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陶渊明五言诗的雅俗共赏

    时间:2020-05-09 08:02: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随着魏晋以来文学的觉醒和逐渐独立,中国古典诗歌掀起了一股有关诗歌雅俗观的讨论,这是与当时社会的尚俗风气分不开的。陶渊明是东晋诗坛上堪称大家的人物之一,其作品特别是五言诗流芳百世。陶诗的“雅俗”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个人的经历,对世事的态度等原因造成。本文从陶渊明的五言诗论述其诗所具有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陶渊明;五言诗;雅俗共赏

    雅与俗是千百年来学者议论的一个独特的范畴。古今学者,论及陶渊明,大抵都看到他的宁静平淡、超脱世俗,用语或有不同,意旨终是一致。萧子显认为“若夫委自天机,参之史传,应思悱来,勿先构聚。言尚易了,文憎过意,吐石含金,滋润婉切。杂以风谣,轻唇利吻,不雅不俗,独中胸怀。”从语言上来说,辞采华美、精工细琢的即为“雅”;文辞浅白、通俗易懂,形式自由的即为“俗”。大雅即死板,大俗即低俗。文学的欣赏应在雅俗相互渗透与协调的对立统一中体会其独特的美。“雅和俗有不同的文化层次和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文化史上人们多注意二者的对立性,但也注意到雅俗的‘兼容性’。

    一、“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雅俗共通

    第一,“下里巴人”的俗语入诗。陆机在《文赋》中提到:“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楉之勿剪,亦蒙荣于集翠。缀《下里》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其实,《下里》与《白雪》就是“雅”与“俗”的代名词。陶渊明的诗歌,天然去雕饰,如“阳春白雪”,给人一种直击人心的“雅”气,但是,由于诗人的躬耕经历,他的诗歌,又有很多贴近于生活的语言,像是“田家语”,很多“求雅”的诗人,是写不出这样的语言的。陶诗中的俚语、俗语相反给人一种舒适感,这种无限接近大自然的感觉,给人亲近之感。其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归园田居》其一中“草屋”、“桑麻”、“鸡”、“狗”等意象,乍一看,显得并不是太雅致。但是,这样的词语作为意象糅合到陶渊明的诗中,不会显得突兀,反倒给人一种“自然”、“淳朴”,这种感觉在重辞藻,重修辞的南朝来说,显得更为珍贵。“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陶渊明巧妙的在“雅中求俗”、“俗中求雅”,这种雅俗共通的文字,不仅仅让人觉得用笔精细,更是显出顺理成章。他没有写“虫鸣鸟吟”,而是选了“鸡鸣狗吠”,这让整个画面和谐了,不会有喧嚣和烦躁。诗歌的语言一味追求“雅致”,就会显得刻板,矫揉造作,如果一味追求“俗”,则会显得寡淡,甚至低俗。陶诗这种不过分与精雕细刻,也不一味用俗语来求新意的写法,显得恰到好处。

    第二,“阳春白雪”的雅致。陶渊明的另外一首诗,《己酉岁九月九》,首句两个叠音词“靡靡”、“凄凄”就可看出陶渊明写诗之时的用词讲究,但又不是六朝时期讲究词采华茂,追求对偶骈俪的那一种风格。陶渊明写重九的诗歌有两首,但写法不一样,这一首写景的多一些,更能看出其语言特色,行文更细腻,用词更讲究。“哀蝉”、“丛雁”两个意象,一息一鸣,诗歌的节奏就有了,诗人写“明丽秋景”的背后存在着“暮秋哀伤”的影子,这源于陶诗语言功底深厚。诗歌的后半部分多在抒发情感,写“生死”的纠缠,写他自己的忧生之嗟,陶渊明特别会控制文字,一个“焦”字,就将诗人想要表达的都表达出来了,这也符合诗人一贯的“平淡自然”的作风。即使诗人在哀叹生命的短暂,但并不是穷途之哭,从文字上来看,并不让人觉得感情多么悲壮,却显得更加可贵。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写作风格不是两个极端,是可以共通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明确了这一点:“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变通矣。”其实,正如刘勰所论述,陶诗就是将质朴和华美,典雅和通俗杂糅到一起,将“靡靡”、“凄凄”、“鸡鸣狗吠”等写法可以随手拈来。陶渊明的诗歌不仅有俚语、俗语,也有典故、修辞。陶诗的语言“简单”但不“寡淡”,“通俗”但不“低俗”,“用词讲究”但不“可以造作”,兼具“雅”与“俗”,真正做到了“雅俗共通”。

    二、总结

    文学的“雅”、“俗” ,如果界线过于明确,文学最终会因为这些条条框框而失去活力,走向衰亡,诗歌创作更是如此,不应该将“雅俗”做一个规定,雅俗交融的作品,最后让读者阅读能达到雅俗共赏的作品,才能历久弥新。“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深刻的思想,是陶渊明的特长。即使我们并不知道诗中运用了什么典故,单是诗中的情调、气氛,也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传送到我们的内心深处”这正是陶渊明厉害之处。

    当陶渊明内心许多矛盾冲突的时候,他最终也能达到了调和静穆,即使平淡的诗,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有情感的波动,所谓静水流深。陶诗在情感上,在“雅”的气韵里添了许多“俗”的孤芳自赏,句句落笔传神。“陶渊明向往的是淡泊闲适的人生,他要表达的情怀,是一片真心地,而不是一个矫饰的感情世界,他要选择的只能是这种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也正是这样的语言与表达方式让陶渊明的诗歌在魏晋诗坛上大放光彩。

    “雅俗共赏是人们理想的审美状态,常常见诸于对各种艺术前景的展望。”但是陶渊明的五言诗,在语言上,既有“阳春白雪”式的高雅韵味,又有“下里巴人”式的语言,兼通俗形式与高雅内涵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晋)陶渊明著,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M],中华书局,2016年版。

    [2]孙克强,《雅俗之辨》,[M],华文出版社,1997年版。

    [3]钱志熙,《陶渊明传》,[M],中华书局,2012年版。

    [4]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M],中华书局,2008年版。

    [5]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中华书局,2015年版。

    [6]叶嘉莹,《好诗共欣赏·陶渊明、杜甫、李商隐三家诗讲录》,[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版。

    [7]陈庆元,曹丽萍,邵长满编选《陶渊明集》,[M],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

    [8]徐公持,《魏晉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9]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

    [10]戴建业,《澄明之镜——陶渊明新论》,[M],海南出版社,2015年版。

    [11]陆机,《文赋》,[M],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12]刘勰撰,王志彬译注,《文心雕龙·通变》,[M],中华书局,2012年版。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 雅俗共赏 陶渊明 五言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