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党建材料 > 正文

    艰辛求索 矢志不渝

    时间:2020-08-10 08:07: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艰辛求索 矢志不渝 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国工艺美术学术园地,曾经一片“荒芜”,学术界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人在那儿“垦荒拔草”。吴山教授,就是当年“荒原”的最早垦拓者之一。30年后,当“荒芜之地”变成了金香飘溢的“果园”时,他不求名不图利,只知默默地耕耘,认认真真地做学问。如今,当工艺美术学术研究处于低潮时,他仍初衷不改,老骥伏枥,坚守在这块园地里笔耕不辍,终于硕果累累。他是当今中国工艺美术学术家园中屈指可数、矢志不渝的老一辈守护者之一。

     上世纪20年代,吴先生出生于江苏江阴县杨舍镇(现张家港市)。自幼酷爱美术,13岁随乡间画师叶萃祥学国画。1946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西画专业。1949年南京大学招收插班生,考入艺术系本科三年级,从陈之佛教授主攻图案。从那时起,在陈先生的悉心指导下,青年时代的吴先生对中国工艺美术逐渐有所认识,刻苦钻研,为以后从事工艺美术事业奠定了基础。1951年南大毕业,分配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攻读研究生,主修基础图案。60年代初开始,一直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主要从事工艺美术教学和研究。开设过“基础图案”、“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纹样史”、“中国器皿史”、“中国雕塑史”和“几何图案”等多门课程。80年代后,除给本科生授课外,还负责带工艺美术史论专业研究生。他教学认真,待人谦和,深受学生尊敬。

     吴先生在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生涯中,对我国的工艺美术,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源自他对祖国、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挚爱。1950年,他在南大求学,在陈之佛老师带领下,初次接触中国古代图案,就被中国优秀的传统纹饰所吸引。中国的工艺美术,历史之悠久,品种之多样,内容之广博,纹样之优美,色彩之瑰丽,风格之独特,无与伦比,世界罕见。彩陶、青铜、瓷器、漆器、石刻、砖雕、织绣、金银器上的纹饰,代代相承,代代相异,无不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如此丰富的优秀遗产,当时的研究却是一片空白,偌大的中国,却没有这一学科一部较完整的著述。以后常见有的工艺厂由于缺乏历代纹样知识,秦始皇袍服上画的是明代龙纹,汉代车骑刻的是晚清图案,闹出不少笑话。60年代初在广州参加广交会,屡见外商问及我国工艺品种的历史、技艺、特征等情况,我方能作出满意答复的甚少,为此成交往往受损。吴先生见此情景,暗下决心,为振兴祖国的工艺美术事业,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历代图案挖掘整理成册,将古今工艺汇编成一部工艺辞书,献给社会。从此,他毅然放弃了自幼钟爱的国画,节衣缩食,去购买大量资料,到全国很多地区作调研。没有节假日,日夜辛劳,数十年如一日。值得一提的是“文化革命”的动乱年代,收集古代资料,只能暗暗进行,出版更是梦想。但吴先生敢冒风险,仍闭门写啊、画啊。他认为: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是人民创造的,这些古代资料暂时看来是“毒草”,但将来对发展振兴中国的工艺美术事业,肯定有大用。我们只有把它整理好,等祖国需要时就奉献出去,而不能等待国家需要时再来做,那就太晚了。这就是他对工艺美术事业的态度,就是他工作毅力的源泉。他的众多著述,即是在这一精神鼓舞下,在这样艰辛的条件下编撰完成的。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国家教委在学科名录中取消了工艺美术学科,曾经风光无限的工艺美术学术研究领域,又很快冷落下来。但吴先生却坚持自己五十年前的初衷不变,始终坚守在工艺美术的学术领域,甘受寂寞,广收资料,勤做学问。近十多年来,又陆续出版了几部有影响的巨著,如《中国紫砂辞典》、《中国纹样全集》,以及待出版的《中国服装、染织、刺绣辞典》和《中国美容、美发、美饰辞典》等。目前,已届高龄的吴先生,壮心不减当年,又在埋头于《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的再版修订工作。他认为,中国工艺美术,不管学科名称怎么变,但它作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本质不会变;要发展当代的中国文化事业,离不开工艺美术;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更是要继承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吸取其精华,在此基础上再与时代风貌结合,借鉴西方之经验,走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设计之路,才能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

