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结婚典礼 > 正文

    2011年导游考试南通博物苑导游词

    时间:2021-03-20 07:42: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南通博物苑

    游览线路:

    新馆广场——诗壁——南通地域文化陈列——南通自然资源陈列——艺苑撷英——鸿宝名器——恐龙专题展——南馆——中馆——北馆——表门——东馆——藤东水榭——水池、假山——国秀坛·美人石·国秀亭——濠南别业

    各位游客:

    大家好!南通博物苑是中国最早的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它于1905年由爱国实业家张謇先生创办,至今已逾百年。它的创办,揭开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序幕,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成果,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南通博物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馆广场】

    2005年是南通博物苑建苑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一百周年,南通博物苑建设了6330平方米的新展馆,新馆特邀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担纲主持设计,共有6个展厅,以“散点式”布局和老馆珠联璧合,同时也和当年老馆的传统园林苑囿和谐相融。新老馆的联袂开放表明南通博物苑正续写第二个百年的新华章。我们今天的参观就先从新馆看起。

    【诗壁】

    大家知道,张謇曾多次上书吁请清政府兴办博物馆,由于不被重视,张謇只能在家乡率先实践,历史让张謇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山第一人,南通博物苑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当年博物苑初成,张謇曾欣然赋诗《营博物苑》,诗是这样写的:“濠南苑圃郁璘彬,风物骈骈与岁新。证史匪今三代古,尊华是主五洲宾。能容草木差池味,亦注虫鱼磊落人。但得诸生勤讨论,征收莫惜老夫频。”如今博物苑与岁俱新,我苑在新馆特建一块诗壁以纪念张謇先生。

    【南通地域文化陈列】

    新馆的第一、二展厅是《人文江海·南通地域文化陈列》。整个展览用丰富的史料和文物,展现江海文化的深厚积淀,揭示南通人民开拓进取、包容开放的文化性格。分“曙光初现三角洲”、“筚路蓝缕启东疆”、“千载古城近世名”、“钟灵毓秀甲东南”、“艺海拾珍遗乡韵”五大部分。这里展出的1.8米高的明代铸铜妈祖坐像和张謇当年购置

    的丰田产织机,都是颇珍贵的文物。

    【南通自然资源陈列】

    新馆的第三展厅为《天产物泽·南通自然资源陈列》。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南通市地处我国长江入海口与黄海黄金海岸交汇处的江海平原上,濒江临海,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网密布,海涂辽阔。江海之滨还栖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及其他众多的生物种群。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南通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这个展厅的陈列传承张謇先生的办苑宗旨,反映南通地方自然资源,展出博物苑历年来收集珍藏的各类动、植物标本。是市民认识家乡、来宾了解南通的一个窗口。

    【艺苑撷英】

    中国古代书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美术中的一支奇葩。

    博物苑自创建初期即以保护地方文化为宗旨,向社会征集、入藏了一批南通地方书画名家的作品,如今,书画仍是我馆收藏的重点。这里展出有明、清时期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如明代董其昌、黄道周、蓝瑛、文征明等的书画,清代郑板桥、任颐、李方赝、黄慎等的书画,都十分可观;地方书画家的作品基本勾勒了本地区书画发展的脉络,可谓自成体系。历代观音宝像、张謇书法作品等专题收藏使我苑藏画更具特色。展厅里还用现代化电视画面,让观众搜寻馆藏书画珍品。

    我苑的馆藏书画有近四千件,这里选展的只是其中的极小一部分精品,故称为《艺苑撷英》。这个精品展将经常变换一些精品展出,让观众有常来常新之感。

    【鸿宝名器】

    张謇先生创办南通博物苑,亲自倡导以“私家之收辑”“公诸天下”,他还亲拟启事向社会征集文物。1914年,博物苑汇编《南通博物苑品目》,著录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文物、标本共2973号。建国后,博物苑传承张謇文物征集抓住要点、量力而行的思想,立足本地、面向国内外博访广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厚爱,征集、获赠文物和自然标本计四万余件。

    这个展厅精选了我苑苑藏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展出,题名为《鸿宝名器》,希望给大家带来艺术的享受和历史的感悟。

    好多朋友们对楼梯口的这一装饰图感兴趣,这其实是模仿的一方印,印文是“南通博物苑百年”七个字。

    【恐龙专题展】

    第六展厅是我馆特辟的《腾飞之龙·恐龙专题展》。本展览厅以生物演变史为背景,以时间为顺序,加之情景演绎,重点突出恐龙从生存、繁衍、演化直至毁灭的演变历程。

    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远古时代,去了解古生物的各种知识。首先经过的是地史长廊,这里直观、形象地展示演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过程。穿越侏罗纪森林,进入展厅的下沉中厅空间。在不同色彩的灯光造型中,在巨石嶙峋的悬崖之巅,一具大型恐龙化石远眺苍穹,引颈呼号,分外夺目。这是恐龙厅最大、最壮观的展示空间。在中生代,地球曾经是一个恐龙主宰的世界,这们在地球上一共生存了一亿三千多万年,可是,不知为什么,后来恐龙竟然绝灭了,给世界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吸引着人们去认识和研究。大型声光电演绎空间,配合天幕电影,在圆形穹顶上演示地球气候和恐龙生活环境变迁的自然奇观。

