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基于非遗文化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模式

    时间:2020-11-14 05:13: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非遗文化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珍宝。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因素,贵州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这些文化在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正在逐渐消失。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对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力,高职学生既是现代科技文明的实践者,也是民族文化重要的传承人。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基于非遗文化创新创业的策略和模式,总结了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活动情况,对高职院校非遗文化教育、大学生非遗文化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及落地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职院;非遗教育;非遗创新;非遗创业

    中图分类号:G127;G719.2 文献标识码:A

    非遗文化是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其中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资源,如历史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工艺技能,伦理道德,还蕴含了爱国主义情怀、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审美意识、意志品质等教育价值。非遗代表着该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文化基因传承,代表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库。在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之下,随着自然村落的消失,非遗文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而面临流变与消失,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是民族群体的责任,也是每个个体的文化自觉。

    高职院校对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非遗教育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习地,本着文化交融、竞争和创新活力的教育理念,高職院校应当推广知识传播体系上的文化多元,自觉加强对本土文化基因的认知,注重民族文化的启蒙教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落实到创新发展和课内外教育教学的改革中,这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味,打造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其次,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窗口和名片,高职院校与地方文化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高职院校可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地方教育、文化、旅游的紧密结合,搭建丰富的非遗教育、传承活动的载体,让更多青年感受到国粹精华的艺术魅力和家乡文化的底蕴所在,从而增加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使非遗传承工作更有质量、更有成效。

    1 促进大学生非遗创新、非遗创业的策略

    1.1学院层面的非遗文化建设

    “以文载道、以美化人”。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有了飞速的发展,大部分城市都新建了职教城,然而在各个新校园中,除了专业设置不同、建筑风格不同之外,常常让人感受不到文化差异与特色。以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学校的文化建设,一改千校一面现状,对高职院校具有两方面的精神意义。

    一是工匠精神的薪火传承。非遗技艺的发展依靠的是师徒传承和一代代匠人的创新沉淀,与高职教育倡导的“做中学、学中做”现代学徒制一脉相承,是工匠精神的鲜活体验与现实展现,对职校师生来说,具有地方文化的荣耀,也具有砥砺前行的鞭策作用。二是地方非遗文化的审美浸润。地方非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我们的文化基因同根同源。近代教育忽略了民族文化的浸润与滋养,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缺失的根源,从民族文化入手,从地方特色文化入手的校园文化建设,倡导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时尚新风,将我们沉淀了千年的文化美重绽丰采,并提到新的审美高度,让广大师生对于自身的文化从忽略、漠视到价值的重新认识,对于职业院校的师生来说,具是美学的浸润,也具有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的重大意义。

    高职院校需在学院层面加强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设意识,通过学校的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多种方式体现对非遗文化的重视与宣传,用丰富的活动让非遗教育渗入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学院文化产品、学生活动、公共选修课程中渗入非遗文化与技艺,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感悟非遗文化精神与内涵。

    1.2师生参与式发展的双创策略

    非遗文创是通过将非遗文化元素或非遗技艺与现代时尚生活相结合后衍生的特色文化产物,非遗文创概念既包含了这一创新过程,也包含了这一过程所产生出的特色文化产品,同时也正在形成新的产业。在过去几年,非遗文创产品常常局限于低端的旅游商品开发,造成了产品同质化、低俗化的现状。然而,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非遗文化生活化成为都市人群追捧的时尚生活方式,非遗文创的高端市场有待开发。

    师生参与的非遗文化创新创业,首先让职院师生更深刻地融入地方文化;其次,在精神得到滋养的同时也产生物质收获,将地方非遗文化元素或技艺与现代学科结合所碰撞出的火花,点燃创新之路,在课程创新、产品创新、文化创新上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高职院校可对师生的非遗文创活动给予更多支持,有意识地打造出突显地方文化并整合专业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同时,这些项目因其产品满足了本院校对代言其文化形象的物化需求,在初期可给创业师生较多的文化支持与市场支持,让非遗文创搭乘职业教育发展的顺风车,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成为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良好的切合点。

    1.3校企协同创新的发展策略

    在大学生的非遗创业过程中,产品研发与生产、市场销售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单凭学生团队乃至于学院师生的力量很难完成,这就需要与地方文创企业的开放式合作与协同创新。通过学生双创团队、高职院校与地方文创企业可以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与及非遗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借助文创企业的专业资源,借助高职院校的文化资源,利用学生非遗双创的灵活,从而达到职业院校、学生非遗双创与文创企业的三赢,也为地方非遗文化培养优秀的传承人,以及更多潜在的消费者。

