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强悍的幸福江阴] 幸福西饼配送司机招聘

    时间:2018-12-26 04:41: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这里,幸福与政治发生了联系。这是中国的地方政府第一次将幸福与政治直接联系起来,也完成了地方政府执政理念从单纯追逐GDP转而到突出民生的嬗变。尽管从技术上看,幸福指数的测算,仍存有技术上的难题,但在GDP崇拜依然普遍同时这种崇拜又遭受非议的时候,江阴市的大胆探索,被赋予了标本的意义。
      
      
      在全国的很多地方,人们在努力变得更好或者避免更坏。而这个地方的人们一直在竭力追求最好。
      “以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三百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这是我们熟悉的“江阴现象”。
      虽然已经连续6年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这里的主政者却能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和进步的冲动。
      实现自我的赶超,这其实是困难的。然而,这个地方却能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也刷新了我们对富裕和幸福的想象力。这里的探索,或将为那些正努力变得更好的地方提供参考和借鉴。
      
      幸福江阴指数
      
      去江阴采访之前,我们在贵州调研。一边是贵州的贫困和落后,另一边是江阴的富裕和现代,两者之间的强烈反差,促使我们对“江阴现象”背后的原因有更强烈的好奇。
      一个地方的发展不外乎如下几点:先天的资源禀赋,后天的政策红利,当然,还要遇上一个好的时代。然而,更重要的是一个地方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这是被总结出来的江阴精神。从接触到的江阴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力量给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的能量。
      当然,地方政府的决策者与管理官员同样功不可没。
      曾经,有珠三角洲的官员接受《小康》采访时说,珠三角与长三角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人才的差距,其中,又以政府行政管理的人才为最。“珠三角官员相比长三角官员,无论在素质、水准、视野还是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在江阴,这句话得到了印证。作为中国最富裕地方的官员,他们能时刻保持清醒和紧迫;更令人惊叹的是,作为一个县级市的官员,他们竟能以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来经营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谋划一个城市的未来。
      “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经济争什么?全面小康以后干什么?我们对自身的发展路径、发展理念和发展追求进行了冷静地审视。”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说。
      四年前,朱民阳他们对这个中国最发达县城未来发展方向思考的结果是:幸福江阴――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
      2006年10月11日,测量江阴人幸福生活的“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正式出炉。这套体系共设有50余个指标,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各占60%和40%的权重。其最大亮点是突破了传统的考核框架,减少“硬性指标”,突出“民生指标”,实现幸福指数与GDP的同步提高。
      自2007年起,“幸福江阴”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列入全市机关的考核体系。
      在这里,幸福与政治发生了联系。中国地方政府第一次将幸福与政治直接联系起来,也完成了地方政府执政理念从单纯追逐GDP转而到突出民生的嬗变。尽管从技术上看,幸福指数的测算,仍存有技术上的难题,但在GDP崇拜依然普遍同时这种崇拜又遭受非议的时候,江阴市的大胆探索,被赋予了标本的意义。
      当然,江阴在经济之外的知名度、美誉度也随之大大提升了。
      四年后,朱民阳感受颇深:“第一,幸福江阴提的是民生问题,却倒逼了经济的转型和快速发展,两者实际上是一个互为触动互为提升的过程;第二,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过去党委政府说GDP,距离他们很遥远,幸福江阴则让他们能感觉到在自己的身边,看得见也摸得着,反过来推动社会发展;第三,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实现很大的转变,把我们逼到一个没有退路的位置,说到必须做到,我们想问题做事情都要想一想,怎样使经济和民生同步,注重可持续性,用生态的观念来发展,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都要考虑进来。”
      几年下来,颇有成效。老百姓满意是硬道理。
      江阴市统计局负责人向《小康》记者介绍,幸福江阴的评价体系出炉以后,他们每年都组织人员,随机抽选1200户左右的市民或家庭进行上门问卷调查,综合当年的就业、人均各项收入、环评、医疗、文化达标等各项客观评价指标,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向社会公布幸福指数统计监测结果,实施动态跟踪。这样的调查已经开展了两次。记者看到的监测结果显示,2008年江阴的幸福指数为90.05分,比上年提高2.39分。百姓对幸福感平均打分为86.82分,比去年调查结果提高了0.53分。
      
