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川江忌与祭

    时间:2020-11-21 03:59: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陶灵

    陶靈,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延安文学》等,已出版散文集《川江记忆》《川江往事》。

    鸡  卜

    旧时,川江建造木船的工人叫“水木匠”,沿岸码头很多,都建有自己的行业公会,按木匠祖师爷的名字取为“鲁班会”。外公告诉我,领头的师傅称“掌墨师”。他们平时都在码头上固定的茶馆里等活,要造新船的船主,去茶馆请自己信得过的,或者别人介绍的掌墨师。那掌墨师“苛派”得很,装墨斗、推板的“家仪”篮子都不提,起身就走。如果他学徒没跟在一路,船主还得帮他提。

    造船时间集中在冬春的枯水期,沿岸退出大片的沙滩,场地宽阔,不需厂房、不搭工棚,在沙滩上垒一排土石墩子就行了。外公说,那个时候的掌墨师真能干,造船不用图纸,连草图也不画,船主提出要求后,尺寸样式全装在了他脑壳里。掌墨师根据活路的大小,临时招雇水木匠,可多可少,能聚能散。

    选一个黄道吉日的午夜子时,把一根做“龙头枋”(船头横木)的原木架在马凳(杩槎状的三脚架)上后,开始祭拜鲁班祖师爷,求赏个饭吃,保佑造船顺当。祭拜前,掌墨师要先烧一堆柴火,传说鲁班的母亲韩婆婆在山上置办木材时被冻死了。然后点香燃烛烧纸,磕头作揖,并杀一只大公鸡开祭,称“开墨鸡”。掌墨师边祭,边念念有词:“奉东请诸仙大神……”随后在龙头枋原木上弹下第一条墨线,祭祀便告结束,等天亮后才正式动工。祭祀过程中听到鸡叫、狗叫,或其他什么嘈杂的声响,必须另外选日子。深夜弹墨线,万籁俱寂,又是黄道吉日的开端,当然合适。不过这种祭祀习俗在清末后就逐渐废除了。

    天亮后开工,掌墨师大声念道:“开山一响天门开,请得先师鲁班下凡来……”便用开山(斧头)劈下龙头枋的第一片木屑。掉在地上,如果劈面朝上,造出的新船一定顺畅;劈面朝下或侧立在地面,会一路坎坷、曲折,船主心里自然不高兴。好的掌墨师,一定要让第一片木屑劈面朝上。这就是手艺,皆大欢喜。

    造船分五个阶段,首先把船底板料铺在土墩上做船底,叫铺墩,接着刨亮子(船舷)、上亮子、开艌、最后平墩。刨亮子、上亮子是做船体的工序,开艌则先用竹瓤子、麻丝填塞船板缝,再敷石灰与桐油拌合成的油灰。艌,解释为嵌塞、填补。艌板缝最考手艺,俗语说:“水木匠好学,难打歪歪凿。”意思是用凿子把竹瓤子、麻丝灌进板缝隙,凿子要左歪右拐才能填实,掌握不好凿子,船板缝很可能要浸漏。艌缝先艌两边船舷,再把船侧立起来艌底板。艌完底板儿缝,把船平放在土墩子上就算完工了,所以叫“平墩”。平墩不择日子,表面上看是碰巧,实际上掌墨师心里有数,会算好时间,照船主喜欢的农历日子完工。

    平墩后要杀“收墨鸡”。船主手提一只大公鸡站在旁边等候,掌墨师点燃香烛,口念咒语:“东敬茅山(道教名山,在江苏)李老君(老子)赐雄鸡一只,弟子手提这只鸡,鲁班菩萨赐你来把船头祭。”这时,便从船主手中接过大公鸡,继续念道:“身穿五色毛衣,脱了毛衣换布衣(意为鸡会变人),有凶报凶,无凶报吉。”后几句咒语一边念,一边用开山把鸡杀了。一手扯鸡头,一手捉翅膀,让血能够完全流出来,横起淋在尖子舱(第一个船舱)锁幅(舱盖板)上。同时又念道:“东请孤魂野鬼,有庙堂归庙堂,无庙堂就各散五方。”尖子舱锁幅有一定斜度,横起淋的血必定往下流,一直流进走舱(第二个船舱)。只看前三条流血,如果第一条流下去不分叉,行船一帆风顺,第二条、三条也不分叉,这只船万事大吉。如果其中那条分了叉,就预兆那趟水(航次)要出问题,开头(开船)和途中都要摆香案祭祀,请求菩萨保佑、逢凶化吉。平安回来后,靠头(停船)时又要祭祀一番,答谢菩萨。

