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研究

    时间:2020-12-06 20:10: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组织起来”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历史回应,也是新时代壮大共同奋斗力量的现实选择,对于实现“中国之治”具有重要作用。报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加强研判,厘清推进组织化的方向。同时,较为系统勾勒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实现路径,为其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政策性参考。

    关键词:组织化;时代价值;江苏实践;现实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3163(2020)01-00041-0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量涌现,这不仅直接催生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范畴、内容以及方式方法的转变,而且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政策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组织起来,要想办法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必须积极探索“组织起来”的途径和方式,将“组织起来”的工作加以提升、整合,不断增强其系统性与有效性,实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内涵应在于: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元组织体系,充分吸纳、整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引导他们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课题组以江苏为实证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有效问卷897份)及实地考察、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对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实现路径提出系统构想。

    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更加明显,利益结构更加复杂,党执政面临着多方面风险和挑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新兴知识分子群体,是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平台的功能优势,实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高度组织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聚、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体现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最大的政治”。

    (二)有利于实现社会多元利益整合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体是体制外的“社会人”,流动性强、群体结构趋于离散,缺少有效的组织整合与保护,总体上处于低组织化状态,这致使该群体的利益或因彼此分散、冲突而难以实现,或因个体声音微弱而难以受到党委政府重视。通过发挥各类组织平台的整合协调服务功能,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碎片化的个体利益诉求聚合成群体利益诉求,并通过组织平台渠道,科学转化为公共利益诉求,进而有序输入到政策、法规制定过程之中,从而实现社会多元利益的有效表达、整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

    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多元主体间的价值冲突和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在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过程中,通过不同类型的组织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效聚合到自觉参与社会治理之中,能够推动多元社会主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特别是通过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和公益性、志愿性服务,能有效增强社会发展弹性和调节能力,防止社会问题扩大化,促进国家良政善治。

    (四)有利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随着经济、社会地位提升,政治参与意识逐渐增强。但由于其组织化程度较低,政治参与渠道较少,由此容易产生失落感,导致其政治态度、政治行为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将他们吸纳、整合到各类组织之中,有利于为他们参与多形式的民主协商提供制度化、組织化渠道,使其政治参与由散落无序的自发行为转变为整体有序的自觉行为,提升政治参与获得感、效能感。

    (五)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广泛分布在高科技、专业化、网络化等创新性领域,他们在文化创造、知识传播、科技创新及生产发展等方面具有优势,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有利于发挥他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创新驱动中的集群智慧和力量,增强参与感、集体荣誉感、认同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六)有利于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方式及理念创新

    随着社会结构和分工的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大众化趋势不断增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多变。统一战线面临工作覆盖面与对象总量之间不平衡,引导热度不够;工作影响力与对象需求之间不平衡,工作效度不够;工作的高要求与能力水平之间不平衡,落实深度不够的问题,因此必须从思路、机制、举措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打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局面。将统战思维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构想有机融合,将做好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与传统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有机融合,通过组织化方式,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更多社会中坚力量转化为统战力量,有利于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包容性、提升引领力,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创新和推进统一战线工作。

    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江苏初步实践

    江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近500万,代表性、成长性强,层次较高。近年来,全省统筹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也呈现出初步轮廓。

    (一)加强通盘谋划,依托大统战推进组织化

    江苏省委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列为省委常委会重点工作内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党建考核重要内容,依托大统战格局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互通”的工作机制,省、市、县普遍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础。一是实现省、市、县三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全覆盖,并通过实施“1+N”组织方式,层层建立由不同群体为主要对象的联谊会分会组织。积极推进园区、商务区、楼宇、社区联谊组织建设;二是实现重点对象全覆盖。面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利用大数据平台,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组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人物库,省级层面已有860多人;三是实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全覆盖。把建立基地作为组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服务引导、品牌建设、责任落实、共建共享、总结推广,全面推进全省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了13个全国、28个省级、103个市级、366个县级实践创新项目,初步构建了覆盖全省、辐射各类群体的基地矩阵;四是加强跨地域、部门工作联动,集聚工作资源、放大组织化社会效应。省委统战部联合多部门、多地市共同成立“江苏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长江生态文明保护志愿服务联盟”,形成较强社会影响力。江苏昆山、太仓联合上海嘉定、浙江温州共同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协同创新平台,交流探讨加强组织建设和推进友好合作。