      
      环保是最大民生
      
      人们常常以非洲与欧洲的差异来形容中国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姑且不论这样的类比有多少参考的价值,但从中国西部跑到东部,还是被这种强烈的反差所震撼。
      长江边上的这座江南水乡,竟真的就是一座城市公园。中山公园、鹅鼻嘴公园、江阴长江大桥……不用对焦,美景随手拈来,50多个“文化造绿”景点,150多个开放性绿地公园和农业生态园,绿色成了江阴的主色调。贯通城乡400多公里长的生态廊道在江阴建成,城区400米就能步入绿地或公园。
      公园构成了一座城市。江阴因此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国家首批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的美誉。江阴人就生活在公园里,人们笑嫣如花。你若想问其中的一个,其他的人也迫不及待地要告诉你,他们很幸福。
      幸福跟智慧不一样,说自己幸福的人通常是幸福的,说自己智慧的人则往往愚蠢。
      然而,在早期,他们也曾经历过烦恼,那是城市成长中的烦恼。
      如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一样,环境污染曾经是江阴面临的不能承受之重。上世纪八十年代,江阴的发展以乡镇经济起家。乡镇企业为今日江阴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处处冒烟、处处点火的乡镇企业消耗资源多,污染严重。为了扭转这种边污染边建设的局面,江阴市下定决心治理污染,关停并转了大批污染企业,倡导全社会力量开展了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在此基础上,江阴市探索出了一条新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尤其在2007年,当太湖蓝藻事件爆发之后,环保就是苏南城市最大的民生,江阴也不例外。
      为了修复生态,他们全面启动“清洁家河”工程,实行“河长制”,各级党政领导对全市域30条省、市主要河道65个断面挂牌“控污”,经过努力,12632条河流碧波荡漾,再现江南水乡风貌。各镇还建设了30多个污水处理厂,工业、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市容村貌整治、生活垃圾袋装化、建绿增绿、山体修复……一系列措施彻底刷新江阴城乡面貌。
      另一方面,循环经济也得到了重视。华西废酸处理中心在这里上演着废酸变废为宝的过程:一车车从带钢企业拉来的废酸,通过“真空无压蒸馏”的方式,提取出了稀盐酸,再经过调制,又变成了上等的盐酸,返回到带钢企业。这家由华西村农民贷款创办的企业为自己带来效益的同时,化废为宝,节约了排污企业的排污费。目前,江阴在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创建了10多家废水循环利用及粉煤灰、煤渣、钢渣回收利用企业,综合利用率达100%,水资源循环利用率90%以上。
      环境保护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因而也就事关江阴的可持续发展和幸福江阴建设,在整个幸福评价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江阴市市长王锡南认为,即使在当前的金融危机形势下,也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经济复苏振兴,一手抓环境保护,使经济复苏的同时,把环保提高到新的水平,绝不能以影响环境保护来保证经济振兴。在这位市长的2009年工作计划表上,“五小”企业必须关停,“三高两低”企业必须整治完成,污水提标、管网建设完成并确保断面全面达标。
      当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江阴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优良率达到90%以上,工业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2008年江阴市投入园林绿化资金16亿元,新增绿地488.1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15.5平方米。
      这一切均以殷实的经济基础为前提。在苏南这个人多地少的地方,环境绿化到这样的程度,他们确实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当然,起决定作用的是当地决策者的执政理念――领导重视了,事情往往就好办。
      
      2009年3月上旬,江阴市委市政府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要迅速编制出台,对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活行为、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相关制度等进行具体规划,提出相关保障措施。朱民阳告诉记者:幸福江阴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生态文明是基础,因此,必须完善生态制度建设,在制度的推动下,发展循环经济、高新技术,达到产业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强悍的江阴板块
      
