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长沙市农民拆迁安置小区都市园艺景观现状调查探究

    时间:2020-04-06 07:54: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对长沙市内的农民拆迁安置小区进行调研,发现失地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依然保留着过去的风俗习惯,在城市新生活环境下形成都市园艺雏形,却因行为的自发性对安置小区的景观营造和管理维护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现状调研,发现长沙市农民拆迁安置小区都市园艺景观现状普遍分散且缺乏特色,同时从居民背景和社区管理的角度分析此种现状背后的原因,并利用都市园艺的方法体系从文化、植物和社区自治3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长沙市;农民拆迁;安置小区;都市园艺;景观调查

    隨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面临拆迁,农民安置问题一直是城市化进程中突出问题之一,韩丹在《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与城市适应》一文中指出:“征地使得一些农民获得城市户口,被动性地适应城市生活,城乡在空间上的对立嫁接到拆迁安置房社区失地农民与市民身份的对立上,加深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冲突,适应城市生活是个长期的过程。”杨雪云在《空间转移、记忆断裂与秩序重建——对征地拆迁安置小区农民城市融人问题的观察》中认为:“生活空间急速转移、社区记忆断裂是拆迁安置小区农民城市融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失地农民如何在新的生活空间建构生活意义,获取新的生活秩序。”在农民拆迁安置小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失地农民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忽视,导致了众多农民拆迁安置小区的环境建设前后未充分展现人性化设计。本文经过在长沙市众多农民拆迁安置小区的调研走访,对其园林景观环境进行记录观察、对比研究和问题分析,探究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1调查地概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地不断加速,城市规模和空间地迅速扩张,大量征用农用或集体土地,从而形成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拆迁安置小区则是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作为解决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的补偿性措施所建设的居住区。

    此次长沙市农民拆迁安置小区的调查对象选择问题突出且能够直观说明问题的4个农民拆迁安置小区,分别是芙蓉区的泉水塘小区和科教新村与天心区的青园小区和金桂小区。

    2调查内容与方

    此次对长沙市农民拆迁安置小区的实地考察以小区园林景观现状和失地农民人群活动现状为两大主体内容。同时,针对小区景观环境中出现的都市园艺雏形现状,在植物、设施、行为背景和活动人群各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方式有拍摄照片、观察和记录等。

    3调查结果分析

    4个小区基本概况汇总如表1,其中泉水塘小区和科教新村具有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特征。金桂社区辖区主要是农民生产生活安置用地,是一个典型的“村改居”社区。

    3.1芙蓉区泉水塘小区都市园艺现状

    泉水塘小区除小区基本绿化外,整个小区围栏边缘和大部分宅间绿地都被居民开垦为私人种植区域,在小区西南和东北角甚至有居民进行肥料的沤制,气味十分刺鼻,严重影响小区景观环境品质。除此之外,部分居民在小区围栏旁和车库前进行家禽养殖,在搭建的简易窝笼上摆放盆栽或种植攀爬植物。所采用材料大多数都是家庭闲置废弃物,如行李箱、抽屉等。

    3.2芙蓉区科教新村都市园艺现状

    芙蓉区科教新村因南北院居住着不同类型群体的居民,小区景观呈现出2种不同的风格和效果,此种差异在同一小区的对比下,鲜明反应了都市园艺在农安小区中的必要性。北院都市园艺现状状,不同的是北院效果简陋疏于管理,品种多以蔬菜为主(见图1),种植行为对小区景观破坏大。而南院多以盆栽的形式出现在小区宅间绿地内或道路边缘,品种多以花卉为主,甚至在部分节点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3.3天心区青园小区都市园艺现状

    天心区青园小区居民主要为前畜牧农场的居民,思想观念落后,社区为促进居民思想转变,以教育引导为着力点,注重身份观念和就业观念转变的引导,围绕此开展了各类活动。这些措施一定程度引导了居民的转变,但缺乏对居民生活习惯与行为的引导,调研过程中发现社区内存在树池内种植蔬菜和摆放盆栽的现象,破坏了小区内公共园林环境。(如图2)

