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繁花落尽

    时间:2020-08-26 07:56: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萧皇后冠

    即使在严谨有序的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珍贵文物实验室里,萧后的后冠依然散发着动人心魄的气息。朵朵花钿尽管已经被时间销蚀得斑驳不堪,但那簇拥的存在方式却时时刻刻讲述着一个女人如繁花般的故事。经过863天的修复,萧皇后冠终于被成功修复复制出来。

    2013年,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联合考古队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发掘两座古代砖室墓,后证实为隋炀帝墓和隋炀帝萧后墓。此项考古发掘入选“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这次发现最让人意外的无疑是萧后棺椁木箱内东侧的萧后冠。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临危受命,来到扬州,带回后冠,在实验室中一片片海棠似的花钿从泥土中分离,一片片美丽的纹饰通过各种设备被逐渐看清,一个王朝,一代艳后曾经隐约的历史由此揭开。

    尘泥中的皇后冠

    2013年扬州曹庄发现隋炀帝墓,霎时,全国考古界震惊。

    就在隋炀帝的墓旁边,另一座墓室被发现。墓室内安然躺着一位女性的遗骨,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约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这正印证了史书所记载的李世民送萧皇后到扬州与隋炀帝合葬。

    “愍”,是李世民给他表叔隋炀帝的妻子,也是曾陪伴他18年的萧后的谥号,这个字充满了怜悯之情。

    这顶后冠就放在萧后尸骨不远的地方。只是此时的后冠,与人们印象中金光灿灿珠光宝气的后冠相去甚远,一般人看来,简直就是一坨泥土。

    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是考古学家专业的重要本质。那坨被称为后冠的泥土中,星星点点鎏金的花钿、铜钗,几颗闪烁的琉璃珠透露出重要的信息。考古学家们激动了,如果推测是准确的,这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隋唐时期的后冠。

    如此珍贵,却偏偏零落成泥。江南的酸性土壤腐蚀着萧后最后最隆重的美丽。一批批的专家来到考古现场,对着这顶珍贵的后冠看了又看,终是无可奈何。

    “让陕西来看看,他们有经验。”国家局的领导给了扬州建议。国家局的建议是有根据的,2014年,陕西省文物研究机构和德国合作,修复的唐代公主李倕的凤冠曾经震惊中外。

    花钿委地谁人收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院长赵强和隋唐冠冕修复专家杨军昌第一时间向扬州赶去。

    烟花三月,扬州烟雨蒙蒙,此时却给这三人的江南之行平添了几分烦恼,扬州的风雨和酸性土壤对文物保护极为不利!

    赵荣、杨军昌与赵强,在考古现场一连待了三天。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焦急地问赵荣局长:“怎么样?能修吗?”

    赵荣没回答,只是紧锁双眉。

    时间真的是可以消磨一切,不仅仅是记忆,也包括那些人们认为应该是无比坚硬的东西。花冠腐蚀极为严重,有的仅存金皮;花蕊严重风化,且粉化残断严重,赵荣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要不是还有一层泥,就剩下一堆粉了。这种样子,连拿起来都困难,怎么修复?”曾经主持过好几次重大文物修复的赵强,深知修复这顶后冠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快,作为专家,也是此次萧后冠修复的主要负责人杨军昌拿出了详细的修复方案,包括提取的流程,实验室考古需要保护材料和修复工具的购置、延时照相系统的搭建、石膏木箱的X光探测、实验室清理方案的编制等。

    陕西方面和扬州方面迅速达成协议。经过三周的准备,五月下旬陕西项目组再赴扬州进行保护性搬迁。

    搬迁普通文物已经非常不易,而搬迁一个几近粉状的文物其难度更可想而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专家们首先建立坐标,做详细的纪录。在固定的坐标系中,确定中心位置,同时纪录拍照文物每个零件原来的位置,为日后修复留下重要资料。

    记录结束后,考古专家用专用材料将凹坑填充,覆盖保护膜,同时,贴敷石膏绷带。接着,他们为文物量身打造了木框,然后依次填充石膏,一遍遍浇铸,文物被石膏完完全全保护住后,提取工作到了关键环节,就是让文物脱离考古原址。

    杨军昌和他的团队,一点点将萧后后冠的墓砖与土地分离,然后连同墓砖一起翻转,再装入事先定制好的木箱。2014年7月7日,由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护送萧后后冠至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入库。

    从这一天起,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实验室展开了对萧后冠长达863天的修复和研究。

    花钿委地谁人收

    西安,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珍贵文物实验室是专门为萧后冠的修复而建立的。在这里,超清显微镜、扫描电镜、X光机、CT、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3D扫描仪等实验室考古的尖端设备一应俱全。

