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周永林:于史求真积宏篇

    时间:2020-03-20 08:01: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编者按:原四川省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红军时期参加革命工作,享受省(部)长级医疗待遇离休干部周永林同志,因病于2014年12月11日逝世,享年96岁。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周永林同志对重庆历史文化工作倾尽心血,著述丰硕,对《红岩春秋》杂志更关怀有加。2009年时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90岁高龄的周永林同志还亲自执笔为本刊撰写了《风雨沧桑解放碑》一文,以亲历者的讲述、翔实的档案和珍贵的照片,留下了从“精神堡垒”到“抗战胜利纪功碑”,再到“人民解放纪念碑”最为完整的历史纪录,极其珍贵。时值周永林同志辞世周年之际,本刊发表重庆市政协文史办公室原主任、81岁高龄的李宗杰同志的文章,以表达本刊对周永林同志的缅怀和崇敬。

    2014年12月13日上午,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参加了“沉痛悼念周永林同志”遗体送别活动。吊唁大厅正面,悬挂着一副挽联:“对党忠诚半世折磨毫不馁,于史求真一生勤奋积宏篇”,而这正是周永林同志生平高尚品德和突出业绩的真实写照。

    享年96岁的周永林,是1936年11月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曾任四川省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享受省(部)长级医疗待遇。我到市政协工作时,他还担任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88年离休后,他继续担任市政协文史委顾问、市地方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以及名誉会长、顾问等职。我一直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工作,前后近30年。在我的心中,周永林既是我们尊敬的革命老前辈,又是重庆政协文史资料和地方史研究功绩卓著的老领导和老专家,还是我后半生的一位好老师。他的身教言传,使我在业务工作上和政治思想上都受益良多,终生不忘。

    宏愿治史为求真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周永林在重庆市工商联任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时,就积极响应全国政协和周恩来总理关于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号召,在工商联领导支持下,组织市里一批老工商业者,通过开“神仙会”等办法,把他们在旧中国的曲折经历和经营管理经验整理出来,编辑出版了100多万字的《重庆工商史料》5辑。这是全市政协系统最早出版的一批文史资料书刊,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粉碎“四人帮”后,周永林恢复工作。他深感过去在“左”的思想冲击下,周恩来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创建的伟大功绩明显被淡忘,现在山河重光,天朗气清,自己作为一个长期在重庆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并参加过南方局重庆统战工作组工作的老党员,有义务、有责任把老一辈革命家的功绩收集整理保存起来,传承下去。为此,他立下宏愿,在有生之年致力于重庆历史的系统研究。他婉言谢绝许多老同志对他工作的关心和安排,主动要求到政协文史资料部门,走上研究历史、求实存真、资政育人的“新战场”。

    周永林在任市政协副秘书长、文史委常务副主任兼文史办主任期间,醉心于文史工作。1978年,他创办了《重庆文史资料选辑》(后更名《重庆文史资料》),任总编辑,至1988年,共主编出版重庆文史资料31辑,近500万字。在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同时,他主动建议启动对重庆历史的系统研究工作。1981年,经市委批准,由市政协文史委牵头组成了重庆地方史资料组,由原重庆市委副书记、时任市政协副主席兼文史委主任孟广涵任组长,他任常务副组长,负责日常工作。在编辑出版文史资料选辑的同时,编辑出版了《重庆地方史资料丛刊》和《重庆文史资料丛刊》,其中绝大部分专题都由他任主编或常务副主编。

    周永林于1988年离休后,担任市政协文史委顾问,与孟广涵等一起在1989年筹建成立了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孟广涵任会长,他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直辖后,市地方史研究会重新成立(2000年),此时孟广涵和周永林都已年届8旬,大家推举他们担任名誉会长,继续参与研究会的工作,指导各项重大学术活动的开展,并着力培养中青年干部和研究人才。2010年,研究会换届,周永林被聘请为市地方史研究会暨市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仍不遗余力地关注和指导研究会的工作。

    带领团队创先进

    30多年来,在孟广涵、周永林等老领导、老专家的带领下,重庆地方史资料组和市地方史研究会团结联系重庆地方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和热心于重庆历史研究的各界人士,建立起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以中年专家为骨干的研究队伍,在研究和宣传重庆历史,繁荣学术研究,服务重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研究会在成立之初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采取先易后难、先远后近、先专史后通史的办法,围绕重庆开埠、辛亥革命、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庆历史事件和人物,确定并完成了一批课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会制订和实施了5年计划和10年规划,逐步形成了重庆地方史的研究体系,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并纵深发展,通史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专史研究深入拓展,人物研究和某些重大历史题材的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至2014年底,累计编辑出版(含合作)《重庆通史》(第一、二、三卷)《近代重庆城市史》《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庆丛书》《第二次国共合作纪实丛书》《中共中央南方局史》《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等专著和资料书近150部。这些著作,至今已有80多部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和四川省、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及其他学术单位的奖励。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成立以来,先后5次被评为重庆市社会科学先进社团,并被授予“全市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笔耕不辍积宏篇

