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及治理对策探析

    时间:2021-01-31 18:10: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曹继东

    摘要: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是传承人类知识、推动社会技术创新的重要场所,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对于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意义重大。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激发高校教师的科研创造力,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高高校教师国外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对策的职业素养,国外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原因;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种场合强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指出要“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因此,高校作为我国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自觉维护学术道德规范,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意义非凡。

    一、 学术不端行为的内涵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是传承人类知识、推动社会技术创新的重要场所,更是彰显社会美德、弘扬社会文明的摇篮。爱因斯坦曾说过:“大多数人说, 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 是人格。”科学的发展应维持在一种有序的社会之中。对于发挥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双重作用的高校来说,高校学术研究的健康有序至关重要。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功利化思潮在学术界不断蔓延,一些高校中的学术不端行为也开始频繁发生, 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不仅践踏了高校纯洁的学术环境,而且对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甚至对中国学术的国际化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21世纪以来,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和高校的高度关注。

    在我国,高校“学术不端”现象由来已久, 但国内和国外学者,目前并未对于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给予公认的定义。

    2009年《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将学术不端行为范围规定为 (一) 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二) 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三) 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 捏造事实; (四) 伪造注释; (五) 未参加创作, 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六) 未经他人许可, 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七) 其他学术不端行为。2013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指出“高校应完善本单位的学术造假的相关管理规定”。

    [1]

    2016年6月, 教育部颁布第40号令《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首次明确以法令的形式对六类“学术不端行为”做了明确的界定, 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等;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等行为被明确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

    因此,迄今为止,我国在法律层面上对学术不端行为并未做出精准的定义, 而只是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行为类型和行为模式的表述。

    在国外,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概念的界定,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但这一概念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例如,美国于2000年公布了适用于全美的“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联邦政府政策”文件,在文件中, 学术不端被定义为:“在申请、执行和评审研究项目或在报告研究结果过程中的伪造 (fabrication) 、篡改 (falsification) 和剽窃 (plagiarism) 行为, 但不包括诚实的错误或学术观点上的偏差。”

    [2]

    总之,学术不端行为,指包括高校和各种科研机构在内的学术工作者,在开展学术活动过程中进行的与科学道德规范背道而驰的一切行为。

    二、 高校學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

    影响我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与任何事物一样,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是由外因和内因引起的。外因既包括社会的大环境,又包括高校的小环境,内因主要指“学者自身学术道德失范的因素,”[3]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当前不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

    (一) 社会环境是引起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外在原因

    “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正常的生存发展环境,如果环境不正常,这个东西就可能被异化,学术研究也是如此。”[4]

    当前, 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在这个社会转型期,虽然我们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社会问题越聚越多,社会矛盾呈现出越来越尖锐化的趋势。

    当今社会,浮躁心理盛行,这种浮燥效应一旦冲破了道德的堤坝,便会影响社会正常的持序。此外,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这种社会大环境,势必会侵蚀到高校的小环境,影响到本该纯洁的学术氛围。某些沾染了不良社会风气的高校教师为了“将追求真理的学术事业当作了追逐个人利益的敲门砖,”[5]违背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便会滋生各种学术不端现象。

    (二) 学术评价体系是引起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本原因

    我国高校的学术评价体系是以量化考核的方式为主,这种评价体系是造成高校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根本原因。

    当前,许多高校在争建“双一流”大学,为了通过评审,学校不得不在学术方面提高评审标准和考核力度。具体表现为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审、科研课题申报或访学等工作时,都要对其学术成果加以评价, 即通过对高校教师所发表文章、专著的数量和质量加以统计, 并以统计的结果根据统一的评价指标对教师进行一刀切式的评价。由于教师的学术成果和工资、奖金密切联系,因此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这种评价体系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表面上看也极具公平性。但是, 这种量化评价体系的弊端是,只注重学术成果的数量, 而不注重学术成果的质量,使得某些高校教师为了追逐切身利益,在学术研究中急功近利地采用篡改、抄袭、伪造等违背学术道德和规范的方式取得学术成果,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三)高校教师素养不高,学术道德丧失是引起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内在原因

    高校教师的素养和学术道德水平是引起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内在原因。学术规范能否被严格遵守,取决于高校教师的个人素养和学术道德水平。然而,在我国高校,某些教师的素养不高,学术道德低下。我国现阶段的应试教育是以填鸭式学习方式为主, 尽管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这种应试教育关注的是分数,“而对于素质培养这一方面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6]在高校中就会出现一些教师的学历可能很高,但是素养低下的情况。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便与人低下的素养有关。

