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基于流动的商业空间格局研究综述

    时间:2020-04-23 08:02: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流动性与商业空间结构关系密切,利用流动性的视角研究商业空间结构与演变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对商业空间结构、流动性文献资料的检索与阅读,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城市流动性与商业空间变化的研究成果。归纳出流动性对商业空间结构研究的影响,分析这两者研究的契合点。研究表明:①新型流动媒介的出现,促使大规模商业流动与新的流动格局的出现,导致了传统商业空间格局的变迁,造成了城市商业的形态尺度、时间与空间重组与理论的重新建构。②大规模精确流动性数据,提高了商业空间结构的采集、表征、关联分析精度,有助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研究的科学化与人本化,以及对传统商业理论的验证与发展。③流动性的商业数据获取与共享是未来商业空间格局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

    关键词:流动;商业空间;研究方法;重构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的地理技术的运用,最新学术研究日益关注移动消费电子产品的使用,以及对大规模移动数据的捕捉,特别是在时空地域的记录和可视化中得到重视。例如经济和社会研究理事会系列研讨会致力于“跟踪日常生活的节奏”[1],国家地理信息中心和分析研讨会关注“时空限制社交网络”[2]。在2011年AAG会议上,近60场分析研讨会致力于在地理和GIS科学“时空一体化”[3]。流动性的具体概念、空间相关观念,正在新技术和设备生产和推广的引领下发展。这种趋势是把时间和空间作为单独的实体,而不是以前依靠生活经验的定性分析。数字化的位置实际上是进一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同的调查方式[4]。有关先进信息和通信技术影响下的城市和区域空间重构研究,是当前国际城市地理与规划研究的热点领域[5]。

     中国流动性媒介的变化,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量正以指数级飞速增长,以人流为基础的商业迅猛发展。以此为契机探索新的流动性方式与商业空间格局的关系,将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国内目前对商业空间结构的研究集中在对西方商业空间理论的梳理,如孙贵珍等通过时间纵断面上的梳理和空间横断面上的对比,总结、分析国内外商业空间研究范式、内容和成果等方面的异同[6]。朱玮等总结了国内外商业空间中消费者行为者研究中应用的主要模型方法[7]。虽然虚拟商业等新的商业空间形式是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基于流动空间的商业研究的梳理相对较少。为分析在海量流动数据时代,流动性对商业结构研究的影响,本研究总结国内外商业结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分析:①对流动空间以及海量流动数据进行定义,并对流动数据的商业研究的学科范式进行界定;②新的流动性媒介对商业空间所产生的影响,包括交通媒介与网络虚拟媒介产生的新的流动性方式对商业空间的影响与重构;③基于精确的海量流动数据流对商业空间研究方法的影响,并总结海量流动数据时代商业空间研究的特点,并据此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1  流动性定义与商业空间研究

    1.1 流动空间的定义

     人文地理学辞典对流动性(mobility)进行了定义和分类,所谓流动性是指人、思想、货物在物理空间上的移动[8]。流动性关注的要点在于新的交通方式的出现对不同尺度空间的压缩,以及网络空间的出现对实体地域空间的重构。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流动得以记录,这种记录对时空结构方法的研究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的时空交换,使得城市生产与居民活动范围持续扩大,类型更加复杂,并促进了产业重构和空间重组,进而改变区域和城市的空间格局。这一过程中,时间、空间及其相互关系都会发生新的变化,流空间将成为区域、城市以及居民活动的主要载体,并通过大量而复杂的网络或移动信息设备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9]。

     从内涵看,流动空间是围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流动而建立起来的空间(组织形式),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流线和快速交通流线为支撑,创造一种有目的的、反复的、可程式化的动态运动[10]。因此,在移动信息和高速交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高度流动性社会,成为当前和今后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的重要支撑[11]。商业的本质在于物物交换或物与货币的交换,在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人、货物或信息的空间流动。新流动空间的出现,对商业研究思潮与范式提出新的挑战。

    1.2 商业空间的研究思潮与研究范式

     零售商业网点空间作为商业地理的重要研究对象,人们对商业空间特征的研究由来已久。传统的城市商业网点一般以附近的消费者为服务对象,因此,商业空间结构与人口密度有直接联系。因此,相关研究也是以人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视角去分析商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西方的商业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传统区位论与中心地理论,强调的邻近机会包括消费者、经济活动网点等[12]。国内早期的零售商业空间结构以大城市为案例地,利用中心地理论验证商业设施的中心性和等级性[13]。60年代计量革命以来,空间分析学派成为研究商业空间结构的重要方法,也还是以人口作为其模型的基础,如“零售引力模型”[14]、赫夫的“概率模型”[15]、贝里的“三级活动理论”[16]和大卫的“购物中心层次性系统发展模型”[17]。国内商业地理的空间分析也呈现类似特征[18-20]。受行为论和人本主义学派的影响,商业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开始出现研究消费者行为差异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如郭文伯[21]、王德[22]、周素红[23]等人的研究(表1)。

      关于空间重构的分析是地理研究中引入流动的重要性的领域之一[24],商业空间也不例外。高速交通技术、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空间组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5-27]。多种大容量流动性媒介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的商业时空行为产生冲击,导致了传统商业空间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变迁[28],并引发了对传统空间观的反思和新空间形式的讨论(表1)。与其他商业结构的研究范式对比,基于流动的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注重新的技术的产生对原有的空间的影响,因此,将这类研究归为商业地理研究与演化经济的交叉[29],与此同时,行为主义者也利用流动性的数据对人的商业时空行为研究进行拓展[30]。

    相关热词搜索: 综述 格局 流动 商业空间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