    【南馆】

    新馆的六个展厅我们全部参观完毕,现在就请随我去看一看老馆。老馆包括南馆、中馆、北馆,是张謇1905年底将原先的植物园重新规划改建成的,所以它的南馆、中馆、北馆也是散点式座落在葱笼秀美的园林之中,这也就是当年张謇定名为博物苑的原因。我们首先去参观南馆。

    围绕中馆、南馆,现在四周已恢复了当年的药坛。这一带共种植药用植物40余种,多数是大家日常比较熟悉的,如石蒜、泽兰、含羞草、垂盆草、万寿菊、马齿苋、藿香、薄荷等等。大家可随意看看。

    “南馆”与“中馆”对门而望,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建筑。它的外墙上部砌成城垛状,二楼向北有半圆形月台门旁悬挂张謇手书的那副著名的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张謇集《孟子》和《论语》中的两句话制成此联,概括了他创办博物苑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广教育,普及知识。

    “南馆”又称博物楼,是当年博物苑最大的陈列室。当时楼上陈列历史文物,楼下陈列动、植、矿物标本。门外建有古像亭,陈列石刻塑像。博物苑的藏品来源,主要靠向社会征集。张謇先生不仅将自己私人的收藏全部捐献给了博物苑,而且还依靠他的交流和影响亲

    自参与征集。苑藏动植物标本除征集外,大量的是本苑自己制作的。

    与室内陈列相辅相成的是中馆、南馆室外陈列的大型文物,如铁佛、石刻、铜鼎、铁炮等。周围则植以花木。室内与室外陈列相结合,是南通博物苑的一大特色。可惜的是,在抗战时期,博物苑沦为日军的马厩,绝大部分文物、标本及园林建筑设施惨遭掠夺、破坏。

    南馆现展出《南通博物苑百年发展史》。这个展览共分“创始篇”、“磨难篇”、“新生篇”、“跨越篇”四个部分,以数百幅图片和众多早期的藏品,向观众展示博物苑的创业发展史和它经历的沧桑,以此铭记中国博物馆事业创业者的筚路篮缕之功,铭记侵略者给博物馆带来的灾难,铭记几代博物馆人继承创业者的遗志所作的不懈努力。

    【中馆】

    “中馆”和“南馆”均建于1906年,是南通博物苑内最早的建筑。中馆原为三间平房,称“测候所”,即气象台。当中一间顶上是一个平台,称“观象台”,上面安装了测量风力、雨量的仪器;中馆东侧还置一寒暑亭。从1909年的正月初一开始,测候所逐日在地方报纸上登载所测的气象报告。测候所的建立比称为全国第一个农业气象台的军山气象台还早上10年。1941年,测候所迁至南通农校,这里便改名“中馆”,并在平台上加建二层方形气楼,上罩红色铁皮尖顶,作为碑帖陈列室。张謇先生亲自题写了中馆匾额,在篆书"中馆"两字之侧还有行书小字题语:“中国金石至博,私人财力式微,搜采准的务其大者。不能及全国也,以江苏为断;不能得原物也,以拓本为断。”道出了张謇在搜集金石文物上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主张。中馆在加建两层尖顶气楼后,并没有与原建筑产生不协调,相反更加独特、美观。现在中馆不仅成为博物苑的标志,而且其照片还经常出现在南通许多出版物的封面上,成为南通的标志之一。

    【北馆】

    现在我们在去北馆的路上看到风车和水塔。当年,这架荷兰造的风车利用风能,将井水提贮于水塔的水箱内,作为喷泉和苑内灌溉的水源。风车和水塔是在1910年设置的,这里陈列的是复制品。南边这座圆形水池也是早年的建置,池内种植荷花,中间有喷水钵龙,四周有四个花坛分植四时花木。

    “北馆”是一所五开间的二层木结构建筑,建于1911年,上有张謇手书“北馆”的匾额。当时为了能陈列从吕四海滨出土的长达10多米的巨鲸骨架,北馆特意建成为当时南通城内开间最广、进深

    最大的通贯梁楼房。当年楼下除陈列巨鲸骨架外,还陈列了多种动物骨骼、化石。北馆的楼上为书画陈列室。

    北馆现陈列《中国博物馆事业百年展》。这个展览共有五个部分,分别是“维新图强/南通创基”、“民国建立/文博初兴”、“人民中国/事业新生”、“改革开放/兴旺发达”、“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全部展览如一轴长卷,展示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百年历程。

