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封闭与开放:“图文仿真报纸”的尴尬处境_改革开放报纸报道

    时间:2019-02-07 04:36: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图文仿真版,有的报纸也称其为“多媒体版”、“图形版”,也有的直接称为“电子报”、“电子版”��。根据其性质,本文通称为图文仿真报。图文仿真报似已成为我国发展电子报纸的主要路径。方正阿帕比的飞阅、Xplus、ZCOM等厂商提供的数字报、刊、书都采用了这种格式,而且扩张速度很快。如根据“国内最大的数字媒体发行平台”Xplus公司总经理夏鸿提供的数据,到2007年中期,该公司已经与全国23个报业集团的210家报社签约,上线报纸已达90余份。夏鸿还引用新闻出版总署林江副司长的报告,指出到2008年奥运之前,将有400份数字报纸上线。他说:“按照Xplus的现有进度,将在2007年底实现300份报纸上线,2008年实现400份报纸上线。到2007年为止,全国44个报业集团中已经有将近40个计划上数字报纸项目。……大型媒体的示范作用给整个数字报业领域注入了内在动力―――地市级报社也纷纷跟进”。��图文仿真版的扩散速度之快,应用之广,让我们有理由认为,发展图文仿真报已经被许多报纸认为是发展电子报的当然路径。
      
      图文仿真报的优势
      
      报纸的“图文仿真版”或“多媒体版”,在国外被统归于“数字印刷媒介”(Digital Print Media, DPM)一类。数字印刷媒介的概念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针对电子书。但是美国电子报之父罗杰•菲德勒等人当时就指出,该概念也适用于电子报纸和杂志等媒体。
      现在最为典型的DPM是纸质报纸的数字复制版,或称为屏幕复印(screen facsimiles)。现在全世界有不少报纸推出了这种数字复印版,供读者在线或离线阅读。国际上也有不少公司,如Newsstand、PressPoint、Ol ive和Zinio等,专门为报纸提供从纸质到数字的版本转换以及网络订阅平台等服务。DPM所用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基于Adobe公司的PDF格式。我国众多报纸争相上马的“多媒体电子报”或“图文仿真版”(如《文汇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经济观察报》等)就属于DPM,或者说改良的DPM。
      从本质上而言,图文仿真版是印刷和网络呈现的复合技术。报纸推出数字复印版的有利之处是:第一,将传统出版物原样转换成数字版本能节省成本,因为内容既然已定,则完全可以将数字转换工作外包给某个技术公司,而媒体公司无需为此投入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我国,XPlus公司就是这样的公司,而方正公司则将转换技术出售给媒体。第二,既然数字版的内容与纸质版的内容完全一致,那么数字版的下载量也当然可以计入纸质出版物的发行量,这对报纸吸引广告无疑是有好处的。第三,这种数字版有利于媒体内容的存档和再利用;第四,图文仿真报的呈现方式既保持了传统印刷版本的页面形式,保持了报纸的原汁原味,作为发行手段,它又具备了网络无远弗届的优势。以上第四点,是图文仿真报的实质,也是其优势所在。罗杰斯在《创新的扩散》一书中指出,创新技术要得到扩散,需要具备5个基本属性,即: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和可观察性。相对于纸质报纸,图文仿真报可以说是完全具备了这5个属性,所以常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据报道,2006年2月,浙江在线推出全国第一家网上数字报后,当时,中国“当代毕升”、“激光照排之父”王选说: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数字报③。
      