    2 “锦绣黔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的理工类高职院校。学院占地1680余亩,全日制在校高职学生16000余人。秉承着“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非遗文化教育活动,重视艺术人文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渗透,通过建美术馆、建民族工艺大师工作室,开展非遗文化社团活动,非遗文化公共选修课,鼓励学生非遗文化双创项目,在专业育人、场馆育人、活动育人、比赛育人的多种途径中,以非遗文化丰富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江县加勉乡是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定点扶贫地,这里耕地面积有限,梯田线条优美、秀丽壮观,却狭小破碎、产值有限。这里的苗族村寨长期处于闭锁状态,很多中年以上的妇女不会说、也听不懂普通话,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她们多少都会做一些手工织绣,但手工粗糙,缺乏市场竞争力。“锦绣黔程民族文化创新创业团队”在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参与到加勉刺繡扶贫工作中,成为学院、扶贫地、都市文创企业之间的纽带,以项目带动生产,与企业合作在院内组织师生参与文创产品研发、打样,在扶贫地组织绣娘培训,建立刺绣产业合作社,以经济效益扩大影响,以文化生活丰富思想,逐步形成大学生非遗文化创新创业的新模式。锦绣黔程民族文化创新创业项目经历了学院扶持、企业协作、独立运营三个阶段。

    第一,学院帮扶为主的培训、带动阶段。配合学院在扶贫地建刺绣坊,并通过多种培训和带动方式,培养掌握优秀技艺的手工艺人和致富带头人。扶贫地妇女原有刺绣水平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通过一些激励措施和扶持手段帮助他们认识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学院持续组织技术培训,并消化在过程中生产的品质不高产品,逐渐培养村民的精细化生产和质量意识,发现并培养热爱非遗文化、技术过硬、有一定组织能力的致富带头人。

    本阶段中,锦绣黔程团队一方面协助学院完成培训,另一方面寻找既可以让参与村民练习提高技艺,同时学院和当地旅游可以消化的文创产品,通过合作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生产样品,制定生产标准,并把控产品质量。具体流程,见图1。

    本阶段团队重点培养村民必须经过培训或技艺考核才能参与生产;订单式的生产,具有生产的时间观和质量观;产品以质量区别价格,在完成产品后,由企业划分品质,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分别支付不同的价格。

    第二,团队与合作社成长的扶持阶段。组建扶贫地刺绣产业合作社,逐渐规范刺绣生产用管理,进一步通过学院及文创企业完成订单及销售链接。此时,已通过绣品评比及参与情况选拔出致富带头人,锦绣黔程民族文化创新创业团队不再直接面对村民组织生产和收购产品,而是帮助带头人建立产业合作社,由产业合作社完成订单的生产与收购。具体流程,见图2。

    第三,团队与合作社自成产业链的发展阶段。此阶段,学院已基本完成扶持任务,锦绣黔程民族文化创新创业团队与扶贫地合作社协同发展当地经济,村民在带头人的带领下保质保量完成生产订单,由此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发展体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刺绣工艺品的需求也日益提升,精美的刺绣工艺品被人们追捧和收藏,而特色的刺绣工艺品也往往被人们用于日常生活的美化和情趣。就目前中国市场来说,不是工艺品饱和,而是粗制滥造的工艺品做坏了市场,相反高端的手艺人仍然在市场上稀缺,有品质和特色的文创旅游产品有待开发和推广。

    为鼓励扶贫地刺绣产业的发展,团队早期开发产品以简单实用为主,目的是让绣娘在学习阶段就能参与生产,得到经济效益,而后期必然根据市场要求研发高端艺术品。锦绣黔程民族文化创新创业团队已不断成长,产品研发能力也提升到新的台阶,该项目在2019年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赛中获二等奖,团队成员作品也在首届黄炎培杯非遗大赛中获多个奖项。

    目前,刺绣扶贫项目在加勉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污规村刺绣专业合作社已初具规模,参与人数从最初的4-5人扩大到36人,相邻的别通村、从开村的刺绣项目逐渐展开。2019年4月-2020年1年,该村绣娘创收20218元,该合作社也被县委推荐申报州巾帼先进集体。

    锦绣黔程民族文化创新创业团队在学院的支持下从设想逐渐落地发芽,然而项目的持续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于整个社会非遗文化的生活化发展,这对于高职院校、对于大学生、对于每一个国民都是新的责任与文化自觉。

    参考文献:

    [1]  乔晓光,苏欢.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传承——基于非遗社会实践与现象的观察思考[J].文化遗产,2017(1):4-10.

    [2]  于日锦.非遗教育——做鲜活的文化传承[J].人民周刊,2017(17):66-67.

    [3]  金心亦.非遗项目纳入高职艺术通识课程体系的可行性研究[J].艺术研究,2019 (3):136-137.

    [4]  沈滢.“非遗”作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载体的路径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12):40-42.

    课题项目:贵州省教育厅2019年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非遗文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ZC112)。

    作者简介:王靖(1969—),女,汉族,籍贯:四川合江,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美术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 遗文 模式 创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