    掌墨师要拔几根“收墨鸡”头上的毛,沾上鸡血,粑在龙头枋、太平舱、五马橙(船篷后的舷立柱)三处,祭谢鲁班,造船顺当。做完,把收墨鸡放在地上,径直走出工地,千万不能回头。晚上再去船主家吃“神福”(打牙祭),顺便结工钱。包括开墨鸡在内,造船一共要吃六个神福,每完成一个阶段,船主都请掌墨师和他雇的水木匠吃。平墩后的神福,船主还会发“喜钱”。俗话说:“大木匠望上梁,小木匠盼下场。”——建房安大梁(上梁)时只给师傅红包,完工(下场)人人有份。

    “开墨鸡”和“收墨鸡”是川江造木船时的“鸡卜”(占卜方法之一),用来测凶吉祸福和当祭品,以求平安与顺畅。

    川江走船(行船)也兴鸡卜。木船开头前,驾长在船头备好香盆,小船一般没预备,便找一双桡胡子穿过的草鞋,插上一对点燃的蜡烛,又引燃一叠黄表纸,在空中舞动几下,再点上三炷线香。线香没有竹芯,燃时长,寺庙里常用来燃香计时。这时,驾长手捉一只大公鸡,用刀在鸡脖子上慢慢一拉,刀两边都必须沾血,并一下子涌出来,一根线地滴在船头。大公鸡挣扎着一下子毙命,赶紧用手捏住嘴壳子,不让其再发出声响,有“一声福,二声祸,三声四声船要破”的禁忌。杀鸡刀两边沾血,见了红,预兆这趟水财喜儿(财运)和平安都有。等大公鸡完全断了气不动弹后,才丢在锁幅上。丢之前,把鸡头夹在翅膀里,不然嘴壳子遇巧戳在了两块锁幅之间,又是凶兆。

    旧时川江民谣《重庆歌》,唱的是重庆城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里面就有这个情景:“洪崖门,广船开,杀鸡敬神。”停靠在城门洪崖门外码头的广船(湖北旧称湖广,出川木船叫打广船),开头时都要杀鸡敬神。

    行船途中,每到一处险滩,上滩前都要烧纸敬香,往江中撒米、倒酒。如果是大滩,必杀一只大公鸡祭拜各路神灵。下水木船过那些著名险滩时,要请当地滩师放滩。滩师都是本地人,自幼跟老一辈学放滩,身怀绝技。滩师身着灰色或青色的上衣,下穿一条松垮垮的“灯笼裤”。他始终站在船头,手执一面小黄旗,上面写着一些吉利词,沉着指挥放滩,不时抓一把大米撒进江中,表情严肃而凝重。整天嘈杂的桡胡子,这时也一个个安静并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直到驶进水缓的江面。

    有一次,我在江边的卵石泥沙中捡到一个铜小钱,以为是沉船上的。一位常在江边转悠的老人告诉我,上面有个滩,过去木船过滩,桡胡子都会丢几个铜钱在江里,叫“蚀财求平安”。水枯的时候,很多滩下的岸边都可以捡到这种铜钱。

    川江流域森林茂密,自古有人砍伐樹木后,用藤索捆绑成木排在川江及支流上漂运。每逢木排出行的黄道吉日,排佬头儿右手提锋利的开山,左手虎口卡住一只大公鸡的翅膀,把鸡头平放在木排前舵支撑木桩上,“砰”地斩下去,鸡头落下,血喷溅在舵上、木桩上,祭拜各路神灵。趁着木桩上的血还没凝固,黏稠,沾上几片鸡毛,可以一路避邪。这一开山下去,如果鸡头没有利索落下,预兆一路会有坎坷,必定十分谨慎地打起精神放排。川江支流溪河中随处可见的是石头,排佬儿们最怕途中遇激流撞石散排,冲走原木拿不到工钱不说,有时性命也难保。出行前,还要点香燃烛祭拜一番岸边的大岩石。

    每次出行,总有山里人搭排出山。如果随行的人姓“陈”“程”“成”,与“沉”谐音,排佬儿们忌讳,就喊“抱东”“禾口”“挑脚”,或者要求临时改个姓。山里人秉性固执,“宁肯卖身也不改姓”,姓与“沉”谐音的人一般不轻易开口搭排。女人搭排,不能走排首,要从排尾上排。

