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脱贫攻坚 > 正文

    论新时期“师道尊严”

    时间:2020-09-07 08:19: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论新时期的“师道尊严”

     摘 要:“师道尊严”的含义虽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但是其初衷却提醒我们要尊道,尊有道之师。教育提倡尊师重道乃是教师职业使然,“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先善其德,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做到为人师表、关爱学生、诲人不倦、公平、公正,才能获得师尊。

      关键词:道;教师;教育;尊严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5-0103-03

     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职业。作为人类文化的传递着,教师把知识经验和科学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把一定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传授给新一代,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然而,近年来师道尊严受到极大的挑战。如何理解”师道尊严”?要不要师道尊严?它在现时代遇到了哪些阻碍?如何维护师道尊严?这些问题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什么是师道尊严

      《礼记?学记》有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这是“师严道尊”的出处。孔颖达对此疏证说:“此一节论师德既善,虽天子以下必须尊师。”其他人对此注释说:严,敬也,慎也,严格认真也;只有尊敬教师才能重道。故今天有人认为“师道尊严”为“师严道尊”之异,有一定道理,因为原文明确指出“师严然后道尊”,仿佛是“师严”在先,然后就是“道尊”随其后。其实也未必尽然。

      古人说的“道”,是指“一”。就是一个总的法则或者规律,是宇宙统摄万物之所由,又不太好被人所认识或者获得,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所以为学求道之人,必须要恭敬、谨慎,这样获得的“道”才是真正的“道”,平民也才会崇敬道。努力学习。古人说的“师”是指能够获道之人。因为“道”有些高深,又是那样难以获得,所以古人只能从他是否恭敬严谨去判断其所说之“道”是否真道。不管怎么样。古人是相信“师严在道尊之先,道尊在民敬学之前”的。又,古代称得道之人为道德之人,所谓“德”得也。“故”师也非常人人能够担当。所以柳宗元出于这种理解,称自己“不足为”师,要“避师名”,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也许由于后世对于“师”的滥用,孔颖达就称“师德既善,天子以下必须尊师”,把师“德善”作为尊师的前提。所以说师为道,与道尊都要受到严肃严谨对待。只有得道之“师”,才足以与“道”齐。其他人也明确表达了这层意思。汉初《韩诗外传》:“知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杨雄《法言,学行》说:“师者,人之?模也”。清人汪琬从反面指出“无所可法,无所可观,呼先生以欺愚者,而求衣食得委积,足以掩其口,则扬扬如者,是苟卿氏所谓俗儒者。奚其师。“故为师需要”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夫博闻强识其亦近乎经师矣。不怠善行,其亦近乎人师矣。“至于后来,“师”的含义逐渐演变,人们把老师神化,把师等同于道,看作道的直接化身,要学生无条件地服从,就“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如荀子强调“师云而云”就可以成圣人,盛赞“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五师法者,人之大殃也。”(《荀子?效儒》)并希望“务学不如务求师”。这就既违背《学记》原文的最初的含义,也违背了古人对于“道”理解。这就难免:师道尊严变成师尊,而道之尊倒是居其次了。

      

     二、教育是否还需要师道尊严

     正如前文指出的那样,师道尊严本意是指尊道、重师,只有尊师重道,才能使百姓崇道尚学。教师的地位和学术之所以尊贵而庄严,是因为教师是善和知识的化身。自孔孟时代始,师道尊严就作为一条基本的教育伦理规范而被倡导,在中国延绵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虽然几经波折,终被保留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不朽的生命力。

      教育是人才的缔造者,也是科学技术的缔造者,从这层意义上说,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力剂。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教育的这种作用。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担负国家和社会的重托,责任艰巨而重大。这利,使命赋予了教师职业以崇高和庄严,教师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另一方面,师道尊严作为教师职业的内在规定性,它在给予教师以荣誉的同时,也向教师提出了要求:为了维护师道尊严,教师必须恪守职责。这既是对教师的一种约束,是教师自觉行为的力量源泉。“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师道尊严的确立,既确立了教师的合法地位。也确立了道德和知识的重要性,而这两者是浑然一体的,在教育中,并不存在分离的问题,这是符合受教育者和公民的利益与需要的,对于需要的东西,个体和社会均会以虔诚态度趋于对待和接受。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师道尊严的理想。

      至于有学者把师道尊严区分为教师职业尊严、教师个体尊严和教师角色尊严,笔者认为,这种区分是不必要的,教师个体尊严和角色尊严都衍生自教师职业尊严,它们只是在个别时间或地点发生。教师个体尊严在一般意义上与职业无关,而强化教师角色尊严与时代要求是相背的,正是教育要遗弃的。

      

     三、师道尊严何以遭遇挑战

     师道尊严何以遭遇挑战?有人认为传统的师道尊严过分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是造成教学灌输的重要原因,而且不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这与“以人为本”的时代主题格格不入,难以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而遭遇挑战。还有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教师和知识相分离,“教师的道德教育功能逐渐弱化,教师传授知识的功能也在逐渐弱化。”因而“使教师受到尊重的程度随着知识和信息的普及而不断下降。”这种批评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影响教师权威的核心因素。且不说教师在教育中是否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单从师生之间的民主和平等的强调来说,它与教师的尊严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教师的尊严不是依赖其权威实现的,一个道德水平低下或无管理才能或对公民毫无益处的人,无论他的位置再高,也不会具有什么尊严;教师和知识的分离,无疑会导致教师教育功能和教育手段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会造成教师道德教育和传授知识功能的弱化,也不意味着会造成教师受尊重程度的下降,前后之间缺乏必然的逻辑关系。

