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强国之梦,复兴之路中国国家博物馆

    时间:2020-09-12 07:53: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提出“中国梦”的政治理念,国博因而也成为“中国梦”的发源地。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博物馆,珍藏着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遗留,诉说着这个古老国度曾经的苦难和辉煌、历史和发展。而如今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不得不让人回想起这段辉煌的开端,67年前那一段激动人心的岁月——新中国成立了。

    博物馆简介

    从地铁天安门东下车,能看到马路南面有一座宏伟的大型建筑,这里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的工作人员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912年,隶属于文化部,至今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光辉历程。

    国博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20余万件,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国博的陈展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国际交流展和临时展览组成。基本陈列有“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专题陈列有“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钱币艺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等。还有不断更新的国际交流展和临时展览。

    第一座国立公共博物馆

    说起国博的历史,则要追溯到民国初年。工作人员介绍说,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国内的一些社会文化名流积极倡导和努力兴建博物馆。北京第一个正式建立的博物馆也就是国博的前身,是由著名教育家、时任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倡议,经当时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先生热心策划。1912年7月,“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在国子监旧址成立。1917年因张勋复辟,不得不暂停,后迁往故宫的端门与午门。博物馆前后筹备了14年,以太学的辟雍礼器等古物百余件为基本陈列品,共征集到展品上万件。1926年10月,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开办的国立公共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国立历史博物馆”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195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中央革命博物馆和北京历史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东侧落成,与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并同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北京“十大建筑”。1960年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中国国家博物馆。2011年3月1日,改扩建完成后的国博正式开馆。

    67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67年后,当年的见证实物,历经沧桑,作为文物被珍藏在了博物馆中。国博“复兴之路”主题展中由董文希于1953年完成的一幅布面油画《开国大典》,一下子把观众带回了67年前的那一段岁月。

    “天书”见证历史性一刻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第一次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历史盛会。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国博珍藏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和签到簿,真实地记录了这次开国盛会的人员情况。这次会议的代表签名多达82页,共有644位代表的珍贵签名。宣纸上端印有人民政协会徽,纵43厘米、横32.5厘米。当时,中央统战部把参加新政协的人选和各项统计,印制成一本很厚的表册,毛泽东看后曾风趣地说这是一本“天书”。

    为筹备政协会议和建立新中国,新政协筹备会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近3个月的紧张工作,筹备会拟定参加新政协代表名单,最终确定了662位代表的名单。代表分为五类,即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和特别邀请人士。党派代表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14个单位,165人。其中,共产党员约占44%,工农和各界的无党派代表约占26%,各民主党派的代表约占30%。在党外人士中,进步人士约占1/3,共产党员加党外进步人士约达总数的2/3。这样,既保证了共产党的领导,又广泛团结了党外人士。

    新政府应该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外交、民族政策,新中国将用怎样的国号……对于这些问题,毛泽东虚心听取其他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并进行充分的讨论。比如,关于国号问题,毛泽东在他的讲话和文章中,有时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时用“中华民主共和国”。党中央的文件则有时叫“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在新政协的一次筹备会上,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等人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国”,而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等则主张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当时支持沿用“中华民国”国号,理由是,共产党救中国,而不是亡中国,新中国取代旧中国是新政府取代旧政府,不是新国家取代旧国家,共产党反蒋介石不反孙中山。后来,何香凝解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里面包涵了“中华民国”这4个字,其实质是一样的,“民国”的“民”就是“人民”,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共和而奋斗,“国”自然就是“共和国”。毛泽东听后觉得有理,就不再坚持。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在人们对国旗的有关记忆中,毛泽东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情景,无疑是最璀璨的一幕。那面长460厘米、宽338厘米的五星红旗现珍藏于国博,红布的旗面、黄绸缎的五星给人凝重的历史感。工作人员介绍了这面红旗背后的故事。

    1949年9月28日,国营永茂实业公司接到市委紧急通知,需要按照政协刚刚讨论通过的五星红旗的设计方案,制作1万面大、中、小三种规格的国旗。这家公司实际上是市委直接领导下,代管北京工业生产的组织机构,包括接管敌伪工厂。那时还未着手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北京的印染业无论规模和技术条件均达不到印制国旗的要求,只有组织手工缝制。

    第二天,经理甄树德找到参与负责国旗组织监制工作的党员干部宋树信说,市委指示,10月1日毛主席要在开国典礼上亲手升起一面长5米、宽3米的特大号五星红旗,红旗质量要好,五星必须要用缎子做。必须在10月1日前,把国旗送到开国典礼筹备处,这项任务交给你负责。

    宋树信找到做旗面用的红布,但受当时条件限制,却找不到做五星的绸缎。骑车跑遍北京城所有的布店,整整一天都没找到,急得夜不能寐。30日一大早赶到全市最大的绸布店瑞蚨祥,向一位老职工说明来意,请他们帮助翻翻库存。瑞蚨祥派了几个人一起找,两个小时后,交给他一卷质量好的黄色绸缎。宋树信抱上绸缎直奔西单的新华缝纫社。特大规格国旗连夜用缝纫机赶制,可做到一半时,发现黄缎子的宽度不够做最大的五角星,总有一个角需要拼接。宋树信不敢做主,经过层层请示同意拼接,在大五星的一个角上接一个尖。接好后,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接缝。两面特大国旗缝制好,已是10月1日凌晨。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启动广场中央旗杆下的电动升旗装置,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和礼炮声中像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升上去的国旗便是宋树信缝制的那面拼接了五角星星尖的国旗。而另一面国旗当时由聂荣臻元帅指示护旗的战士用绳子系起,隐蔽在旗杆一边。万一电动升旗装置出现故障,随时准备改用人工升旗,确保万无一失。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开始。

    相关热词搜索: 之路 强国 中国 之梦 复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