    (二)强化主体责任,确保组织化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江苏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融入大党建工作,着力发挥各级党组织主体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以“便于组织起来、便于开展活动、便于发挥作用”为目标,打造“结构上相互吻合、功能上相互支撑”的同心圆组织架构,以党建带统战、以统战促党建,在党建高速公路上跑好统战快车。

    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分布在两新组织中这一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模式,提升党组织覆盖率,积极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基层联系点,确保“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统战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依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推动楼宇、商圈、园区等领域成立联合党支部。南京市徐庄高新园区党工委、苏宁控股集团党委共同打造党建联盟机制,率先在民营企业党委中设立统战委员,把园区内530家企业,53个两新组织,近5万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紧密联系起来。

    (三)突出政治引领,凝聚组织化内在共识

    凝聚政治共识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根本任务。一是扣紧时代脉搏,强化主题教育活动。省委统战部联合各市组织全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活动,全网总点击量突破6亿;开展线上升旗暨社会服务嘉年华活动,极大激发了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二是加强服务帮助,促进思想认同。无锡市委统战部针对自由职业人员因学历、职称及工作成果评定受限这一问题,协调将其纳入“太湖人才计划”,有效激励引导。三是开展联谊交友,增进感情信任。通过登门拜访、座谈交流、举办沙龙等多种途径,扩大统一战线“朋友圈”。四是加强表彰激励,选树推介典型。推荐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为全国、省级“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候选人。大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获得“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达到宣传一个、影响一群,表彰一批、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五是加强推荐安排,促进政治参与。探索建立代表人士评价体系,严格标准程序,推荐、安排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进入各级人大政协、人大以及青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强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增强其组织归属感,发挥一根头发带动一把头发的作用。

    (四)打造多元平台,形成组织化多轨并行

    按照党中央“用好现有组织、创建工作载体”的要求,着力打造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为牵引、社会组织为主体、自组织为补充的多元组织平台相互共生、并行发展体系。一是建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提供支持服务,解决“注册难、经费少”等现实问题;坚持开门办会,发挥联谊组织成员的辐射作用,以人带人、以人招人,扩大联系面;引导联谊组织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其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提升。江苏省新联会建立健全议事规则、会长轮值等规章制度,明确多功能、综合性服务职能定位,积极搭建联谊交友、创业创新、社会服务平台,加强对基层联谊组织的指导和支持,不断增强凝聚力、动员力和社会影响力。二是重点依托社会组织,扩大工作覆盖面。通过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将统战要素“嵌入”到社会组织发展之中,延伸工作手臂。无锡江阴市依托“香山书屋”这一社会组织平台,以“书”为媒,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开展培训交流等形式最大限度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团结起来。目前,该平台拥有志愿者超过1.2万人,开展志愿活动1.4万余次,累计服务时长超18万小时,成为城市文明的传播者。三是将自组织作为新的关注点和发力点,借力发力,探索将其打造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新平台。南京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小红梅信仰生活空间”,通过优质服务和深度参与逐步培育,引进了以棠棣读书会为代表的12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组织”,累计开展文化社群活动超过110场次,近12000人次参与。

    (五)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组织化的内生动力

    一是积极运用社会化方式,强化组织化社会支撑。积极整合和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自身资源优势,将统战对象变为统战力量,将社会资源变为统战资源。引导各地新联会会长、副会长、骨干成员等捐资出力,积极参与联谊组织及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带头开展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同时相得益彰,提升自身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二是坚持项目化推进,实现组织化合作共赢。以统战对象需求为导向,将统战目标转化为具体工作项目,通过授权委托、直接资助、政府购买、政策扶持等方式交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及相关社会组织承担,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促进人心凝聚。常州市创立“现代社会组织发展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其对本市社会组织进行孵化和管理,将全市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纳入统战视野。宿迁市泗阳县实施网络统战项目外包,将“新时代泗阳同心说”及“同盾计划”统战品牌项目委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施,产生了复合性正面社会效应;三是加强网络化服务引导,促进组织化线上线下融通。江苏积极探索推动“互联网+统战”,依托统战大数据云平台建设、统一战线“两微一端”矩阵建设,积极强化统一战线网络教育引导、价值输出、社会服务综合功能,加强线上线下工作结合,不断增强组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面临的现实挑战

