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蝈蝈与刀螂

    时间:2021-02-01 10:05: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张钟嵊

    夏秋之交,晴朗的白天,翠绿的豆地里,传出一片蝈蝈的琴声,走向前去,变成了雄壮热烈的大合奏,毫无停歇之意。

    小伙伴们喜欢把“琴”带回家,中午前后,是逮蝈蝈的最佳時机。提着蝈蝈笼,来到豆地边,将笼子的细绳衔在嘴里,腾出双手,小心翼翼地走进去。

    但再小心,豆棵晃动,都会被身边的蝈蝈发觉,琴声便戛然停止。此时,它头顶上那对细长的棕黑色触角,正探试着周边;头上那对敏感的复眼,正窥视着眼前。只要再有人影晃动,它会立即逃之夭夭,迷藏于豆棵深处。

    但只要原地不动,不再触碰豆棵,不再发出任何声响,停奏的蝈蝈就不会逃走,在眼前某一片豆叶上待着。仔细环视身边豆棵上的每一个叶片,就会发现,蝈蝈正背着翠绿透亮的琴键,静静地待在一片翠绿色的豆叶上,使人难以觉察。但却逃不过小伙伴的眼睛。于是,将双手摆出合围的架势,悄悄靠近,猛一合拢,连同那片豆叶一起握进手中,确信成功后,慢慢合掌,将其轻轻地挤压在两掌之间,再用手指捏着,不碰折它的大腿,小心翼翼地装进小笼子里。

    但是,双手合拢的瞬间,灵敏的蝈蝈得到了触角的警报和复眼的信息,常会绝处逢生。

    逃掉的蝈蝈,顾不得弹琴,只能先回一下神再说。这时,小伙伴只能离开这儿,向着琴声正烈处走去。

    尽管常有逃脱,但地里蝈蝈众多,总会有几只被擒,对小伙伴们来说,这已经满足了。回家后,立即分笼,一个笼内只能养一只,否则,互相残杀,轻则搞得缺胳膊少腿,重则弱肉强食,把对方咬死。分笼后,多余的可以放到墙头上的葫芦秧中。

    蝈蝈很容易喂养,将笼子挂在向阳的墙上,每天向笼内供应一个鲜辣椒,不忘淋一次水,它就会以悦耳的琴声进行回报。有时高兴了,晚上也弹上一段。这时,被流放在墙头的伙伴会和它一起合奏,更加动听。

    一天上午,邮递员叔叔送来了一封信和一卷书。信是在省城工作的父亲给母亲寄来的。书则是父亲给我们兄妹几个的儿童读物,刚好每人一本,都迫不及待地翻阅着。母亲忙着在桌子上写回信。过了一会儿,信写完了,墙上的蝈蝈仍在不停地弹奏着。母亲想到了什么,对我们几个说:“有个谜语,看谁先猜出来。”大家都停止看书,听母亲说谜语:“有翅无毛小飞禽,一飞飞到墨松林。墨松林里唱大戏,小孩儿听见都想去。”

    我说:“这谜语不对,世界上哪有‘有翅无毛的飞禽?”弟弟也接着说:“除非叫人家逮着把毛给拔秃了。”“拔秃了毛就不能飞到墨松林了。”妹妹笑着说。

    母亲看我们几个都没有猜出来,提示说:“看看墙上,就知道了。”

    “蝈蝈!”我恍然大悟,“蝈蝈不就是有翅无毛的小飞禽吗?”而且,也应了后面那句:“小孩儿听见都想去。”去干什么?逮它。

    深秋天凉。晚上我把蝈蝈提进屋里,白天再挂出去,让它边晒太阳边弹琴。

    冬天来了,不能再把蝈蝈养在笼子里了,学别人的做法,从墙头上摘一个“油葫芦”,掏空后扎上几个眼,把蝈蝈养在里面,晚上拿进被窝里,白天在堂屋外间晒太阳。这时,它偶尔也弹奏一会儿,但节奏却慢多了,似乎不勉强应付一下,对不起大家对它的喂养。

    严冬终究不是蝈蝈生存的季节,它无力再弹,终于有一天,一动也不动了。

    每次外出割草或下地干活,我忘不了带上蝈蝈笼子。回家时,笼子里常捉有几只刀螂和蚂蚱。

    母亲让我把刀螂放进蚊帐里,好叫它晚上吃蚊子。这是很有效的,天明起床时,它们分别霸占了上面的角,之前,这些暗角是蚊子躲藏的地方,此时,蚊子却不见了,蚊子都到哪里去了?不言而喻。

    但我认为,放进蚊帐里的刀螂是需要换班的,蚊子只是小小的点心,填不饱它的大肚子,又无甘露可饮。因此决定,每次捉来新的刀螂,就把原来蚊帐里的放出去,让它凭本事打活食,饮甘露,享受它原本喜欢的生活。

    有时,捉到大个头儿的,当天晚上,把它放进蚊帐里,让它展示一下捕蚊子的本领,第二天就把它单独放进笼子里。那笼子原本是给蝈蝈准备的,现在养它也很合适。再把捉来的大小蚂蚱分批放进去,供它享用。算是对它捕蚊子的奖赏。它不客气,不大一会儿,笼子里只剩下几片蚂蚱翅膀了。

    “用餐”之后,它站在那里望着我,我也望着它。一会儿,它又把三角脑袋扭一下,似乎在斜眼瞅我。它那雄赳赳的样子,好像是一只昂首挺胸的小鹿。当然,这比喻不恰当。小鹿虽大得多,但它是吃素的;刀螂虽小,却是吃肉的。小鹿喜欢群体活动,而刀螂却是一个独行侠。

    我佩服造物主对它博采众长的形体设计。首先,它细软的脖子让脑袋转动自如,这一点,对刀螂来说十分重要,使得那对出神的复眼,可以通过灵活转动的脑袋,“观六路,看八方”。复眼是由无数个眼点组织的网络矩阵,对移动性的物体反应尤为敏感,满足了刀螂捕捉活食的需要。蚂蚱虽也有复眼,却由于长了一个粗笨的脖子,脑袋不能转动,只能直视。

    另一方面,刀螂却又吸取了蚂蚱的长处,生有一对长袍般的漂亮翅膀,紧急情况下,可以飞速前进,而蚂蚱则只能小步快跑。

    不同时期捉的刀螂,翅膀的颜色是不同的,说明它会随季节环境的变化进行乔装打扮。春夏之季翅膀是绿色的,而秋天的翅膀多是枯黄色。这当然不是在“时装表演”,是为了捕食方便和自身安全进行的伪装,是造物主赋予它的一种本能。

    面对“拱手作揖”的刀螂,想起孩童时期对它的“崇拜”。那时,几个孩子决定去那里挖菜之前,要先“问一下刀螂”。具体方法是,谁先捉到一只刀螂,就捏着它的脖子,大家围在一起,一齐大声喊:“刀螂,刀螂,马猴(狼)待那里?你不和我道我杀你!”等了一会儿,仍不见它表态,用力捏一下,来催一催它,它便将大刀向前一指,大家立时相信:“前面有狼,不能去。”

    冬天在野外,常常看到它那黄褐色指肚大小的卵鞘孤零零地附在树枝上。我取了放在堂屋窗台上,惊蛰前后用草把子绑在大门外的杏树上。不久树上便出现了一只只淡绿色小刀螂,卵鞘上留下了一个个的小孔,如同出过蜂的蜂巢。

    发稿/赵菱

    相关热词搜索: 蝈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