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李安电影《色·戒》的写情特色

    时间:2020-09-09 07:56: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从华语小说的内敛风格入手,分析李安把张爱玲小说通过电影手法搬上荧幕的过程,阐述张爱玲创作的苦心孤诣所在,分析故事原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华语小说含蓄的表现手法,进而分析总结李安电影手法的写情特色,强调对人性孜孜探求的态度,以同情之眼光来体谅人物在理智与情感斗争中进退维谷中的命运,让观众唏嘘不已,感人至深。

    [关键词]李安;《色·戒》;写情特色;情感;理智

    自1992年首次执导《推手》以来,李安的每部电影几乎都得奖,“李安制造”几成为得奖的保证:1993年《喜宴》、1994年《饮食男女》、1995年《理智情感》、2000年《卧虎藏龙》、2005年《断背山》,李安导演的电影一路高歌。但2006年例外,《色·戒》被取消奥斯卡外语片参赛资格,无疑给了李安的一记重创。美国学院派代表给出的拒绝理由是《色·戒》除了导演李安和编剧是中国台湾人之外,片中演员大部分都来自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因此该片不能代表中国台湾地区参赛。命运总是玩弄人心,李安导演无心插柳柳成荫,拍的电影次次得奖,拿奖拿到手软,但当他刻意去拍一部大奖电影时,《色·戒》居然都没能迈进奥斯卡的大门,真让人哭笑不得。至于得奖与否,并不能抹杀这部作品视觉刺激下的艺术内涵。

    一、小说《色·戒》:“一个特别的东方故事”

    尼采曾说:“在所有的作品中,我钟爱用血和泪写成的东西。”诚是。小说《色·戒》,如导演李安也说,是张爱玲最好的作品。电影中那一场乱世情爱,不仅让关注点聚焦到了女主角汤唯身上,同时也让张爱玲笔下的凄美世界再一次浮现到了世人眼前。在张爱玲的世界里,爱情总是颠倒错位却又酣畅淋漓,主角总是风华绝代却又与幸福绝缘,她们身上散发得着难以言说的气质,成为挑战女演员演技的标尺,即使是大牌女艺人,若能配以“张爱玲女主角”之称,也算是演艺生涯的一件幸事。

    李安的叙事技巧是一步步成熟起来的,1 995年,李安进军好莱坞,拍了影片《理智与情感》;2006年,他作为奥斯卡最佳导演回归华语影坛,执导筹划多年的张爱玲小说《色·戒》。李安说:“这么多年转回来,逃不过的还是‘理智与情感’。”《色·戒》是根据张爱玲完成于1950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短短万余字的篇幅,却凝聚了30年的心思,可谓字字珠玑。该文于1983年结集出版,名为《惘然记》。文学作品感人,往往有其深刻的原因,即便剧中人物并不存在,但这种情感类型却必定普遍存在于生活中,伤我所伤、喜我所喜,故能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动别人。《色·戒》原著描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末,进步女学生王佳芝欲施美人计刺杀特务头子易先生的故事。当佳芝成功勾引易先生并准备下手时,却发现自己已对他动了真情,佳芝在最后关头松口通风报信,让易先生逃过一劫,易先生却决定赶尽杀绝。这是“一个特别的东方故事”,那么其中标示中西文化的东西是什么?找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契合点,因此,李安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既适合东方人的品味,又能符合西方人的审美观。用著名导演吴宇森的话来翻译,大概可说成“只有人性是世界性的”。

    从内容考察,戒指在小说和电影中的地位均不容忽视。戒指戴在手上,打麻将就不方便了,但是没有戒指,却也是个大麻烦,“牌桌上的确是戒指展览会,佳芝想。只有她没有钻戒,戴来戴去这只翡翠的,早知不戴了,叫人见笑。”这一点,易先生看得很清楚,也最懂女人心,由此有了买钻戒的一幕。“而且首饰向来是女太太们的一个弱点。”王佳芝是女人,果然不例外。在这部电影尚未上映之前,对于其中文片名就有两个选择:《色·戒》和《老易的故事》。张爱玲的原意是《色·戒》。李安认为“《色·戒》”、“《色·戒》”都不符合他的想法的,其中,“《色·戒》”是剧组对外宣传统一用的。这样做,很有可能是为了配合电影的英文翻译而设的。李安说,“‘色’,不光有色情,还有色相的意思。‘戒’,一是指戒指,就是小说里易先生给王佳芝最后买的那枚戒指;二是指警戒,小说二人因身份对立一直保持着的戒心。‘色’对是感性的,‘戒’代表理性;色是情色和冲动的感觉,戒是理性,戒除和克制。小说的这个名字意味了两种情绪的冲突,具有辩证的意味。而二字区隔开来,又可以增加很多想象空间”。从字面上看,《色·戒》的英文名是Lust,Caution,在这其中,“戒”的隐喻意义很难为西方人所理解,即汉语中的“警戒”和“戒指”之“戒”是同一个字,但在英文中caution与ring这是不同的两个字,这个隐喻意义也就失去了。但“戒”字还有更丰富的意思,如果“色”是理性,代表情感;则“戒”是理性,代表着理智。这一点,和李安一直以来拍摄影片的感情线索是一致的。

