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筚路蓝缕为圆梦

    时间:2020-04-07 07:57: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人类生态危机的觉醒时代,处在一个本土文化的觉醒时代。本文拟从下面几个方面对中国民间美术与澳大利亚土著美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的审美魅力及异同作一简要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一、起源中萌生的古朴艺术神韵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其起源、传承、发展都与其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传统生活习俗紧密相联,特别是其民族的民俗文化艺术更是具有社会群体性质与全文化性质。就中国民间艺术与澳大利亚土著艺术而言,它们既是哺育滋养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艺术,又与其原始艺术有着渊源嬗变的血缘关系。如果我们将这两种本土艺术放到艺术史的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其艺术风格中都蕴含着一种植根乡土的古朴艺术神韵。

    1、中国民间美术的古朴艺术神韵

    中国民间美术,遍布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可说任何人都与它有过亲密的接触,他们或是创造者,或是享用者,无不置身其中。它的审美形态与艺术样式丰富多彩,文化内涵深远丰厚。它的许多造型、图式可上溯到华夏民族的起源与中国文明的源头。它作为民族的民俗文化、母体艺术、乡土美术,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族群智慧,构造了民族文化的辉煌。我们现在民间看到的许多部落的图腾、面具以及生产、生活用具等,其中都保留有不少原始岁月的痕迹,尤其是在那些石器、岩画、木雕、陶器等用品中更是显露出其原始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们以植根乡土的古朴艺术雏形为后来的民间美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俗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是广大民众为自己创造、自己欣赏或使用的造型艺术或实用美术。它根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及祭祀活动之中,展现了人们百态的质朴生活,因而它的创造又带有很大的自发性、业余性与自娱性。由于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审美思维同原始人创作艺术的审美思维有着相似性,又具有儿童般的审美思维特点,再加之民族传统或乡俗世代传袭的“集体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影响,使得这些饱含着民众朴素情感与美好愿望的民间美术,处处流露出一种植根乡土的古朴艺术神韵。

    2、澳大利亚土著美术的古朴艺术神韵

    澳大利亚土著美术也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并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与艺术瑰宝。土著美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几万年前在澳洲广袤国土上带着梦想生活的土著人,作为澳洲大陆的第一批原居民,正是他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组成了几百个不同的族群与文化群体,创造出了神奇独特的土著艺术。古往今来,“每一个土著聚居群都散居在各自界限分明的属地内,过着一种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除了有时为了举行庆典或进行贸易离开各自属地外,大多数时候土著人都在各自的属地繁衍生息。这种生活方式使其部落特色得以较好地保留与传承。”①所以今天,“尚有许多部落的土著仍在坚守他们的生命理想和宗教信仰,而不断地向西部和北部贫瘠的荒漠地区迁移,并接受大自然更残酷的生存考验。”②或许正是因为其遵循古老传统的生活方式,才赋予了他们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使得土著美术蕴含了浓厚的古朴神韵,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共鸣。如土著人的石窟画,“他们通常画在石窟的墙头和顶部,或岩石露头处的岩层表面上,用细的树枝或人的头发当画笔,用鲨鱼皮当砂纸,雕刻工具是负鼠的门牙,它和一块用作把手的颚骨连在一起,取木头、蜂蜡和粘土作雕刻材料,颜料则用木炭或在水里研细的红色和黄色赤矿石制成……”③这便是土著人“取自大自然,又回归大自然”的美术特色所在。石块、木头、树皮、羽毛、动物骨头、泥土等都是土著人美术创造的工具与载体,他们将图案绘在岩石、圣品、大地乃至自己的身上,他们最大限度的将生活与艺术相融合,使得这些朴素而恒久的土著美术散发出古朴的艺术神韵且引人入胜。

    二、传承发展中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无论是中国民间美术还是澳大利亚土著美术,它们作为民族文化中的本土美术,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被民族自觉加以传承的,也是它们得以发展延续的内在原因。而本土美术既是被传承的,也是被不断发展与创造的。所以,它们在传承发展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1、中国民间美术的社会文化内涵

    由于民间美术的创作总是与一定的民俗活动有着对应的关系,所以它便必然地反映出民俗文化的社会群体性与全文化性。可以说,民间美术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群众性参与性最广泛、社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

