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韩寒:“独唱”终了,后会有期_后会无期韩寒

    时间:2019-02-10 04:30: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编者按:2000年,凭借《三重门》,韩寒“咚”一声投进“文潭”,激起千层浪。11年过去,时光未能磨去他的棱角,却让这“石块”变得更锋利而易见血。爱说真话、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使他被误读、被妖魔化。他的《独唱团》经历了“以书代刊”之后,被迫叫停,终成绝唱。有人说是树大招风,有人说是江湖恩怨,而韩寒说的是:“此事既无关死亡,也无关永别。所以并无需惋惜。后会有期。”
      
      他说:让我证明自己
      文/梓歆
      17岁的韩寒手拿休学申请跟在父亲的身后站在校长室里。他不再是那个首届全国新概念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连续两年多门功课挂红灯的超差生被校方正式通知:休学与退学自选其一。韩寒选择了前者,多年后他自嘲地说,这样在面子上比较“说得过去”。
      休学申请很快获得批准,并在当天办好手续。韩寒拎着行李独自离开,留给松江二中最后一抹背影,落寞中透着悲壮。那是2000年4月5日,距离《三重门》的出版不到一个月。
      韩寒是作为体育特长生被招进松江二中的。和大多数的体育特长生一样,韩寒永远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按名次总是最后上讲台拿成绩,除了语文课。韩寒似乎从未融进紧张压力重重的高中生活中,他更加喜欢吃固定牌子的泡面,带一百多度的眼镜,以他独有的傲气与人争辩,甚至在老师面前也无退缩。有位老教师看不惯韩寒的恃才狂傲,对他讲了“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的道理。韩寒满脸不在乎,马上拿出纸笔,画了两个瓶子。一个瓶子很小,但水是满的;另一个瓶虽然只有半瓶,但瓶子很大。韩寒充满自信地指着那个大瓶子,对老教师说:“我就是这个瓶。”
      高一期末考试,连他最为得意的语文课也出现了危机。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我的追求》,要求字数800字。韩寒费劲脑汁,写了200多字后再也写不下去了。后来他索性写道:“不管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依然要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追求800字。”作文当然是不及格了。在韩寒眼中,更在意的是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存在的价值。
      “萌芽杯”新概念作文大赛为韩寒提供了机会。他以《书店》、《求医》两篇文章进入决赛,却因为没有得到复赛通知险些错过良机。在专为他一人准备的复赛考场,考官将揉成团的一张纸放进盛水的杯子里,以此做题目让韩寒在三小时内完成作文。不过短短的一小时,塞进水杯的纸团不曾浸透,韩寒的文章完成。《杯中窥人》,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随之第二年的比赛中,韩寒同样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他用文字向世人证实了他的才气和天赋。
      新概念作文大赛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大学的“敲门砖”,但不能改变韩寒七门功课挂红灯的事实,更不能改变他休学的命运。临行前,曾有老师忧心忡忡询问韩寒,没有文凭,将来靠什么养活自己。满脸稚气的韩寒,信心满满地回答:“版税!”旁人善意地讪笑,这个孩子不过是在作文比赛上拿了奖,偶尔在少年杂志上发几篇文章,竟然就此妄想“版税”!
      《三重门》是韩寒在高一时完成的。随着书的出版以及休学事件的发生,他一下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从而引发一系列关于“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而韩寒甚至作为一种现象被邀请到央视,做客《对话》节目,遭遇专家学者和观众的集体围攻。大家苦口婆心地要挽救这位失学少年,不仅害怕韩寒天才泯然众人矣,更怕他以一个极端坏的榜样影响更多的同龄人。
      然而韩寒说:“只要我想上面穿西服,下面穿短裤、凉鞋,我就穿,我不会因为人家说什么,就不敢做。”
      《三重门》的出版为韩寒带来高达200万元的版税,他将钱放进双肩背包里买下他平生的第一辆汽车,他要实现儿时就有的梦想―当一名赛车手。从“缺钱”的写作队列转身投入“烧钱”的赛车队列,韩寒的举动让所有人认为他不过是财大气粗,贪玩耍酷。而那句“用写作的钱来养赛车”,更被人们视为天方夜谭。
      时间再次退回到当年办理休学的校长室。同屋里有一位即将代表学校前往香港学习的优等生。校长细心叮嘱,完全忽略了长久站在门口的韩寒与其父亲。拿着获得批准的休学通知,韩寒郑重地对父亲说:“爸爸,你放心。我会做出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别人看不起我,我自己要看得起自己。”
      2010年,韩寒是中国惟一一位场地和拉力赛车的双料年度总冠军,他的16本书统统打进畅销书榜前列。韩寒用十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成为车开得最好的作家和小说写得最好的赛车手。
      
