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十四五”规划绘蓝图,银行发展谋新篇

    时间:2021-01-01 10:35: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编者按:“十三五”收官在即,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波澜壮阔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即将开启。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该建议描绘了未来5年到15年的宏伟蓝图,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行动指南。“十四五”开启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也是全面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要有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在积极推进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

    “十四五”规划建议基调已定,银行业任重而道远。商业银行肩负着哪些时代使命,又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为此,我刊于2020年11月15日举办了“银行家月度论坛”,以“‘十四五规划与银行业发展”为主题,邀请业界精英汇聚一堂,就“十四五”规划解读、银行业如何更好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话题奉献精彩的观点。本刊特将这些思想亮点摘登在本期“银行家论坛”栏目,以飨读者。嘉宾发言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宋效军:拥抱新发展 探索新金融

    根据“十四五”规划《建议》,未来我国将呈现出“三新”,即进入新发展阶段、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那么,商业银行在新的发展阶段与新发展格局中也要有新作为。“十四五”时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方向应为新金融, 包括“科创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开放金融”“可持续金融”等。

    商业银行要探索“科创金融”。《建议》中,国家把“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一条摆在了重要位置,并进行了专章部署。在第10条“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中,提到“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另外,在加大研发投入问题中,第10条还提到“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对于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金融早有探索,包括创业板、投贷联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作为我国金融主力军,商业银行要持续探索“科创金融”,包括未来可能放开的银行持有证券牌照,为客户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 继续做大投贷联动业务、引导长期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领域等。

    商业银行要发展“数字金融”。数据已经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五大生产要素之一。《建议》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章节第15条中提到,“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 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大力发展的当下,金融服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必定是未来银行的发展方向。商业银行要跟上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转型,用好数据资产,不断探索数字化经营模式,全行重点运用科技驱动搭建人工智能平台、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等,利用科技信息全面助力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提升。

    商业银行要探索“养老金融”。当前,我国正在经历全球最大规模和最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过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自2001年的9062万人,快速增长至2019年的1.76亿人,年复合增速达3.56%。世界银行预测,2050年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高达26%。《建议》中第47条提到,“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可见, 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新金融要有所适应和服务升级。目前,金融机构参与养老市场主要有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服务三种方式。目前除养老金业务规模增长较快外,其他发展相对缓慢。要充分认知我们的文化和国情,根据中国养老金融自身的独特性,大力发展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金融和产业金融等。

    商业银行要坚持“开放金融”。《建议》第十一章节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其中,第41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到,“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金融要积极参与完善国际标准,提高中国金融的话语权;银行金融服务更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开拓海外广大市场,切不可闭关锁国、夜郎自大。

    商业银行要发展“可持续金融”。“十四五”规划突出强调了安全问题, “安全”一词在《建议》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达到66次。“安全”的范畴也有所拓展,强调要“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在第十三章节地50条中提到,“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维护金融安全、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商业银行要以敬畏之心建立有效治理体系和風险管控体系, 尤其是问题机构所在地政府监管部门守土有责,市场化处置。

    商业银行要做大“住房租赁金融”。《建议》在第31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新时期,要落实“房住不炒、租购并举”、培育住房房租赁市场,需要联合政府、银行、企业等各方力量。特别是在金融领域,采用住房租赁金融等专业解决方案。通过搭建共享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激活存量房源,逐步使过度金融化的房地产市场去金融化,回归到本源的居住属性。

    (宋效军系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秘书长)

    周琼:“十四五”期间银行业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规划《建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十四五”期间,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商业模式重塑的重要时期。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议》提出,展望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基尼系数经历了先升后降,2008年为基尼系数高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基尼系数低于美国,高于日本、德国、英国等。我国基尼系数较高的重要原因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区域发展的差异包括东中西部、大中小城市以及城乡的差异。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城市的37.8%,所以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差距,不仅要依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要依靠农村人口向城镇、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中国的农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从1980年的68.7%下降到了2019年的25.36%,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仅为1.03%、1.21%、1.34%和3.42%。相应地,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19年达到60.6%,发达国家均在70%甚至80%以上,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有很大的空间。与2009年相比,2019年中国的本地农民工人数增长了38%,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长了20%。在本地就近务工,生活成本更低,幸福指数更高,也更容易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因此,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方面大有可为。“人的城镇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就业。从OECD统计的40个国家2015~2019年自雇佣者占比数据看,自雇佣率与人均GDP显著负相关,随着人均GDP上升,自雇佣者占比下降。虽然存在着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中企业就业人数占比更高、企业集中度提高的一般规律,但各国由于产业选择、文化传统的较大差异,加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时代商业模式的改变,新创业的小微企业数量、自雇佣者也会增长,如英国已出现了自雇佣者占比的上升。在城市,银行既要通过服务于大中型企业批量化吸收劳动力,也要服务于小微企业灵活有弹性地吸纳劳动力;在农村,银行既要服务于现代农业,也要服务于小农户。通过以数字化、平台化方式服务于“公司+农户”、农业产业链,更高效集约地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在农业人口转移的同时保障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安全。其次要满足居民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需要。银行在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供需两端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需求等方面都有大量的业务机会。

