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解放战争时期吉林省新华广播电台研究

    时间:2020-10-07 07:53: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广播史是广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广播事业发展和历史发展两个维度对解放战争时期,即1945年8月至1948年10月[1]期间,吉林省境内中共接管、创办的广播电台,即长春新华广播电台、吉林新华广播电台和延吉新华广播电台[2]进行历史考察,着重对其传播特点和对新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的贡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解放战争时期吉林省新华广播电台传播特点

    解放战争时期的特定历史条件、政治历史形势使得中共在吉林省的广播电台,在节目内容、编排方式和传播途径上具有鲜明的特点,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应有的传播和宣传作用,对今天广播事业的发展也有着学习和借鉴的意义。

    (一)以为解放战争服务为主,兼顾其他节目

    解放区人民广播当然要以为人民解放战争服务为主要任务。延吉新华广播电台在1946年7月1日至1948年11月期间,除进行了大量以军事宣传为主的报道,为人民解放战争服务之外,还对土地改革和发展生产进行了报道。其中最为有名、影响力最大的节目是《对蒋管区广播》。该节目1948年1月21日开播,每周周一至周六,每天2次,每次15分钟,通过中波和短波播出,覆盖了东北地区大部分及河北、朝鲜平壤,短波广播远达华中各地。延吉新华广播电台的声音,不仅在解放区,同时也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许多地方发挥了一定的宣传作用。[3]

    (二)以自办节目为主,兼顾转播其他解放区的广播节目

    作为当时拥有土地面积、人口和军政人员最大的解放区,中共吉林省广播电台主要以宣传本解放区的自办节目为主,同时,兼顾了关内其他解放区的情况,特别是及时报道了党中央先后所在地陕北和华北解放区的情况。吉林省的3座新华广播电台中,延吉新华广播电台是东北解放区开播较早,从未间断的广播电台之一,也是自办节目较多,类型较齐全的广播电台。根据1948年1月21日实行的播音时间表统计,当时延吉新华广播电台中短波全天播音3次,总播音时间10小时45分钟。其中自办节目播音时间8小时55分钟,占全部播音时间的83%。[4]

    (三)以汉语广播为主,兼顾少数民族广播

    东北解放战争3年多时间里,吉林省的新华广播电台有两年时间在少数民族地区坚持播音。在以面向全省、全东北地区,辐射全国的汉语广播为主的前提下,开办朝鲜语广播,为当地少数民族服务,造就了延吉广播电台在中国解放区广播史上首开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先河,形成了全国解放区人民广播电台中惟一以双民族语言播出的特色。延吉新华广播电台从开播到1948年11月改称延吉广播电台,一直以汉语节目为主,朝鲜语节目比重为18.2%。转为由延边地委领导的地方台后上升为51.2%,直到建国前夕,除转播中央台重要节目外,已完全用朝鲜语播音。[5]

    (四)以覆盖吉林省域为主,兼顾对全国解放区和国统区的覆盖

    吉林省是较早建立人民广播的地区之一。在长春、吉林、延吉等地方的广播电台中,为当地服务的节目所占比重较大。如市内新闻、本地新闻、地方新闻、市政报告、本市新闻、告知、通告、政令通告、工作经验介绍、朝鲜语新闻、朝鲜语时间、职工时间、工商业广告、社会服务等。

    在保障本地收听的前提下,当时作为省台的延吉新华广播电台还组织技术人员对广播设备进行了7项技术改造,把50瓦发射机功率提高到1千瓦,另装200瓦短波发射机一台,使广播覆盖面遍及东北三省、内蒙古部分地区、热河、河北及华中地区和朝鲜平壤,全国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许多地方都可收听到延吉新华广播电台的声音。[6]