      图文仿真报的缺陷
      
      从前文所引用的数据看,在我国报界,图文仿真版的扩散是非常快速而广泛的,这说明当前我国不少报纸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推出纸质报纸的图文仿真版上,希望以此方式来“保有喜欢看报的网民以及培养其他网民的读报习惯”。与此同时,网络报纸(报纸网站)的发展却较为缓慢,不少报纸网站设计简陋、内容陈旧和稀缺,几乎沦落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好一些的报纸网站,其内容也不过是其纸质内容的照搬,造成类似美国在2002年左右“网络新闻(new sontheInternet)无数,而专为网络制作的新闻(new softheInternet)却奇缺”④的状况。
      我们认为,图文仿真版报纸虽然从阅读体验上已经非常接近纸质报纸的感觉(且不提这一感觉对于新一代网民是否重要),但其缺点也很明显:
      1.图文仿真报的终极目标应该是移动电子报,但这一目标近期很难实现
      占市场主要份额的“图文仿真版”制作公司Xplus将自己描述为“国内最大的数字媒体发行平台”,此言道出了图文仿真版的实质,因此图文仿真版报纸的真正目标应该是将每一期报纸的所有内容打包,通过互联网或通讯网络投送到订户的联网电脑或移动阅读设备上(后者应该是其主要目的),如同《纽约时报》早期发行时,让骑自行车的报童将塑料包装筒内的报纸扔到订户家门口一样。由此可见,图文仿真报应更适合网络发行,而不是网络呈现。
      办图文仿真版,如果其最终目的是为移动阅读而做好准备,这完全符合电子报移动化发展方向。但是,一方面,我们从当前图文仿真版的格式来看,似乎还不完全是为移动阅读所制作的(经笔者试用发现,目前国内几大报业集团通过iRex推出的移动电子报格式并非与图文仿真版对接,而是专为如iRex阅读器定制的eMprint版。);第二,移动电子报的发展虽然从技术上已经取得了突破,并在我国已经在《解放日报》、《烟台日报》和《宁波日报》等部分“高端读者”群中试用,其“反响也不错”,但这样的阅读器要真正推广并获得盈利,还有许多障碍要克服。如:价格障碍:一台iRex阅读器现售价为600欧元左右;索尼阅读器也要300欧元左右;技术障碍:目前的数字报纸阅读器都是黑白的,且不能播放视频;版权问题:由于担心盗版,出版商在推出电子出版物上一直持比较谨慎态度,而电子阅读器要吸引用户,除了能看报纸之外,必须一机多能,还需要其他电子读物的补充,而这方面格式适合的读物还很少;商业模式:电子阅读器自身的商业模式问题还没有得到明显的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要解决好,还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且在该过程中会充满许多变数。在这一情势下,各报社争相将筹码压在图文仿真版上,而忽视建设开放的报纸网站,笔者认为这样做是有待商榷的。
      2.图文仿真报在“报纸办给谁看”的问题上,定位模糊
      “电子报的用户应该是对传统报纸有一定的依赖度但喜欢上网的办公室人群,属于报纸也看、网络新闻同样关注的‘中间派’”。⑤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文汇报》“多媒体版”和《新民晚报》“图文仿真版”的目的是要“吸引喜欢看报的网民以及培养其他网民的读报习惯”。⑥但是,这一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这样的网民究竟有多少?他们的阅读习惯如何?他们既然已经是纸质报纸的读者,那么他们仍是电子报纸应该着重吸引的读者吗?我们发展电子报的目的是为了保有同时是纸质和网络报纸的阅读者,还是要通过创新性的网络内容呈现方式来吸引主要是非本报读者的众多网民?尽管对图文仿真版的读者做较为客观的了解,需要报界和学界联合进行相应的实证调查,但是从笔者对年轻网民的观察以及自己的体会来看,前景似乎不容乐观。
      3.省略,获取新闻和娱乐则通过RSS和Youtube等网站。尽管她父亲在报社工作,但是她很少读报纸。在以贡献、分享、互联和去中心化为主要特征的Web2.0时代,我国网民的网络生活中似乎也很少有图文仿真报纸的空间。⑧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只要看一看自己的孩子的网络行为,就不难预测图文仿真报纸在新一代网民中的前途将会是怎样的。
      4.在开放的网络上办封闭的电子报―――内容呈现上浪费了网络传播的优势
      图文仿真版将纸质内容照搬到网络上,读者在联网的电脑上看一份与其纸质内容完全一样的电子报。这样的阅读是封闭的、单向的、以文字和静态图片为主并且不能随时更新(而即时更新是网络新闻的最大优势,也是网民对网络新闻的最大需求⑨)。这实际上是抛弃了互联网的多媒体、高更新率和高互动特性,否认了纸质新闻报道与网络新闻报道之间的差异,而将网络阅读环境与传统纸质报纸阅读环境等同起来。由于这些不足,图文仿真版对报纸的盈利收效甚微。在美国,到目前为止,愿意订阅报纸数字复印版的人数还很少。大多数出版商获得的订阅数不过是几百个左右,只有极少数出版物的数字复印版订户达到数千。
      与我国图文仿真版相类似的是《纽约时报》2006年底推出的时报阅读器(TimesReader),⑩它由《纽约时报》和微软公司共同开发推出,能按模板半自动地生成分页的纽约时报数字版,并可以保存原有报纸的字型字体风格。但经过近一年多的试用,目前时报阅读器的前景并不看好。有不少试用者认为,在《纽约时报》网站办得有声有色之时,推出一个安装烦琐、极耗CPU资源、阅读不便、功能不全和非跨平台的网络报纸阅读器似乎多此一举。⑾对于一般网民读者而言,同样是网络阅读,他们看不到舍弃免费的《纽约时报》网络版而选择时报阅读器收费版的理由。
