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以食为引,防患“空心病”

    时间:2021-01-16 18:01: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陈小龙

    以食育人,听起来很新鲜,却是最贴近生活的教育。用每天都有的三餐来与孩子共同学习,让厨房成为最好的教室,让餐桌成为最好的课桌,让食物成为最好的教材,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通过食物感受生命及自然、文化,最终达到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目标,这是最好且易得的教育。

    如今,很多孩子好像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做什么都不开心,对自己的成长也没有热切的希望。这就像萝卜一样,空心了,心理学家徐凯文称之为“空心病”。

    我想,没有一个人是希望一辈子依赖别人而活的,更没有一个人想一辈子无趣地活着。只是,有些人从小就被过度关注、被过度保护,小到吃什么穿什么,大到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都被父母一手安排。这些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与对生活的自主权被剥夺了,又如何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深刻认知和独立思考呢?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孩子,而是反思父母“种”下了什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源头上遏制“空心病”。今天我们就从食物入手,看看如何通过食物来培养孩子的感受、意识以及思考、学习的能力。

    关于吃,父母对孩子最常做的两件事是:必须吃和绝不能吃。对身体有好处的必须吃,比如青椒、胡萝卜等。对身体不利的绝不能吃,比如炸鸡、薯片等。不想吃的被强迫吃,想吃的只能偷着吃,不管是哪一种,都剥夺了孩子感受食物的主动性,使得他们没有办法产生和体悟自己的感受。

    事实上,人在小时候味觉是非常敏感的,有些东西对小孩子来说就是苦的,只是长大后味觉退化,感觉不到了而已。而孩子喜欢吃炸鸡和薯片很可能是人类早期的演化结果,这是约翰·艾伦在《脑子、肠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中提到的。他说,当首选食物(果实)不足时,人类适应性地喜欢上后备食物(昆虫和蔬菜),而后备食物的吸引力就在于酥脆的口感。

    所以,父母要做的不是強迫或禁止,而是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从正面引导孩子,带着他一起认真地感受吃掉的每一口食物。这样,孩子才能够对更多的食物有更丰富的感受,慢慢寻找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当然,如果吃东西仅凭感受是远远不够的,很容易诱发很多健康问题。所以,接下来需要的是意识。今天的孩子难以想象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的饥荒,以及土豆失收可能会饿死爱尔兰1/4的人口,因为这个时代物质太丰富了。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有意识地面对食物,不是任性地吃,也不是单纯为了果腹,而是在感受食物的基础上去思考:我的身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食物,进而有意识地为自己“选择”食物。比如想长高就不可能靠喝饮料实现,而要选择含有丰富蛋白质和钙质的天然食物。

    最后是学习。当我们有意识地去面对食物时,其实是在开始一个深层学习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人与食物的关系是怎样的,食物的背景知识有哪些,包括食物的自然属性、科学属性、艺术属性、生活属性等。当然,这些东西相较于纯粹的感官教给我们身体最基础的喜好欲望而言,更加深刻也更加困难。所以,需要父母来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参与对食物的理解与思考。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引导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能够得出自己的结论。

    饮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日三餐都是培养孩子的小课堂。别小瞧了这件事,当一个孩子拥有感受世界的能力、思考世界的意识并持续地学习,又怎么会空心?他必然会成长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的人。

    相关热词搜索: 心病 防患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