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群英谱――全国工会帮扶标兵群像 河南省工会 教学标兵

    时间:2019-01-04 04:46: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杨丽珠:   小平台托起大爱心   >>>>>      这是一个时常奔走于困难职工住所、下岗失业人群、重病职工病榻、困难劳模家庭的热心人。黯淡冷清的困难职工之家因为她的身影而倍感宽敞温暖,一筹莫展的下岗失业人员因为她的帮扶而信心百倍,伤神无助的病房因为她的来访而重拾生机,孤立无援的学生家长因有她的援手而冰雪消融,绽放出喜悦笑脸……她就是云南省凤庆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杨丽珠。
      “婆婆嘴、妈妈心,跑不断的两条腿。”这既是对杨丽珠细致入微、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的集中褒扬,也是对她极富热心、爱心、细心、耐心的最好写照。为了掌握困难职工的具体情况,杨丽珠经常带领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倾听广大职工的呼声,掌握广大职工的生活状况,对全县464名困难职工和33名单亲女职工的困难原因、困难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在滇红公司,她了解到一名职工因肾衰竭换肾治疗后为了减少排异反应,每月都要服用2000多元的排异药,家庭生活十分窘困;一名80多岁高龄的退休职工因年轻时在国防科委原子能研究所工作,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留下了职业病需要长期治疗;一个退休职工家庭因老两口的固定收入较低,女儿又没有固定工作,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在粮食购销公司,她了解到一名下岗职工因换肾而导致生活比较困难,将近40岁了还不敢结婚;在县政府所在地的几个社区,她了解到许多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经济困难;还有许多困难职工家庭因为经济困难,子女考上大学后无所适从。通过调查摸底,她看到的是困难职工求助的目光,渴盼的眼神,想到的是工会干部繁重的帮扶工作任务。为了扎实抓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她多次召开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制定帮扶工作的方法和措施,督促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为扎实开展困难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县委、政府和上级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杨丽珠大胆创新,采取社会筹、单位拿、上级补的筹资措施,多方筹措困难帮扶资金,建立健全了各项帮扶制度。6年来,全县有2000多名困难职工得到了有效帮扶,500多名农民工得到创业技能培训,100多名农民工实现了自主创业,400多人次的困难劳模得到了各级工会的看望慰问,100多人次的单亲女职工得到了有效帮扶,146名困难大学生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因获救助而顺利入学。
      “工会干部心里要时刻想着职工群众、帮助职工群众,为职工群众办实事”。遇到特殊困难的职工家庭,在组织工会进行帮扶的同时,杨丽珠常常解囊相助,6年来仅这一项的个人开支就超过一万元。2010年,她到雪山镇开展工作调研时得知一个困难职工家庭供着两个大学生,姐姐在北京理工大学就读,弟弟刚考上云南大学,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当即拿出几百元钱塞到家长手中,回单位后立即着手为这个困难职工家庭解决困难。在上级工会的帮助下,从省总工会女工部争取到银联励志助学基金,为这个困难职工家庭解决了子女入学时的经济困难。
      在她的精心组织下,凤庆县的贷免扶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农民工曾丽娟成为全省工会系统承办的贷免扶补扶持创业的第一个受益人,全县先后有28名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和复转军人得到了贷免扶补政策的扶持,实现了自主创业,带动近60名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实现就业,有效缓解了凤庆的就业压力。
      杨丽珠是一个心里时刻想着职工群众疾苦的干部,她常说:“只要我在这个位置上,我就要实实在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不然就对不起职工,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在帮扶工作中,杨丽珠发现,一些下岗的困难户,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纳入“低保”救助,在看病、子女上学等方面得不到照顾,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她积极协调民政、教育等部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下岗职工给予帮助,为100多个生活困难家庭办理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使他们每月能够领到低保金,缓解了生活困难。
       “只要有困难职工群众,我就会在帮扶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让更多有困难的职工感受到党的温暖、工会组织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在她的辛勤努力下,一缕缕温暖得以播洒,一份份爱心得以弘扬。
      