    在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中,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民俗事象。作为民俗文化及其活动的形象载体,民间美术的创作动机主要是为了实用。它的传统形式绝大部分是工艺品且都有着实际的用途。它的实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精神实用为主,一类是以物质实用为主。前者主要是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如民族或部落的图腾、民间的诸神造像、宅居中的“姑娘房”等,祝愿吉祥,驱鬼辟邪,表达并满足人们的理想、愿望。后者主要是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如竹、木、草以及金、银、铜等生活用品,荼具、酒具、食具等饮食炊具,在这些实用品上,也多以不同的造型及图案花纹来表现第一类的精神内涵。同时,这些器物的造型、工艺均具有文化与审美的性质,体现着民俗活动的文化特征。象民俗中的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等活动就会有相应的民间美术创作或作(物)品来对应,如春节期间妇女们就会把新剪好的“吉庆有余”的窗花贴入窗口,把土地爷的神像贴在神龛上等。二是混(浑)沌思维方式。所谓“混沌状态”即是指多种事物尚未分解拆离而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所谓“混沌思维”是中国的说法,类似于西方的“原始思维”,是指把感知世界与想象世界的一切事物汇合一体的思维方式。像“万物有灵”的宇宙观就属此种思维方式,它把人类与大自然的种种联系都反映为与神灵的联系,如龙王、雷公、山神、树神等。三是原始宗教观念。原始宗教也称自然宗教,是指人类童年时代在“万物有灵”宇宙观、“互渗”的浑沌思维条件下自然产生的对于神灵的种种信仰。尽管在这些原始宗教中包含着大量的愚昧观念与迷信行为,但它们作为人类实践认识过程中早期阶段的产物及反映,对于民族本土文化传统、艺术特色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先入为主的决定性作用。即使是到了科学文明时代的今天,这些由原始宗教与神话传说繁衍的民俗文化艺术,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在民间美术中仍然会世代相传,继续起着“守护神”的作用,与民族、民俗共存亡。如盘古、伏羲、女祸、炎帝、黄帝等神像就一直“活”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四是神话传说。原始社会产生的各种神话传说是原始人类在万物有灵观念与浑沌思维方式下对于宇宙、世界、自然的浪漫而瑰丽的形象解释,艺术地记载了人类早期创造世界的历史实践。它们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重要的永恒主题,也为民间艺术家们世代所喜爱,所传承,如丰产女神、母神就以送子娘娘的身份在民间美术中有着大量的表现。五是阴阳五行哲学思想。我国先民创造的哲学体系是以“天人合一”观念为贯穿线的阴阳、八卦、五行系统。从原始艺术到今传的民间艺术,阴阳八卦观念可谓一直是其造型的哲学基础,尤其是民间美术中有关生殖、繁衍与联姻的意象或意象组合,如喜鹊登梅、莲生贵子等,都是这些阴阳哲学观念的象征形象。五行也成为民间美术造型、用色的基本规则。如四面八方形的图案纹样,特别红、黄、青三原色加上白与黑的五色,便在民间社火、戏剧脸谱及地戏、傩面具中成为性格、品质与身份的象征,有“红色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灰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侠野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的传统。可见,民间美术具有综合反映我们民族民俗现象的社会群体性与全文化性质。

    2、澳大利亚土著美术的社会文化内涵

    “澳大利亚土著艺术有三万多年未曾间断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也是世界上所有土著艺术中市场最大、被最多人认知的一种。直到今天,许多原居民仍然在自己的土地上以传统游牧方式生活着,创造着自己的艺术”④。其社会文化内涵与中国民间美术相比,则主要体现在原始宗教观念与神话传说及混沌思维方式这几方面。

    追溯到欧洲人进入澳洲之前,澳洲大陆基本上是与其他大陆的文明隔绝的,其土著人基本上是过着原始人的生活且以狩猎、捕鱼和采集野果为生,所以土著文化艺术中的混沌思维方式显得特别“原始”并体现出极强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对自然崇拜的色彩。如土著美术中常反映的“丰收与繁生”的内容便是流传最广泛的主题之一,尽管其神话传说与仪式各地有所不同,但对它的崇拜均一致。另外 ,“土著人相信所有的土地和自然界的东西都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在梦幻时代为其祖先所创造。而这些神祗祖先仍然存在于自然界中,影响着自然界的一切。图腾是神祗祖先与人类的联系中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图腾,这些图腾常由一些动物如小袋鼠、鸟、鱼等来担当”⑤。像“袋鼠是澳洲大陆特有的动物之一,也是澳洲土著人最重要的崇拜物之一。今天一些土著部落仍有袋鼠图腾的习俗,许多洲都以袋鼠为象征物,甚至澳大利亚的国徽也是由袋鼠和鸸鹋的图案组成。袋鼠在几百年的历史中由开始一种普通动物演变为具有丰厚文化内涵和隐喻功能的象征物,袋鼠文化也成为澳洲传统文化的一个引人注意的部分”⑥,且成为了土著美术中重要的表现题材。此外,土著美术也有表意的形式或象征符号,如虚线表示雨水,弯曲的线条表示彩虹,脚印表示旅程,动物的脚印代表不同的动物,椭圆形代表盾牌,同心圆则代表营地或水坑等。可见,土著人正是通过这样一些混沌思维的活动方式或图形方法来表达族群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联系,表现他们同祖先之间悠久而独特的传承关系。

    三、审美文化中执着永恒的理想追求

    当人类超越了动物界而进化为人类时,他们就具有了创造性,并包括了创造审美文化及民俗文化。所以,中国民间美术或是澳大利亚土著美术,当它们作为审美文化或民俗文化及其活动的形象载体,都通过其作品体现出了创作者及广大民众执着、永恒的理想追求。