    高质量发展和稳杠杆

    “十四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内涵是从高度依赖债务的规模扩张、“从1到N”的复制转变为更加依靠内源性资本积累的效益提升、“从0到1”的创新。

    据BIS统计,2020年3月末,中国非金融部门宏观杠杆率为274.4%,接近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276.3%),比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平均水平(196.1%)高出78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59.1%,远高于各主要经济体(日本为105.3%,美国为78.3%,德国仅为60.5%);居民杠杆率为57.2%,略低于日本(59.3%),已超过西班牙、德国、希腊等发达国家。英美国家传统上居民杠杆率较高,在金融危机后经历居民去杠杆,美国的居民杠杆率从2008年的95.4%下降到了75.2%。中国的政府杠杆率为58.2%,虽略高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但远低于发达经济体。

    中国较高的宏观杠杆率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助力,但也积聚了风险。非金融部门的负债主要体现为银行业的资产。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和。国有银行在上市前基本解决的“常青藤”贷款问题再次出现,大量企业依靠银行贷款和发债“借新还旧”,现金流只够付利息。近年来,大中型企业债务违约频出,要平稳降低企业杠杆率,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消费贷款近年来增长过快,债务负担使得居民在面临工作生活变动风险时非常脆弱。促进消费应主要依靠提升居民收入,适当的消费信贷有助于居民实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不能以过度的消费信贷来弥补有限的挣钱能力和无限的消费能力之间的鸿沟。虽然政府部门有一定的加杠杆空间,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逐步显性化,风险还在化解之中。这在以适当的方式退出“僵尸企业”、高风险客户,识别值得支持的客户等方面对银行提出了很大挑战。

    银行要支持实体经济,同时保持高质量发展,最终要依托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大量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入榜企业占企业数量的24.2%,占营业收入的29.45%,利润占比高达40.98%;中国入榜企业占企业数量的24.8%,占营业收入的24.91%,利润占比仅为21.43%。2019年末,中国四家大型银行的资产规模是美国四大行的1.64倍,但市值仅为其74%。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球银行业估值普遍下降。由于中国疫情控制得力,经济恢复正增长,美国疫情迟迟未得到控制,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020年10月末,中国四大行市值超过美国四大行,达到它们的1.04倍。

    支持创新和服务资本市场

    中国一直是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建议》重申“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方向。截至2020年10月末,我国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仅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2.9%,企业债券融资占9.8%,本外币贷款仍占60.9%。

    《建议》还提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需要有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传统、重资产的产业更适合间接融资,新兴、轻资产的产业更适合直接融资。所以,发展直接融资,既有利于分散风险,避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又有利于支持科技创新。

    目前,发达国家基本都实现了金融的混业经营。在2019年全球前十大投行中,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均为综合性银行。2019年,在摩根大通的四大业务板块收入占比中,消费者与社区银行占47%、商业银行占8%、企业与投资银行占32%、资产与财富管理占12%,后两个板块都与资本市场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要想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站在全球的金融制高点,深刻理解金融市场运作,更好地服务于投融资两端的公司和个人客户,必须参与和服务资本市场。一些大中型商业银行已在香港设立投行子公司,未来内地还需要允许银行集团持有投行牌照。

    金融科技与商业模式变化

    《建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金融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数字化进程走在各行业前列。中国银行业离柜率在2019年已经达到89.77%,剩下的10%是因为部分农村居民、老年人仍较习惯于物理网点人工服务以及部分业务按监管规定必须面签。新冠疫情更加速了客户行为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改变,银行业务全面呈现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个性化特点。