      杨俊玫:
      群众利益是大事
      >>>>>
      
      “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想方设法为职工解困。”这是昭通市昭阳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杨俊玫心灵深处的话语,她用自己无怨无悔的付出,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通过调研,杨俊玫掌握了全区近3000名困难职工的基本状况,亲自制定了 “困难职工帮扶实施细则”、“信访接待办法”等制度,提出帮扶救助工作重心要由扶贫解困向扶能脱困转变,从维护社会稳定和职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出发,采取救助和扶能相结合的方式,把工作重点由单一的经济扶持转变为资金、技术、本领三管齐下的帮扶方针,并广开思路,先后组织开展了“集中救助”、“金秋助学”、“百人入户慰问”、“免费义诊”、“关爱农民工”、“雪中送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救助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分析,杨俊玫提出了以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为基础,以单位为依托,由党员干部带头帮、单位集体共同帮的新思路,体现出了集体帮扶的优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她还牵头实施了由区总工会与区直及各乡镇工会签订的重点工作推进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了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维护进城困难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在她的努力下,目前昭阳区工会各项工作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主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工会干部是职工的亲人,我们绝不能把自己当作官。”这是杨俊玫经常说的一句话。今年,她建立了近1000户特困职工的档案,实行微机动态管理,并把日常救助与临时救助和节日救助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了“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近3年来,她经常深入困难职工家中,接待困难职工100多人次。 “困难职工无小事,群众利益是大事。”只要有空闲时间,杨俊玫就会深入企业、社区开展调研,了解掌握困难职工就业、生活状况,在社区困难职工中开展了“爱心助学”活动,2011年对44户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应届大学生)进行了资助,资助金额近5万余元。全年共组织动员2.3万名职工参加医疗互助,真正体现了“一人有难大家帮”的团结互助精神。去年,她会同劳动部门举办了多个就业技能培训班,以定向培训为载体,内连区乡、外接劳务市场和用人单位,不仅解决了职工的生活问题,而且帮助他们奔向致富之路。仅去年就免费培训下岗失业职工200余人,为困难职工积极争取了大量就业岗位。此外,针对一部分有创业意向,但缺乏资金的困难职工,杨俊玫协调贷免扶补资金进行帮扶,帮助困难职工启动创业资金。
      “我们今天的这份工作,是区工会的同志为我们创造的,我们一定珍惜,工会干部真是我们的贴心人。”这是许多下岗再就业的职工由衷的话语。目前,昭阳区的帮扶工作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促进就业、工会帮助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新路子。
      
