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以诗证心

    时间:2020-05-20 08:00: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每见朋友出诗集,心里就惭愧。自己写诗这么多年,竟没出一本像样的诗集,倒是厚着脸应约为朋友出诗集写了不少道贺文字,分享着朋友的成就与欢喜。

    诗人张秀峰是我兄长般的朋友,为人宽厚、至诚,为诗雄健、秀逸、睿智。日前,我们相聚言欢,把酒论诗,一掰手指头,这友谊竟有整整20年。——20年匆匆而过,20年情谊深厚。回想初识,仿佛昨日。20年前的春天谷雨,他从赣州出发,我从南昌起程,都到庐山竹泉山庄参加一个诗会。那是个风景幽绝的地方,各地年轻诗人在一块儿,有的外向随意,有的沉静内敛。我和秀峰当时大概属于后者,不擅张扬,只沉潜于诗艺,便相处甚洽。一日晚饭后,活泼好动的都跳舞串门去了,我和秀峰、南城诗人道远、大余诗人力群等几个,便朝山上幽静处去散步。斯时微风拂柯,山暝泉碧,宿鸟投林,暮色渐蓝。我们赏景谈诗,心旷神怡,不觉天幕已暗,归途莫辨,几个诗客竟在山中迷了路——迷失在陶渊明、李太白、白乐天诗意弥漫的庐山。这是一次颇有美学意味的迷失,它使我们的回归之路变为了一种文化寻找——也许至今我们都相互搀扶着,相握着友情和诗意走在那条路上——在慧远东林寺的晚钟声中寻找,在李渤的鹿鸣、朱熹的月光下寻找,在苏东坡的横岭侧峰中寻找。这一段“寻找”不在一时,而在长久,它使我们有所顿悟,成为人生旅途上珍贵的心路历程。这应该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诗会结束,有人信佛,却没有留在山中打坐参禅,仍是下山找饭,我和秀峰却是一心向诗,几十年不变。

    翻开秀峰的这本《送你一个中国结》,庐山竹泉山庄的情境跃然眼前,一组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琴、棋、书、画,他皆以之为诗,可见作者血脉里固有的对文化传统的坚守——“一根弦是山/一根弦是河/高山流水觅知音”(《琴》),是一种横贯每一个中国文化人心中的千年寻找。不说孔子的大地巡寻、屈原的天问、俞伯牙的焦尾古琴,自古至今,中国文化都在向茫茫世间发问:知否?知否?又有多少人懂得那根文化神经的真正内涵?张秀峰用一位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参悟,将思考的点滴催生出自己的诗葩——“大河一江水/笔下一滴墨/纸背透着十载磨针的传奇/笔墨传承民族文化的英名。”(《书》)我们读着这样的诗句,油然而起的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高度敬仰和无比爱意。张秀峰的诗句准确地道出了中国书法的某种坚韧博大的本质,而将我们的民族性格融入诗中,使这诗有了举重若轻的非凡力量之美。诗人在《画》中写道:“尽在不言中/一条小径通仙境//意犹未尽/一座茅舍看苍生”,这些诗看似寥寥数语,皆言简意赅,是八大山人般的简笔大写意。句句都得真趣,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语言功力,又深得古典诗歌意境的精髓。诗人的另一组《岁寒三友》,写松、写竹、写梅,也都凸显出“三友”的骨力和气节,又将传统的诗歌意象作了翻新。比如他写《竹》,除了写它的气节风骨,还形象地写它化成竹筐、竹篮,成为寻常人的生活用品,使之有了贴近生活的现代气息。

    我一直认为,无论何种职业、何种身份的人,只有其文化特征才能看出他的内在本质,常人如是,诗人如是,在张秀峰的这本诗集中,亦复如是。因此,我格外看重他写传统文化的一组组诗作。他的组诗《关于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可见诗人内敛性格中沉潜思索特质的作品。在诗人眼里,热热闹闹的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花灯点着亲情聚会的美满/汤圆画上安逸缠绵的句号/该出门了?摇该劳作了”。诗人的想象是如此地与众不同,他会把汤圆看成是春节结束的一个句号,并以此提醒人们又到了劳作时间。他写的七夕节,亦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笔下竟出现了这样的诗句:“爱?摇仍在诘问/男女相悦的真谛/情乎?摇利乎。”诗人感性的激情、理性的思考、冷峻的忧患,尽在其中,也令读者动容。张秀峰的另一组诗《在乡愁的边缘停留》也应是佳作,是诗人随客家文化交流考察访问团到台湾访问期间所作。诗人以敏感的文化洞察力捕抓的,全然是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如遍布台湾24小时营业的诚品书店、台湾花莲佛教慈济基金会创始人证严法师、台北故宫和101大楼。“在探索知识的海洋中/亮着一盏永不熄灭的导航灯。”(《诚品书店》)诚品书店的老板应该感谢张秀峰,他为它写了一条多么优美而又精确的广告语。“一种物化的血脉/诉说着同根同源/一座凝固的历史/昭示着你我共同的祖先。”(《台北故宫》)在台北看故宫,与在北京看故宫,其感觉不同之处在哪里,我们一读张秀峰的诗,就全部了然。甚至在2004年被评定为世界最高建筑物的台北101大楼上,诗人的感觉也是民族文化血脉的涌动呼号——“高些?摇再高些/就能看见五千年滔滔不绝的血脉/远些?摇再远些/就能看见隔海相望的汩汩乡愁。”(《101大楼》)正因为张秀峰身上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在他心里,在他眼里,在他诗里,才无一不坦露着一种中国文化情怀,追求一种优美、深远而博大的中国意境。

    回到20年前的庐山,回到竹泉山庄,那次山中的迷失,在几个当时还年轻的诗人身上今天已由文化寻找而变成了文化追求。阅读张秀峰的《送你一个中国结》,这种感觉尤为鲜明。此时想起美国诗人狄金森的几句,且作此文结尾,并与秀峰同享:

    没有一条船能像一本书

    使我们远离家园

    也没有任何骏马

    抵得上欢腾的诗篇

    (《送你一个中国结》,张秀峰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版)

    责任编辑 陈蔚文

    相关热词搜索: 诗证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