    总之,这个故事太有东方色彩了,张爱玲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了上海和香港两个地方,一个是东方大都会,一个是东方之珠,而且上海话和粤语都是大多数中国人难以明了的,遑论外国人了。因此,张爱玲小说中的吴侬软语对电影改编而言,并非便利,而是一种障碍,作家风格化的语言对导演来说是一种挑战。

    二、写情:小说与电影的不同视角

    问题还得从小说创作的原型谈起,因为通常意义上的电影改编,大都指电影故事片对长、短篇小说的“译写”。从小说到电影,李安遭遇张爱玲,最困难之处在于电影绝大部分都是针对于长篇小说进行改编的,但把短短一万余字的《色·戒》演绎成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把生鲜活泼的文字变成可视的叙事画面,其中艰辛不言自明。

    李安艺术作品的大胆性,隐藏在他看似平实的表现手法中。李安摒弃对于小说原著的忠实描摹,赋予了小说新的生命和艺术内涵。在李安电影不断获奖的背后,我们发现,李安永远用新的眼光去观察和审视人类情感,用电影表现新的情感类型,但要深入阐发李安的情感要义却并非易事。

    为什么李安电影可以经常得奖?从李安作品写情特色的角度,我们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其作品在写情方面有四种特色:一是倾向于揭露电影史上没有描写过的感情,如《断背山》、《喜宴》和《色·戒》;二是以新角度去描写感情,如《色·戒》探究由色生情的浪漫及结局的悲剧性,《理智与情感》探究爱情在理性和感性两种态度下的可能性,《卧虎藏龙》以探讨爱情普遍性来摆脱武侠片窠臼;三是对电影中的人物寄予深厚同情,因此对戏中主角的情感能予以全面描写,如《断背山》、《色·戒》、《理智与情感》、《绿巨人》;四是把爱情与人生联系起来,爱情因此不是独立的,而是影响人生最重要的一环,如《色·戒》、《断背山》、《理智与情感》。李安的电影之所以能不断揭露电影史上没有描写过的感情,之所以能为写情提出新角度,是因为他对电影持一种以电影去探究人性感情的态度。

    《色·戒》在威尼斯电影节夺得金狮奖后,李安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李安感慨地说:“《色·戒》这部电影如果完全按照小说去拍,只能是死路一条。”又说:“张爱玲的原著本

    身像狂想曲,其中人物如王佳芝和易先生都需要找资料来填充和丰富,文字有文字的描述,电影有电影的表现手法,只能借题发挥。”还说:“张爱玲原著只是我们的起点,不是我们的终点。希望外国人能看懂。”因此,李安在情节与人物的取舍上下足功夫。

    人性复杂而意义丰富,吸引人不断对其进行探究,李安电影能就人性提出新的思考角度,唯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正因为有了这种态度,李安的电影才会出现上述四种特色,让人产生兴趣,启人思考,他的电影也易于得奖。

    比之小说,电影的写情手法更加直观,环境的描写寓情于景,越出纸外。在《断背山》尚未杀青之际,吴宇森就盛赞《断背山》拍得流畅,即使拍的是同志感情,也没有丝毫令人感到不快,等于在看爱情片。吴宇森说:“李安以景写情,视野宽很多,演员发挥恰到好处,节奏感与音乐配合得宜。”吴宇森更以专业角度指该片的制作看来容易,其实要克服创作及地理环境有很多困难;不过,观众现在不仅只想看到大制作或特技片,反而值得深思的电影才能活现个人风格。可见李安细腻的写情手法。