      
      罗昊:
      困难职工的贴心人
      >>>>>
      
      1980年9月,罗昊出生在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和平乡一个偏僻的苦聪山寨,2003年,他从云南民族大学毕业,参加云南省公务员考试,以“全省百名优秀大学生”下派到镇沅县者东乡政府办公室工作。2006年11月,调到普洱市总工会,一直从事工会帮扶工作,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困难职工的“贴心人”。
      工会帮扶工作的政策性很强,罗昊注重学习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经过几年的努力,他通过了云南省劳动争议仲裁员资格考试,被普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聘为仲裁员,经常参加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开庭审理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为职工解答疑难。在此期间,他还自费报名参加了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学习,全方位、高层次、多角度地为自己“充电”。
      从2007年使用全国工会帮扶中心管理系统以来,罗昊着手进行普洱市困难职工档案的审核、录入和上报,遇到不懂的,就直接向省总工会法律保障部请教,多次电话求教之后,省总工会法律保障部的同仁都能听音辨人了。正是由于他勤学好问的那份执着,2007年,罗昊一个人顺利完成了9000多户困难职工档案录入工作。
      2010年,有一个县的同志到普洱市总工会核对帮扶资金使用情况账目,由于当时该同志将一户帮扶资金错误地录入了帮扶管理系统中,结果,罗昊同志陪着县总工会的这位同志硬是加了一整天班,在那些数以万计的数据海里翻腾,最终查找到了错误之处。直到更正了帮扶项目,他才允许该县的帮扶资金实名制汇总上报。
      普洱市是一个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级市,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困难职工群体,罗昊对少数民族地区困难职工感同身受。每逢过节,来找他的人最多,都是些来反映困难问题的困难职工和上访人员。他对前来求助的重、特、大疾病患者,家庭遭受意外灾害而导致生活难以为继的特困职工,在三个工作日内请示分管领导,建议给予“一站式”的快捷帮扶;对反映日常生活困难的求助者,建议分管领导进行回访核查,定期开展集中救助。他还广开思路,要求各基层工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救助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送温暖活动中,罗昊走访慰问的困难职工最多,对困难职工的了解也最多。罗昊到基层时,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单位的×××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很多工会主席都会惊讶地问道:“全市那么多的困难职工,你记得了那么多。”他总是笑着回答:“慰问时我去过,比较特殊的我都有印象。”走在大街上,时常会有一些陌生人和他打招呼,那些人中大部分都是曾经受过帮助的困难职工。
      2011年中秋、国庆慰问时,他陪同领导到云南大地集团公司入户慰问困难职工,在进入一户困难职工家中时,看到这户困难职工家中十分困难,顿时心里酸酸的。当场他电话请示了分管领导,现场就为这户困难职工增加了帮扶金。那户困难职工紧紧握着他的手说道:“真是我们困难职工的 ‘贴心人’啊!感谢你!”
      “帮扶中心就是困难职工的家。帮扶工作就是要进万家门,知万家情,帮万家事,解万家急,暖万家心。”作为普洱市总困难职工帮扶的负责人,他掌握了全市近15000余名困难职工的基本状况,始终把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做好事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6年来,帮扶特困职工超过10万人次,发放帮扶资金和物资上千万元,从未发生过差错。
      “帮扶之路还很长,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去做,一点一滴去帮,真心实意去扶,我们的弱势群体,就会越来越少。”罗昊由衷地希望,困难职工能通过这些帮扶,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
      
      
      雷元新:
      把困难职工当亲人
      >>>>>
      
      2008年,雷元新调到云南省曲靖市总工会帮扶站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帮扶站建立了帮扶管理网络,健全了全市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做到了档案内容全、企业情况清、职工困难明、职工需求有。在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帮扶站筹措帮扶资金近2400万元,走访慰问特困职工16万人次,资助特困职工家庭子女上学2500多人。为345名全国、省劳模发放“三金”121.36万元。组织培训下岗职工5000多人次,农民工技能培训2000多人。为333人申请“贷免扶补”小额创业贷款1797万元,吸纳就业805人。受理职工来信来访300件次,接听热线电话1000多次,处理法律纠纷136件。真正让帮扶站建设成“阳光、温馨、和谐职工之家”。
      2010年12月的一天,帮扶站来了3位上访人员,嚷着如再拿不到工钱,就要让老板放血。雷元新接待后,赶紧好言相劝,请他们坐下,送上热腾腾的茶水,细心听取他们的倾诉,做好笔记。上访者诉说了一会,情绪没刚来时暴躁了,心情也好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雷元新耐心讲解法律和政策,与上访人员共同分析老板拖欠工资的原因,为及时帮助农民工拿到工资,他马上打电话给劳动、建设等部门领导,请他们出面帮助解决,同时带着三位上访人员找到了老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位上访人员当天就拿到了拖欠3个多月的工资,当接到钱时,他们泪流满面,说如果他们没找到工会,他们可能要惹下大祸,也不可能那么快拿到工钱,工会真是他们的娘家。
      在开展帮扶工作的同时,雷元新还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为工会帮扶维权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如《新形势下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的问题和对策――曲靖市农民工权益保障调研报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工会维权维稳工作的调研报告》、《曲靖市总工会维权维稳和工会经费地税代收工作的调研报告》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曲靖市总工会特困职工帮扶站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等调研报告,用自己深厚的经济理论功底和丰富的财务会计知识,和职工、企业共同分析致困原因、脱困对策。
      雷元新积极主动和劳动、工信、商务、农村劳务输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协会等部门沟通协调,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建立对口劳务输出协作和维权机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为参训人员提供实训机会,提升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普通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2011年上半年全市已筹集资金390万元对4709人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其中,获得劳动部门颁发职业技能证书的有4092人,获得其他部门颁发证书的有206人;成功介绍 483人实现就业。市总本级依托曲靖市技工学校开展职工(农民工)技能培训2000人。在“贷免扶补”工作中,实现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小额贷款一条龙服务。2011年组织100人开展创业培训,帮扶100人获取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小额创业贷款632万元,吸纳254人就业。近3年贷款还款率达99.67%,没有贷款损失发生。
      为了确保“不让一名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因家庭生活困难上不起大学,不让一名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辍学”,雷元新每年从6月就开始对困难职工子女就学情况开展调查摸底,建立档案资料库,及时提出全市“金秋助学”活动方案,组织实施市总本级金秋助学活动。4年来,市总本级共资助寒门学子457人次,资助45.7万元。
      