    排佬儿们除恪守川江船工的种种禁忌外,额外多一条:吃饭时绝对不能分筷子。意味着散排,非常不吉利。

    “鸡卜”只是一种仪式,造船的“开墨鸡”和“收墨鸡”,进了掌墨师和水木匠的嘴里。木船开头前的那只大公鸡,趁退档时,烧火(杂工)已从锁福上捡起来,把毛拔得干干净净,炖在了鼎罐里。炖了个八九分熟,捞起来,扯成八大块,号工吃鸡头,喊号子像公鸡打鸣一样高昂;鸡屁股留给后驾长,好掌握全船平衡;翅膀分给桡工,奋力在船舷两边划动;鸡腿腿儿让给打桩(岸上打桩拴缆绳的人),求稳当、有力;鸡肠子、鸡爪子派给头纤和纤工,纤藤长长不断,纤工的脚丫子深扎在沙滩上,一步一稳……这是吃“鸡八块”,也叫“开头肉”。吃了开头肉,桡胡子个个勤快、不偷懒。

    清代后期,很多外国人来川江旅行、探险,了解西部商情。有一天,一个叫汤马斯·库柏的英国人坐木船上行,进入西陵峡后,一时兴起,站在船头喊起了澳大利亚土著号子,声响在寂静的峡谷中久久回传。突然,山崖上滚下来一块大石头,撞在船前方几十米高的突出岩石上,地也跟着抖了一下,然后,随着闷雷般的声响砸进船前十来米的江里,溅他一身的水。汤马斯·库柏吓得浑身颤抖,回过头一看,全船桡胡子也吓得跪在锁幅上,一动不动。一切平静下来后,桡胡子们才慢慢站起来,把船抛河(横江)到对岸。停靠了一个多小时,没人说一句话。汤马斯·库柏没趣儿,一个人到船舱睡觉了,直到被人叫醒。驾长说,库柏得罪了山神,要遭惩罚,想停在这里过夜,杀鸡烧纸敬香,以求平安。木船是库柏花钱雇的,他要求必须走完当天的行程才能停下。桡胡子们没办法,只好继续上行,但一个个忧心忡忡的。库柏根本不相信惹了山神,一路上确实再也没发生什么事。

    接着库柏到了云南,想借道西藏去印度,不料被当地人关了一个月,放出后只得折还。几年后,柏库被派往印度(英殖民地时期)做官,不久被他的一个卫兵谋杀了。那块砸进江里的滚石会不会是前兆?或许这次他的真得罪了谁?

    我问过外公,鸡卜真有那么准吗?他告诉我:鸡是二十八个星宿中的一神,叫昴日鸡,能通天入地,可以向神鬼传递人的意愿。

    龙船儿

    以前端午节划龙船儿比赛,是川江上最热闹的事。

    龙船儿由龙头、龙尾和船体三部分组成,要请专门的掌墨师打造。在看好的黄道吉日和时辰,掌墨师左手提着一只雄壮的大公鸡,右手拿着锋利的菜刀,往鸡脖子上轻轻一拉,血涌了出来,第一滴血必须滴在龙船儿定位的第一块底板上。这时公鸡还没断气,一个劲儿乱弹,掌墨师奋力一挥,抛向空中,看它挣扎着飞有多远。飞得越远,这条龙船儿今年赢的可能性越大。

    造龙船儿的主筋木料最好是去偷,偷别人船上的桅杆。此意为偷儿偷了东西跑得快,偷来的木料做龙船儿别人追不上。晚上,先请来掌墨师,再去偷桅杆。偷回来,掌墨师马上弹上墨线。失主找来,一看有墨线,明知是自己的,也只好忍痛,不言而去。如果没弹墨线,失主是可以要回去的。更有趣的是,偷回来的桅杆有多长,龙船儿必须造多长。如果把桅杆锯了一截,除非失主不知道,否则找上门来,一定要赔偿损失。

    往年的龙船儿可以抬出来再用,不过放了一年,船体有了裂缝,需要修补。从南竹上刮下竹瓤,也可用野生的葛根,舂茸后调上石粉、桐油,做成“油灰”。用小铲刀灌进裂缝里,再嵌扎麻丝填实,又灌油灰。反复几次,船体内外裂缝都按这种方法补好。最后,龙船儿全身用石块打磨一遍,涂抹一层桐油,焕然一新。

