感内敛的神情令与会者景仰。
      在福建活动期间,郑愁予还在“郑愁予经典诗歌朗诵会”上演讲,并应邀到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做了讲座,讲题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汉语现代诗――〈错误〉论坛与汉诗基型”。场面十分热烈火爆,再一次见证了郑愁予诗歌的魅力。

    相关热词搜索: 之义 游侠 之美 解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