     吴先生的治学之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资料的积累。

     1、深入生产创作第一线收集资料。工艺美术有文字记载的史料很少,但它涵盖的范畴、门类和品种极广,这使得收集资料的任务异常繁重艰难。针对这一现状,吴先生踏踏实实从民间基层着手,去接近各行业的艺人,了解他们的从艺经历,关心他们的创作。由于传统习俗的影响,工艺美术同行之间,经验与信息交流是很保守的,积多年经验的心得体会,从不轻易向人吐露,可是他们对吴先生是例外。一位高校教师,放下架子到艺人中间不耻下问,交流谈心,是不多见的。他们为吴先生的诚意所感动,故凡是吴先生所要了解的,他们都毫无保留地相告。全国各地尤其是江苏地区的许多老艺人,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涵生(苏州红木雕刻),顾文霞、李娥英(苏州刺绣),顾景舟(宜兴紫砂)和刻纸艺术家芮金富等,都是他多年的好友。在交往中,他总是先向艺人们虚心请教,而后切磋技艺,相互帮助。五十年代末,他和南京著名剪纸艺人张吉根等合作“百花剪纸”,先学习其技艺经验,然后取长补短,共同创作,从中学到南京剪纸很多宝贵知识。以后吴先生还邀请张吉根到南京艺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授剪纸创作课,很受师生好评。与此同时,吴先生利用一切外出机会作调研,先后到过18个省市数百家工艺厂和研究所。受条件限制不能前往的,则通信联系;总计调研一千多个单位和个人。通过以上各种途径,掌握了大量的、史书未载的各行业的第一手材料。

     2、描绘、摘录各类图录、正史、野史、方志中的资料,其中又可分为纹饰和文字两方面,尤以前者难度为甚。八十年代以前,没有复印设备,许多古代图案,如战国铜镜、汉代漆器等,都须手绘。一幅精致的图稿,要七、八小时才能完成,有的甚至几天才描绘一幅。吴先生为描摹图稿,占用了所有休息时间,只要有五分钟空闲,亦要画上几笔。四卷本《中国历代装饰纹样》一万多图稿,就是这样摹绘下来的,所耗的精力和时间,无法计算。描绘中吴先生创造了一种枯笔技法,所绘纹样既工致又具有古文物质感,这种艺术效果,是他出版的古代纹饰著述的一大特色。文字的收集,亦是利用点滴时间,随时随地收录。除认真阅读上述史料外,每天必看全国十几份大报及杂志,衣袋内常备有小卡片,走到哪里记到哪里,出差在外,亦是如此。编撰《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的众多资料,都来自几十年不间断的积累。吴先生要求自己“日有所得”,真是这种长年点滴知识的积累,是其治学经验成功的要素之一。

     二、在整理研究中擅长运用排比、分析法。以出土和传世文物为依据,结合文献,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比、梳理和探索,考释精当而翔实。由于所收集的资料,零碎杂乱,真伪并存,各种观点均有,无法进行研究。对此,吴先生采用的方法是:在文献资料与文物资料有矛盾时,以出土文物为依据;在各种观点有争议不能定性时,则将各种观点并列,或暂时搁置待获得可靠新材料后再定;将资料分类,进行排比、梳理、鉴别、归纳,条理就会逐渐清晰,正误也就容易辨别了。笔者曾亲眼看到,吴先生在研究历代器皿、纹样的演变时,就是这样将图稿按时代、分类贴满家中墙壁,日视夜虑,细细揣摩,终有所获。历代器皿,商周时期多数器皿争奇斗巧,不切实用。发展至秦代,实用器皿增多,奇特造型基本绝迹。两汉直至明清,都继承这一传统。历代纹饰亦是如此,商周时流行神秘纹样,至秦代,起而代之的是写实的装饰纹,以后历代亦是以写实纹占主导地位。这从排比中清楚地显示出来。秦代是大转变、大变革时期,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中是个关键的时代,这些论点,曾引起当时学术界的关注。

     三、立足于文物考证,经横向和纵向排比考释,萌发很多新观念,提出诸多新创见。如原始陶、玉、象牙器上的太阳纹,在河南郑州大河村、山东烟台白石村、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遗址均有发现。而在山东大汶口、大溪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陶器上,均有“八芒太阳纹”出现。两者基本艺术形象惊人地一致,又共同出现在如此广阔的地域。吴先生认为,这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同文化、同意识的某些共同因素或相互间具有一定联系,并进一步推论出当时的很多原始氏族、部族、可能都崇敬同一的太阳神。又如从众多新石器时代彩陶笔触和某些线条留存的笔毫描绘的痕迹观察分析,他认为当时很可能已采用类似毛笔的工具进行描画,并可能已有粗、细、扁、圆等多种型号。因为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和半山型的彩陶上,有的宽带纹有二三厘米宽,而有的网络纹线条细如毫发,这清楚地表明非一种笔所能描绘。由此推论出在四五千年前,已创造出了毛笔。他在工艺美术领域提出的许多新观点,就是采用这一方法推导出结论的。

