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半世纪以来中国动画电影中哪吒形象的生成

    时间:2020-08-31 04:01: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刁秋宇

    民间文学一直是中国动画电影取材的宝库,并在动画电影等新的媒介的土壤中得以传播和延续。从哪吒作为配角亮相在1961年的《大闹天宫》(上)中,到1979年《哪吒闹海》作为主角形象,经过了《西游记》《封神榜》《哪吒传奇》《非人哉》《十万个冷笑话》等无数影视作品的改编,直至如今,一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降世》)将哪吒重新“降世”在现代人眼中。哪吒作为具有“游戏精神”的儿童形象,也是中国传统故事中为数不多的“反叛”少年,已经形成成熟的IP,而其形象也在不同的时期不断的变化着,尤其在五十年来三部极具影响力的动画电影中,即《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和《魔童降世》。炙手可热的哪吒形象IP亦是少年英雄的化身,亦是纨绔的顽童,亦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心中对少年儿童品行的期待与向往。而动画作为可塑性强,充满制作者意志和情怀的媒介,这种视觉化的传播手段可较为直接的传达至全民尤其青少年儿童。对于传播中华传统故事已不是朝夕之事。自“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木偶片《神笔》乃至后来包括《骄傲的将军》《猪八戒吃西瓜》等多部以民间文学作为题材并以剪纸、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媒表现出来。而如今3D、4D、VR等科技的迭代下,包括《魔童降世》《白蛇:缘起》《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民间故事的题材动画也活跃于荧屏之上,甚至被多位学者认为现如今是“中国学派”的复兴。

    哪吒形象口述至荧幕略考

    哪吒的传说自汉代以来就被口耳相传,东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记载,哪吒起源于东亚佛教,译名为“那罗鸠婆”,其形象是由唐宋时期道教、佛教的传入而来,也是我国历史上道教佛教交叉产生的一个角色。早期的哪吒三头六臂威猛护教,被称为 “忿怒哪吒”,但中国传统审美更倾向于接受他在佛经中所偶然呈现的童子身,遂流传哪吒真身是位少年。1宋末元初这为三头六臂的小战神就被搬上了舞台—元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这部剧则是哪吒走向神魔小说形象的过渡,并且剧中降妖的具体情形启发了之后的神魔小说。2

    明代《西游记》《封神演义》将哪吒形象标准化,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描写了哪吒作为“三坛海会大神”与孙悟空斗法,详尽地列举出其使用的“六般兵器”。后《封神演义》中将其详尽的成为脚踏风火轮,携带乾坤圈、混天绫等兵器的战无不胜的娃娃神形象。3后多种作品的形象取材也都源于这部作品,其武器也是代表哪吒的重要符号。如动画电影《大闹天宫》的刻画就是取材自《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形象: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神通广大。外形圆胖可爱,形似孩童,表情怒目圆睁。常用法器为火尖枪、混天绫、乾坤圈和风火轮四种造型差异鲜明,富有个性。

    动画电影中哪吒三个时期的形象构建

    哪吒题材动画电影分别在三个时期达到了现象级,那就是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出品的《大闹天宫》4(1961–1964)、《哪吒闹海》(1979)和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魔童降世》(2019),这三部的时间跨度可达半个世纪之久,同样是源于《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形象,却在三部中有着不同的形象构建。可见,“哪吒”是在不断流变之中的。而这三部“哪吒”之作,分别处于不同的时期,在这不同的时期之中,达成了哪吒从天神到英雄再到魔童的形象演变,而每种形象都反映着当时的时代特征和人们的审美情趣。以下为三种时期的阐述:

    天神期,娃娃神问世。《大闹天宫》中,哪吒以天神的形象作为配角出现,虽是配角,在片中却是天庭收复孙悟空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二角的打戏也十分精彩。哪吒虽貌似孩童,却内藏杀气,勇猛善变,骄气凌人。哪吒的造型取材于年画里的仙童,这个时期的哪吒,头梳双髻,手持法宝,身形及色彩装饰也如杨柳青年画,是个白脸吊睛的胖娃娃。在京剧中,白脸是奸诈的代表,这也证实了为了与孙悟空形成反差而如此设定,当然也含有人们对年画娃娃白白胖胖象征健康的期许。在这个时期,受到“中国学派”的影响,动画以传统美术和戏曲为两大支柱,以静水流深的儒释道文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送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为根基,在强调民族传统美学的同时,也强调“喜剧化”“儿童向”,坚持“双为”方针。5《大闹天宫》在此“洪流”中发迹成长,注入了哪吒善战勇猛,但又遵循天命父命的形象特征,这大概也是受到儒释道的中庸之道中对忠孝善的追求与教化目的。