    【表门】

    这里便是当年博物苑的进口。对面曾经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张謇建博物苑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师范学校的师生实习,更好地认识自然;所以当年初建时就定了一个苑门,苑门和师范隔河相望。现在这个苑门就是按原样复立的。

    【东馆】

    这座两层建筑是南通博物苑的“东馆”,建于1912年,早年称为“苑事室”,是博物苑办公和接待的场所。当年是第一任苑长孙钺办公兼休息的地方。东馆1950年重修。

    【藤东水榭】

    参观了北馆、中馆、南馆,还有两处老的景点有必要向大家介绍。这里就是藤东水榭。这是一座古朴精巧的建筑,墨瓦飞檐,石台回廊,颇见设计者的匠心。它的西面架有藤棚,数株古藤攀援而上,枝叶蔓生,野趣盎然。无论是赏景或是休憩,这里都是绝佳之处。当年张謇偕客游苑,往往在这里设茶点款待。1922年8月,中国科学社第七届年会曾在此开会,梁启超、杨杏佛、竺可桢、丁文江、陶行知等文化名流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商科学救国大计。水榭东南临水处为“钓鱼台”,可在此垂钓或观赏南濠河。现在我们看到的水榭是2005年重新整修一新的。

    【谦亭】

    这是建于水榭南侧的凹字型建筑,取名“谦亭”,最初是为对面通州师范的老师疗养而建的。1912年,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借居“谦亭”的中堂养病,并制发绣“谦亭”一帧。沈寿字雪君,她去世后,张謇即将其中堂命名为“味雪斋”,以纪念沈寿,并题写了匾额。谦亭因日军侵略被毁,这是2005年按原样重建的。

    【水池、假山】

    作为一座园林式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还广植花木、饲养禽兽。这样做的目的不单单是为博物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使

    动植物标本的展示与活体的展示结合起来,从而使其教育和实践的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这座椭圆形的水池,当年就是饲养禽鱼的地方。池上架有网罩,称“水禽”。池中以采自狼山的紫色砂岩垒为假山小岛,形成一景。旁边还搭建了鸟室、兽室、鹤柴、鹳室。博物苑从各地移来名贵花木植于苑内,并一一做了标牌加以说明。从“苑事室”至“谦亭”一线以西,原有用黄杨苗围起来的大块花圃。现在这里的几株巨大的雪松及柏树、梧桐等则是建国后陆续栽种的。

    【国秀坛·美人石·国秀亭】

    “国秀坛”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名石名花,是张謇先生当年重点经营的一处景点。国秀坛的外围种植着密密的竹林。走过蜿蜒幽深的竹径来到这坛中,一块纤丽奇俏、玲珑剔透的景石在其他花石的衬托下显得十分突出,这便是著名的“美人石”。

    美人石原是明代南通籍大司马顾养谦私家花园“珠媚园”中之物。后来,物换星移,珠媚园一再易主,终至废圮。1893年珠媚园中的假山石被狼山镇总兵朱鸿章取送常熟,讨好帝师、权相翁同龢。翁同龢为官清廉,拒不接受。这些珍贵的山石于是就被丢弃在福山江边,任凭泥沙霜雨侵蚀。数年以后,张謇去常熟看望恩师翁同龢,途中见之十分痛惜,却苦于无处安置。1906年,张謇营建博物苑时,便请人将幸存之石运至苑内,建造了这个国秀坛。美人石历尽坎坷,终于回到了南通故地,有了一个良好的归宿。张謇先生以此事作《美人石记》铭刻于美人石的背面。

    国秀坛内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名石,如云南的石笋、安徽的蜂石、江宁的青龙山石、海州的云台山石英岩等等。在美人石旁还有一块身姿窈窕的太湖石,它来自吕四之姚园,也称美人石。

    国秀坛除注重布局构筑的完美外,还以石块将国秀坛分割成数十小坛,坛内填以军山土,分植各地名花名竹。有牡丹坛、兰蕙坛、芍药坛等等,还植有檀香梅、琼花,牡丹坛内就有大红袍、姚黄、魏黄、净白等多个名种。

    国秀坛中的竹子就更多了,有墨竹、淡竹、观音竹、寿竹、孝慈竹、湘妃竹等20多种;还有一处“例外竹坛”,植文竹、天竹、棕竹、金丝竹等等,“名竹非竹、谓之例外”。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花竹品名没有写在标牌上,而是直接刻在一旁的石块上,我们现在还能从石块上依稀可辨的“寿竹”、“例外竹坛”等字迹上来追寻当年的盛景。