    当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结构的复杂性、异质性日趋明显,相关组织平台还处于成长期,总体上尚不健全完善,这些因素导致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特征日益复杂,需要在组织化方面加强统筹整合

    一方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边界趋于模糊。在保持流动速度加快、趨向个体化等特征的同时,由于网络赋权和多重参与,他们往往表现为多重身份相互叠加;另一方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内部结构圈层化明显。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其内部存在自组织化倾向和多样化特征。通过访谈了解,大多数受访者参与组织的首选因素是基于业缘、地缘和趣缘等,也有的是基于小众文化认同或是特殊意愿表达,形成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这些“小圈子”虽然内部关系密切,容易达成共识和集体行动,但也易形成新的社会阶层不同类群的圈层区隔。

    上述群体特征客观上对传统统战工作分类引导、分类组织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挑战,其自组织化过程中形成的圈层区隔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之间形成了相互拉扯、影响的结构性张力,如何加以统筹整合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面临的挑战之一。

    (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各类组织的动机和诉求表达日益多元,需要在组织化方面加强共识凝聚

    大多数调查对象对加入各类组织抱有明确的动机,一般以利他导向为主,兼有利己导向,更多聚焦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层面,亲社会倾向明显,而在政治参与层面的动机相对较弱,只有少数调查对象参加组织是为了“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或者“得到政治安排”(见表1)。

    新的社会阶层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结构的重要部分,其整体的参与意识与批判意识都在不断增强。一方面,他们对党的执政成效和各类公共事务表现出公共关怀,愿意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进行公共利益诉求表达。另一方面,他们也比较注重自身利益诉求及获得,这种承担社会责任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内在张力,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过程中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凝聚共识,形成了一定压力。

    (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人均组织数量较少且呈现内卷化倾向,需要在组织化方面加强量质提升

    个人所属的团体数目,也可能影响其政治能力,加入的组织数量越多,政治参与的机会相对增加,个人的参与能力也会随之提升。以社会组织为例,江苏省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约为11.2个,远低于发达国家相应的50个。从调查来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数量增长呈现一定的“内卷化”(即“没有质量的增长”)。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组织类型单一,以兴趣爱好类和公益慈善类居多,而生活互助类和权益维护类相对不足(见图1);组织功能简单,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爱好或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方式雷同,大都是文艺娱乐、捐款捐物、帮老扶幼等活动,而涉及到社会调查、产业发展、精准脱贫等方面的活动很少,影响力和辐射面有限。如何通过统一战线的方式促进社会组织的全面健康发展、活力提升、价值体现,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重要课题。

    (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新兴组织平台处于成长期,需要在组织化方面加强科学引导

    组织平台的发育程度是衡量组织化水平的重要方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是推进组织化的重要枢纽和依托,作为近年来形成的重要新兴组织平台,其自身建设亟待科学引导、系统强化。一是其总体上机制、结构、功能不强,自主性、活跃度不够,在成员发展、开展活动等方面对统战部门存在依赖倾向。二是自身资源相对不足。最突出的问题是“活动经费不足”(占20.2%)(见表2)。当前联谊组织的活动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组织负责人捐助或者会员众筹。三是发展总体还不平衡。既体现在不同类型组织之间发展不平衡,也体现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类群的联谊组织发展不平衡。

    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实现路径

    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是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充分依托大统战工作格局,通过新平台、新载体、新方式的创新实践,构建线上线下相互协同,横向纵向相互交错的组织化网络,形成多轨并行、多措并举的组织化格局。一方面,要着力打造由党委领导、统战部门牵头,以党的各级组织为核心,辅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政协和民主党派独特优势的组织化工作格局,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核心价值观输入和政治吸纳;另一方面,要促进社会组织、自组织、社区组织共同构建主体性参与、社会化协同的组织化工作网络,调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双向共通共促共建共享共治的工作平台和渠道。

    (一)突出党组织核心地位,强化组织化的政治引领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要立足“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以党建带统战”,以党的各级组织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领导核心和组织依托。秉持“寓统战于服务”的理念,积极找准党的基层工作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身成长的结合点,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利益实现、个人成长、事业发展;要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优化党组织设置形式与工作方式,明确统战联络员;发挥广大党员在新的社会阶层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吸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增强其统战意识、工作能力,促其成为新的社会阶层各群体中的利益代表和价值表率。

