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孟浩然早期诗作中的垂钓意象探微

    时间:2021-01-09 04:32: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杨和为 卫佳

    基金项目:六盘水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孟浩然的矛盾心态与文学创作研究”项目合同编号:LPSSY201708。

    摘  要: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孟浩然的仕隐矛盾近年来颇受关注。从孟浩然具体诗作出发,结合学界对孟浩然年谱所作的研究,特选取孟浩然早期诗作中“垂钓”意象进行具体分析。早期孟浩然崇尚隐逸,“垂钓”是作为单纯隐逸生活的事象而存在,诗人越到晚年,越有一种仕隐两失的落空的悲哀,其“垂钓”意象亦随之变化,既有隐逸的色彩,又不乏魏阙的念想,不再是单纯的隐逸事象或仕進象征。

    关键词:孟浩然;垂钓意象;太公垂钓;严子陵垂钓;仕隐矛盾

    作者简介:杨和为(1973.5-),汉族,贵州江口人,本科,六盘水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卫佳(1985.6-),汉族,安徽泾县人,硕士研究生,六盘水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3-0-02

    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孟浩然(689-740)的仕隐矛盾近年来颇受关注,本文拟从孟浩然具体诗作出发,结合学界对孟浩然年谱所作的研究,特选取孟浩然早期诗歌中“垂钓”这一意象进行具体分析,以期能破译孟浩然潜意识中仕隐矛盾的密码。

    闻一多先生曾说:“没有第二个襄阳人比孟浩然更忠于襄阳,更爱襄阳的。”又说:“是襄阳的历史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孟浩然毕竟是襄阳的孟浩然。”[3]28-29孟浩然长期隐居家乡,襄阳优美的自然风物和山水风光孕育了诗人的灵性,诗人徜徉其中,写下了大量讴歌、赞美襄阳的诗篇。历史上的襄阳素有“七省通衢”之称,“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风景秀美,景色宜人。襄阳诗人孟浩然的家居之地,就在今襄樊市襄城区庞公办事处观音阁忖南约2公里处的钱营,此地背负凤凰山,面临汉水,视野开阔。……襄阳自古多名山胜水,清幽秀美,引人入胜。”[4]258-264孟浩然生于斯长于斯,其对于家乡的山水充满了由衷的热爱。诗人早年读书之余,或登岘山寄慨,或临汉水泛舟,或夜归鹿门,或垂钓闲潭,构成了其隐居生活的一般情状。正如他在《忆张野人》诗里所表现的:“与君园庐并,微尚颇亦同。耕钓方自逸,壶觞趣不空。门无俗士驾,人有上皇风。何必先贤传,惟称庞德公。”[5] 415他早年的隐居生活,“就是在家饮酒、赋诗、弹琴、垂钓、接待来访的朋友;有时访田家、过别业,与辛谔、王迥这样的逸人交往;有时也拜佛寺、谒道观,与融公、湛然这样的衲子和参寥这样的羽客过从。”[6]前言2-3在其早年诗篇中,“垂钓”多次出现,但几乎都是用来表达其垂钓活动本身,并没有特别的象征色彩和隐喻意味。如《岘山(潭)作》:“石潭傍隈隩,沙榜晓夤缘。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鳊。美人骋金错,纤手鲙江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5]36按,岘山位于襄阳城南郊,又称岘首山,山上有亭曰岘山亭,山下有潭曰岘潭(又称沉碑潭)。此诗即写诗人与美人(或说即是善为歌诗的汉南女子韩襄客)在岘潭游玩,垂钓得鱼,野鲙江鲜,充满了游乐生活的情趣和对家乡风物的自豪之情。“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鳊”二句,“垂钓”只是作为单纯的事象出现,表明早年孟浩然尚未经过生活的苦难历练,一如岘潭的水清幽澄澈。又如《(万)山潭》:“垂钓坐磐石,水清心益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萝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5]43亦写了诗人早年在万山潭垂钓时的所见所想,表现了诗人闲雅自得的隐逸生活情趣。按万山潭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旧城西四十里,滨汉江。诗一开篇即写诗人坐在磐石上垂钓,以潭水的澄清衬出心里的闲静。颔联以“鱼行”衬出潭清,以“猿挂”彰显境幽。因垂钓之心境清静,山潭之环境清幽,自然引出诗人对于神女解佩传说的美妙遐想,虽然“求之不可得”,但也并不感到失落,而是盘桓不舍,直到晚间才乘月棹歌而返,表现了诗人闲静悠游的隐逸之乐。诗人不独与人泛舟垂钓,还常常与人分享他的这种隐逸之乐,如《涧南即事贻皎上人》诗:“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5]434-435诗的前两联写家园的位置与周边环境,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味道,但其境更为清旷。最后两联,“写诗人闲适静雅的日常生活:或垂钓北涧,或坐听樵歌,或读幽居之书,或寻隐者谈论”,[7]29活脱脱一个盛世的隐者。