      一种职业尊严的获得是由其作用决定的,或者说是由它能够给予什么决定的,是内烁的,而不是社会?加的。教师因其职业的性质而应获得尊严。教师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上最艰难、最崇高的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手中高扬的善和知识是每一个人所渴求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每个儿童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教师之尊严,是因为教育的不可逆转性。不允许他犯错误。如果教师不能尽职尽责,或者错误行使职责,必然会从根本上动摇其应有的尊严。但是,中国教师存在着多样性的处境。城乡教育的差异,中西部教育的差异,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差异。这些因素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极不平衡,教育发展的程度也大相径庭。在这种不平衡之外,还有更大的不平衡。教师是社会上学历层次比铰高的群体,然而其 占有的社会资源与之并不匹配,面对经济市场浪潮下的种种诱惑。不少^,专业思想并不牢固,难以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甚至导致部分教师颐内兼外,无法全心身投入教育。一个不能尽职的教师,也就无从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错误地行使教育职责是师道尊严遭遇消解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前中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之中,教育改革此起彼伏,在这个过程中。有教育观念的变革,有教育方法的变革,在新时期成长的孩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个性、人生信仰、世界观都在与时俱进。然而,有些教师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固守旧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当他发现这些观念或者方法不再适用时。一味的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了。但是,试想,一位汽车司机。现在给他一辆火车,他当然不会开,可这并不意味着火车无法开动。所以,造成这种问题的实质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去研究当前面临的教育和掌握与之相应的教育方法及策略。

      “重点校”、“重点班”以及把学生区分为优等生,差生等不正当的操作方式是教育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作为精英教育的产物,在当前大众教育形势下,它已遭到许多学者的批判。这种操作方式实质上也是错误行使教育职责的一种表现。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己任。尤其在当前的中国,学校中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无疑加重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和希望,如果不改变这种做法,直接的结果就是可能导致家校矛盾,事实上,很多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冲突就是如此造成的。

      当然,师道尊严在当代社会遭遇消解,还有教师之外的原因。这不是本文讨论的范畴。师道尊严的失落,无疑使我们发出诘问:当今的教育如何作为才能维护师道尊严呢?

     四、如何重树师道尊严

     师道尊严既然是由教育自身赋予的,或者是由教师自己决定的,那么,师道尊严的重建与守护从根本上只能由教育或教师付诸实践。

      教师作为一利,职业,它具有职业的共同属性。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一方面,教育是一种有难度、有挑战性、内涵丰富、极具成就感的事业。教师要对教育抱有浓厚的兴趣,并有志于教育实践;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通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获取物质和满足精神需求。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所获取的物质利益的大小与满足精神需求的程度,取决于其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多少。所以,教师要理性的对待自己的处境,通过职业手段,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丰富教育成果,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社会永远处于发展之中,教师的物质和精神诉求也在发展中,这种诉求的满足除了教师切身的努力之外,还应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正当的渠道获取合法的利益。这样,教师对自己的诉求尤其是物质诉求界定在合理的期望之中,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逐步取得工作业绩,满足社会对公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并得到学生和社会的承认与肯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还是一种专业,这对教师提出了比一般职业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更为精深的、从事专业活动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中国传统的师范教育是终结式的教育,继续教育系统为教师提供的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极其有限,质量也难以推崇。而当今世界是信息化时代,知识的生产日新月异,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终身学习。此外基础教育改革也向教师发出了召唤,教育所面临的新观念、新环境、新特点、新问?无不需要教师抱以学习和研究的态度。只有教师与时代同步,才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否则。没有哪个人愿意把孩子交给过去的教育。此外,那种区分“重点校”、“重点班”和优等生、差生等举措也该废止。这就好比把医院区分为好医院、坏医院以及好病人、坏病人一样,是极其可笑的。要是这样的话,我们都希望到好医院看病,虽然可能付不起医疗费。所以,均衡分配教育资源是教育制度公平的具体体现。而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也属于教师道德的范畴。

      教育首要的神圣使命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化。这是恒古不变的主题。道德的习得不等同于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传授也不等同于知识的传授,教师作为道德的代言人,首先要做道德的化身,其对:道德的态度与践行是儿童的榜样。一个言行相悖、表里不一的教师无论如何不会产生好的影响。此外,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与之相应的职业道德要求,诸如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诲人不倦、公平、公正等等,容不得教师随心所欲。因此。职业特点已经给教师的道德实践作出规定。教师的道德水准是师道尊严的直接影响因素。是评判是非优劣的首要标准。笔者并不赞成那种教师要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平的说法。就一般意义上来讲,道德对于每个人都只有唯一的尺度,而世人之所以把教师的道德看得更重要,是因为在范围上教师具有比其他职业更广泛的道德要求,在程度上具有比其他职业更严格的道德要求。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