      
      何树升:
      奉献在帮扶最前沿
      >>>>>
      
      2004年6月,何树升从昆明金泽工贸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岗位上调到昆明市总工会、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一干就是7年,现任昆明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部长、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公室主任。7年来,他深切地了解企业职工的所思所想,知道怎样从职工切身利益出发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从点到面,需要更加丰富的劳动保障和工会知识,需要更加深厚的感情投入,需要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后,不但承担了生活保障部的全部职能,还把工会的来信来访、法律援助、困难救助、促进就业再就业等工作集中到了中心。何树升带着中心的全体同志,着力解决好困难职工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造了昆明市工会维权帮扶工作的一个又一个佳绩。
      至今,中心共接待各类求助人员354万多人(次),接待并处理职工、农民工上访78,340件、784,223人次,共动用送温暖资金12230万元,为65.4万多人(次)的困难职工、农民工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714期,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49,854名;帮助7.2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实现了再就业;争取到政府上亿元的小额贷款和鼓励创业“贷免扶补”资金,帮助31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自主创业,直接或间接带动8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实现了再就业。
      作为中心办公室的主任,何树升既是领导者,也是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他始终出现在帮扶和维权工作的最前沿。每当职工因企业改制等引发的集体上访,或者职工家庭遇到突发事件时,他第一个随领导赶到现场,出现在因水遭灾的困难企业及职工家庭中,出现在突发疾病困难职工病床前;节日送温暖时,他不但逐一叮嘱大家细心工作,还亲自到困难职工家庭中一一落实;为尽快协调解决职工上访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他反复多次地奔波于相关部门中间。一户户困难职工家庭在中心的帮助下,走出了困境、迎来了曙光;一个个来访职工失望而来、高兴地离开。
      现在,帮扶中心的服务窗口从25个增加到36个,建立了具有昆明特色的困难职工帮扶、农民工维权、工会会员服务、劳动争议仲裁庭、爱心超市“五位一体”的一窗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维权帮扶超市”。围绕困难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心实施了矛盾调处、再就业援助、金秋助学、就医援助、生活救助等“五项行动”,形成了帮扶和维权工作主席接待制度化、维权工作社会化、帮扶工作网络化、窗口设置需求化、资金筹集多元化、管理规范化的“六化”特色。
      许多的时候,因为中心有严格的救助制度,所以一些困难居民或困难农民工实在无法给予救助,但他们的困难却急需解决,何树升只好自己掏钱帮助他们。他结对帮扶的两户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已经考取了大学。从高中到读大学的8年多里,是何树升每月资助不少于200元的生活费。现在,他帮扶的两户困难职工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家庭也正逐步走出困境。
      几年来,为了营造昆明市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为了昆明市工会的维权帮扶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何树升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昆明市帮扶中心的工作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罗阳:
      心系职工,爱岗敬业
      >>>>>
      