    1、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审美理想追求

    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主题,几乎最后都会归结到“生命繁荣”这个理想追求上。在中华大地,无论什么民族与地区,也无论什么工艺、材料与造型、风格,它们作为原始艺术的嫡传,都强烈地彰显出了这种审美理想与追求。这种审美理想既是人类族群的基本追求的体现,也即它之所以产生的深层动机是人类潜意识层的生理、心理的满足及需要,同时它还是民间美术在创作主题上同其他美术如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等的重要区别之一。这种审美理想的追求具体又着重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表达愿望,实现幻想。如许愿是民俗信仰活动中最广泛的行为。对某种神灵许愿,是希望神灵保佑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它既可使许愿者在心理上获得某种慰籍而心安,又可给现实加上幻想的装饰而使人在朦胧中能借助神灵的力量鼓舞自己去克服困难。为了表达这种虔诚之心,所以民间美术中就有了敬神与祈福辟邪的作(物)品,如观音菩萨、土地公公像以及“文武财神”年画、小孩的“五毒”兜肚等。二是心理平衡的补偿。现实中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们往往会通过制作艺术品的方式来补偿,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如欢乐是对痛苦的补偿、喜庆是对冷清的补偿、祥和是对不安的补偿等。所以民间美术的创作常与欢乐、喜庆的民俗活动相联,其主题常是祥和愿望的表达等。三是族群精神的聚放。人类自延生时起就是群居的,个人离开了集体就无法生存。因此,人类历史形成了集体为主导的生存方式,形成了集体思维构成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艺术。这些文化艺术是族群精神的支柱,也是其群体生命中循环的精神血液。所以族群民俗文化中民间美术的作用,其重要的一条,就是凝聚族人的精神,吸引族人心理的向心力,形成族群的秩序与力量,并让这些内在的精神、内心的秩序与力量得到外化(通过造型)的释放。如族群的图腾标志等就是最古老、也最典型的实例。

    总之,这些在民间美术中传承下来的对审美理想的追求都是我们民族先人创造的,它是群体意识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集体表象。

    2、澳大利亚土著美术中的审美理想追求

    土著美术的主题一样彰显着对“生命繁荣”的审美理想与追求,但它在传达内容上似乎同土著人特定的历史环境、原始宗教信仰与半游牧的生活状态联系得更为紧密。 “在土著语中,没有对‘艺术’的解释。所谓艺术,就是土著人的表达方式、文化风格与生活习惯……土著文化,尤其是1788年以前的土著文化,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交融的结果。日常生活通过文化被赋予宗教意义,而宗教活动则同时强调并维持了群体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宗教、生活和生产密不可分。”⑦“当代土著艺术发端于土著人的文化信仰与历史,是满足土著人经济、文化与精神需求的一种方式。因此许多土著艺术家只在自己特定的领域内创作……现在一些都市中的土著画家多以更大的主题,甚至是国际性的主题来作画,虽然这些都市画家的大部分画作被称为当代艺术,但仍同传统的土著艺术一样,具有土著人梦幻的独特元素。”⑧

    所以土著美术中的 “梦幻时代”内容,正是土著人对“生命繁荣”或“丰收与繁生”的执著理想追求与表达的永恒主题。因为“它联系着他们的过去现在,人和土地,超自然的梦想与现实。土著人把艺术看成是梦想的世界,在梦想的世界里,他们跟祖先进行心灵的交流,述说民族起源的神话。对于土著人来说,梦关联着创造万物之始,同时也是生命价值、信仰与精神的体现,它连接着死亡与生命。关于梦的传说代代相传,体现了土著文化的连续性和社会的秩序感”⑨。

    结语

    文化艺术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民族生存的重要方式。任何民族的文化艺术,一旦历史地形成且成为一种传统时,就必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与适应性,又有可变性。依据人类学家考察、研究的结论及观点:只有文化的多元才能增加人类生存的适应能力,而一元化,则只会加大人类的生存危机。所以,中国民间美术与澳大利亚土著美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所显现出的不同审美魅力,其奥秘就在于它们既有人类文化相通性的一面,又保留了其各自民族的艺术特色。这种植根于本土或乡土的文化态势,正是人类社会各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及保障。

    (本文作者谢雱为国家公派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的访问学者,万君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课题“‘土地情结’演绎出不同的艺术——澳大利亚土著美术与中国民间美术的比较研究”成果之一,编号:07YBA041)

    注释

    ①⑤⑥⑦⑧石发林.澳大利亚土著人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第2页,第95页,第108-109页,第152-153页,第152页.

    ②渔公.澳大利亚土著风情[J].现代交际,2001,07.

    ③[美]约翰·根室, 符良琼译. 澳新内幕[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第94页.

    ④⑨邵亦杨.来自澳大利亚的土著艺术——写在“瓦布鲁特艺术中国展2011”之前[J].美术观察,2011,01.

    相关热词搜索: 筚路蓝缕 圆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