    龙船儿多用松木建造,古话说“水泡万年松”。有些地方上一年划完龙船儿,把它埋藏在河岸泥土里,含水,又与空气隔绝,不易腐朽。农历四月初八是民间浴佛节,多在这天清晨把龙船儿挖出来,称“起龙”。

    过去川江有些地方贫穷,没钱打造专门的龙船儿,选用木划子或木渡船代替。在船头仰放一条板凳,用树枝在凳脚上扎一个龙头,便成了龙船儿,桡手们照样快乐。

    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是龙船儿下水的黄道吉日,要先去庙里请龙头。龙头称“请”,而不叫“抬”,是一种敬重。每年端午划龙船儿结束后,龙头、龙尾送到龙王庙供奉,第二年端午节再请。龙头用整块木料雕刻而成,最好的用料是桧柏,木质细腻,耐腐蚀,散发芳香。两名未婚男子把雕龙头的木料送到一个专门的房子里,除了雕匠,其他人一概不能进入。雕刻前,雕匠须洗澡后换上干净衣服。雕刻期间,每顿吃素,不得与佑客同房。

    敲锣打鼓从龙王庙请来的龙头龙尾,不能直接安上龙船儿,要送到码头临时搭建的龙棚龙架上,由道士做法场,为龙头“开光”。然后由帮会会首领着桡手,每人敬一炷香后,再小心翼翼请出。安上龙头龙尾,便点响一挂鞭炮,称之“醒龙”。这时,有人扯来一把青草,喂进龙嘴里,让它吃饱,跑得快。这叫“抢青”。仪式做完,一二十个桡手抬起龙船儿,一步一步涉入江中,水淹过了膝盖,才慢慢放下,先是船头,再是船尾。

    龙船儿下水后,划着去拜码头。每到一处,领头的人要倒立在船头,表明诚心诚意。被拜的码头帮会早已得到消息,安排专人在岸边点放鞭炮迎接。龙船儿在江面划三圈后靠岸,桡手们下船抽烟喝茶。两家码头关系比较亲密的,还有酒肉恭候。龙船儿拜完码头离开,主人送行时,为龙头披上七尺红绸,再送桡手每人一根三尺红绸头作腰带。龙船儿回到本码头,也放鞭炮迎接,同样划三圈后靠岸,抬下龙头和龙尾,送进临时龙棚供奉,第二天再请,不能留在龙船儿上过夜。

    夜里有专人轮班照看龙棚,提防其他帮会偷去龙头和龙尾,参加不成比赛不说,还让人笑话,受人洗刷(奚落)。

    川江举办划龙船儿比赛,由各码头帮和船帮操办。有帮会单独参赛的,也有两三个帮会联合参赛的,按各自主营业务取名,炭码头称乌龙,米帮为黄龙,酒帮叫白龙……龙头、帮旗、服装也做成乌黄白的颜色。当年重庆城洪崖洞镇江寺下面有个纸码头帮,因纸遇水必烂,不可能取名“纸龙”,便联合旁边码头的盐帮,盐也怕水,就按地名镇江寺取了个威风的名字:镇江龙,船身涂为黄色。峡江秭归县归州镇参加当地划龙船儿比赛,每次都是白龙,他们称孝龙。归州是屈原的故乡,他们为屈大夫戴孝。

    每年农历三至四月,参加划龙船儿比赛的帮会,要在自己的码头公开竖起帮旗才算数。比赛要造龙船儿、办服装、管桡手吃喝等,一系列开支太大,行内有一句俗话:“玩得起一条灯,划不起一条船。”意思是划龙船儿比元宵节办龙灯会的开销大得多。每年农历四月间,参赛帮会都派人举着会旗、拿起账本,在本幫地盘上找商户、店主募捐。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米行资米,肉店捐肉。只要找上门,都不会拒绝,多少都有所表示。

    因此,有的帮会不一定每年都参赛。有一年端午节,重庆城嘉陵江贺家码头帮不打算竖旗,可帮里有个绰号大鸡罩的人“神兮儿”(调皮),邀约几个兄弟伙,趁会首不在家,从他老婆那里骗来帮旗,买上鞭炮一放,大张旗鼓竖在码头上。会首回来气得直跺脚,但竖了帮旗不能丢面子,只好吃哑巴亏,立即发请柬宴请本码头的商绅,筹集参赛经费。为了解气,会首执行帮规,拿竹篾片狠狠抽打了大鸡罩的屁股。