      韩寒这支“大炮仗”
      文/叶哲
      听闻韩寒的“独唱”戛然而止,我忙打开百度欲寻原因,却看见置顶的另一新闻:“韩寒入围风尚艺术家,余秋雨冰释前嫌为其颁奖”,于是心头一动,寻思文坛何时发生了如此和谐的场景?
      再细一查。原来韩寒仅是入围,最后并未得奖;至于余老,不过是到受邀去当颁奖嘉宾而已。写于奖项揭晓前的这条新闻,如今看来不过是把“镜花水月”当成事实写上了标题。但媒体的用心想来是良苦的,大概是想促成二人的和解?
      不久前有记者采访韩寒,问他“如何评价余秋雨和郭敬明”,他笑了,反问:“把这两人提出来,是在嘲笑我吗?”你看,韩寒老找余老干架,难怪有人期盼二人握手的动人场面。
      遥想2006年,韩寒首先在博客点燃了战火,说余老“油头粉面”,难道“洗脸从来不用毛巾,而是用油条”;而且怎么“老问穿着三点式的模特‘1和2有什么区别’”?之后余老撰文,郑重告诫“韩寒同志”:你不该骂我,这是谋财害命;“现在懂得1和2的区别就是很合格的大学生了。你问其他的他们不知道啊。”至于自己形象欠佳,那是因为“我大部分的稿费都捐给希望工程了。我是没钱修边幅了啊。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把大部分稿费捐给希望工程。”
      这世界总是说什么来什么,两年后汶川地震,一直捐款给希望工程的余老居然不幸陷入了“诈捐门”;而当年受“教训”的韩寒,却亲自驱车给灾区送物资去了。
      当然,韩寒同志招惹的名人远不止余老一个。同样是2006年,评论家白烨撰文说:“80后作家充其量只是文学的‘票友’”,混的是市场,根本没有走进文坛。于是,不知天高地厚的韩寒立即站出来反攻,写了篇《文坛是个屁》:“艺术不应该有门槛,部分前辈们应该认真写点东西,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什么坛到最后也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是花圈。”
      文人前辈大概之前没跟狂傲的80后过过招,以为写文章的人都礼礼貌貌地之乎者也,被这么“屁”啊,“丫”啊地骂,一下就受不了了,写了篇声明,气得把博客给关了。
      事儿还不算完,作家陆天明在记者的挑拨下替白烨打抱不明,说韩寒不该经不起骂,“不过也难怪,他才十七八岁”。这回韩寒无奈了:“叔叔,我都24岁了……”
      未料,战火仍未熄灭,又有几位名人加入了这次“韩白之争”,不过好在大家对事不对人。陆氏父子后来与韩寒化干戈为玉帛,陆天明更是在公众场合称赞韩寒会思考,只是对他的“不经骂”仍持保留态度。
      仔细想想,韩寒是从何时起变得“不经骂”、“爱惹事”的?好像在他真的十七八岁时,《三重门》热卖,他就曾在节目中被几个前辈“围攻”。那时的他还没有如此牙尖嘴利,我依稀记得他愤愤地说:“他们连看都没看过我的书,凭什么骂我?”
      曾经十七八的小子如今三十在望了,认真看看他的博客,对一些时事还是分析得相当理智,不似冲动愤青,就是对不喜欢的人依然不依不饶。各位文坛前辈宽宏大量,就别跟他一般计较了,再说这支“大炮仗”要是有一天不响了,文坛多寂寞啊。
      