    与李安前几部电影的不同,《色·戒》并非电影脚本,而是张爱玲的小说,需要进行改编。李安也明白,这部小说杀气太重,在中国文化中,太过残暴的结局和太过残暴的角色都很难被中国观众所接受,但又要忠实于原著,于是,李安处心积虑地想软化结局。

    三、新情感类型:爱的缺失与补偿

    “色”常见于电影中,但“戒”却甚少被提及,既能给人以视觉刺激,复能引发人关于人性的深思,是李安的电影一直秉承的风格。李安的电影都是情感戏,不管其表现形式是武打片也好,还是其他形式也好。总的来说,《色·戒》在李安整个作品中的位置,还是回到理智与情感纠葛的主线上来。在中华文化中,任何外来文明无不经历修正才能被中国文化吸收,弗洛伊德的理论可以用中国古语“食色,性也”来概括。

    李安细腻的写情手法有其独到之处,对从小说到电影两种媒介之间的生成转换得心应手。情感类型上的不断突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比如,同性恋题材并不新鲜,但以同情理解的眼光审视男同性恋之间情感的人却很少,把这些故事搬上荧幕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在《断背山》中,李安把男人之间的情爱搬上,我们很难接受男人之间也有爱情的说法,但其实这种情况古已有之,我们没有大胆地把它描绘出来而已。

    电影就是语言,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在李安的作品中,很多表达形式完全西化,但思维模式却完全中国式的。在李安的电影中,电影语言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以《卧虎藏龙》 (英文名Crawl Tiger and Dragon)为例,李安在片名的翻译中选择了原汁原味的翻译,以中华文化为本位,让世界了解中国,而不是改变自己以适应世界的口味,这很令人振奋。

    另外,从情节上讲,《卧虎藏龙》融武侠片与爱情片于一体,也是一个创新。拍完《卧虎藏龙》后,大家都要他打铁趁热拍“卧虎藏龙”前传,他却不急,他说:“宝剑出鞘就要见血,拍不出新东西,就不要拍。”气坏了一堆想要投资他的片商。那么,《色·戒》中有什么“新东西”?融入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呢?首先是中和的观念。只有在中国,才形成了武侠这一主题,外国人看武侠小说却形同嚼蜡,但为何中国人却乐此不疲呢?文化是其主因。李小龙把功夫(kongfu)介绍到了西方世界,西方人对于功夫的理解只在于形,而中国人对于功夫的理解,除了形之外,甚至还包括了“义”,这个“义”还不能等同于“正义”,里面包含着更多“侠”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卧虎藏龙》是让中国的武侠片去迎合了西方动作片的审美标准,而《断背山》则是在西方的爱情观中融入了中国观念,李安的电影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是基于他对两种文化的深入理解。

    2005年的奥斯卡评奖是同性恋题材电影入选的重要契机,很快这个大门关上了,趁此机会挤进来的幸运儿就是李安。《断背山》的原著是以美国西部牛仔生活为背景,因此,在拍片前李安花了许多时间研究,不少观众在看片后都表示,李安确实掌握到当时当地的真实生活状态。李安在记者们面前也强调:“每个人心底深处都有一座‘断背山’,那可能是最黑暗的部分,让我在拍摄时也经常感到害怕。”在发布会上,李安表示:“想创造出伟大的感情,必须要有巨大的障碍,两位主角身在美国西部,因此,他们感受到的每一件事都必须保持秘密,那是一种珍贵、他们无法言喻的特别事物。”李安还强调:“我也不赞成把《断背山》归类,因为《断背山》描写的是‘大爱’,有男有女;何况爱情是广泛的,不应局限。”又强调:“不只是同志男、女的爱情被社会拒绝,这种爱情本身的伟大与重要也被忽略。”可以说,李安是电影艺术领域中情感类型的发现者,他的作品丰富了电影表现新情感的能力。