    周永林既是许多重庆历史课题的主要策划者、合作策划者、赞助者以及组织协调实施者,又是一些重要历史著作的直接编纂者。其中:

    ——由他自己收集材料和编辑整理并由本人署名的有13部18册:《邹容文集》《杨闇公日记》《马寅初抨官僚资本》《卢作孚追思录》《卢作孚研究文集》《<沁园春·雪>考证》《<沁园春·雪>论丛》《大西南的抗日救亡运动》《重庆地方史论著目录》(2册)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纪实丛书》(包括重庆谈判、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国民参政会、政治协商会议共4部8册);由他自己收集材料整理、由单位署名的5部5册:《论邹容》《忆杨闇公同志》和《重庆“三三一”惨案纪事》《重庆抗战纪事》及其《续编》。以上18部23册合计1100多万字。

    ——由他主要参加策划的有《近代重庆城市史》《重庆·一个内陆城市的崛起》《辛亥革命重庆纪事》《近代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和《重庆通史》(第一、二、三卷)等。由于他对历史上重庆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及其演进有过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对这些重点著作的编辑出版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周永林直接编纂和主编的政协文史资料和地方史著作中,先后获市以上政府及其他学术单位奖励的有15部。其中,由他任第一副主编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纪实丛书》,从1983年至1993年历时10年完成。计有《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纪实》(上、下卷)、《重庆谈判纪实》《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下卷)、《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下卷和续编),4部8卷,共500多万字。该书经周永林同孟广涵的共同努力,得到了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童小鹏同志等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并组织市有关部门、单位通力合作完成,成为重庆出版社的精品图书之一,累计发行4万多册。其中的《重庆谈判纪实》,更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评价。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把这套丛书指定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礼品书。4部8卷全部荣获四川省、重庆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国民参政会纪实》还获得1979-1989年四川省100种优秀图书铜帆奖。

    周永林还为办好会刊《重庆地方史通讯》作出了贡献。自市地方史研究会成立起,他亲任主编19年,编辑出版了65期,共200多万字。该刊至今已出版93期。

    鞠躬尽瘁树楷模

    周永林在主动完成上述艰巨任务并取得突出成就的征途中,呕心沥血,践行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甘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

    1986年,他不幸跌倒造成右腿髌骨粉碎性骨折。住院期间,他在病床上仍然坚持看文件、整理资料、编审书稿。

    1993年秋,他患了普遍性脑萎缩、多发腔隙型脑栓塞,病势严重,几近痴呆。他在党组织的关怀帮助下,以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挺住重病折磨。经过4年多的顽强斗争,终于在1998年奇迹般地逐渐恢复。病情稍见好转,他又继续投入工作。

    2000年后,他虽然双腿行动艰难,不能单独外出,但仍由老伴刘明霞搀扶参加集体活动,继续从事某些重大课题的书刊编审。

    他恪守求实存真原则,在主研和参研的每个历史课题中都力求完整地掌握市内外、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文物资料、重要口碑资料和相关研究资料,反复考证、研讨和总结,学界专家称赞他真正做到了“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从而成就了一部又一部、一篇又一篇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

    他还通过多种渠道与美国、日本和台湾等地区从事重庆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广泛联系,既拓宽和深化了重庆历史研究,又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和对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在市政协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他具体操办,于1984年“七一”开办了重庆文史书店,被誉为“文史书店第一家”。隨后又主持和指导区县政协建立了文史书刊发行网,及时解决了当时文史资料书刊普遍出现的“买难卖难”的发行问题,扩大了重庆文史书刊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外也有一定影响。

    他在工作上、生活上始终保持艰苦朴素本色,克己奉公。他离休后长期从事社团工作和书刊编撰工作,从不要劳务报酬和补贴。在本单位编辑出版的书刊,基本上不要稿费。他个人出版的著述所得的稿酬和奖金,也多作为单位集体公益之用。在他主持编辑出版的地方史专著中,大多没有专门申请经费,主要从重庆地方史资料组和市地方史研究会办公经费、书刊发行收回的工本费中解决,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开支,广受赞誉。

    由于周永林工作业绩突出,老党员模范作用好,于1989年12月、1991年12月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和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1993年7月被评为市政协机关好党员;1991年6月获市委统战部颁发的长期在党委统战部门工作“成绩显著”的荣誉证书;1995年11月获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颁发的“在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三十多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表彰证书;2003年“七一”被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授予重庆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共产党员”称号。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韩西芹)

    相关热词搜索: 求真 周永林 积宏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