    孟浩然早年对于隐逸生活的偏爱,在其《题鹿门山》和《夜归鹿门山怀古》两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闻一多先生将孟浩然的偏爱隐逸归功于襄阳先贤庞德公的影响。不过,早年孟浩然并非只是单纯喜欢隐逸的生活,因为“家世重儒风”(《书怀贻京邑同好》)的家庭熏陶,“诗礼袭遗训,趋庭霑末躬”(同上),且又常跟襄阳很多读书待举的士子(如张子容、朱去非、辛谔、吴悦、丁凤及檀溪的吴张二子等)过从交游,不免受到他们的影响,诗人的求仕之念亦在萌芽。我们发现,随着诗人求仕之念的潜滋暗长,原本只是单纯隐逸之乐的“垂钓”,渐渐也掺杂进了一些功名的气息,并且有与日俱增的迹象。这种功名气息,我们从其早年的《西山寻辛谔》诗中即可看出一点端倪:“漾舟寻水便,因访故人居。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余。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5]441-442按诗题之辛谔即辛之谔,为孟浩然的襄阳好友。据清《襄阳县志》引《南雍州记》云:“辛居士,字灵仲,隐居于襄阳汉水之西,结庐竹林中。”[7]111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写诗人访友人辛谔的情景,塑造了一位隐者形象”[8]54,但细揆诗意,我们发现,诗人在对隐逸生活的叙写中已然隐藏着功名的气息,其中“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二句,“垂钓”与“读书”的对举,让我们感到这种功名气息的存在,虽然是那样幽微淡然。正如我们所知的,孟浩然的这位乡友辛之谔其实并非一个安心隐居的隐者,而是在为赴举求仕积极准备的读书人。孟浩然集中有多篇诗作写到两人之间的交往,我们可以看到辛之谔早年这种隐居读书以求仕的生活状态,如《送辛大不及》云:“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独徘徊,天边迷处所。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5]348“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二句,正是孟浩然想象中友人赴京求仕的路线。其后辛之谔未获功名,失意南归,孟浩然其时亦在东都洛阳,有诗相送,《都中送辛大》云:“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余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还寄式微吟。”[5]328但据徐松《登科记考》卷七之考订,“辛之谔开元十七年因上《叙训》二卷而授长社尉”[7]111,可知辛之谔早年其实并非一个安心隐居的隐者,而是认真读书以求仕进的待举士子。如此一来,我们发现《西山寻辛谔》诗中所写,很大程度上只是早年孟浩然尚隐心理的投射。孟浩然此诗,是以动态视角叙写诗人游玩寻访的历程:诗人像往常一样在汉水泛舟游玩,天快黑的时候(“落日清川里”)到了辛之谔家附近,自然产生寻访友人的念头。诗人寻访沿途所见,无论是“石潭窥洞彻,沙岸历纡余”,还是“竹屿见垂钓”,都是其尚隐心理的投射。“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二句,通常的解释是“写辛谔悠闲的隐居生活,垂钓读书以遣兴”,[8]54但实际上,孟浩然所见“垂钓”者乃是在竹屿(竹子丛生的小岛)垂钓的别人(“垂钓”在这里还是孟浩然对于隐逸生活的描摹,并无象征意味),而非辛之谔,因为辛之谔正在茅斋用功读书。“款言”二句写两人相见之后的闲谈之乐,最后两句,则以颜回喻辛谔,称赞友人的安贫乐道。其所以如此,并非辛之谔“贤哉常晏如”,而是孟浩然自己尚隐心理的流露罢了。或许正因此故,孟浩然早年在跟辛之谔的交游中,常常只关注其安闲隐居的方面,而未能充分注意到其用功读书以求仕进的方面,如《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诗:“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世外交初得,林中契已并。纳凉风飒至,逃暑已将倾。便就南亭里,余尊惜解酲。”[5]520又如《夏日南亭怀辛大》诗:“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5]403似乎都流露出此种尚隐的气息。

    从全息论的观点来看,从“垂钓”意象入手,虽只是管中窥豹,但也能见出孟浩然一生在仕隐两极之间摇摆的矛盾心态。可以说,就其本性而言,孟浩然是喜欢隐逸的,当其享受隐逸生活的早年,“垂钓”只是作为纯粹隐逸的事象出现在他的诗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孟浩然渐进而立之年,因受盛唐时代精神的影响而动念求仕,“垂钓”意象亦随之发生变化,而掺入渴望仕进的色彩。我们发现,其求仕的欲念越是强烈,“垂钓”意象所蕴含的功名色彩也就越重,《岳阳楼》一诗就是其仕进欲念最为强烈的表现。但命运一次又一次地跟孟浩然开玩笑,他终身与仕进无缘,每次受挫之后本能地向着慕隐一极摇摆,其“垂钓”的内涵亦随之向慕隐的一极摇摆,最终回归于不得不隐逸的悲哀境地中。诗人求仕受挫之后,虽然偶尔还会因不忘魏阙而耿耿于怀心生怨怼,但更多的却是不得不接受仕隐两失的尴尬。诗人越到晚年,越有一种“落空的悲哀”。直到开元二十八年(740),孟浩然因病卒于乡园,才算结束了其摇摆不定而又落拓不遇的一生。

    参考文献:

    [1]陈新璋.孟浩然的仕隐情怀与魏晋文士情结[J].襄樊学院学报,2002(1):84-88.

    [2]宁松夫.试论孟浩然的中庸人格精神[J].襄樊学院学报,2011(1):42-46.

    [3]闻一多.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王辉斌.孟浩然研究论丛[M].合肥:黄山书社,2011.

    [5]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6]刘文刚.孟浩然年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7]王辉斌.孟浩然大辞典[C].合肥:黄山书社,2008.

    [8]王淑玲.孟浩然诗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

    相关热词搜索: 诗作 意象 垂钓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