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一部大片引发的“馒头血案”

    时间:2019-02-06 04:31: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名没有固定工作的年轻人胡戈通过剪辑影片《无极》制作了一部20分钟长的喜剧短片,该短片娱乐了中国众多的网民,同时也激怒了制作《无极》的大导演陈凯歌。胡戈本人表示制作短片的目的只是自娱自乐,他看了电影比较失望,认为陈凯歌耗资3亿人民币打造的原著“无聊而且没有创造性”。 胡戈将其改编成了一部因一个馒头引发的无厘头凶杀案,并且片名就叫《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并迅速流传开来。许多对《无极》剧情苍白感到失望的网友,纷纷对胡戈的短片热烈追捧。
      陈凯歌导演知道胡戈的所作所为后大为震怒,并怒斥胡戈“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同时还声明要以侵犯著作权、名誉权为由起诉胡戈。陈凯歌宣称他的作品突出了“爱情、自由和命运”的主题,希望他的观众能够欣赏并且有“精神上冲了淋浴”的感觉。有点尴尬的是,一个“馒头”抢走了一部大片的风头。但导演的激烈反应还是让人意外,看起来他很当真。胡戈都有点害怕了。网友则大多同情胡戈,认为陈导演作为一名国际知名导演,不能这么小心眼,和一个年轻人过不去。胡戈后来表达了晚辈冒犯长辈的歉意,但并不承认侵权。
      
       作为影评的“馒头血案”不侵权
      
      如果胡戈出于商业目的,发行了陈凯歌的电影,或者利用《无极》做了一个与《无极》非常类似的东西,陈凯歌完全可以起诉他,或者向他收费。胡戈短片的片头已有声明:“以下你看到的东西,是本人自娱自乐之作……本东西仅限个人欣赏,禁止传播。”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胡戈制作该视频短片是出于个人欣赏、自娱自乐的目的,并未借此谋利。只是这个短片的流传速度已经超出胡戈的控制范围。
      《无极》是一部已经公映的作品,任何公民都有对其发表评论、批评的权利。胡戈当然可以通过幽默搞笑的方式,对《无极》进行褒奖或批评。“馒头血案”不是独立的文艺作品,胡戈制作的短片属于文艺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作者由于花了高价看了《无极》而感到相当不满意,觉得这个剧本很有问题,情节夸张而且荒唐,所以才对这个片子的故事加以解构、讥讽,以发表他对这个片子的观点、看法和见解,这完全符合文艺批评的特点和性质。
      按照《著作权法》,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就是说,它作为文艺批评作品是可以合理引用他人发表的作品的。显然,“馒头血案”引用的《无极》的画面都是为了介绍、评论和说明问题的。在这种表达方式下,没有这些画面就不能表达作者对这一作品的批评性见解。这种引用是否超过合理使用的“适当”程度?因为这种通过网络画面进行批评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文艺批评的文字表达方式。文字表达方式可以引用,也可以概括、综合批评对象的内容;而网络短片的方式必须要剪接批判对象的画面,没有这些画面,就难以表达作者的意见。
      虽然“馒头血案”是一个搞笑片段,但整体地看这个片段属于影评,影评构不成对电影著作权的侵犯。“馒头血案”的编创者对《无极》的镜头和片断使用像西方的“滑稽模仿”。西方社会广泛存在滑稽模仿,如漫画里出现布什说什么、克林顿说什么,而公众都知道他们并没有这么说,只是一种滑稽模仿。许多国家都对模仿讽刺的合理使用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如《法国著作权法》规定,作者不得禁止符合本身创作规律的模仿讽刺。欧盟2001年《版权指令》也规定,符合特定条件的模仿讽刺是合理使用。美国通过长期司法实践发展起了适用于模仿讽刺作品的版权规则。例如,黑人女作家艾丽丝・兰德尔通过对驰名世界的经典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的模仿讽刺,创作了一部新的小说《风逝》(The Wind Done Gone),改造成了一个用于批判原著思想观点的新故事。
      
