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从卜千秋墓室壁画看西汉墓室壁画的艺术特点

    时间:2020-10-05 07:55: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卜千秋墓室壁画是西汉墓室壁画的代表,画面精美、题材典型,在历史学与艺术学 的范畴内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卜千秋墓室壁画具有手法娴熟、造型严谨的特点,同时融入了汉朝的儒、道思想,在内容表现上出现了龙、凤、白虎等形象,体现了汉民族的图腾崇拜观念。

    关键词:卜千秋墓室壁画;造型严谨;儒道思想;图腾崇拜

    一、卜千秋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是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分支,常见的墓室壁画一般绘制在墓室的墙壁、顶部及甬道壁上,因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社会风尚、民俗信仰、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等信息而被称为“历史的图像”。在众多的墓室壁画遗迹中,汉代墓室壁画以其多样的题材、精美的造型、宏大的规模在美术领域与考古领域内有着较高的鉴赏价值与文物价值。洛阳卜千秋西汉墓室壁画便是汉代墓室壁画的代表之一。

    坐落在洛阳面粉厂内的卜千秋西汉墓,发掘于1976年。墓中出土了一枚印刻篆书“卜千秋印”,因此才确定其为卜千秋墓,据专家考证此墓应在汉代昭帝至宣帝之间(约公元前86年至公元前49年)。墓主室墓顶平脊由20块砖拼建而成,砖上绘有衣服精美的升仙壁画,长约4.5米,宽约0.32米。画面上绘制了墓主人卜千秋夫妇乘龙驾凤,在伏羲、女娲、青龙、白虎、朱雀、蟾蜍、仙女等众神与神兽的簇拥下,神采飞扬、祥云缭绕地升仙场景。不难看出,此幅《卜千秋升仙图》中那充满幻想浪漫的物向造型,构成了汉代人对永恒精神与生命轮回的幻想,映射了当时人们渴望升仙的诉求愿望。此幅壁画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升仙图有所不同,它以横幅长卷、连绵不断的形式勾勒出墓主人升仙的景象。画工采用娴熟的技法,运用带有装饰性的线条,以夸张的形象姿态与简洁的描绘,同时辅以鲜艳的色彩,使得整个画面均衡和谐,充满了神秘色彩。

    仔细观看此幅壁画,在主室前壁上额,绘制一人首鸟身展翅欲飞的神兽形象。据考证,此神兽为神仙王子乔。在中国古代道教名著《列仙传》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此墓壁画的构思完全依照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五行所构建,所绘内容便是上文所述的汉朝人对渴望升仙,生命轮回的渴望。由此可以推断,《王子乔图》与《卜千秋升仙图》同时出现在卜千秋墓室墙壁上,是建墓者精心构思而出的,表明了墓主人卜千秋希望与春秋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一样能够在死后驾龙乘凤,遨游升仙。

    二、西汉墓室壁画的艺术特点

    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发展时期,由于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当时的经济与文化有了初步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加之汉代推行以孝治天下,在事死如事生的孝道观念影响下认为“人死辄为鬼神,而有知”。因此,当时厚葬的风气十分盛行。汉朝人在墓除了多埋葬珍宝、偶人、车马供死者“享受”外,在地宫墓室的棺椁、墙壁上下功夫,由此才使得汉代墓葬壁画有了如此繁盛之景象。

    卜千秋墓室壁画是西汉时期较为成熟、典型的墓葬壁画。对它的研究可以深度挖掘西汉时期的民俗风貌、宗教信仰、社会风尚、绘画源流等信息,能够为历史学、艺术学提供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通过前文的论述与图片的分析,笔者从卜千秋墓室壁画中将西汉时期墓室壁画的艺术特点总结为三点。

    (一)手法娴熟,造型严谨

    西汉时期的墓葬壁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早期阶段,形象姿态多变,线条精炼自由,景致虚幻缥缈,墓室壁画的构思与技法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尤其是绘画对其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当时的艺术样式中,绘画语言并非中国绘画史中的巅峰时期,所以,壁画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与物态形象也体现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特征,但这种特征却体现出壁画中古拙、质朴、传神的时代特色。

    从上文中对卜千秋墓室壁画的叙述可知,此时期的壁画造型带有一定的写实性目的。但墓室壁画中包含有大量的神兽、仙禽,这些元素在现实生活中是无可依据的,所以,墓室壁画中现实的客观描绘也不完全严谨。例如,在壁画中出现的伏羲、女娲、神兽、瑞禽,只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言传的虚幻形象,画工并无实体物象作为参考。而这些神仙、异兽元素都是根据不同人物、动物形象演变组合而成,所以,这些形象在造型时更有塑造空间,较之人物而言,会更有塑造力。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当时的绘画从业者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实能力与塑造能力,但如前文所说,绘画语言还处在探索阶段,显出一些稚拙与古朴,但正是这种质朴、古拙却不自觉地展露出传神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墓室壁画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作品内容的主次关系。墓主人卜千秋的绘制较为精致、细腻,而其他的侍女、神兽、瑞禽刻画的较为松散、随意,服饰也相对简单,因此,其传神力度也不如墓主人强烈。

