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常生活视角下历史地段的更新路径探索

    时间:2021-01-29 12:07: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晓娜 段汉明 汪强

    摘 要:历史风貌区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物质载体,也是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平台。但近年来历史地段大拆大建的更新模式以及高端商业休闲空间的跟风引进,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例如居住空间的剥夺、圈层的隔离、原住民的边缘化、城市建设同质化等。文章以开封市鼓楼田字块历史风貌区为例,尝试从日常生活的视角探索一条新型更新路径,使城市建设回归民生的价值本源,使城市文脉得以传承。

    关键词:日常生活;历史地段;更新路径;开封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主要城镇区域与PREE的动态模拟、空间整合研究”(51178163)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城市的建设逐渐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盘活,旧城区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历史地段的更新过程中,政府主导方和合作资本方在追逐即时政绩和资本增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居民日常生活改善及人际交往的真实需求,致使历史风貌区商业化[1]。有些地方政府过度强调经济的发展,忽略了老城中潜藏的地方文化和居民多样性的日常生活需求,致使历史地段被粗放式开发,一些历史价值虽不高但对历史地段整体风貌有支撑和协调意义的传统民居被拆除,原住民外迁,最终城市原有的生活场景不复存在,文脉断裂。因此,传统更新路径的变革刻不容缓[2]。

    一、日常生活理论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发展

    随着哲学、社会学的日常生活转向,城市工作者也将日常生活理论引进城市研究中,认为人的日常生活和个体多样化的需求与城市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内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展开了对日常生活的多领域研究,也在此理念下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了大量富有启发意义的探索。然而大多基于人的日常活动空间的满足,侧重物质层面的规划研究,对日常生活系统中社会层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开封鼓楼田字块历史风貌区为例,尝试从城市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生活两方面探索历史地段的更新发展。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滨临黄河,是全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便利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系使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几经兴衰,沉淀出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老城区集中体现了开封历史文化特色,鼓楼田字块历史风貌区就位于老城区的核心位置。

    鼓楼田字块历史风貌区包括中山路以东、解放路以西、自由路以北、东大街以南的区域,面积约92.6公顷。该区域历史遗迹遍布,传统民居鳞次栉比,又凭借其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以鼓楼为中心,融合饮食、文化等商业老字号及新型集中式商业,形成开封市特色商业文化中心,是典型的多重功能高度复合的区域。街区内空间和使用群体有显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城市更新实践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鼓楼田字块历史风貌区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更新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鼓楼历史风貌区整体形态发展稳定。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地产投资的兴起,开封的城市发展也开始进入新的阶段,一些大地块商业开发项目兴起,区域内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街区的传统风貌频频遭受冲击。进入21世纪,多处更新项目相继开展,众多房地产开发商跟风大力建设商业空间。与此同时,居民则为了生活条件的改善而自建的现象愈演愈烈,原本狭窄的院落空间、街道空间进一步缩减。同时私人交通工具大量涌现,很多人随意停放车辆,进一步削减了老街区的日常生活空间。

    (二)现存问题分析

    1.居住功能的衰退

    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区域内传统居民区基础设施逐渐老旧,建筑日益老化,公共设施严重不足,居民的居住环境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有些部门长期单一地把经济增长作为城市发展的要义,与开发商形成利益联盟,跟风大力建设增值空间更大的商旅休闲空间,忽略对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改善,导致居民居住空间被商业空间排挤割裂,原住民不断迁出,研究区域的居住使用价值不断衰退。

    2.经济结构的异化

    历史地段往往是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集结了不同的使用群体和丰富多样的商业形态,如小摊贩、沿街商店、手工作坊、集中商业等,使这里充满了活力和烟火气息。然而鼓楼田字块历史风貌区中的一些更新改造项目无不被定位为国际化、时尚化、艺术化的商业街区,街区原有的经济体无立锥之地,甚至一些传统老字号店铺也因此搬迁新址。商业业态一味追求高大上使得区域内原有的低收入居民选择迁出,街区中市井特色荡然无存。此外研究区域现今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利用当地的历史、建筑古迹等资源发展旅游业,辅助以餐饮、房屋租赁、产品销售等服务业的形式,但随着千城一面的开发模式吸引力和消费拉动力逐年下滑,投资收益日益下降。