     四、注重历代工艺美术科技资料的挖掘研究。他认为,中国的工艺美术艺术品位很高,这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陶瓷的烧制、青铜的铸作、锦缎的织造,都是艺术与科技本质融洽的产物。春秋战国的青铜细工,精密处细如发丝,是运用“失腊法”浇铸;东汉的透光铜镜,背面花纹能透光显现;唐代的百鸟裙,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百鸟之状,尽现裙中。百鸟裙为百羽所织,据考,以羽织衣,有五大特色:重量轻、不沾灰、不怕雨、有自然反光、日中影中色泽变幻无定。就目前水平来说,这些都是高科技的工艺产品。吴先生对刺绣的针法、织锦的挑花结本、紫砂的成型焙烧,都深有研究。60年代初,他带领工艺专业五位学生,对江苏花边针法作调研,汇编成《常熟花边针法》两册,受到花边行业的欢迎。他主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是我国古今工艺科技资料的集中反映。

     五、注重理论研究为社会、生产服务。从50年代末开始,吴先生先后到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无锡、南通、常熟、江阴、宜兴、邗江、江宁、张家港和浙江长兴等十几个市县近百家工艺厂、研究所进行讲学。涉及刺绣、缂丝、织锦、陶瓷、漆器、抽纱、玉雕、牙雕、首饰、制扇、绒花、泥塑、剪纸等十多个行业。他的授课,能针对各行业特点。同时,对各地的产品创新,提出许多改进意见。所有这些,都是无偿提供的,表现了他高尚的德行,受到工艺美术界的尊重。

     在中国工艺美术领域,吴先生成就显著,著述颇丰: 1、工艺美术总体研究:策划、主编了《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1989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分32个大类,共收辞条11875条,插图3100余幅,后有附录,总计250多万字。其中吴先生撰写了全书70%多的辞条和插图,包含22个大类。该辞书较全面和历史地介绍了中国工艺美术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每一类别,就是这一行业古今品种和技艺的缩影,每一大类都可写成一册专史。这是一部融汇实用性、科学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大型工具书,曾获“中国图书奖”银奖。1991年台湾出版中文繁体字本《中国工艺美术辞典》,并于次年获台湾著作“金鼎奖”。台湾著名学者、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那志良先生认为:该辞书“为中国工艺美术提供了无限答案。”如此浩繁的一部辞书巨著,主编者不具备综览全局的能力,对每一分科不作深入研究,不付出几十年艰辛的理论科研劳动 ,是完不成这一任务的。

     2、中国工艺美术通史、专题史的研究:1979年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组织的《中国工艺美术简史》编撰工作,并负责绘制了全书的插图和图表。1982年出版《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艺术》,探讨、论述了我国原始陶器装饰艺术的形成因素和表现特征,提出陶器造型、纹饰起源于生活的论点、论据;获江苏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四卷本《中国历代装饰纹样》、四卷本《中国纹样全集》和《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三书为姊妹篇,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装饰艺术、器皿造型的产生、演变、特征和风格。这是目前介绍中国古代纹饰、器皿较全面的三部巨著。

     3、民间工艺的研究:1959年与剪纸艺人张吉根等合作“百花剪纸”系列(101幅),其中80%作品由吴先生构思构图。这套既具新意又富地方特色的剪纸,在国内外展出,颇获好评。后汇编成《百花齐放图集》向建国十周年献礼。1963年出版《无锡惠山彩塑》(合作),1998年、1999年、2005年分别出版了《宜兴紫砂壶艺术》、《宜兴紫砂文化史》(合作)和《中国紫砂词典》(主编)三书。

     吴先生出版的很多著作都是国内第一部,在我国工艺美术领域起了奠基、先驱的作用,是拓荒性著述,其意义是很深远的。

     吴先生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2年曾被中国科协•工艺美术学会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候选人。200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08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荣誉称号。

     附:吴山先生主要著作目录 《应用美术人物篇》(合作)万叶书店1951年 《中国图案参考资料》(合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 《百花齐放图集》(合作)江苏文艺出版社1959年 《古代波斯图案》(合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 《常熟花边针法》(两册、合作)江苏省手工业管理局1962年 《无锡惠山彩塑》(合作)朝花美术出版社1963年 《首饰工艺基础图案》(合作)江苏省轻工业局1974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艺术》文物出版社1982年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合作)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几何形图案的构成和应用》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中国历代装饰纹样》(四卷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主编、主要撰稿人)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 《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论述篇著者,图纹篇整理者之一)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94年 《紫砂壶艺术》台湾艺术出版社1998年 《宜兴紫砂文化史》 (合著)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 《中国紫砂词典》(主编、主要撰稿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 《中国纹样大全》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 《中国服装、染织、刺绣辞典》 江苏美术出版社(待出版) 《中国美容、美发、美饰辞典》(待出版) 陆原: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艺术系教师,文学硕士; 陆晔: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及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