    3.4天心区金桂社区都市园艺现状

    天心区金桂社区的农民在居住楼前坪以花园形式打造自家庭院,在物业许可范围内,居民以独立的形式和风格布置小品与养护植物,导致室外景观环境整体性弱,风格割裂。金桂社区许可各家各户自发创造的同时忽视了小区景观环境的整体性和社区文化的融合。

    4调查结果分析

    4.1失地农民在安置小区中依然保留原有的生活习惯

    在小区调研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为晾晒、杂物摆放和蔬菜种植。这种现象主要由于过去乡村建筑多为独立院落,使用面积大且自由,失地农民在小区内常常利用公共空间作为私人空间进行家庭生产生活等活动,所以在农民拆迁安置小区中经常可见居民尽可能地开辟土地创造空间对其进行充分利用等情况。

    4.2相关部门缺少对失地农民在新环境生活中的考虑与引导

    失地农民在由“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化的过程中,过去的文化背景常影响其对新的身份构建的认识。作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弱势群体,融入新的身份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与认识,突然转换的生活环境通常让失地农民,尤其是年长的农民无法适应,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接受能力相对需要更长的时间,相关部门更应该考虑失地农民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运用更科学地方式进行引导。

    4.3失地农民在都市园艺雏形现状中普遍存在无整体性与无特色性

    在农民拆迁安置小区的调研过程中,都市园艺现状普遍表现出分散、疏于管理和无文化特色的共性。由于行为地自发性和无组织性破坏了小区景观整体性。此外,农民拆迁安置小区景观特色与文化极度缺乏,同质现象十分严重,需要挖掘符合社区特色的新文化。

    5建议

    5.1利用都市园艺空间应用方法与地域特色文化融合,加强社区景观环境的整体性,提升社区文化品质

    统筹安置小区中符合要求的绿地,如环境适宜的中心绿地或宅间宅旁绿地供居民开发利用,通过园林、园艺设计的科学方式对绿化空间进行整理重塑,配合物业或居民委员会的管理方式,赋予绿地空间新的文化创意与内涵,将单一功能性質的绿地转化为具有互动参与性和美化亮化等多功能的复合型绿地。

    5.2运用丰富的都市园艺植物品种,科学规范都市园艺种植活动,打造环境优美宜居的社区环境

    根据长沙市地域气候特征和本土特色筛选合适的都市园艺植物品种,结合社区文化与失地农民生活文化背景,赋予社区独特的景观效果,营造新的景观氛围。打破目前固有化和泛化的拆迁小区绿化方式,提倡举办相关科普性种植教学活动与宣传相关主题种植文化,鼓励农民拆迁安置小区打造具有其自身特色的社区环境。

    5.3提倡社区建立都市园艺活动自治的管理办法,鼓励居民多交流多互动,营造友邻团结亲善的社区氛围。

    都市园艺活动在农民拆迁安置小区中普遍存在,一味地制止捣毁不是根本解决办法,社区应根据居民需要建立居民自治机构,制定相关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合理规划居民种植范围,科学文明引导居民种植活动。倡导鼓励居民通过自身力量维护社区公共环境的同时加强邻里间的交流。

    6结语

    在长沙市各类型的农民拆迁安置小区都有发现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都市园艺活动现状。居民或因保留其日常生活习惯或因保持其兴趣爱好活动等原因,通过利用日常生活废弃杂物或购置简易花盆为器皿,在小区内进行简单的植物种植活动。目前人们对农民拆迁安置小区的理解和研究都有待深入,对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和情感背景等方面的考虑都有欠缺之处,造成目前长沙市农民拆迁安置小区中绿化环境品质整体不高,本文调研内容与分析过程希望能通过都市园艺的方法途径,改善小区景观环境现状,缓和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生活的矛盾,加强对失地农民群体的关怀,从根本上改变长沙市农民拆迁安置小区园林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夏雪婷.都市农业景观应用于当代城市绿地设计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

    2杨雪云.空间转移、记忆断裂与秩序重建—一对征地拆迁安置小区农民城市融入问题的观察[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3尹莎莎,城市居住区果蔬种植的景观设计探研[D].云南艺术学院,2013

    4李梦洁,长沙市农民安置小区户外环境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5韩丹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与城市适应[J].社会科学辑刊,2011(2)

    相关热词搜索: 长沙市 探究 园艺 景观 拆迁安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