    从色彩上而言,西汉墓室壁画的色彩发展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色彩平涂绘画技法,但在晕染技法上却吸收了当时的绘画技巧,探索出了没骨法等技法,这些新的绘画表现手段自然增强了墓室壁画中的色彩表现力,将其与造型配合,物象生动真切、惟妙惟肖。也正是对绘画技法的吸收使得单调的色彩逐步扩展形成复杂的色彩调配,才形成了汉代墓室壁画中明亮鲜艳的色彩,丰富自然的变化,凸显了浓厚的地方气息与时代印迹,从而带给观者视觉上的美学感受。

    (二)儒、道思想的融入

    汉朝建立起来后,当时中国思想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又有系统的知识体系,诸子百家的各类思想逐渐交融、汇合,构建了当时的文化背景。所以,说它对过去思想不是一种“彼可取而代之”式的否定,而是一种“百川汇流”式的综合和兼容。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受到统治阶级的推行与集体无意识自然选择,汉朝人自然也不例外。当时,汉武帝采纳了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极力强调用儒家思想作为国家思想的根本,坚决排斥其他的思想体系。这一政策的推行,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理念,各个领域皆受其影响,绘画与墓室壁画自然也不例外。儒家思想重钟孝道,重义礼,提倡人治,道德感化,因此,儒家经典的故事二桃杀三士、烈女、忠孝典故常被绘制在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上,由此可见当时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相信“人死辄为鬼神,而有知”,生命存在轮回,精神亦可永恒,所以,在集体无意识的自然选择下,社会中的民众对当时的道家思想坚信不疑,故当时的道家思想在整个社会中盛行。道家思想起源于中国的鬼神信仰、修仙道等思想观念,相信人们通过墓中以“羽化长生”和“打鬼辟邪”为主要内容的物化了的阴阳五行思维模式,能庇荫墓主及祈祷后代福寿永久。在汉初确立了儒家思想在整个社会的独尊地位以后,道家思想由汉初以前影响极大的显学而变成为一股流淌在社会深层的暗流,和儒家思想交相辉映,影响着汉代人们的生活,同时反映在洛阳汉墓壁画的内容中。所以,在很多的墓室壁画中,我们经常看到墓主人在众多神兽、仙禽的簇拥下,腾云驾雾、得道修仙的图像。

    (三)图腾崇拜的表现

    在卜千秋墓室壁画中不难发现,壁画的绘画表现题材中,出现了很多奇怪的动物、飞禽以及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便是历来被中华民族奉为吉祥神圣之物的龙、凤、白虎、朱雀、蟾蜍等。在古时,凡各类神兽、瑞禽便是一种神灵的象征,一种超人为能力的体现,所以,这些图像便是人类对图腾的崇敬与崇拜,体现了汉民族对原始图腾的崇拜观念。

    在古代汉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无疑存在着一个充斥着各种无法言说的、神秘的图腾影像世界,正是由于这种神秘的特质,影像世界里的图腾便充满着只有人才能感觉的种种灵力。在汉代人们的意识中,人的意志与物质的品格相融为一:草木、山川、日月、星辰的枯荣流变正是天帝生命的显现,而人也置身于这一生生不息的阴阳大化之中,并互相感应。任何一个自然现象都被看作一个象征,被纳入一个普遍的精神世界里加以解释,它是一种被神化了的形象思维。“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古代汉民族的先民们将这些充满灵力的图腾幻象具化到墓葬壁画中,幻想着图像的灵力能使得墓主人得以永生,幻想世界的灵力也赋予了那些民间画工们以创作上的灵感和痴迷,也使得两千多年前的壁画具有了无穷的魅力。

    卜千秋墓室壁画中我们不难发现,墓主人卜千秋与其夫人所驾乘的龙、凤皆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图腾元素,除此之外还有朱雀、白虎、蟾蜍等图腾元素。当然,这些元素并非卜千秋墓室壁画中独有,而是在墓室壁画中较为常见。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存在于西汉墓室壁画中的幻想成分除了受到当时的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外,它还有一层更为深层的图腾崇拜的观念,它与诞生它的那个时代与生俱来,从原始宗教结构中来,是与原始宗教共生的艺术品。

    三、结语

    汉文化又称为华夏文化,发源于我国的汉朝,是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的文化。卜千秋墓室壁画虽然仅仅是西汉时期众多墓葬壁画中的一个,但其内容、样式却是典型的代表。从对它的分析中,笔者总结了西汉时期墓室壁画的三个艺术特征,从技法、主题、思想上追溯了西汉墓室壁画的艺术源流,再次证实了卜千秋墓室壁画在历史学、艺术学领域内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巫鸿著.黄泉下的美[M].北京:三联书店,2012.

    [2]黄明兰.洛阳汉代壁画·卜千秋西汉壁画墓[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

    [3]洛阳博物馆.洛阳卜千秋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7,(06).

    作者简介:

    张灵修,1995年出生于河南洛阳。现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师承时卫平教授、孙欣教授,研习油画和壁画。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周剑石工作室,研习漆艺与修复。

    相关热词搜索: 墓室 壁画 西汉 千秋 艺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