      青春
      文/韩寒
      我有一个朋友,毕业之前虽然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但积极健康,毕业以后去找工作,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月赚1500块,时常加班,有时候有加班费,有时候没有,合起来一个月能赚两千。他家在20公里外,买了一辆电瓶车,每天早出晚归。刚刚结婚,买不起房子,好在农村当时盖了三层楼。他们把一层和二层都租给了外地来打工的人,每间200多元,一共租出去六间,一个月可以补贴1500元。这些外来打工者往往一个家庭三个人住一间,在附近的工厂里上班。附近的工厂是比加工业污染更大的化工业,是当时我们镇招商引资过来的,大部分都倒闭了,没倒闭的略有盈余,但是如果一治理污染,可能就亏损了,一亏损就没办法交税和拉动GDP了,所以政府也不能管。
      这些农民住宅的房东一般都有一个孩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类似我这个朋友。我朋友觉得自己混得还算不错,至少娶到了老婆。每个月的钱差不多都用于基本生存,什么大件都买不了,如果想要换个工作或者自己出去闯闯又不敢,一方面没有社会保障,一方面担心断了一个月的收入,生活就没有办法继续了。他们想去镇上买房子,把自己的户口变成城镇户口,这样对以后的小孩子比较好,但是上海郊区镇上的房子一套至少要50万元,他要不吃不喝工作25年才可以,而且还是毛坯房,要装修好还得再饿5年。
      他的隔壁邻居,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刚大学毕业,工资比我第一个朋友要高一点,但女方要求也高,一定要在市里有一套房子才能结婚。这套市区的二手房子至少需要200万,我的朋友需要工作60年,或者他们家的房子出租给八户外地打工人家,出租一百年才能买得起。于是他们惟一的期盼就是动迁,就算政府50万拆了他们的房子,500万把这块地卖出去都无所谓。至少可以先付清市区里那套房子的首付,老婆好歹可以娶进门。至于房子拆了以后父母住哪里,这的确是个问题,也许可以三百元租其他农宅的一间大一点的房间,过渡几年再说。
      我的第一个朋友以前的工作是三班倒,工厂太远,身体出了问题,辞职才换了现在的工作,期盼着少加班和加薪,老板表示明年可以加一百块,后年再加一百块。他上个礼拜告诉我,他的父亲可能要去海外给别人做泥水匠,出去三年就可以赚二十万。他的母亲在给人拧电灯泡,八百一个月。我问他,那你怎么打算,他说就这样,还能怎么样。
      这就是上海郊区普通人的生活,也许还算是不错的家庭。这就是为什么富士康有这么多人跳楼。机械的劳动,无望的未来,很低的薪水,但去了别的地方薪水更低。很高的物价,除了吃得饱和穿得暖以外,别的什么都做不了。我的那个朋友虽然生活压力大,但是他还有朋友和家庭,就在离他20公里远的地方。而绝大部分的年轻打工者,他们的家人都在几千公里外,而且家庭也未必温暖,你赚了多少钱往往是中国家庭衡量一个小孩在这个世界上价值的惟一标准。
      这是一个中国的大部分网民都未必熟悉的群体,你看很少论坛上有现役的富士康员工向大家讲述关于同事跳楼的故事和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时间甚至能力。外面的灯红酒绿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连对爱情的憧憬都没有。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三者,现实是最大的第三者,也许惟独在跳楼的时候,他们的人生价值才有所体现―那就是被当作一个生命被提起和记起,可惜现在又变成数字了。
      心理辅导是没有用的,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别人都羡慕你在富士康有社会保障,按时发工资,安排住宿,加班还给钱,你说你像个机器,别人说自己像泡屎,方圆几百公里内,连个现实的励志故事都没有,这就是很多中国年轻人的生活。
      如果将他们的薪水涨十倍,会不会没有人跳楼?只要别通货膨胀十倍,当然没有人再跳楼。只是,老板也不会这么干,就算老板这么干,也会被政府勒令禁止。无论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封建特色的资本主义,在未来的十年里,这些年轻人都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
      (摘自韩寒新浪博客)
      
      1988,我要和这个世界这么谈
      文/苏小谦
      从多年前那个桀骜不驯的退学少年,到被戏称为赛车手里面最会写字的,再到“公民韩寒”,韩寒从来没有离开过。他出书、赛车、开博,接受采访,每次都是焦点。就像已然夭折了的《独唱团》里最为著名的韩寒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名字,韩寒始终都有话要说。而我们在这本小说里看到最多的,是,怎么说。
      小说只有几十万字,专心的读者可以用一个半天就把他看完,然而,就像大多数读者所说的那样,这是一本需要思考的小说,黑色幽默里裹挟的沉重和忧伤扑面而来,你必须坚强地思考着才能站立。
      这首先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公路小说,其次才是一本充满了隐喻的小说。故事的开场,一如韩寒过往的随意、个性和不靠谱,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男主人公“我”开着一辆1988年出厂的旅行车在一个空气很差的日子上路了。这个有着强烈的标签意义的“在路上”的故事,从遇见一个怀孕了的妓女开始。我出于礼貌“接受”了旅店里的按摩女,并出于善意关照了她,却在凌晨被公安出其不意地逮进了局子。抓捕的过程像是一场闹剧,最终我和妓女均被罚款并释放。而我,出于无奈带着这个怀孕已经两个月的妓女娜娜一起上路。
      看书的过程中,我无数次想起近期风靡一时的《老男孩》和《让子弹飞》。前者以浓烈的怀旧情怀感染我,后者以姜文霸气外露的导演特质在故事中的呈现吸引我,而这两者,都有一点接近于韩寒及他的小说,那就是对世界的爱和愤。爱的是这个充满了记忆的人生舞台如此绚丽和激情,愤的是这个舞台一度被破坏和污染,而个人的力量如此渺小,惟有在接受的前提下,用一次次的牺牲来坚持梦想。我们爱韩寒,因为韩寒爱草根,而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草根。
      还记得世博会之后的大火刚刚发生的那一天,韩寒刚巧就在出事的现场附近,目睹了大火的整个过程。他眼看着火势不断蔓延而消防车和民众均在紧要关头因为种种原因无能为力。他在第一时间把现场的图片上传至博客,迫使我们发出最为揪心的思考:“同时,火势更大,遍布全楼,此时还有人员从楼里出来,不知道是消防员救下来的还是自行逃出。火势往高层蔓延,此时已经过去将近一个小时,只有左下的水柱可以够到7楼左右,对于中高层的火势毫无办法。但此时已经有新闻这样报道:火势已在控制之中。”
      就像故事的结尾,希望总会存在,但是我们必须先学会承担痛苦:这条路没有错,继续前行吧,但是你已经用掉了一次帮助的机会,再见了,朋友。
      责编/夏漪(E-mail:1150535316@qq.com)

    相关热词搜索: 后会有期 终了 独唱 韩寒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