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新型农民培育与农村教育改革创新

    时间:2024-03-12 15:50: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新型农民培育与农村教育改革创新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都给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助力,使得农村发展有了方向,但是在方向指引下,能否将可能变成现实,还需要考虑资源配置效益。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我国农民数量庞大,也是农业农村建设的主要人群。所以,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大新型农民培育与农村教育改革创新的力度显得更加紧迫。有关部门应该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出发,优化新型农民培育与教育理念、模式,以全面提升新农民整体素质。

      1培训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是我国重要发展战略,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阶段,如何提高农民的适应能力,接受新农村的发展,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大力培训新型农民”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这使得新型农民培训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现阶段,我国农业向现代化新型农业的转型正在加快,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农民必须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农业理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也要有序推进,针对农民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既可以促进农民培训课程改革和优化,还能更加了解农民需求,结合新农村建设,来修改课程内容,设计出更加合理的课程。新型农民指的是具有较高素质水平的农民,其不仅懂技术、有文化,还会经营,新型农民区别于农民内涵,要求农民既要掌握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技术,还要懂得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农业技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有长远的眼光和先进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技术突破农业难点,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因此,加大新型农业的培育力度,扩大现代农业生产队伍,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根本需求。兼顾经济建设、有序发展,改变农民的身份,使得一些农民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农村,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为城市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

      不论是农村还是农业,其主要参与者都是农民。在国家振兴乡村经济发展战略指引下,想要实现建设新农村发展目标,就需要培育和造就一批高素质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指的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就需要培育新型农民,而农民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效果。

      1.1 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广袤的大地,然而我国人口众多,这也使得土地资源变得稀缺,有记录我国的人均可耕地面积在世界上,不足2/5,人员和土地资源一直处于不匹配的状态。面对这种农业发展形势,怎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粮食产量提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需要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在国家组织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背景下,技术能否被广泛应用,并且发挥出既定的效果,还需要农民能够具备应用技术的能力,掌握科学技术应用技巧,接受新技术,能够借助技术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1.2 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都给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助力,使得农村发展有了方向,但是在方向指引下,能否将可能变成现实,还需要考虑资源配置效益。农村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不仅要投入一些物质要素,如建筑工程、公园、广场等,还需要考虑“人”的因素,并且人还是主要决定因素。面对不同素质的农民,高素质农民相对低素质农民的投入产出水平会更高,更具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能力,通过有效利用各项要素,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只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发展,无论哪种建设方式,都会存在农民走进城市的现象,这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农业和农村发展对技术依赖程度更重,同时要求农民具有较高水平的综合素质,能够熟练应用技术,开展农业工作;二是农民进入城市后,出现身份转变,不是农民不是农民工,农民需要适应城市的用工需求,这比农业用工要求更高,农民们将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不仅会增加城市就业竞争力,还会造成人力成本较低,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所以,不论那种问题,为农民创造学习机会,让其接受更好的教育,都是一个解决方式。农民素质提升后,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还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人力优势。

      2目前农民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近些年,我国在农民以及农村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不仅给与一些政策支持,还投入一些专项资金,目前很多地区农民教育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培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九年义务教育的力度也在农村中大力普及,但是受到过去的影响,农村农民文化水平与城市相比普遍偏低,在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育机制不健全、忽视农民技能培训、农民学习热情不高等因素。

      2.2 农民的技能水平低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我国农民学历水平低,在农业技能水平上还存在基础薄弱的情况,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农民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我国农民科学素养水平非常低,这样表示我国农民科学素养水平与技能水平亟待提高。由于文化水平、技能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民在农业生产种植中往往知识凭借过去的经验,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不能得到充分落实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2.3 农民的现代市场经济思想意识偏低

      受到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眼界比较狭隘,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思想意识,农民思想比较简单,向往安逸生活,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自身能力差,没有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经济环境。受到文化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影响,大部分农民无法理解市场发展规律,也不能根据市场规律生产农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知识盲目的跟从,不懂得因地制宜,因此,成功率也不高。