      真正的经典不会因别人的戏谑而失色
      
      对一部电影重新剪辑达到戏谑效果的情况也并不少见。现在引发美国社会热潮的《断背山》,不单成为脱口秀主持人说笑时的首要题材,也兴起网友恶搞流行风。许多有男性相拥镜头的好莱坞电影,在重新配上《断背山》音乐之后,都被变成了《断背山》续集。网上可看到一部名叫《裸背山》的MTV,它把《壮志凌云》重新剪辑,使这部电影看上去就像一部表现同性恋的片子。这些搞笑版本受到网友热捧,点击率在短时间内突破200万人次。
      对主流电影的戏仿,在西方已经成了一个大工业,即将上映的《惊声尖笑4》中,将会对《世界之战》、《星球大战3》、《电锯惊魂》、《咒怨》等去年和前年的热门影片进行大规模的戏仿,作为一部在大银幕上放映的电影,其戏仿的力度和影响力无疑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所无法比拟的。
      事实上,在西方引起最多嘲笑、改造和戏仿的电影往往是最流行、好评最多的电影,这些看似“恶毒”的举动不但不会对相应的影片造成损害,而且还往往起到帮助宣传的作用,它甚至已经成了电影工业的一部分。实际上,中国人对此也不应该感到陌生,香港电影一向有戏仿的传统,《大话西游》戏仿《重庆森林》、《东成西就》戏仿《东邪西毒》,这些都是有名的例子,但却并没有看到谁提出异议。
      《馒头血案》短片使《无极》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从主观上来讲,胡戈制作这样的短片,并没有诋毁《无极》的主观恶意,虽然其中可能隐含着对《无极》的批评;从客观上,短片不仅没有使《无极》的发行受到影响,相反激发了民众对影片《无极》的关注度,给《无极》带来了更大影响力。只是陈凯歌觉得自己耗费了巨资历时多年完成的心血,没有为他带来预期的评价,他是一个在乎影片艺术价值的导演,感觉失落、失意很正常。如果《无极》真的是一部经典,就不应害怕被戏仿。李安得到奥斯卡最佳导演以后,他才不在乎人们恶搞《断背山》呢。
      前几年表演大师罗伯特・德尼罗也在一部恶搞型的黑帮喜剧《老大靠边闪》中扮演了一个神经兮兮的黑帮老大,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拿经典的《教父》猛开涮,影片上映之后,既没传出《教父》的原作者马里奥・普佐和导演科波拉拍案而起的消息,也没听说损害到《教父》的经典地位,恶搞归恶搞,《教父》在全球影迷心目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真正的经典不会因为别人的戏谑而失色。《无极》已经是一部公众作品,任何公民都有对其发表评论、批评的权利。胡戈当然可以通过幽默搞笑的方式,对《无极》进行褒奖或批评。
      波士顿大学法学院的温蒂戈顿教授曾经专门讨论过为讽刺目的而引用著名电影的问题,认为当这个著名电影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的一部分时,类似网络搞笑剧那样的编创者对有关镜头的利用属于对事实的利用,可以免于侵权的追诉。如果从法律上对这样的作品进行严格限制,就会压制创造热情。
      
       “恶搞”不是恶意而是创意
      
      除了《无极》,胡戈的“馒头”短片还选用了央视《中国法治报道》栏目及其主持人侯丰的镜头和片段。该频道编辑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称,非常欣赏胡戈的创意,不会起诉胡戈。胡戈截取《无极》的部分画面进行了重新剪辑和配音,以《中国法治报道》的一期年终特别节目的形式呈现,其中该栏目主持人侯丰也频频出镜。人们在争论胡戈有无侵犯《无极》著作权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他是否侵犯了《中国法治报道》的版权和侯丰的肖像权。对此,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表现得非常宽容。
      不久有人发挥创意制作了视频短片《梦断奥斯卡》声援胡戈,也在网络间广泛流传起来,短片以《无极》、《电车男》、《千杯不醉》三部影视片为蓝本,剧情主要讲述了因制作“馒头”短片,男主角“胡戈”一夜之间出了点小名儿。当“胡戈”搭乘电车时,遇到一中年男子在车中大闹:“谁是胡戈?那小子改了我的作品,你们知道吗?”中年男子狠狠揍了胡戈,并声称要告他。众人纷纷围住被打得战战兢兢的“胡戈”,让他签名。“胡戈”感叹:“我不知道大导演为什么针对我这个小人物,只有网友最了解我。”
      除了这种明确与“馒头案”有关的衍生品之外,胡戈带起的是一种“恶搞”的热潮,此前,胡戈曾解释过,“恶搞”不是恶意地捉弄丑化别人,“恶”表达的是一种程度上的夸张而已。“胡戈风潮”仍然热火朝天,数天之内,又出现“无极版包子表情”、“新龙门票贩”、“无极版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等网友创意。苏州“两个天堂”创意公司已将“胡戈馒头”注册为商标,并授权给了一家中餐馆。而“胡戈馒头”也随后在苏州和无锡正式出笼。有趣的是,“两个天堂”公司为馒头所创作的广告语是“馒头不能好吃到这个地步”,明显模仿了陈凯歌导演的“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商家表示,这样并不会侵权,因为他们注册的是“胡戈馒头”而不是“胡戈”。
      胡戈的短片不仅是一个文艺批评,更是天才的创意。如果像“馒头血案”这样的东西被告到法院,一旦被认定为侵权,会扼杀像胡戈这样有才能的青年和这样的作品。
      “馒头”给胡戈带来了麻烦,但是他却没有打消继续“恶搞”的念头。他下一步的计划是将“恶搞”推上专业化、正规化的道路。目前已经有一家影视公司跟他洽谈,希望他能给该公司马上要上映的一部电影“恶搞”一下。

    相关热词搜索: 血案 馒头 大片 引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