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案【经尿道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40例】

    时间:2019-01-14 04:32: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目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施行经尿道电切术,术后以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 21例痊愈,18例好转,1例复发,无癌变病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后配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毒副作用低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经尿道电切术;吡柔比星
      【中图分类号】R6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34-01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ystitis glandulari.Methods 40 cases of cystitis glandulari were performed for transureal electronresection,and then treated with mitomycin-c irrigation.Results During follow-up(ranging 6-24 months),21 cases fully recovered,18cases had improved, 1cases had relapse.No case developed adenocarcinoma.Conclusion Transureal electronresection combined with mitomycin-c irrigation of bladder is effective with less side effect for cystitis glandulari.
      【Key word】cystitis glandulari; transureal electronresection; mitomycin-c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粘膜上皮反应性增生改变[1],其发病率、复发率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和病理检查技术的提高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从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腺性膀胱炎40例,所有病人均行经尿道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ction,TUR),术后配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6例,女3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2个月~1年半,平均9个月。所有病人均有膀胱刺激征,其中7例伴有下腹胀痛,17例有镜下血尿。40例病人既往均有慢性膀胱炎病史,均完成膀胱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检查。病变分布:膀胱颈部最多34例,余散在三角区,输尿管周围各3例,病变弥散者2例,膀胱底部1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
      1.2 治疗方法:本组40例均再连硬麻醉下手术,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将电切镜置入膀胱,用甘露醇3000ml持续膀胱冲洗引流,电刀切除所有病变粘膜及粘膜下层,对乳头增生型切至深肌层,手术范围应包括病变范围0.5~1.0cm的正常粘膜,切除满意后,对创面反复电灼,仔细止血。用Ellik冲洗器反复冲洗膀胱。术后留置18~20F气囊导尿管,向囊内注入15ml生理盐水,用0.9%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引流,适当应用抗生素。1周后用吡柔比星20mg~30mg+0.9%生理盐水20~30ml膀胱灌注,患者仰卧,俯卧,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各半小时,以后每月1次,连续1年,共12次。
      1.3 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天拔出导尿管自主排尿,一周后开始灌注化疗。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5例,10症状明显缓解。4例改善不明显。1例于2年内复发,但复发病灶位于原病灶以外区域,复发者再次给予电切及灌注治疗。本组病例随访中未发现有恶变者。
      2 讨论
      2.1病因及发病机制: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而引起的正常膀胱尿路上皮化生有关。近年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包括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等。bcl2 是一种原癌基因, 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其过度表达可使 DNA 受损的细胞免于进入凋亡而持续存在,从而增加了癌变率[2]。
      2.2 诊断: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均无特异性。主要是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不适及血尿。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腺性膀胱炎的结节增生型和混和增生型在B超声像图表现与膀胱肿瘤相似,易误诊。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膀胱镜检查具有如下特点:①病变主要位于三角区及膀胱颈部;②病变呈多中心性,常常散在,成片或成簇存在;③具有多形态性,乳头样、分叶状、滤泡样相混和存在,肿瘤顶端接近透明状,其上无血管长入;④输尿管管口多数窥视不清。以上特点与典型的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易区分,但有些病例与滤泡型慢性膀胱眼基腺癌鉴别困难,对于局限性瘤样外观或病变广泛伴有糜烂出血,基底部融合质地较硬者,须考虑腺癌的存在或局部恶变的可能。我们的经验是在病理学检查做出治疗前诊断,活检应多点取材,特别是对于糜烂出血处或病变基底部,这样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2.3 治疗:腺性膀胱炎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因及其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法。其治疗原则是:首先应去除膀胱的慢性感染、梗阻、结石等诱发因素;再处理膀胱内局部病变;如发现有癌变,应按照膀胱癌处理。目前对其治疗有多种方法:经尿道电切或电灼术,激光烧灼术;卡介苗,白细胞介素-2,丝裂霉素,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等药物膀胱灌注化疗;应用促创面上皮生长药物等等,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3 结论与展望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但有报道其与膀胱癌有一定的关系,目前研究发现,腺性膀胱炎可能是癌前期病变的一种表现形式[3],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对其治疗的方案也多种多样。经尿道汽化电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术中放大避免遗漏病变、复发后可重复治疗等特点,已成为腺性膀胱炎主要的治疗方法;膀胱内灌注免疫药物或化疗药物,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或药物直接作用,可预防腺性膀胱炎复发及恶性变[4]。化疗药物灌注如常用吡柔比星,丝裂霉素,羟基喜树碱等药物其中丝裂霉素是一种大分子量的抗生素类抗肿瘤药,不易被膀胱粘膜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术后通过灌注直接接触代谢活跃的增生细胞,经还原酶活化后作用于DNA,使DNA链断裂从而抑制细胞的过度增生,促进膀胱粘膜上皮的正常组织学转归,达到治愈腺性膀胱炎的目的。所有的化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目前我科正尝试用中药颗粒剂组成的中药处方进行膀胱灌注,以图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增加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Victor E,Reuter MR,Melanmed.Reactive proliferative changes of the urothelium:brunns nests,etiology,custitis cystica,and cystitisglandularis.In:Sternberg SS.Diagnostic Surgical Pathology.Vol 2.3th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1999:1860.
      [2]Ni sb,Chen qy,Deng s.Expression of P53 andbcl2in cystitis glandulari and bladder carcinoma tissues and their significance.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2004,42:500-501
      [3]Pantuck AJ,Bancila ED,Das KM,et al.Adenocarcinna of the LU achus and bladder expresses a unique colonic epitheliaol epitope animmuno histochemical study[J].J Urol,1997,158:1722.
      [4]Chang jw,Gao qy,Yang jc,et al. Transureal electron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ystitis glandulari[J].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2000,15(1):38-39.
      作者简介:林谋清: 1980.01 出生; 福建泉州, 主治医师; 硕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泌尿系结石。

    相关热词搜索: 膀胱炎 灌注 尿道 膀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