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社会制度的又一次跃升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时间:2020-03-30 07:58: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制度的跃升,始终是人类历史前进的革命性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中国相对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两次较早地进入了新的社会形态,实现了社会形态的两次跃升。我国六十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巨大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引领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社会形态跃升;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5—0015—02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起伏的曲折发展史。人们不禁要问:在过去的世界历史长河中,中国为什么两度领跑世界,却又为什么在辉煌的背景下出现一百多年的没落和衰败?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的“N”型的轨迹有无历史的规律,对我们今天和未来的发展有何启示?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历史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理论问题。历史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形,原因是多方面的,事实上人们早已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过诠释和解读,但我们认为,中国历史之所以以这样的面目出现,有一个十分重要乃至根本的原因就是社会制度的变迁。

    一、社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杠杆性力量

    社会制度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通性和稳定性,是社会运行的一种支撑和保证。现有资料表明,马克思在社会制度的研究方面有三大重要成果,这构成了马克思所原创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成为我们科学地认识社会性质,分析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方法。

    1.成果之一:马克思第一次从繁茂芜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和提出了社会制度的立体结构,当时他还未用社会制度来表述,他用的术语是“社会形态”。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会形态作了明确的概括,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就表明,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形态是一种以经济结构为基础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经济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主要由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层面立体构成,也就是由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构成。

    2.成果之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社会形态演变的基本轨迹,或者说社会制度的发展阶段做出了科学的概括。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古罗马、中世纪、“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这四种社会形态。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进一步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在这里,五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思想应该说比较清楚和完整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恩格斯1884年完成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又有了深入和准确的表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说人类社会经历五种社会形态,讲的是总的历史规律,并不等于说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必须完整地经历这五种社会形态。

    3.成果之三:马克思在发现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形态的变迁、社会制度的交替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充分肯定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的历史必然性、合理性及其价值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上述五种社会形态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存在和形态,都有其历史合理性和价值性,只要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适合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它就是积极性的、合理的,反之就是消极的,反动的,就会丧失其合理性,就要被新的社会制度和形态所代替。其二是在科学分析人类社会形态更替轨迹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后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相对于前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社会制度的更替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就是历史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辩证扬弃的过程中实现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在这所有的社会形态中,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具有其它社会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其三是明确提出了社会制度更替、社会形态的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在马克思看来,所谓社会革命就是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破旧立新,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社会形态的提升,社会制度的跃升,始终是人类历史前进的革命性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

    二、中国历史上两次社会制度的巨大跃升

    回溯世界近三千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相对于其它地区有两次较早地进入了新社会形态,实现了社会形态的两次跃升;有一次则明显滞后于世界社会形态更替的步伐。这种社会形态或社会制度变迁时间上的“两早一晚”,直接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两高一低”的“N”型发展轨迹。

    1.中国社会制度的第一次跃升。世界各地人类的起源尽管有先有后,大约在经历了25万年到4.5万年的历史演变之后,地球上的主要地区大体上都在5千到4千年前后步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人类的脚步在经历了从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至黄帝的历史发展之后,到公元前2500年夏朝时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中国在经历了夏、商、周二千多年的奴隶社会的发展之后,于公元前475年即东周的战国时期率先进入了封建社会,而欧洲则是在公元476年古罗马灭亡之后才开始步入封建社会的,其它地区则更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比欧洲早了大约近一千年的时间。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使得中国在此后的二千多年发展过程中引领世界文明的潮流,相继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高潮。特别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随着社会制度和社会资源的空前整合,中国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和盛唐气象,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直到明朝及前清,中国始终是世界上第一大国,其人口和经济总量是其它地区难以企及的。因此,可以认为中国相对于其它地区比较早地由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制度的跃升。

    2.中国社会制度的又一次跃升。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在发展着,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产生资本主义,17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时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这样一个社会制度更替的进程中,中国未能把握好历史的必然,抓住历史的机遇,在西方国家较为迅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中国却与历史机遇擦肩而过,依然沉醉于天朝帝国的美梦之中。中国这一次社会制度转变的滞后直接决定了在后来的一百多年岁月中的悲惨命运,直到1840年之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值得庆幸的是,在经过了近百年的衰落和屈辱之后,中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畸形社会形态的基础上,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方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制度的伟大跃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和发展方向,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它不仅为中国社会的跨越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制度基础和强劲动力,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整体面貌。

    三、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找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和实现形式,释放了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六十年来,我国经济规模和国民收入显著扩张,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三位。到2008年末GDP总量已过3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77倍,财政收入增长了985倍,城镇化率达到45.7%。中国用六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250年走过的道路,使中国崛起已成为世界舞台上最为壮观的景象。

    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历史发展全新的社会形态,既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同时又是对前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辩证扬弃。它必然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有益于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和方面,这就内在地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此前一切社会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对一切文明成果的继承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把市场经济体制引入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叠加的乘数效应,这种效应在中国的初步显现,就已经惊呆了世界的目光。而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找到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最好形式和路径,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宝贵贡献。

    社会主义就其本质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现象的,使劳动人民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这种社会上、政治上的解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必然极大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干劲,而这正是社会主义磅礴发展的巨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充满生机的活力之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成长发展史,展示的正是广大人民在党的引导下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动画卷。

    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经济上的公有制和政治上的民主制的独有优势,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举全民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快办事,办成事,这是其它社会制度的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由社会主义制度所产生的这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以化解各种矛盾,整合各种利益,振奋人们的精神,激发人们的干劲,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面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辉煌,我们更应该辩证地思考以下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越过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不可避免地带有先天不足,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的天生敌视和本能破坏,决定了社会主义这一新生的社会制度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充满曲折甚至倒退。

    坚持、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需要社会各界形成以下共识: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曲折和倒退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它没有且不可能改变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就是在今天社会主义处在所谓的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之中,社会主义仍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走向;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比较于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年轻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有许多体制机制的不完善,直接影响着其优越性的发挥,但它改变不了其制度优越性的本质;社会主义成长发展的每一步都充满着挑战和风险,而正是这挑战和风俗愈加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和魅力。(责任编辑/ 李璐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