    从扬州运来的萧后后冠并没有被着急打开,一个X光机被运进实验室,对准了层层包裹的后冠。X光探伤技术这项医院用来给病人诊断的技术,运用在了文物的修复上。通过对萧后冠石膏木箱的探查,清楚显示了包裹物中萧后冠的大体框架结构以及一些饰件的分布情况。

    X光下,萧后的头冠情况被清晰的显示出来。花钿,成为最突出的存在。这应该是一个插满花钿的头冠,杨军昌和他的团队认真清点花钿的数目:一、二、三……十三。十三花钿,这个数字让所有的人都有些意外。

    唐代国家最高的法制规范之一《武德令》规定皇后穿戴的法令:首饰花十二树,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既然皇后的花树为十二树,为什么到萧皇后这里变成了十三花树?

    “(贞观二十二年)庚子,隋萧后卒。诏复其位号,谥曰愍;使三品护葬,备卤簿仪卫,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资治通鉴·唐纪》如是说。

    在她的葬礼上,李世民送给她有十三树花钿的后冠,这其中深意颇耐人寻味。是尊敬?是怜悯?抑或者只是希望她在那个世界依然做一个美丽的女子。

    杨军昌和他的团队在那团从扬州运回的萧后冠遗物上,首先确立坐标,然后搭建起延时照相系统,然后在显微镜下开始了清理工作。这样的清理工作,其难度已经远远超过制作一个新后冠。

    江南的风雨和酸性土壤让萧后冠的保存情况极差,几乎所有饰件严重劣化而变得脆弱,有的仅存痕迹。所有花梗残断,绝大多数花冠破碎(有的仅存金皮),所有花蕊严重风化甚至粉化碎化,额箍等框架性部件及表面装饰材料均遭严重腐蚀和粉化,特别是残断破碎的花梗花冠等一些饰件间还有粘连现象。更要命的是,所有堆积的花朵交织叠压,空间位置紊乱。

    杨军昌几次找到陕西文物局赵荣局长:“真的不好弄,都碎成粉了,拿都拿不起来,这可是我最大的挑战。”

    赵荣局长,作为文物专家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多听听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在清理前都先拿X光看看,确定好情况再动手。随时提取不同饰件残样进行显微观察、分析,并进行材质检测与工艺研究。及时对劣化极严重的饰件或饰件痕迹进行加固,保护与包装保存,或留存分析样品。”

    然而让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当初基于保护提出的方案,却让杨军昌有了惊人的发现。在后冠配置的十二个钗上,显微镜下能看到一个一个珠子。对于这样的珠子,杨军昌是熟悉的,珠化工艺在中国传统金银器制作中是常见的,就是将金银化作一个个小小的珠子附着在物件之上,远远望去,就会显得闪闪发亮,珠光宝气。

    然而当他们进一步做成分分析时,一个惊人的发现呈现了,这些钗,并不是金的,而是铜鎏金。而鎏金铜珠化工艺这是中国考古历史上的首次发现。

    接着他们又按照原定的操作过程,将这些铜钗观察一遍,发现这些铜钗是中空的,里面似乎还有些填充物,会是什么呢?专家打开了铜钗,当小半截东西露出,大家都大大的意外了,竟然是一小团保存完好的棉花。中国考古历史认定在南宋之前中原地区是没有棉花的,然而这棉花却出现在了萧后的铜钗之中。这将中国人使用棉纺织品的历史足足提前了600多年!

    更重要的是萧后冠的修复建立了全国实验室考古的经典范例。在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珍贵文物实验室中完全突破了传统的考古方法,运用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荧光、X光探伤、CT、傅立叶红外光谱、激光拉曼、3D扫描技术等最先进技术最终弄清了萧后冠的结构、材料和制作工艺。

    萧后冠的框架由2博鬓、呈十字交叉的2道梁和呈环带的3道箍组成。萧后冠共有花树13棵,花树由花梗、花瓣和花蕊等构成,其中铜花瓣166、花蕊33、冠后脑位置有12块“水滴形”饰。

    在材料方面使用了铜、金、铁、玻璃、汉白玉、珍珠、木、漆、棉、丝等10种材质。这些材料最后经由锤揲、焊接、掐丝、镶嵌、珠化、鎏金、贴金、錾刻、抛光、剪裁、髹漆等11类工艺制作成型。

    当初委托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进行萧后冠修复的扬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看到这样的修复结果,万分满意:“我们终于给扬州人民有了交代。”

    相关热词搜索: 繁花 落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