      2.4 农村实际从业人口素质较低且难以提升

      多年来,我国农村人口外流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的青壮年都选择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工维持生计,农村人口呈现出老龄化严重的情况,留在农村的大多是孩子、老人、妇女,建设农村的主力军不足,不能更好的利用先进的农业设备和机械设备,农业科技与机械得不到全面推广,这就导致农业生产力提高不上来,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3新型农民培育教育策略

      3.1 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新型农民培育效果,地方政府要发挥作用,重视培育工作开展,指派专人参与此项工作,通过领导亲自参与、组织,来保证培育效果。乡镇还要设置培育小组,主要负责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制定培育方案、安排培育时间等,同时要对培训和考核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和考核,以确保新型农民培育有效性。

      3.2 整合教育资源

      新型农民培育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教育设施作为支持,为了能够满足当前新型农民培育需求,要加大教育资源整合,以及学校设备与各种设施的配置,要积极建设田间实训基地,形成以农广校为主阵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从整体上为新型农民的教育培训提供保障。

      3.3 “校社结合”

      学校应该开设室内培训、外出观摩等培训环节;结合当前农业发展现状,找到农业发展需求点,选择出农业发展学院,为学院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学校与合作社联合,组织农民进行相关工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室内教学、田间课堂、实训基地一体化教育培训模式。

      3.4 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市场对接推荐就业,“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形式实现与市场的对接,保障学院可以得到充分就业。新的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新型农民培训质量,而且还可以从整体上保障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同时,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以及硬件方面的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方面的投入要增加,提高学校办学能力。学校应该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定期邀请名师、专家来到学校进行指导,为农民学习提供最有利的支持,能够将最新型的技术和知识传达给学员。

      3.5 “三个课堂融合”

      3.5.1 室内课堂:在新型农民培育中,要做好室内教育,在确定主导产业之后,需要按照产业发展需求,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培训计划,对农民开展专项培育工作。从科研机构、大型院校聘请专家来到学校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经验;选拔精通农业种植,并具有专业资质的专家为农民提供教育和讲解,结合网络授课、多媒体授课,展示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高科技含量的专业知识,保证教学质量。

      3.5.2 田间课堂:采取 “辅导员+实训专家+参训农民”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满足当前新型农民培育的需求,县农业学校的教师可以担任田间课堂培训的辅导员,并负责承担起联系实训专家与参训农民的任务,针对培训的内容、操作进行详细讲解,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农民提供培训,便于农民快速参与到培训之中,田间课堂应该坚持就地就近的原则,尽可能选择距离农民居住地比较近的场所办班,这样不仅便于农民前往,也可以为农民节约很多往返的路费。

      3.5.3 外出观摩课堂:外出观摩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院的视野,通过参观成功的种植基地,从中学习和感受当前农业发展的大好形势。同时,在观摩课堂上学员还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之后教师与学员通过交流、互动,不断找差距,进而完善各项培训体系,设计出更加符合农业需求的培育方案,将一些学员所需的专业内容传授给学员,促进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有序开展,使得学员能够具有农业专业知识,并且喜欢农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3.6 调整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

      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之间有效互动,在产业结构调整后,也要调整专业设置。为了更好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明确农村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向,结合农业产业发展所需,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专业内容,确保专业设置更符合农民所需,专业设置要明确定位,坚持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专业设置可以结合当地企业所需岗位要求以及农村发展所需人才等内容来确定,这使得专业设置和实际需求更贴近,更能培养出农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二是完善课程体系,做好涉农专业群的组建工作。农村职业学校设立和改革需要跟随乡村振兴发展步伐,在设置的课程内容上,要建立农业产供销产业链专业群、涉农管理专业群等,整合优势专业,使其和产业结构相匹配,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4结语

      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养,不仅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还可以满足当前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新型农民队伍的建设,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作为现代化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农业技能、文化素质的提高,成为了有关部门农业建设的重点。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