    (五)以宣传中共广播为主,兼顾配合苏联红军的军事需要

    中共在吉林省的广播都与东北地区大多数广播电台一样,大多是在苏联红军接管日伪电台的基础上建立的。无论是从政治意识形态考虑,还是从现实的军事斗争形势考虑,中共吉林省的电台都把与苏联协调配合作为重要内容,配合苏联红军在东北的军事需要。苏军接管广播电台的目的不是要用于新闻报道与政治宣传,而是要为苏军在东北的军事行动服务。中共要利用广播电台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为人民解放战争服务与苏军借助现有广播设施为其军事目的服务这两者之间虽无根本冲突,但一方面要办自己的广播电台,另一方面又要为外国军队服务,这种奇特格局却是世界广播史上罕见的。[7]

    二、解放战争时期吉林省新华广播电台对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吉林省新华广播电台在技术设备配备、少数民族广播、电台运作连续性等方面与东北解放区乃至全国解放区各广播电台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吉林省新华广播电台还在技术设备改造、节目内容创新、广播事业管理和广播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中国广播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第一次采用了文艺实况转播的形式

    1946年9月25日,延吉新华广播电台与吉林军区文工团,共同组织200人演出了《黄河大合唱》,这是解放区第一次大型文艺实况转播。此后,延吉新华广播电台转播了话剧《血泪仇》,歌剧《白毛女》等大型文艺节目。为了高质量的转播剧场实况,延吉新华广播电台技术科的同志们克服设备、器材、技术等方面困难,安装了一部10瓦短波发射机和2部对讲机,解决了市内电话线路缺乏和串音的问题,终于圆满完成了各类大型文艺节目的高质量转播,为文艺广播开创了新局面,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8]

    (二)注重广播理论研究,提出了人民广播理论新观点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方党组织和干部对广播认识不足,解放区各广播电台的广播宣传急需理论指导,以便解决广播工作的盲目性。

    人民广播理论是随着人民广播诞生而诞生的。从1941年开始,广播“喉舌论”、“工具论”或“武器论”等传统广播理论观点已初露端倪。东北人民广播宣传的指导理论,与全国一样,最基本的也是“喉舌论”、“工具论”、“目的论”。这个理论是一切人民广播电台的理论旗帜和行动指南。这个理论贯彻于各台的广播实践当中,也诉诸于各类广播业务文章、文件中。

    随着人民广播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于人民广播的理论认识在逐步拓宽,层次不断加深与提高,广播特性的理论出现了。延吉新华广播电台台长王建颖认为:“广播是任何交通困难都不能阻碍它的活动,它的活动领域任何敌人都不能将其缩小,深入敌人的心脏。”广播“有传布新闻最重要的要求——迅速性”,“运用它传播政令政策;用广播传达到人民中间去,使政府与人民联系更密切。”这个理论是解放区广播理论研究领域首次阐述关于广播特性的理论,它既有战争年代对广播服务于战争的认识,也有对于广播最重要、最一般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与后来人们阐述广播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传播迅速,对象广泛的特殊性理论相一致,为中国广播特性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9]

    (三)努力建立健全广播电台管理制度,探索规范化管理新路子

    解放区广播电台建立之初,多数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完全依靠为人民服务的朴素感情、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遵守组织纪律的自觉性、忘我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业务素质来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东北地区是全国解放区广播事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各地广播电台在工作实践中,出现过一些以思想教育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管理方式,为此,也陆续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但大多都比较简单,缺乏规范性。如延吉新华广播电台的“节目编成会”、通化新华广播电台用于交旧换新的《无线电器材领发制度》,管理设备的“无线电器材、设备登记收发簿”等。延吉新华广播电台根据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于1948年9月,制定《广播科广播实施规定》。该规定共36条,对写稿、审稿、播音、监听等项工作都做了具体规定。这部管理制度是东北解放区最早制定实施的,比较完善、全面、规范的编播工作实施办法。1948年10月,长春新华广播电台也制定了机务工作制度,为机务工作走向科学化、正规化打下了基础。[10]