    有一次,嘉陵江水府宫码头帮想歇一年,不打算参赛。南岸停外国船的洋码头玄坛庙青龙,天天划着龙船儿来水府宫码头江面挑逗、炫耀,招惹得水府宫码头帮终于沉不住气,在端午节前五天竖起了帮旗。

    重庆城太平门码头历来水运繁忙,川东道、重庆府和巴县的各个衙门均设在这一带,商号、钱庄、酒肆、花楼也多,都愿捐助划龙船比赛,太平门码头帮会首为显示本帮实力,年年竖旗,其他帮会送了一个“顿旗会首”的绰号给他。

    农历五月初五正式比赛划龙船儿,或选择对岸赛,或划逆水赛,看那条“龙”先游到终点,夺得标旗。这才是端午节的高潮,江河两岸早早站满了大人细娃儿,一些生意人趁机摆上摊点,做生意看热闹两不误。最带劲儿的是有钱人家,一家或几家出钱,包租一只装饰漂亮的游船,携家人或亲朋好友坐在船上,追着龙船儿观赏。坐在游船上的有钱人为了取乐,比赛没开始时,不时抛出几只活鸭,让桡手去抢夺。技艺高超的桡手,抢到鸭子后,一手一只高举空中,竟从水里站立起来。这叫踩水,双脚不停地在水里上下运动,保持身体平衡。

    “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这是龙船儿桡手们的一句俗话。民国中期的一年,川江末段宜昌举办划龙船儿比赛,十里红鸭蛋青龙在初赛时划输了,有个姓龚的桡手头气得把桡片一甩,回了家。桡手们决心正式比赛时赢回来,结果仍然输了。那个龚姓桡手头在家听到消息后,呕得卧床不起,三天后竟郁闷而亡。川江有些地方龙船儿比赛结束,“吆鸭子”(放鸭人在鸭群后面撵,意为落后)的龙船要被拆了重做,或者改船头、修船尾。

    聪明的桡手在比赛前,会把白芨的茎捶出浆,合着生猪油一起,涂抹在船舷和船底上,表面非常光滑,在水中阻力减小,船速会增快。夜里,龙船儿都有人照守,防止别的帮会派人悄悄潜入水中,往船底钉船钉,影响船速。

    开赛时,龙船儿的鼓手领着桡手们点香烧纸祭祀,口中念道:“众清弟子,造下飞龙一只,三代公祖,老少亡人,一起请上神船。见船会船,见船赢船。”

    “轰轰轰”连续三声号令火炮震天响,“咚、咚、咚……”急促的鼓点声中,一条条五彩缤纷的龙船儿,“嘿唷、嘿唷”地贴着水面向前窜。这时的鼓点很重要,慢了,整条龙船儿的速度便慢了,快了,桡手跟不上节奏,达不到一齐发力的效果。鼓手一边打鼓,一边喊号子:“五月五日是端阳,龙船儿下河闹长江……”为了不哑喉咙,鼓足劲儿,事先鼓手都吃了洋参。

    江面的龙船儿开始都保持间距,途中为争道,少不了互相碰撞,眼看着桡手又挥起桡片干水仗,偏过船头逼旁边的龙船儿,不让上前……桡手们平时干的是力气活,这时相互不守规矩、相互捣乱,要的是这种尽情尽性的欢畅。有一年划龙船儿比赛,重庆城东水门码头的“黄辣丁”和太平门码头“老白龙”干水仗,抓扯打了起来,相互谎称被打死了十多个人,死者说得有名有姓,还做了灵牌供在龙棚里。实际上双方都没死人,弄起热闹些。后来其他帮会出面调解,双方听劝、言和。

    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端午节,重庆城两江四岸共四十八个码头帮全部竖旗,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划龙船儿比赛,各帮会都想夺冠。南岸玄坛庙的青龙会首冷静分析,这次是嘉陵江逆水赛,龙船儿都会争着走水势缓的左航道,肯定打拥堂(拥堵)。右航道水势虽然急一些,走的龙船儿会少。比赛那天果不其然,龙船儿都争走左航道,相互不让,还撞沉了几只。青龙从右岸迎激流而上,先佯装很吃力,接着增加速度,然后全力以赴冲刺终点,等其他龙船儿明白时,青龙已顺利夺冠。

    川江的划龙船儿比赛,只有端午节这一天,但划来划去的习俗却要划上半个月,其实划的不是龙船儿,演绎的是一种快乐。

    责任编辑:张天煜

    相关热词搜索: 川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