    (二)把握适度原则,发挥民主党派在组织化方面的带动功能

    根据民主党派各自界别特色,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工作嵌入到民主党派工作中。坚持代表性和进步性原则,探索健全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综合评价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在大中城市适度吸纳知识层级高、社会影响力强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民主党派,促其积极政治参与;支持和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党派成员在新联会组织中发挥骨干带动作用;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亲善、灵活的统战联结机能和平台作用,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提供有力支撑。

    (三)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构建组织化的协同网络

    群团组织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中具有组织联系和教育引导属性。要进一步依托群团组织的基层组织建设,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作为群团组织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扩大群团组织的实体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要创新工作方式,促进群团组织成为广大新经济组织、新社會组织的联系枢纽,将小而分散的组织整合起来,形成组织间的网状联系渠道;要充分强化群团组织的政治属性,提升其教育引导、价值输出的社会功能,促进群团组织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宣传引导工作;要推动群团组织主动联系、团结、吸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打造符合各自群体特色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合理化、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

    (四)激发社会组织的创新活力,构筑组织化主体平台

    改变传统统战工作单一依赖统战部门推动,工作主体与工作对象双向结合的组织化模式,将全域内各类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是主体的开放、多元合作局面。要以星级基地创建为抓手,积极支持、引导新联会及其分会组织,以实践创新基地为联谊交友、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实体化功能辐射平台,依托基地的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建设,以“组织+平台+活动”的联动工作方式,发挥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方面的示范引领和重要依托作用;要重点关注和打造具有精英领袖的强影响力、枢纽型社会组织,具有公益慈善属性、线上线下全覆盖的社会组织,以及具有统战功能的孵化基地,通过统战工作的主动嫁接和粘连,将其转化为统战性社会组织,进而引导其一方面广泛联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并整合新的社会阶层自组织,另一方面向组织化程度更高的组织形式转化,发挥其在统一战线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动员、辐射、指导作用,在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过程中的吸纳、整合作用;要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他们在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同时,不断增强统战意识,在建设统战性社会组织方面作出积极贡献;以项目化和品牌化运作为核心,以多样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专业优势,促进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化、效能化、智慧化变革,促进多元治理的社会化参与;促进新的社会阶层群体内的强个体影响、强组织效应与新媒体力量产生叠加效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效能与弘扬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形成同频共振,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格局更大、基础更牢、效能更强。

    (五)挖掘自组织核心人物,拓展组织化辐射网络

    实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组织的有序发展,是促进其从自发组织化到自觉组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充分利用自组织与新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天然亲和性,深度挖掘自组织所蕴含的人脉基础,发挥其相互联系、相互引导作用。以自组织的结构雏形为基础,发挥其内生凝聚力,通过激活统战功能,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由“被统战”向“要统战”转变,统战工作形式由“单一投入”变成“有效吸纳”,更好地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黏合”在一起。统战部门要加强对自组织中才能出众的“动员精英”的关注、吸纳和培养、锻炼,促其成长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标志性、枢纽型人物,通过他们以点带面,以个人魅力和社会威望影响带动更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六)系统构建社区组织网络,延伸组织化工作手臂

    要以统战思维和社会治理思维相结合,树立开放合作理念,健全社区统战机制,优化社区组织统战工作网络构建,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延伸“最后一公里”。以项目化、品牌化、社会化为工作思路,在社区联合打造统战组织孵化基地和公益创投项目,促进统战工作与社区组织专业服务相结合,集聚、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基层服务中的正能量;依托社区网格化治理新模式,探索建立社区统战新格局,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组织由松散型转为紧密型,形成相互联系、覆盖全面、优势互补的基层网格化统战工作新局面,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提供强有力的基层支撑。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在党外、体制外,思想比较活跃,做他们的工作,一般化的方式不太管用”。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迫切需要创新统战工作的思路、方式和举措。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法宝优势和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利益诉求、个人成长、事业发展作为组织化的内在要求,依托多元组织平台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服务引导和支持,不断增进他们的组织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要系统构建充满活力、功能齐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组织体系,形成网络化、扁平化的社会组织网络,形成高密度、广覆盖的新的社會阶层人士组织化平台;要构建线上线下相互协同、横向纵向相互交错的组织化网络,并将之深度嵌入现有的社会治理结构之中,从而激发起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人翁意识,凝聚起同心奋进的磅礴伟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责任编辑:郭晓东

    相关热词搜索: 社会阶层 人士 组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