    除了教师自身的素养之外,学术道德的丧失也是造成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内在因素之一。科研道德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科研道德规范包括“勤于钻研、报效祖国;求真唯实、勇于探索;淡泊名利、不慕虚荣;谦虚好学、诚实可信;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尊师重教、提携后人。”[7]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教师学术道德丧失造成的。

    三、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对策

    (一)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激发高校教師的科研创造力

    要从根本上治理高校的学术不端行为, 必须从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和机制入手。高校应当将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从“重数量、轻质量”改革为“重质量、轻数量”,“消除官本位思想对高校的影响, 改变人情干涉凌驾于学术自身的评价之上的现象, 确立高校学术的崇高地位。”[8]高校要最大程度地激发高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尽可能发挥一切优势提高教师特别是战斗在“最前线”的教师的薪资水平和科学研究条件。

    近年来,我国的很多高校开始进行学术评价体制的改革。以清华大学为例,近日,清华大学发布了《清华大学关于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实施分类评价,尊重学科差异,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术评价标准,要根据学科发展规律、发展目标和发展现状,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成果认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建立突出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制度,坚持以能力、质量、贡献评价人才,强调学术水平和实际贡献,突出代表性成果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9]

    (二)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

    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丧失是引起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内在原因,因此,加强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教育,是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之一。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是从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着手,目的是提高科研人员对学术规范遵守的自觉遵守程度。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的方式很多,例如,“可以定期开展以学术道德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或座谈会, 不断提高他们的学术道德修养。”

    [10]对于年轻的高校科研人员, 应该逐渐树立法律意识,特别要加强对知识产权法的学习,“形成一套正确的学术价值观, 树立尊重学术、维护学术尊严的意识。”[11]

    此外,高校可以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宣传手段,进行学术道德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以期在校园内营建优良的学术环境。在这一点上,我们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 在新教师入职前参加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培训课程, 例如, 美国的“达特茅斯学院要求教师履行三项职责: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什么是学术诚实的指导, 改善能够增强学生学术荣誉的程序和环境, 经常性地审查荣誉守则的执行效果。” [12]

    (三)国外学术不端行为治理对策

    学术不端行为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世界各国为了预防和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出台了许多对策, 值得我们借鉴。

    早在三十多年前,美国就开始关注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并制定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美国国会于1985 年实施了《健康研究扩展法案》, 制定了防治科研不端行为的基本制度框架,后来于1986年、1989年和2005 年又相应出台法律,逐步对学术不端行为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目前,各种处置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遍布于美国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大学都设有科学诚信办公室, “这些机构能够及时调查学术不端行为事件, 调查结果要向校长汇报, 由校长来决定最终怎样处理。”[13]当前,美国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更为严厉,人们可以在网上查询学术不端者的名字绝不会在网站上消失。

    除美国之外,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非常重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工作。各国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监管措施较为完善,都设立了专门机构用于负责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体系。”

    [1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211/t20121113_170437.html.

    [2]昌增益,王志珍.美国学术不端行为监管体系的建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奖励, 2015(09):6-8.

    [3]刘润彩.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内在特征与成因解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9):22.

    [4] 杨冠英.“量化模式崇拜”:我国高校学术体制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6(2):136-137.

    [5] 赵磊,张俊杰,孙楠,崔卫芳. 我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防治[J].中国高校科技, 2014,(05),34-36.

    [6] 周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治理对策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01):135-137.

    [7] 安云凤.高校师德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1.

    [8] 何咏祥,李素君,梅雨珍.防范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以加强教师学术道德规范[J].企业导报,2013(3):259.

    [9] 邓晖.清华大学完善学术评价制度[N].光明日报,2019-04-20.

    [10] [14]赵瑞芹,董秀玥,单政.国外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的机构与政策法规[J].今传媒, 2014 (12):29-31.

    [11]吴高波,宋慧晶,马赫.中外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对策的比较与启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版), 2018(03):118-124.

    [12]张田勘.《学术之救赎》专题报道之三国外如何应对学术不端?[N].民主与法制, 2010 (14) :17-19.

    [13] 黄军英.国外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4):5-8.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L19DKS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59)

    相关热词搜索: 不端 探析 对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