    国秀坛的南面建有一个六角小亭。原本这是一个半封闭式的攒尖

    圆顶草亭,始建于1908年,叫“国秀亭”。内部陈列各种名竹和矿物标本,所以又称“竹石陈列处”。现在国秀亭经过整修,供游人休息,可在此遥看“美人石”。

    【濠南别业】

    参观了新馆和老馆,我还想领各位去参观一下濠南别业。大家知道,从1895年创建大生纱厂起,张謇就在南通奔波,可以说是近20年居无定所,直到1914年,张謇才在博物苑西北建造他在南通城里的第一所住宅,住宅于1915年6月落成,张謇举家迁入,称名濠南别业。

    “别业”是别墅的一种雅称。因为张謇老家在海门常乐镇,因而将南通城内的这一处住宅称为别业。

    濠南别业是融住宅与园林于一体的建筑群落。它南部的漏窗围墙把别业与博物苑分开。穿过围墙中间的大门,我们就从博物苑来到了濠南别业。濠南别业的设计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孙支厦先生。他是通师的毕业生,近代南通绝大多数重要建筑均出自于他的设计。濠南别业作为近代中国吸收西方建筑艺术,运用新型建筑材料的成功范例,已被载入了中国建筑史。

    别业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四层英式楼房,坐北朝南,气宇轩昂,红色铁皮屋顶,设有气窗;青砖墙面,白色灰缝均匀而又美观;朱漆门窗宽阔敞亮,窗框上以红砖砌成拱形装饰;在二、三楼东、南、西三面有回廊,向南有突出的阳台,东西两侧回廊上的红柱颇为别致。

    大楼周围原来都有花圃、竹林。大楼正门阶梯两侧有银藤、紫藤各一株,老根粗枝,如两条虬龙盘曲缠绕,直上三楼阳台上的铁架天棚。老干裂皱、枝蔓横斜,虽经八十年风雨,仍然生机蓬勃。大楼北边有山石围成的“松坛”一处,内植古松。古松下原有铁塑仙鹤两只,象征松鹤延年。此松移自军山,相传是乾隆年间通州状元胡长龄亲手种植。当年为运送古松,专门搭设临时轨道,费时三月才运来此处。

    濠南别业大楼底层称“地炕”,为储藏室,通过折扇形的阶梯可直接进入二楼。

    二楼的中间大厅为议事厅,是张謇当年接待重要宾客和举行仪式的地方。这里曾接待过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博士、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大军阀孙传芳、徐树铮等人。大厅内原有联对:“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羲皇。”是两江总督端方送的,这是很高的评价。

    大厅两侧的厢房分别是议事室和书记室。大厅后部有推拉门,向

    内西面是会客室,东面是宴会厅,中间是木楼梯。在会客室里曾有一副张謇亲书的对联:“入水不濡,入火不爇;与子方孝,与父言慈”,反映了他的处世态度。

    三楼东西两面的房间分别是张謇夫妇及其子张孝若夫妇的卧室、餐厅及梳洗室、琴书房。此琴为当年张謇使用的原物。中央是大客堂,北面有先像室,供奉张氏祖先。顶层为张謇两个义子居住的地方。大楼里每个重要的房间都有壁炉,窗子有三层:纱窗、玻璃窗、百叶窗。楼房立柱、墙面、门窗、壁炉、护栏、扶手上的雕花和起线装饰,无不体现着西方建筑艺术风格和美学原则。

    濠南别业主楼之西有一座附楼,称“西楼”,但在二层楼上建有过街楼与主楼连通。两楼之间有围墙相隔。主楼东侧原来有一座“花竹平安馆”,是张謇为其夫人养病而筑,然而建成之时,徐夫人已经谢世。张謇便在馆内设一“倩影室”作为纪念。其余房间则供接待宾客之用。梅兰芳先生三次来南通演出,均住于“花竹平安馆”。由此,今濠南别业北端矗立有张謇和梅兰芳的青铜雕像,雕像依据1922年6月梅兰芳第3次来通演出在南通的合影,并经艺术加工,成为濠南路上引人驻足的景观。

    抗战时期,濠南别业成为日军警备队本部驻地,地方名胜一时竟沦为魔窟,与博物苑一样,濠南别业也惨遭摧残,建筑损坏,林木被毁,室内陈设、家具横遭洗劫。建国以后,濠南别业曾多次作为机关单位的办公用房,直到1983年才划归南通博物苑管理。现在濠南别业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博物苑的一部分,得到了全面的维修。别业的一楼内陈列《张謇业绩》展,展示了他作为爱国实业家不寻常奋斗的一生。

    我们博物苑之旅就要结束了,在南通博物苑的引领下,南通已涌现了近30个博物馆,它们都数环绕濠河而建,南通正在成为博物馆之城,而博物苑独特的文化历史价值也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所重视。感谢各位的光临和配合,欢迎多提宝贵意见,我苑的所有陈列和展出每年都会在时空的变换中不断加强或更新,欢迎朋友们再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