    移动互联时代,科技应用于金融,已经不只是将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由人工改为由计算机系统、人工智能自动处理,而是引起了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竞争态势的根本性变化,商业模式面临重构。一方面,先进银行加大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业务环节,加深了客户洞察,提升了客户体验,管理上也在向数据驱动决策转变,以数据支撑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银行在互联网巨头的跨界竞争中,原有优势大为削弱,从支付就开始后端化,缺乏对客户在场景中大数据的掌握。银行或积极搭建自身场景,或做开放银行融入外部场景,以导入客流,但即使如此,其仍面临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头部互联网公司借助电商或社交高频应用的黏性优势搭建了强大的生态圈,而金融服务除了一些复杂的高附加值的个性化服务相对比较同质,建立生态圈难度较大。银行必须充分研究挖掘利用自身优势,例如:依托网点开发微商圈,发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优势;依托公司客户,嵌入企业上下游经营活动,和产业链供应链结合。但这种跨界、融合,在增加便利性的同时,也可能使得风险更为集中和易于传导。依托历史数据建立的模型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候,也可能失效。

    此外,线上服务弱化了地域属性,使得大中小银行的竞争加剧。区域性小银行原来在线下掌握的客户非结构化信息,越来越变成结构化信息。大银行以其强大的科技实力、资金实力和数据优势,通过“撇脂”“掐尖”获取优质客户,而中小银行必须更加发挥深耕地方的优势才能占有一席之地。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中小银行丧失竞争能力,被收购;大中型银行的经营业绩,也会进一步分化的情况。

    “十四五”时期,银行需要继续改革转型,加强研究,把握大变局中的业务机遇,对面临的新挑战创造性地给出各方共赢的解决方案,为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国有大型银行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要提升战略管理能力,真正成为国际一流商业银行。

    (周琼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黄剑辉:“十四五”规划及银行业改革发展方略

    “十四五”规划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规划。“十四五”规划与银行业发展关系密切,总体来说,“十四五”期间银行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逐步构建起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专业化经营和差异化发展;加快融入资本市场发展,强化直接融资和综合化服务能力;新技术促进智能化金融创新,银行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进一步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实现金融与实体良性互动循环;全面融入双向开放格局,进一步强化经营效率和竞争实力。

    “十四五”期间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方向

    在加快数字化布局方面,要更加强调金融科技的作用,强化战略定位和投入,重视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我们认为,“数字化”与“在线化”并不是一回事,现在很多银行都在做“在线化”,就是把线下的流程让IT部门去模拟搬到线上,只是解决了一小部分效率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数字化。数字化是有其特定内涵的,更需要是场景的平台化,就是供给和需求两端通过一个平台进行对接。在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方面,要更加强调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银行的公司治理之中,建议商业银行党委书记兼任监事长,充分发挥党委的监督指导作用。可从股权结构入手完善治理机制,适时推进员工持股,完善激励机制。

    另外,在战略制定与执行上,银行要确保战略的清晰稳定、特色鲜明,加强对宏观大势及行业发展趋势的预判能力。在业务经营上,要重视核心客群经营,强调综合化和交叉销售;在组织架构与流程上,要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优化为目的进行部门重组,推进银行的敏捷转型;在合规风控上,要建立科学的风控体系,注重合规风控文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方略

    采取系统性对策,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创新。通过“引入有效制度、转变监管职能、打破供给抑制、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市场效率”,打造高质量金融。一是引入有效制度,促进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加快完善金融制度安排,适应金融产业发展需求,完善金融法律法规等管理制度。持续推进政商制度改革,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推进政府的“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税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二是转变监管职能,完善监管框架,增强金融监管部门现代化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的作用,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金融监管现代化,提高监管能力。引导规范金融创新,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机构的监管。三是打破供给抑制,优化供给结构,以多元化金融供给匹配金融需求。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放宽民营资本准入,积极推进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加快金融开放步伐,以外部竞争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四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市场效率,为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奠定坚实基础。

    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服务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开放原则,主动有序推进金融业开放。准确把握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始终把握开放的主动权、力度和节奏。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开放的同时做好风险防范。充分利用外资在治理结构、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良好示范作用,不断提升中资金融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将扩大金融业开放与加强金融监管密切结合起来,确保监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

    健全金融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我们要致力于研发基于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服务民企民众的新版信贷市场及资本市场平台。以“回归金融本质,链接民企民众,共创共享财富”为基本思路,我们提出了在横琴这一珠海与澳门共同开发的黄金区域,打造一个21世纪的全球新型数字化资本市场——“珠澳链创”。运用平台思维,回归金融本质,搭建基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数字化信贷平台,将金融供给方与需求方有效链接,打通资金渠道,整合政府、银行、企业、征信等多方力量和资源,打造一站式线上融资智能生态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黄剑辉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周景彤:《建议》关注点及银行业发展方向

