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一束流向黑暗的火焰:黑暗火焰鹤

    时间:2019-02-10 04:41: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德国东部的一个绿树环抱的小村子里,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父亲和弟弟的骤然死去,变得异常孤独和忧郁。他喜欢一个人躲进绿树葱茏的大自然,看那天空翻卷飞扬的云彩,听那长满青苔的尖顶教堂传来的悠扬的钟声……这萦回不去的钟声,穿透孩子敏感的心灵,带着他那如丝如缕的忧思飞往亲人的墓地。
      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哲学巨人尼采!
      亲人的逝去,引发了尼采心灵深处对生命的最初的哲思;大自然的美好和神秘诱发了尼采心底的诗情。这个世界,还没有哪个人如尼采一般将哲学和诗完美地融合。读尼采的哲学,就如同读他的诗;读他的诗,也如同读他的哲学。
      
      一个想“回家”的孩子
      
      尼采少年时期的诗歌即弥漫着忧伤的哲思。
      在他14岁时所作的诗《生活是一面镜子》中,他把生活喻为一面镜子,认为人生的第一件事便是认识自我。我马上就联想到博尔赫斯那张著名的“脸”以及“镜子”、“迷宫”等意象,渴望看清自己并找到生命的归宿,或许是潜藏于每个人心底的秘密。这一永恒的哲思始终伴随着尼采,在他成年后的诗《独往独来者》中,他这样写道:“我喜欢像林中之鸟,海底之鱼,沉醉于一个美好的瞬时,在迷人的错觉中幽居沉思,终于从远方招回家园,把我引向――我自己。”
      同样,在尼采15岁时所作的诗《归乡》里也深刻地表达了这一主题。当悠扬的晚祷的钟声于风中飘来的时候,尼采沉思着人与大地的关系:“我们全体都滚滚/奔向永恒的家乡。/谁人在每时每刻/挣脱大地的羁勒,/唱一支家乡牧歌/赞颂天国的极乐!”但他又忧伤地说:“我们从未摆脱大地,/终究回到它的怀抱。”在少年尼采的心里藏着一个美好又神秘的归地,这个地方也许《在南方》:“岩石,无花果树,尖塔和港湾,/一声羊咩,举目田园――/无邪的南方呵,请收下我!”这发自心灵深处的诗意的呼唤,让人读之有一种锥心之痛。大地、田野、钟声、橡树林、玫瑰、云雀、墓园――组成了一个游子的归乡历程。
      于是,忧伤的尼采发出了“生命犹如一阵飘风”、“无家可归”这样的悲情感叹。
      
      “无歌之思”与“如乐之词”
      
      十九世纪,随着浪漫主义大诗人海涅的去世,德国诗坛逐渐消沉暗淡了。这时,唯有尼采的诗独树一帜,犹如一颗星星依然闪烁在夜幕里。尼采将自己的诗分为两类:格言与歌。他称格言为“无歌之思”,歌为“如乐之词”。
      尼采的格言精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如:
      “你站在何处,你就深深地挖掘!/下面就是清泉!”(《勇往直前》)、“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生命的定律》)、“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谁终将声震人间》)……透过这些短章,我们看见的是尼采所谓的强者的形象孤独而英勇,忧郁而智慧。
      尼采的歌融音乐、舞蹈为一体,情感恣肆放纵,充满了他的哲学的“酒神精神”――即面对苦难、险境和未知的东西,精神愈发欢欣鼓舞。如:
      “波浪不停翻卷,/黑夜对白日一往情深――/动听地唱着‘我愿’,/更动听地唱着‘我能’!”(《波浪不停翻卷》)、“不要再哭泣了,/苍白的杜杜!上也许在这里/应当有一些/使人坚强的东西?/一句涂了圣油的格言?/一种庄重的鼓励?……”(《在沙漠的女儿们中间》)尼采认为既然人人必死无疑,那么何不快快乐乐地活呢?哪怕是面对人生悲剧,也要像古希腊悲剧中的英雄那样,轰轰烈烈地活,轰轰烈烈地死。这种俯视生命、正视人生悲剧的精神,也是尼采哲学的基本精神。
      
      一束流向黑暗的火焰
      
      尼采自称是个悲观主义者,但他的诗以及哲学却提倡一种强力有为的审美人生,一方面要发现人生的美丽,一方面要勇于抗争人生的悲剧。这种精神恰似火焰的特征:孤独而美丽,愈黑暗愈光芒四射。尼采说,他的灵魂就是火焰。在《看哪,这人》中,他坚定地写道:“是的!我知道我的渊源!/饥饿如同火焰/炽燃而耗尽了我自己。/我抓住的一切都化作光辉,/我放弃的一切都变成煤/我必是火焰无疑!”
      一颗高贵的心灵,需要自我享受,也需要与人分享。尼采犹如一束流向黑暗的火焰,燃烧着,舞蹈着,歌吟着,寻求孤独又渴望友谊。
      “现在你黯然站立,/诅咒着冬日的飘流,/像一缕青烟/把寒冷的天空寻求。”(《孤独》)这动人的诗句具有中国唐诗的精神,孤独而悲壮,让人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
      尼采把最热烈最美好的情感献给了友谊女神。当朋友查拉图斯特拉来到身边时,尼采甚至这样动情地歌颂道:“现在世界笑了,可怕的帷幕已扯去,/光明与黑暗举行了婚礼……”(《自高山上》)想想吧,我们这个世界所缺失的不正是伟大的友谊吗?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真诚的友谊,是消灭战争迎来安宁的一道曙光。这也正是尼采的诗让我久久感动的缘由。
      上个世纪读鲁迅时,我就不止一次地看见了尼采的影子,我也曾为那气势恢弘的“重估一切价值”的哲学呐喊长久地感动过。如今阅读尼采的诗,感动之后仿佛有一束流向黑暗的火焰,闪烁着,映彻我心灵的夜幕。从此,我将不再害怕孤独,也不用担心悲剧的发生。
      刘洪摘自《中国教育报》

    相关热词搜索: 流向 火焰 黑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