    3.文化传承的失落

    客观地审视研究区域现状,部分地段的整体环境确实有所改善,但传统的居住氛围却不复存在,原有的生活场景、民俗文化等随之湮灭,地域文化传承遭到破坏。在项目开发中,新型的大体量项目建设缺乏与旧城的协调性考虑,城市原有格局遭受破坏,建筑肌理破碎,历史风貌断裂。城市传统居住氛围和文化底蕴的割裂也使得街区原生文化的历史线索逐渐消失。城市连续的空间肌理遭受重创,街区活力及其承载的城市文化逐步走向消亡[3]。

    4.更新制度的自上而下

    纵观鼓楼田字块历史风貌区的整个更新过程,一方面公众习惯于依赖政府指令式的规划管理,另一方面相关的政策机制不健全使得居民缺乏一个表达自身需求的平台,加之缺乏有效引导以及自身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淡薄,居民参与积极性一直不高。这使得政府、投资商、居民群体之间的利益需求无法得到有效協商和平衡 。

    三、日常生活视角下鼓楼田字块历史风貌区的

    更新路径探索

    (一)目标价值的转变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历史城区因为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往往被地方政府视为经济增长的支点,大众的日常生活容易被忽视。我们亟需对历史城区更新路径进行反思,回归其价值本源,深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了解其日常行为特征,挖掘地方原生文化,以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为导向进行更新规划。

    (二)城市空间的修复

    城市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生产、交往的基础,整修城市空间体系,补充修缮公共服务设施,改善街区生态环境,是历史地段更新改造的重点。鼓楼田字块历史风貌区的空间修复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宏观到微观,系统性地展开工作。第一,从宏观上对项目的开发进行管控,包括环境容量控制、城市设计的建议、建筑建造控制等。第二,从中观层面上重构空间体系,包括空间功能、空间结构的优化,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建筑肌理、街区界面、城市風貌的修复等。第三,从微观上对局部地段进行包容性设计,使城市建设满足多元群体的需求。

    (三)经济结构的调整

    鼓楼历史风貌区经济结构的调整,首先,应合理配置商业业态,多元化、差异化的消费群体对商业业态的配置需求也有所不同。历史风貌区内既要有一些满足高端消费需求的业态,也要结合不同群体的消费特征,补充配置一些便民性、经济性的商业业态,包括 “破墙开店”“走街摊贩”等非正规经济形式的合理安置,避免消费空间的绅士化。其次,传统的依靠旅游带动餐饮、房屋租赁、产品销售等服务业的产业模式收益率日益下降,产业结构亟需转型。鼓楼历史风貌区可以利用街区的区位优势,提取优秀的文化基因,通过文化嫁接、文化符号植入等模式,使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发展地域特色产业,如文化艺术产业、影视传播产业、教育产业、手工制作业、美食加工产业等,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4]。

    (四)多元文化的传承

    多元文化传承不仅是梳理空间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分布网络,有形的文化实物的静态保护,还应研究城市文脉活化传承的路径,其中最具实践意义的是街区居民生活方式、民俗节庆、传统手工艺、大众艺术等地方特色生活场景的延续。一方面应积极对传统民居进行修复,实现居住空间的改善,避免原住民的大量外迁,保留原住民才能延续区域的原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功能置换的方式,根据居民意愿通过协商使部分民居变成艺术家工作室、民俗博物馆、手工作坊、文创空间、特色民宿等,形成地方文化的展示、交流平台。

    (五)更新制度的完善

    我们对于历史地段的更新通常关注的是更新结果,往往忽略了更新制度的重要性,因此要使城市建设回归日常生活,就要注重更新程序回归居民,完善相关制度。鼓楼田字块历史风貌区的更新应以人为本,自下而上更新制度,强调公众参与、参与力量均衡的空间治理策略。首先,应建立政府、市场资本、居民群体的沟通平台,协调三者之间利益,保证各方话语权的平衡[5];其次,应保证公众的全程参与,适时根据居民的意见需求调正更新策略;最后,可以利用新旧媒体形式构建多元的公众参与平台,拓展公民参与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城市文化复兴与规划变革[J].城市规划,2007(8):9-13.

    [2]王璠.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特色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

    [3]陈晓虹.日常生活视角下旧城复兴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汪平西.基于基因植入理念的传统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以淮南上窑古镇保护规划为例[J].城市问题,2017(3):43-48.

    [5]朱俊璇.包容性城市更新公众参与影响因素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9(9):86-91.

    作者简介:

    刘晓娜,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

    段汉明(通讯作者),河南工业大学城市科学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强,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热词搜索: 日常生活 地段 视角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