      2008年,罗阳从省总工会秘书科调到省总工会法律保障部从事保障工作,经常要和有困难的职工群众打交道,经常听到的都是生活上遇到难处、被疾病拖累的职工诉苦声,看到的是受自然灾害、子女上学等困扰的职工群众。身处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一次次为职工的困难状况而揪心,一次次被受助困难职工的热泪而感动。
      有一年国庆节过后,她接到一个困难职工的电话,反映单位工会到现在也没有去慰问他们家,他们实在等不下去了,不是说零就业家庭都能得到慰问吗?报纸上都宣传了,他们一家都怀着希望等着呢?
      罗阳没有简单地处理这个电话,而是详细地询问了来电职工的情况,并让职工不要着急,一定会帮她核实清楚,并承诺二个小时之内一定会对她反映的问题给予回复。
      接着,她迅速按来电职工留下的信息在全省困难职工档案中查找,几分钟后,该职工的基本信息就被调出,符合建档条件、符合帮扶,并且从档案中可以看出年内元旦春节期间单位慰问过她家800元钱、中秋国庆期间又慰问了500元,可为什么她会反映没有被慰问呢?难道说基层登录了不真实的信息,或者更加严重的是……
      但是凭着这些年来她对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的了解以及资金的严格管理,她相信一定是在什么环节上出了错。问题到底出在哪呢?经过反复的查看比对该单位的其他慰问情况,她觉得慰问不会有假,需要再了解其他情况。罗阳再次联系来电职工,当她仔细核对了两次慰问都是真实的时,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来是职工对慰问有误解。通过交流,职工表达了对工会的感激,同时也反映他们家的确还是困难,类似她家这样情况的另一户困难职工,国庆期间比她家多得了200元的慰问金,她家却没有。
      罗阳同志把工会帮扶的原则详细地对来电职工进行了解释,并请她理解困难的职工还很多,资金有限,不可能每次慰问都会有。职工在她的耐心解释下也理解了。
      按理说这事到这也就结束了,但是,罗阳没有就此了事,她认为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基层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她又联系了该职工所在的工会,把职工反映的情况反馈给他们,请他们进一步核实,并要求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强调在慰问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标准,摸清职工的困难情况,合理地安排好慰问金。三个多小时过后,她接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电话,基层工会的同志已经找到了这个困难职工家,再次确认了相关的情况,原来是当地的社区给另外一家困难职工送了200元慰问金,按照规定她家不符合条件就没慰问。职工以为来慰问都是工会组织的,不可能漏了她家,所以才发生了开头的事儿。
      事后,这个职工还专门打电话来道歉。这个事情让罗阳深深感到慰问无小事,资金分配无小事。职工档案的管理更无小事,所以她一方面不断加强对帮扶救助的各项政策的学习;另一方面在资金的分配上考虑得更加细致合理;同时还强化了对帮扶管理平台各模块的熟练操作、逻辑关系的分析把握;强化了对基层管理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几年来,她通过培训班、QQ 群、电话等方式累计培训了近千人,成为了大家心中的“罗老师”。
      “送温暖工作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让我对自己拥有的一切感到知足;同时,当我看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省困难职工的档案越来越健全,越来越完善,更多的困难职工能够得到帮扶和救助而感到由衷地欣慰,同时也更加感觉到保障工作的责任”。目前,云南省困难职工建档工作基本实现了应建必建的目标,全省困难职工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90%,帮扶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正在全面推进。
      随着各级党政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对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力度不断加强,帮扶救助工作越来越常态化,怎样管理使用好帮扶资金,把它一分不少地送到困难职工的手中,罗阳先后参与《云南省工会帮扶中心资金管理办法》、《云南省工会帮扶资金管理办法》的起草和《云南省总工会本级帮扶救助慰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的制定,并建立了“云南省总工会本级帮扶救助实名制表”、“云南省总工会本级帮扶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为云南省保障工作的发展进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相关热词搜索: 群英谱 群像 帮扶 标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