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一波三折,韵味无穷】 一波三折

    时间:2019-02-14 04:37: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古人所创的“永字八法”中,捺画被称为“磔”, “磔”的本意为古代的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在这里有笔锋开张的意思,比喻捺画的运笔应势展力足,起伏运行;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其书论名篇《八诀》中,对捺画的书写又提出了“一波常三过笔”的要求,这里的“波”即指捺画,而“三过笔”极言书写过程中的笔法之巧妙,变化之丰富。由上看来,在一个汉字当中,捺画往往会成为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写好它常常会使整个字精神一振,韵味无穷。
      一、借物比对感悟捺画(斜捺)的形态
      书法是一门艺术,汉代著名的书法家蔡邕在他的《笔论》中这样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意思是说,书法中的笔画、单字甚至成篇的作品往往与自然万象有着相似或相通的地方,所以,书法才有了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美妙境界。
      为了让学生有所感悟,我首先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悬挂着的绣花针、压弯的扁担、高空坠落的石头、长长的象牙等自然物象,并启发学生想象:由这些物象,你们都联想到了哪些基本笔画呢?学生很快发现上述物象分别与悬针竖、长横、点、长撇等笔画有着惊人的意象性相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察奥妙,情味盎然,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
      在此基础上,我又用多媒体出示了一把弯弯的大刀形象(图1),启发学生思考:你们看,它又像哪个笔画呢?学生异口同声道:像斜捺(图2)。这样斜捺便与大刀的形象建立起了初步联系,斜捺形态的总体印象逐渐形成。深入观察后,学生又会发现就连细节部分,这两个图形也很像一对孪生兄弟:首先,斜捺的起笔部分像刀把,行笔部分像刀身,收笔部分像刀尖,这三个部分让大刀和斜捺都出现了“一波三折”的效果;其次它们都是由细向粗逐渐过渡,最后出尖;第三,它们的边缘都比较流畅,显得清劲爽利。在此基础上,出示描述斜捺形态的口诀:
      一波三折,中部略弯;
      由细到粗,头圆尾尖。
      这样,大刀赋予笔画更为可感的形象,儿歌既能帮助学生抓住要点,又易于学生接受,于体察吟诵之间,学生便全面准确、清晰生动地把握了斜捺的形态。
      二、逆向推思感悟捺画的运笔
      运笔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指写出所要求的笔画形态的方法,因此,造型是目标,笔法是手段;形态为笔法提供依据,笔法为造就形态服务,并在造就的形态中得到检验。离开形态空谈笔法正如纸上谈兵,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听得云里雾里,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唯有分清本末,从形态要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得的笔法要领,才能更加有效地启发学生领悟和接受。
      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来探究:用什么样的笔法才能写出像字帖中的捺画呢?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因为斜捺的起笔部分是圆圆的,所以要逆锋起笔;因为斜捺整体上是由细变粗的,所以行笔时要边行边按,由轻到重;因为捺脚处是最粗的,所以要顿一下笔;因为要在斜捺的末尾形成一个尖,所以出锋时要边写边提;因为斜捺画具有一波三折之势,所以行笔时应随势调整笔锋;因为笔画呈现出清劲爽利的意态,所以运笔就要做到节奏明快,承接流畅……(图3)讨论结束,教师总结书写要领如下:
      笔锋逆入又轻翻,渐行渐按略带弯。
      捺脚一顿即轻提,向右平抽尾出尖。
      这样,学生获得的捺画的运笔方法才是有根的,才是真正被悟出来的,也才是有生命力的,它会自我生长为学生的一种领悟能力,这远远超出了写好某个笔画的本身的价值。
      当然,捺画的形态决非一种,除了斜捺,它还包括平捺(图4)、直捺(图5)和反捺(图6)等。其中平捺和直捺在运笔方法上可以直接取法斜捺,只要提醒学生注意做长短曲直、角度粗细的调整即可;反捺的起笔和行笔部分也可以取法斜捺,只是行笔至捺脚处要向右下作顿,然后回锋收笔,有点像点画的收笔。因此学生在掌握斜捺的书写要领后,再多加临习其他类型的捺画,不仅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轻松掌握,也完全可以做到熟能生巧。
      三、研究范例感悟捺画的运用
      仅能写好捺画是不够的,掌握捺画的运用规律,写好带有捺画的字才是根本目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深入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例字,悟规律,学运用,效果良好。
      1. 研读例字,悟撇捺组合之美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捺画与撇画的组合也堪称经典,其风姿绰约、轻盈舒展,常令人心醉。教学中,我出示了几个带有撇捺组合的例字,如“峰”(图7)、“合”(图8)、“来”(图9)等,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组内讨论,探究撇捺组合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体悟到了这样几点:一是撇轻捺重;二是笔断意连;三是撇捺顺着斜线(米字格中的斜线)走;四是在整个字中,其他笔画往往相对收缩,撇捺常常分别成为副主笔和主笔,因而显得舒展飘逸,犹如裙袂飞扬。一般性的撇捺组合就是如此,学生按这样的要领临写例字,便能逐渐内化掌握。
      2. 两相对比,悟雁不双飞之理
      雁不双飞本为隶书书写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意为在一个字中,笔画的挑脚不要重复。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楷书,即在一个字中,不可出现两个捺脚。这既是汉字书写中避免重复、极尽变化的需要,也是一扬一抑、收放有致的审美追求。
      为了让学生体悟其中的奥妙,我首先出示了两个例字“人”(图10)和“良”(图11),再用多媒体把这两个字直接组合成一个字“食”(图12),接着又出示了一个颜体字的“食”(图13),最后让学生来比较这两个“食”的异同和美丑。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把“人”和“良”直接组合的“食”字,上下两部分中的捺显得雷同刺眼又互不相让,很不和谐;而图(13)中将“良”部的斜捺写成反捺,其下捺对上捺的求异和避让便成就了整个汉字和而不同的美妙境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悟到了雁不双飞的精神实质,在对汉字书写艺术增添了一分理解和感悟的同时,他们今后的临帖也将伴随更多属于自己的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 一波 韵味 无穷 三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