    “十四五”规划《建议》概述及关注点

    “十四五”规划《建议》内容可概括为六点。一是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三是三个“新”贯彻始终,即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四是坚持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五是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是对于“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六新”,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基于个人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有几个点需要特别关注。一是这次的规划与以往的不同,提出了远景目标。上一次提出远景目标是在1995年,那时提出了2010年远景,而这次提出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二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六新”,淡化了增速,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尤其强调要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前几年提出的,这次提出了经济“双循环”,主要以扩大国内大循环为基础,特别提出了要把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四是把创新提高到了历史上最高的高度,提出创新是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要把科技的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五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虽然没有提到中国制造2025,但是仍特别强调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见其发展方向不变,创新依然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六是在城乡发展方面,特别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尤其提出了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与过去的乡村振兴战略是相连的。“十四五”规划《建议》特别提出了工农要互促,城乡要互补。这就是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也就是说,下一步国家的政策可能会继续下沉,所以金融服务的重心也应该下沉。七是建立现代化财税金融体系,加强财政货币政策联动。八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九是绿色發展立足更高的要求。习近平主席前一段时间提出2030年之前我国要达到碳排放的峰值,在2060年的时候要实现碳中和。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政策会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节能环保。这对金融机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十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十四五”规划对安全的强调是历次的五年规划《建议》中最高的。

    银行业如何适应“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发展

    对于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未来的5年或者是15年,无论外部的环境多么艰难,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按照既定的方向往前推进的大方向不会变。“十四五”期间,预计年均GDP增速在5%左右,人均GDP将突破12500美元,中国将成为高收入国家。也就是说,未来改革、开放、创新的方向是既定的,只要方向既定,市场不断成长和扩大,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就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占比会越来越高,未来养老金融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金融机构,需要在市场化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如果从市场化角度出发,纯粹以利润为目标,养老金融就会成为一个难题。因为养老金融不赚钱,但是其未来需求确很大。所以,要发展养老金融,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机制,扶持养老金融的发展。

    在服务构建“双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及跨境金融方面,也存在诸多机遇。我国许多金融机构虽然在国内发展得很快,但与全球最强的金融机构相比,在跨境金融领域仍存在明显的短板:一是全球布局还不足,二是提供跨境服务的复杂金融产品还不够,三是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还不强,四是参与制定全球经济金融规则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国内许多金融机构都做不了复杂的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所以国内的金融机构,现在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也就是新阶段,走质量发展道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金融机构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让自身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变得更强。

    (周景彤系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

    刘彦雷: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谋篇“十四五”

    “十四五”规划《建议》指明了未来五到十五年我国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也为银行业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北京银行作为扎根首都、服务首都的金融机构,将坚决贯彻落实《建议》和北京市委指示,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大局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和使命,把握“四大机遇”,坚守“一条底线”,为实体经济发展、首都城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把握新发展格局下北京功能定位升级的机遇,强化首都银行定位。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十四五”时期新发展格局中承担着更多、更重要的使命。一是国家决定在北京建设“两区”,即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贸试验区,北京有望进一步发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连接”作用。二是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北京正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积极推进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五新”建设,打造“高精尖”产业结构,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过程中发挥“中心节点”作用。未来,北京银行将进一步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冬奥会筹办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持续提升北京地区业务占比,强化首都银行定位,发挥好首都建设“金融主力军”作用。

    把握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制定实施机遇,巩固科技金融服务优势。《建议》对建设科技强国做了大篇幅的部署,提出“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坐拥“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亦庄开发区),科技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在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处于龙头地位。得益于区位优势,北京银行较早地探索了科技金融模式,第一家设立中关村分行、首批获得“投贷联动”试点资格,打造了科技金融领域多个第一。面向未来,北京银行将积极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加强科技金融特色、专营支行建设,完善以“研发贷”“前沿科技贷”等为代表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并持续深化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创投机构、孵化器、担保公司等的多方合作,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为科技创新插上金融的翅膀。