    电影是生活经验的体现,同性恋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尽管有人漠视,有人否认。在法国意识流的代表作《追忆逝水年华》中,普鲁斯特对于同志感情的真切描述让人惊叹,遗憾的是,小说的表现手法毕竟隐晦,以至于许多人根本没能看出其中所讲述的同性恋情节。无疑,更为直接的表现形式是电影。在香港电影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张国荣、梁朝伟的《春光乍泄》,这是一部描写同性恋的电影,可能是语言上的沟通障碍,《春光乍泄》一片不仅没能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甚至在国内也未产生多大影响,其原因也值得深思。以现在的观点看来,如要造成国际影响,须得借助好莱坞这个世界性的平台,所述情感类型也许带有更大的普遍性,更多认同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断背山》是这类作品的首次高位亮相,其成功之处在于这部电影本身能脱离了《春光乍泄》里面沉溺于性而少情的状况,真切地描绘了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不是以一种“陌生化”的手法去表现这一主题,恰恰相反,李安极力想使人们感觉到,这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尽管是一个男人与另一个男人的情爱,李安导演不想把这种在我们生活当中确实存在的、饱受歧视的真实情感描述成异类,而是想表现出人性复杂的一面,人性中的爱情类型中必然存在的同性之恋。人类社会道德伦理的建构中,这些情感类型逐渐被贴上了异类的标签,今天,我们深知忘了虽然他们特殊,但是他们仍然是情侣。对同性恋的憎恶情绪,在李安的电影中灰飞烟灭,李安回复到人性的本位,以同情了解之心态去描绘这种情感。

    最重要的一点,在《色·戒》中,还讨论了由色生爱的问题,这是以前很少论及的感情微妙变化,一般认为因为有了爱才有了性,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包办婚姻无一不是因性生爱,但这一点却很少被人提及,也没有人认为值得重新考量。

    四、由色生爱

    另外一点,李安的电影有一个重要之处,即自然,或者可说是顺应人性。正如著名导演吴宇森所说:“只有人性才是世界性的。”愈到后期,李安作品的表达形式愈是自然。我们可以看到,在《卧虎藏龙》中把武侠片与爱情片自然融合,已非易事。在《断背山》中,两人的情感发展历程也是自然而然的,略带伊

    甸园式爱情的味道,在《圣经》中人类就是这样开始自然繁衍的,因为环境封闭,同样,在《断背山》一片中,地理环境也是封闭的,在群山的环抱中,肉体受到限制的同时,人性却得到了释放。因此,在世俗眼光中不被接受的同性恋,在断背山中却自然而然的发生了,观众一点也不觉得突然,也不觉得情节的安排别扭,借用评价《诗经》的一句话最合适:“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同样的道理,李安的电影中,性一直是主题,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弗洛伊德的学说可用孟子的话来概括:“食色,性也。”

    我们已经注意到:李安的几部电影都是以“性”为主题,描述的都是人性。谈及《色·戒》中那几场床戏,汤唯说:“那几场床戏都不是由个人完全控制的,是两个人互相的较量,比如第一场床戏时一种猎人跟猎物之间的较量。”这也是李安的高明之处,让人的真情感在表演中真实释放,艺术表现手法是假的,但其中情感却货真价实。关于这一点,小说中引了一句英文谚语:“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是说男人好吃,碰上会做菜款待他们的女人,容易上钩。又借辜鸿铭的话深入阐发:“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大胆而准确地写出了王佳芝的心声,当然也是王佳芝原型郑苹如的心声,显然,张爱玲仔细研究了据说是小说故事原型的郑苹如与丁默村事件后,以同情之立场来体会当事人彼时心境,呈现女人的心路历程,尽管是个令人感伤的结果。

    最后要说明的是,色与性向来是个进退维谷的主题,在小说和电影中都是如此。在《色·戒》中,到底是由性生爱,抑或爱由性生,还是爱与性本身就是一回事,一直萦绕于导演、演员和观众心头,也许,电影本身已不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

    五、结语

    当华语小说的内敛风格被热辣的电影手法搬上荧幕之后,我们明白的看清楚了张爱玲30年磨一剑的苦心所在,李安电影使之更为直观。这个故事原型人物的青涩、天真与冲动,在小说中表现得很含蓄,悲剧性的结局却让这部小说更富魅力。最让人感动的是,在李安的电影中,表现人性的本来之艺术宗旨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人性在情感与理智之间进退维谷,稍纵即逝的情感动摇却带来了生命中永久的遗憾,简单生活面具下的人生却有着真挚复杂的情感,理智引领着生存之路,但生存的快乐却被情感左右,是生存还是死亡,是选择理智还是情感,人性备受煎熬,正好印证了有身为累那句古语。李安电影直面“人性深渊”,不断向人类幽隐的心灵世界前行,开掘新的情感类型,这是他的魅力所在。

    相关热词搜索: 李安 特色 电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