      当中国东部沿海那些外向型经济地区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时候,江阴的经济发展却未受很大的影响:
      这里是一种内生性的经济模式。江阴现在的企业集团,大多脱胎于上世纪80年代“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江阴人主要依靠自己的资金、人才和劳动力,通过资本运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区域经济的进步。他们的外部依存度相对较低,也就更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方面,江阴工业经济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纺织、机械、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占到近80%。传统产业比重过大,这是江阴经济结构的显著特点。
      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成为江阴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任务。为此,江阴提出“两个不能丢,两个提升”,即:传统产业不能丢,逐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服务业不能丢,逐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即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路子。
      记者采访中发现,江阴的企业已经走出了乡镇企业的粗放阶段,无论是规模、技术含量还是管理,都在努力向国际化水平的现代企业迈进。“江阴制造”在不少领域已经代表了“中国制造”的先进水平。
      金融危机之下,中国毛纺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阳光集团通过调整市场比例、产品结构、经营模式,2009年第一季度依然实现了销售收入15个百分点的增长,利税增长14%,外贸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阳光集团的办公室主任苏坚预计,2009年阳光集团的经济总额和收入不会低于去年。
      2009年前后,在世界经济萧条急速蔓延的情况下,中国领导人开启了中国经济的信心之行,国家总理温家宝来到阳光集团车间视察。苏坚仍记忆犹新,这里忙忙碌碌加班的工人将经济复苏的信心传递给了总理。阳光集团的自信源于他们的科技创新:一根羊毛能纺出300米长的毛线,这是领先世界的毛纺技术。阳光集团也因此得以翘楚国际市场。
      在江阴,这样的例子很多。远景能源当家人“70后”海归张雷的创富故事被媒体津津乐道。凭着拥有风电核心技术的团队,毫无经验的张雷仅用一年时间,迅速完成了从图纸设计到样机并网发电的所有技术攻关,创建国内首家独立完成1.5兆瓦风机动态载荷和传动链系统设计认证的风电企业。
      并在世界风电基地丹麦的奥胡斯设立了全球研发中心,中国最大风电开发商国电龙源集团评价其技术“解开了制约中国风电自主发展的黑匣子”。
      远景能源的车间里,业界首条风机装配流水线正在紧张安装调试,该生产线竣工后将形成1000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年生产能力。2008年5月,生产线样机提前获得的一份美国订单就超过了30亿元。张雷对企业信心十足:到2015年生产规模达到1000亿元。
      目前,江阴拥有的风能企业和光伏企业都是16家。其中光伏产业比风能产业崛起更早、更快一些,如已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浚鑫科技有限公司,已拥有4条25兆瓦的太阳能生产线。而海润科技则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硅材料加工工艺,太阳能产业今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三年内有望超过300亿元。
      江阴企业强悍的爆发力令人惊叹。除归功于企业自身的努力外,另一种力量也在同时加力。苏坚说:“江阴有22个上市公司,那么多资金汇集到江阴,又发展这么快并不是偶然的。江阴市政府的服务功能非常强大,领导带着我们出去跑项目跑合作,象鞭打快牛,推着企业往前走。”
      江阴市副市长袁秋中对未来踌躇满志,他认为,江阴真正的实力在三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我们现在是A股第一县,上市公司数量全国第一,我们的计划是帮助100家企业上市,那样抗击风险的能力自然就增强了。”
      
      
      农民变市民
      
      江阴人很为自己的城市自豪。“只有江阴想不到的事情,没有江阴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已经不屑于拿经济总量来说事儿。
      “江阴的汽车拥有量大约是十多万辆,平均十人一辆,而江阴农村人口占60%。”一位官员向记者介绍。正是这些乡村的精英创造了中国财富的奇迹。
      被称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是江阴的骄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华西村独领风骚三十多年。2008年全村销售收入超500亿元人民币,村民收入超8万元,最穷的家庭资产也超过百万元。
      袁秋中告诉《小康》记者:“我非常赞同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提出的观点:经济发展要以民生为重,藏富于民。民富国强才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幸福江阴的核心也是富民惠民。”
      江阴市户籍人囗120万,登记外来人囗60万,耕地面积53万亩, 属典型的苏南人多地少经济发达的县级市。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自营地太少无规模化种植效益基础,再加上江阴经济发达,农民就近务工、自由择业的机会多,资产型收入(自住房出租给外地打工者租金收入)也不斐,种粮收入已不再是江阴农民家庭奔“小康”的主要来源。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让农民共享改革成果成为江阴城乡统筹发展的头等大事。
      目前江阴市正在实施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加快了农业集约发展。他们选定徐霞客镇大道两侧、总面积18331亩的3个片区,建成后分别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优质粮油种子培育基地和经济林果业生产为主。从启动至今4个月内,江阴市已完成各项投入1.52亿元,年底前将全面建成万顷良田示范工程。
      正在探索中的农村三置换试点工作将使更多的农民变成城镇居民。
      周庄镇周西村和宗言村是“三置换”试点村,周西村农民住房由村里统一评估收购,新建高层住房安置农民。同时通过土地承包权流转互换,宅基地互换城镇住房的途径,实现农民向城镇居民身份的转换,并给予农民城镇社会保障。该村还将建设总面积为20万平方米的小高层住宅,总投资达4亿元,5年内完成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进入主体建设阶段。据统计,周西村完成“三置换”工作后将节约土地700余亩。
      袁秋中解释,农民安置时按人口计算,每人大概30个平方,一个三口之家可以置换105个平方,多一个人加20平方。农民本人可以坐收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分红,还可以到农业企业、工厂去上班拿工资。
      江阴农民增收是不争的事实。据江苏省统计局统计,2008年江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975元,比上年增长12.54%,连续第9年位居江苏全省县(市)之首。
      江阴希望在华西村的带动下,每年置换50个村庄,用三年时间,将150个村建设成富裕的幸福村。

    相关热词搜索: 江阴 强悍 幸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