    把握文化强国建设机遇,提升文化金融服务特色。《建议》提出“建成文化强国”“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文化产业高度发达,占地区GDP的10%,居全国首位。北京银行作为国内较早探索文化金融的银行,在文化金融领域形成了鲜明发展特色。截至2020年9月末,全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为691亿元,累计为8200多家文创企业提供贷款逾2900亿元,始终保持北京市场份额领先水平。未来,北京银行将积极把握战略机遇,进一步融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局,聚焦文化园区建设、文化IP全产业链打造、文化消费等重点领域,全方位提升文化金融服务质效,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建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数字金融体系建设。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是北京发展数字金融的先天优势。目前,北京在积极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未来还要设立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为数字金融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未来,北京银行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业务线上化、场景化、智慧化升级,拓宽金融科技的“朋友圈”、完善数字金融的“生态圈”,打造数字银行。

    坚守防控风险底线,持续稳健经营。《建议》提出“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北京作为首都、全国政治中心,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北京银行也将始终牢记“首都安全无小事”,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风险防控水平,持续稳健经营、行稳致远。

    (刘彦雷系北京银行董事会秘书)

    李建军:商业银行助力创新发展正当时

    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科技创新”成为一个关键词,预示着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创新推动和科技推动,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可以说,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从当前全球投资趋势来看,在当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企业中,除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以外,其他的企业全部是科技创新企业。在全球股权投资领域中,科技类投资和生物医药的投资占比位居前两位,达到40%。这说明,全球范围内的一种硬科技引领的新的增长模式正在到来。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2019年工业增加值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与此同时,中国数字经济占比已经占到GDP的30%以上,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2020年8月,美國的《财富》杂志公布了2020世界企业500强,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21家)。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124家上榜的中国企业平均利润不到36亿美元,约为美国企业(70亿美元)的一半,从上榜企业的利润排行来看,三家最赚钱的中国企业都是商业银行,而六家最赚钱的美国企业中,却有苹果、微软和Alphabet(谷歌重组后的“伞形公司”)等三家科技公司。这说明,我们的科技创新发展还存在不足,需要迎头赶上。

    从金融体系总体看,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有所突破。随着科创板和注册制改革,2020年上半年,科创板IPO占A股整体市场IPO数量的45%,募集规模已超过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之和,占比达到59%,成绩是非常显著的。

    中国金融体系一直以来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2019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为66%,如何让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创新经济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科技创新发展,绝不仅仅是线上能力的打造,不只是一个App、一个网络平台,而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科技引入到金融管理的全链条,实现业务全流程的在线能力——即前端的营销、获客和客户管理,中端的研发设计和信贷审核、风险管理,以及后端的强灾备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稳定的运维能力建设——形成全方位、智能化和线上化的协同作战模式,在平台、场景、产品、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形成互补和合力。加速释放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产出效应,真正实现金融服务能力的数字化和科技化转型。加速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利用科技手段解决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的堵点,为更多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信用支持。同时,要加大探索投贷联动的新模式,通过“债权+股权”的方式给科创企业进行增信,并在绑定股权的基础上和企业共同成长,一起开拓市场和资源,共享利益。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国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发展。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要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更加积极有为,在服务科技创新产业上做好引领和带头作用,打造金融新业态,实现商业银行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李建军系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康守松:“十四五”规划引领中小银行转型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我们做好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银行业的改革转型发展指出了新目标,赋予了新动力,提出了新要求。银行业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新举措。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银行业的新担当、新职责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是银行业自身获得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助推“十四五”规划由蓝图变为现实,是银行业的职责所在。《建议》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从银行业来讲,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改善金融供给质量,提升金融供给体系对新发展格局的适配性,从而有效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和运行效率。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也是新要求、新标准——“打通堵点”和“提升适配性”,应是银行业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关于“堵点”和“不适配”,银行业还是存在的。银行所有的改革创新发展都要依托于打通堵点,提升适配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改革发展创新的针对性措施。

    中小银行如何践行《建议》

    有一种说法“中国不仅需要大银行,更需要健康发展、特色经营的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对提高金融供给对经济良性循环的适配性,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重大战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例,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末,农村中小银行约3909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1496家,农村信用社719家;资产规模达39.87万亿元,约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3%,存、贷款规模分别达到31.2万亿元和21.6萬亿元。截至2020年5月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余额约11.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54.5%,占银行业的近31%;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0.8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约50.7%,占银行业的约28.4%。上述数据表明,农村中小银行的涉农和小微企业两项贷款比例远高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并且以仅占银行业金融机构13%的资产,贡献了全行业31%的涉农贷款和28%的小微企业贷款。可见,中小银行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尤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小银行要改革创新、打通堵点。一是要有改革的精神。要把过去存量中不适合新发展格局、不适合扩大内需、不适合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经营模式、产品服务和运行流程等进行改革优化。比如,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基点,存在诸多的金融消费堵点,所以用改革精神来破解堵点是非常重要的。二是要有创新思维引领创新驱动,提高支持实体经济的适配性,适应经济双循环的发展需求。