    英雄期,这个时期讲述的是哪吒的成长史。《哪吒闹海》中的哪吒是莲花的化身,身穿红肚兜,没有了白胖的憨态,而完全是儿童的形象,眼睛炯炯有神。同样出自美影厂的作品,对哪吒的形态设定已完全不同,《哪吒闹海》中哪吒是贯穿全片的主角,片中设计了“出世”“闹海”“自刎”“再生”“复仇”五大段戏。6在五段戏中,哪吒根据三次不同的经历了出现三种造型,即幼儿出世时期的红色肚兜,自刎时期的白色长衫和复活时期的莲花荷叶扮相。这一时期导演更加尊重原著对哪吒的刻画,做到了基本还原,通过服装造型打造了哪吒的正面形象。哪吒“自刎”的戏份几乎是片中的高潮,尤其是对哪吒割肉剔骨归还父母的刻画,在手起刀落之前眼前回想之前一幕幕画面,无不让观众动容。这既是对儒家思想中的父权和孝道的诠释,也是哪吒甘愿牺牲自我的凛然道义,当然,《哪吒闹海》诞生的时期是经历了社会动荡的时期,人们对此描绘的动容或许也包含着经历了“文革”后感受到父权无法保护子女的深深失望。然而哪吒在此塑造出的小英雄形象无疑是成功的。

    魔童期,哪吒在新时代的颠覆与重构。《哪吒之魔童降世》自上映至今,收获了上亿票房的好成绩,也收獲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这堪称哪吒形象改编史上的一大颠覆。评价中负面的一方认为,这是模仿好莱坞叙事的结果,追求合家欢的场面并削弱哪吒为大义削肉剔骨自刎的剧情,以至于造成了“降格”,哪吒从拯救天下的英雄沦为了只为自我的顽童。而正面的一方认为哪吒的形象符合当代的面貌,这是结合当下消解了哪吒和其他角色身上的善恶二元对立,打破了哪吒和敖丙的刻板印象,而片中哪吒的成长、家庭的关系以及对亲情友情的处理更对当下人有共情和教育意义。整个影片强调的主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的形象也变“丑”,是名副其实亦正亦邪的“魔童”。

    哪吒形象的改编影响因素

    从动画电影史上的三次形象改编可以看出,哪吒的形象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在变化的,这主要取决于受到主客观的影响,主观影响为导演的情感倾注和对故事的把握,客观影响主要是时代的变化致使的艺术审美和社会需求的改变。

    主观上,《大闹天宫》与《哪吒闹海》随诞生于同一制片厂,并且制作人员多有重合,然后在经历了“文革”后,《大闹天宫》的珍贵原稿也遭遇了毁坏与丢失,这无疑对创作者们来说是沉痛的打击。在停滞的十几年中,思想情感的表达也并非只是走喜剧之路而已。“艺术家们感受到的痛苦、焦虑、欢乐、感悟的天命和必须担当的使命,使他们不断地用艺术形式的创新去呼唤新生活。”7因此,《哪吒闹海》整部影片氛围比《大闹天宫》更加深刻沉重,尤其是对哪吒极端的善和龙王极端的恶的二元对立以至于正派人物哪吒的死亡如此悲壮。《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饺子导演对哪吒进行了反常规的设定,此时的主题已变成“我命由我不由天”,同样的角色几乎完全不同,这种善恶对立消解,为哪吒的成长剧情反而增添了弧光,这版哪吒比起拥有神力的英雄更像是个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同样渴望陪伴与认可。“不完美”的哪吒让当今的我们却产生了更多共鸣。

