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皮影――河南民间艺苑中的鲜艳之花]中国民间皮影

    时间:2019-02-11 04:49: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皮影,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它是用兽皮(水牛皮或驴皮)镂刻成戏剧人物的影人造型,由皮影戏人掌签,借助幕布和灯光,映出一出出生动感人的戏曲故事,并有伴奏、演唱,所以皮影戏又叫“土电影”、“灯影戏”。农民们对皮影戏的评价是:“一口叙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传说皮影起源汉代。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思念李夫人,便命宫人李少翁刻李夫人肖像,置于武帝帐中,夜晚用灯照射,投影于帐上,栩栩如生,使武帝心情愉悦,解决了思念之情,由此演变成为影子戏,流传到民间街头巷尾,村落庭院。
      皮影,在我国真正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在北宋时期。当时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市),就有许多专业的皮影班子,每年农历的元宵灯节,北宋京城在大街小巷都设置“小影戏棚子”。观者扶老携幼,人山人海。公元1 1 2 7年,北宋败于金兵,京城迁往浙江临安(今杭州),一大批皮影戏艺人被迫随王室南逃,在南方各省扎根落户,皮影戏也形成了南方各省不同地方的风格。
      金兵占领汴梁(开封市)后,有史可查的是曾把各种民间艺人强制押运到北方,其中也包括一批皮影戏艺人。宋人徐梦莘写的一本《三朝会盟编》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五日,金人来索御前祗侯方脉医人、教坊乐人、内侍官四十五;杂剧、说话(评书)、影戏、小说、弄傀儡、打筋斗、弹筝、琵琶、吹笛等艺人一百五十余家,令开封府押赴军前。”由于金、元、明、清均建都于北方,部分影戏艺人及其后裔和分支,在我国北方各省扎根,并逐渐形成北方各省的地方特征。
      河南省除罗山、灵宝、桐柏、新县等地外,还有长垣、内黄、栾川、偃师、伊川、淅川、邓县、内乡、南召、方城、卢氏等地,均有皮影戏艺人的组织。冬闲时,他们活跃在山乡僻野、深山老林,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但目前仍能坚持演出的只有豫西的灵宝,南阳地区的桐柏和信阳地区的罗山、新县等少数几个县了。
      灵宝县的皮影表演艺术,传说起源于清代中叶。据祖传六代的皮影老艺人刘金才和祖传五代的剪纸老艺人杨仰溪讲,清道光年间岳渡村一位姓阎的和沟东村一位姓杨的乡绅,都在京城作官,他们告老还乡后,从京城带回了皮影,和阎谢村的一些地方绅士组班结社,招收流散艺童学艺,轮流在各家举行堂会,自演自娱。由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演唱时的乐器伴奏仅有三叉板笛子和四弦,演出的场所也大都在达官贵人或绅士富户的庭院。到了明末清初,这种庭院演唱艺术已发展成为灵宝县民间娱乐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到了民国初年,灵宝县已发展到十几个影戏班子,有几百人的艺人队伍,遍及涧河两岸和焦村一带的几十个村子。
      罗山县皮影,又名“丝弦皮影”,植根于豫南的大别山区。罗山皮影以水牛皮为原料,经艺人镂刻而成,以布帛作帐。由3人操作,以乐器唢呐或乐队成员接腔,唱腔、道白采用豫南地方方言,通俗易懂。
      罗山皮影造型粗犷,体型健壮,类似朱仙镇门神人物的造型方法,对人物的大轮廓精心镂刻,大色块的渲染,色彩艳丽,五彩缤纷,鲜明动人,独具一格。
      桐柏皮影,流行于桐柏山南北两麓,即河南境内的桐柏县、泌阳县及湖北随县一带,在我省皮影艺术阵容中,又是一个独立的流派。
      桐柏皮影带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和诙谐趣味。传统的节目有《杨家将》、《岳飞传》、《水浒》、《西游记》等等,以宋代历史演义比重比较大,这些剧目往往都是连本的,常常连演二三十本,引人入胜。
      桐柏皮影的影人造型质朴、泼辣,体现了当地山民淳朴、豪爽的性格。这些工艺精细、色彩明朗,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影人造型,已经成为中外民间美术收藏家的珍品。
      桐拍皮影是以黄牛皮作为原料,高约55厘米,全部为侧身形像,它的体形略大于豫西皮影,又小于豫南皮影。影人的制作同样是“装配式”的,分为“头”、“盔帽”、“身子”三大部分,各部位均有接榫装置,演出前根据剧情来组装。一个皮影担箱至少有7 4种造型各不相同的身子。
      一个影人的制作,从头、帽到上下肢,外加胳膊衣袖等完整计算,共需大小1 4块皮革镂刻后组成。影人的脸谱,根据生、旦、净、末、丑五类定型。决定影人官位、品级的高低,不是依据面部,而是根据服装和帽子。如皇帝的帽子称“王帽”,而丞相的帽子则称为“相盔”。再如,五品以上的官级都要穿莽袍,但莽袍与蟒袍大不相同。头盔一类有王帽、金雕、相雕、文纱帽、武纱帽、状元帽等30多个品种;服饰有蟒、文武铠、官衣、龙衫等也有3 0余种名堂。
      桐柏皮影造型整体性强,基调明快,继承了南阳汉画像石刻粗犷、概括的艺术手法。艺人们敢于大胆夸张,也敢于舍弃细节。桐柏影人的特点是上窄下宽,尤其是上肢造型,这种倾向更为突出。这样做,能使关节部位磨擦面减小,动作影像的效果更清晰。影人的外部轮廓线很简洁,而内部的刻工与画工却十分精致,影人的镂孔很密集,这种处理方法可以说是“外简内繁”、“以简统繁”,既丰富又统一。
      桐柏皮影造型的夸张处理,还表现在上肢结构的设计上,生活中的人上肢分为三节:上臂、前臂和手。而桐柏皮影的上肢却分为四节,妙在把上臂又分为两节,这一比例与结构却有利于增加动作幅度,艺人操作时运用自如,又使观众觉得合情合理。
      在色彩处理上,艺人们更是身手不凡。他们采用传统的、民间喜闻乐见的原色和对比色,其效果是既艳丽又庄重。每个皮影人都有一个主调,绝不喧宾夺主。桐柏影人的艺术特点十分鲜明,人物面部的红晕不是渐染过渡,而是醒目地点上一块红色,具有河南套色民间剪纸的特点。而民间剪纸中的“团花”更被巧妙地用在不同官级的蟒袍和各种服饰上,看起来十分得体。
      桐柏影人的手部处理也是十分维妙,富有内涵。戏曲中各种人物演出时的手式或动作程式,被桐柏皮影艺人归纳为“文手”与“武手”两种。文手与戏曲中的“兰花指”相似;“武手”则紧握拳头以示英武。如果有文武双全的角色,则一只手装“文手”,另一只手则装“武手”,各有分工,很有象征意味。
      现在许多老艺人都还是以巡回演出为主,为传承民间艺术、活跃民间文化生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艺苑 河南 鲜艳 之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