    当前,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做且迫在眉睫要做的事情。随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更对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要求。但是,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尚存在诸多困难,数字化水平还比较落后,内部管理基本上没有实现数字化,内部信息孤岛、条线分割、无法形成协同发展的情况还存在。这里,需要避免一个误区,即银行产品和服务简单地由线下转换为线上即为数字化转型,这是不完整的。真正的数字化不仅是单纯的产品线上化,而是要实现内部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风险控制等前台、中台、后台统一的全流程数字化联动机制。如:某一个客户在某一个支行存了一笔大额款项,公司金融部门要做到立刻反应——这笔款项从何而来,有没有公司金融的需求;个人金融部门能立刻做出反应——有没有相关理财的需求,中后台部门能立刻做出反应——是否需要配置给有关渠道相应的资源,从而做到“一点接入、全网响应”,这些都是需要内部管理与市场管理的数字化、一体化运行才能实现。

    中小银行要走特色化错位发展之路。中小银行可以用数字化作为支撑,走从管理到市场的特色化错位发展之路。虽然中小银行的实力不能与大银行相提并论,但是可以做到特色经营满足客户需求,为本地区客户提供特色服务,从而赢得市场和发展。比如,北京农商银行的养老助残卡就契合了“十四五”规划中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要求。该行作为首都“养老助残券变卡”项目的唯一中标银行,经过6年多的专注用心与精耕细作,已累计发行养老助残卡460多万张,初步搭建了以养老助残卡为核心,涵盖养老保险资金发放、养老补贴资金发放、养老金融产品、养老驿站等在内的养老资金服务框架和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一站式”养老金融服务平台日臻完善。同时,推出“金色时光”系列金融产品,持续丰富养老助残卡的服务场景和内涵,搭建专属服务渠道、服务商体系和优惠体系,为全市60岁以上中老年人提供贴心养老金融服务,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做出了贡献。

    中小银行要坚决防控系统性风险。防范风险,特别是防范系统性风险,是中小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完善公司治理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中小银行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或者外部人控制的风险,近期发生的个别银行破产或重整就是公司治理失败的典型案例,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要从提高股东资质、优化股权结构到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履职要求到位的治理制衡机制构建等进行系统化、全方位的制度健全和深化落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一个从“形似”到“神似”的蝶变。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党建引领,完善党委领导下的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同时,持续推进全面风险体系建设,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内控合规制度,构建数字化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中小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

    (康守松系北京农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IPO办公室〕总经理)

    主持人总结:把握趋势谋发展

    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在百忙之中参加本次银行家月度论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把我国的未来做了一个相对精准的刻画,在此基础上,2021年人大将出台落实细则。面对未来的环境、未来国家的蓝图,银行业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战略风险,如果战略决策失误了,路子走偏了,那将是重大风险。虽然“十四五”规划是一个宏大的话题,银行业发展也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两个宏大的话题结合在一起,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主题,涵盖了很多内容。此次论坛能够将这两个话题聚焦在一起讨论,非常难得。总结起来,此次论坛达到了如下五个效果。

    一是吃透了文件精神。此次参与论坛的所有专家都对“十四五”规划有着自己非常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包括对“十四五”规划的一些关键词,如创新、安全、科技、数字化等都做了详细的分析,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二是分析了当下银行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所有行业面临的大环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银行业也不例外。“十四五”规划也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了精准的分析,各位专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对银行业的发展、数字化、国际国内形势等做了深入的分析。

    三是指明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此次论坛中,大家对银行业的市场化、数字化、国际化、综合化、生态化等发展趋势进行了刻画和描述,帮助我们看清了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形势。

    四是提出了切实的应对策略。从总体上讲,虽然大家都很谦虚地提出了问题,但是实际上从大家提出的问题中,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案。如发言嘉宾对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否成功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最好的判断标准,即只要一个客户与银行发生交易,银行内部所有的部门都应该有所反应,如果达到这一点,那就证明数字化转型成功了。

    五是找到了各家银行的特色。目前国内各家银行在类型、规模、客群、发展情况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各家银行也都在积极寻找和打造自身特色,如服务三农、服务民营企业等重点方向。

    《银行家》副主编:欧明刚

    相关热词搜索: 蓝图 规划 银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