    客观上,在重视传统文化,将动画运动规律与京剧结合,并热衷于非遗元素的“中国学派”时期,《大闹天宫》像是精致的艺术作品,寓教于乐。《哪吒闹海》这部动画电影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而摄制,赋予了更多政治要求,哪吒被塑造成英雄形象,充满了民族主义精神,用于宣扬和教化以助人伦。这就对《封神演义》中原有的“杀子”和“弑父”的故事母题进行了深入刻画,将哪吒形象进行升华。高尔基曾说:
    “最深刻、最鲜明、在艺术上十分完美的英雄典型乃是民间创作、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所创造的。”8正是儒家“中和”与“中庸”等思想影响下的这部影片包含了人们心中理想化的剧情:哪吒死后用莲藕复活,最终打败了为害人间的四海龙王,造福世人。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被反常规的设定为魔童,其不羁纨绔的形象看似为“反派”,龙王三太子敖丙却被设定为“正派”。剧情发展可知,身为反派也会友善救人,身为正派也会造成杀戮,哪怕是善良的太乙真人也是会糊涂犯错,奸诈的申公豹也会为了不公的待遇而反抗。哪吒及众人形象在此已完成颠覆,这与当下时代分不开,如今已经不再需要青少年对父权仰慕重视,而是提倡父母爱子护子,理解与关怀孩子,而青少年更多的是需要完成了解自己并向善成长,同时也突出了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殷夫人作为女性和李靖一样平复陈塘关安定,没有时间照顾哪吒,也是当下对女性主义重视的结果。

    从哪吒谈民间故事的扬弃问题

    上述分析的三部影片所带来的三种哪吒形象,都并未完全脱离文本,都是不同时期不同动画师根据《封神演义》中描写的哪吒形象理解而来,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哪吒”,哪吒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意义。经过历史的扬弃,哪吒已从凶神恶煞的形象被塑造为孩童,并脱颖而出成为了如今荧幕上生动、丰满,有人情味的娃娃神。通过哪吒的视觉化构建,其莲花图腾、法器和造型都有所保留,形式塑造上从应用传统工艺到现代科技,观众对其认知逐渐从一个与孙悟空斗法的小天神,到一个大义凛然,有情有义的小英雄,再到一个顽皮任性,但依然挺身而出拯救苍生的小顽童,哪吒的距离在荧幕中也被一点一点拉近。观者纵观全局,会发现哪吒已被流传了半个世纪,而哪吒身上的元素和精神内核却一直没有变过。

    在新时代,中国动画已经进入了“井喷”期,无论是哪吒、孙悟空、白蛇传、姜子牙等民间文学中的角色都重新以更高科技的形式呈现给了人们,这对民间故事的传承带来便利并对非遗的传播发展带来可观前景。然而,民间故事如何“接着讲”的问题也要更加重视,民间故事多诞生于几百年前,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与大众审美都与现在大相径庭,无法照搬。虽然如今与“中国学派”时期有相似之处,但所处时代和艺术家的心态都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将其认为是“中国学派”的复刻。国际动画协会前副会长大卫·艾瑞克(David G.Ehrlich)曾说:“两个中国动画高峰时期,它们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都不一样。”如今的动画艺术家们需了解当时的历史及民俗文化来把握民间故事,也要结合当下来进行扬弃。同时,不能一味模仿好莱坞、迪士尼等成功的商业案例,只迎合大众品味,展示现代科技。也是致敬当年的优秀动画影片,学习老一辈工作者对非遗的开发利用,以及对故事的把握和重塑,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让优秀民间故事不被时代利用和滥用。

    结论

    综上所述,哪吒的形象在半个世纪以来发生了巨变,在每个时期都有对原作的致敬与颠覆,民间故事也的非遗的一部分,好的选择与改编可以使其活态传承,古为今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对民间故事进行更加深入了解认识,并更加合理的使其重新回归。

    黄宇玲,唐铭珠. 哪吒顽童形象论[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82-87.

    [宋]普济.五灯会元[M].苏渊雷,译.北京:中华书局,1984.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8):95.

    杨晓林.全媒体语境下的中国学派动画之重建[J]. 人民论坛,2019(31):132-134.

    王树忱,嚴定宪,徐景达.入海擒龙-摄制《哪吒闹海》的艺术小结,美术电影创作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1984(3):103.

    [苏]高尔基.论文学·苏联的文学[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04.

    张颖.中国动画与“中国学派”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2:11.

    韩浩月. 国产动画电影 还需要“寻根”. 深圳商报,2011-07-05(C04).

    张颖.中国动画与“中国学派”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2:11.

    相关热词搜索: 哪吒 中国 生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