      尽快奔向移动电子报
      当然,技术创新的速度之快令人炫目,因此,对图文仿真报技术的前景究竟如何,我们还要拭目以待,或许在图文仿真报实践中会出现新的转机;或许《纽约时报》与微软的下一步就是联合推出实体和移动的时报阅读器。但就目前发展来看,无论是图文仿真版还是时报阅读器,它们的市场反应并不好。我们认为,这是因为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即在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试图推出一个封闭的阅读环境,并奢望能依此俘获已经被多姿多彩的互联网撩拨得心猿意马的网民读者的心。我们认为,不论图文仿真版还是时报阅读器,不过是传统媒体一厢情愿的“怀旧”,或是其在传统和网络读者的双重压力下做出的折衷,它们作为数字报的呈现格式,只是一种过渡;而它们存在的意义,如果要超越“仅是一种试错”的话,绝不应也不能停留于此,而是要快速恢复或明确自己作为打包“发行渠道”的定位,快速奔向恰巧处在其发展曲线前方的下一个目标―――移动电子报。
      已入古稀之年的新闻大亨默多克2005年在美国报纸编辑年会上指出:“报纸新闻业所面临的挑战是以消费者喜欢的方式传送新闻。在我们获得竞争优势之前,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剔除偏见和心理定势,以我们最年轻的读者的思维方式思维。简而言之,我们要回答这一根本问题:作为一小撮‘网络移民’的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不会被‘网络原住民’所抛弃?”⑿纽约时报集团的主席和发行人ArthurSulzberg er也指出:如果我们还是根据我们的过去来定义自己,我们活该要关门歇业。报纸(newspaper,新闻纸)的定义不应决定于第二个词“纸”,而应决定于第一个词:“新闻”。
      我们认为,图文仿真报并不是媒体对默多克以上问题作出的最佳答案,同时也是在试图以过去(无论是过去的影响力还是过去的“纸”媒介)来定义自己的将来。传统报纸进入和占领网络空间最重要的凭借不是封闭的图文仿真报,而是我们能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的、开放的、即时的和互动的报纸网站。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注释:
      ①读者只要在互联网上用“某某报名+电子报或数字报”检索,便可以搜索到该报的电子版,而网页打开后展现的是图文仿真版,如《经济日报》、《福建日报》等。从以上搜索得出的结果来看,图文仿真版同时被称为“电子报”或“电子版”,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差别。
      ②夏鸿:《星星之火正在燎原》,中国数字报业电子杂志2007年第4期
      ③项宁一:《新媒体人的思考和追求》,《新闻记者》2007年第11期
      ④转引自:Matheson,D.(2004).Weblogs and the Epistemology of the News:Some Trends in Online Journalism. New Media & Society, 6(4), 443.
      ⑤许晓安、王长庚:《报网互动中如何办好电子报》,《新闻战线》2007年第7期
      ⑥据笔者2007年11月30日与复旦新闻学院院长、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原社长赵凯的访谈
      ⑦Pérez-pe?a,R.(2007).Times to Stop Charging for Parts of Its Web Site. The New York Times. 2007年12月18日引自:http://www.省略/2007/09/18/business/media/18times.html?_r=2&hp&oref=slogin&oref=slogin
      ⑧《草色无边:我的web 2.0生活》,2007年12月18日引自:http://devt.省略/logs/3166321.html
      ⑨《您眼中的网络新闻什么样网络阅读习惯大调查》,2007年12月18日引自:http://www.省略/content/2003-05/20/content_1420106.htm
      ⑩需要指出的是,TimesReader是一种由用户安装于本地电脑上的,用来阅读《纽约时报》的应用软件,而不是一种如iRex那样的实体阅读装置。
      ⑾DorianBenkoi MediaFlect Why This Times Reader Abhors the TimesReader2007年12月10日引自:http://mediaflect.省略/2007/10/why-this-times-reader-abhors.html
      ⑿News Corporation press release,“Speech by Rupert Murdoch to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wspaper Editors,” April 13,2005. 2007年12月10日引自:http://www.省略/news/news_247.html.

    相关热词搜索: 处境 仿真 封闭 报纸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