    (四)首开解放区用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先河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国民党推行大汉族主义,使少数民族始终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国内几乎没有完备的少数民族电台节目。一直处于白色恐怖和争取革命胜利中的中国共产党,此前也没有专门的少数民族广播电台。吉林省新华广播电台首开先河,开设了朝鲜语广播。

    开播于1946年7月1日的延吉新华广播电台,是解放区第一家采用少数民族语言播音的广播电台。其后,其他解放区广播电台才陆续出现少数民族广播。延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后,专门开办了《朝鲜语时间》、《朝鲜语新闻》等栏目,每天朝鲜语播音达到150分钟,占全天总播音时间的28.4%。

    (五)开创了广播宣传车的有线广播新形式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收听到人民广播的声音,东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千方百计扩大收听群,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收听率和覆盖面,建立城镇有线广播就是措施之一,而广播宣传车则是有线广播的一种新形式。它把有线广播设备安装在汽车上,是一种快速、机动、灵活的广播宣传工具,也是这一时期吉林省广播传播手段上的一大创新。

    吉林市解放初期,吉林新华广播电台将一台从敌人手里缴获的美式中型卡车,改装成广播宣传车。每当接收到我军解放重要城镇的消息,马上把广播车开往吉林市的大街小巷、闹市中心,播送激动人心的胜利捷报。

    (六)坚持自力更生,大力加强广播电台的基础建设

    在技术建设方面,延吉新华广播电台、吉林新华广播电台是东北人民广播事业中成绩比较突出的电台之一。

    延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不久,感到使用一部50瓦的小功率中波发射机覆盖面太小。台长王建颖组织技术人员,并吸收留用的日籍工作人员参加,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机房扩建,增强发射功率等7项改造和扩建工程,终于将发射机功率提高到1千瓦。从此,东北大部、河北、热河、朝鲜等地都能收听到延吉台的广播。随后又将破旧的200瓦中波发射机改装成短波发射机,进一步扩大了广播覆盖面积。延吉台还自装了增音机一台,并为新华社延吉分社安装了收发报机,解决了以往通过电话线传输时,占用线路,杂音大等难题。

    吉林新华广播电台在恢复播音后,自制变压器、线圈,组装了一台300瓦中波发射机,还修好了一台美国军用高级收讯机,自制了一台充电机,为充实吉林台技术装备起到了很大作用。[11]

    广播事业建设是广播宣传的基础。吉林省新华广播电台从本省实际情况出发,创立人民广播的首家用少数民族语言播音的广播电台;利用自身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广播宣传车来扩大听众群;挖掘日伪遗留设备潜力,走出一条自力更生谋求发展的广播技术建设新路,为中国的广播事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注释:

    [1]史学界公认的解放战争时期是从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但具体到全国各地区,战争结束时间各不相同。1948年10月19日长春国民党守军分别起义和投诚后,吉林省全境解放;11月4日,辽沈战役结束,标志着东北全境解放。基于上述史实,吉林省解放战争时期的时间界定应从1945年8月至1948年10月。本文研究所指的解放战争时期以此为限。

    [2] 一般广播史研究专著认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吉林省创办的广播电台有长春、吉林、延吉、通化、临江、海龙、四平、洮南等地广播电台。本文参考当时吉林省的行政区划、各地广播电台的党政隶属关系以及广播电台的沿革变化等文献资料,认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吉林省只有长春新华广播电台、吉林新华广播电台和延吉新华广播电台三家。

    [3]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卷四十二·新闻事业志·广播电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28页。

    [4] 同上。

    [5] 梁发:《延边广播电视志》,内部资料,第1页。

    [6]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中国人民广播回忆录》(续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6年版,第175~176页。

    [7] 黑龙江日报社新闻志编辑室:《东北新闻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6~319页。

    [8] 吴少琦:《东北人民广播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9] 同上,第63~65页。

    [10] 同上,第169~171页。

    [11] 同[8],第26~27、37~38、73~74页。

    (本文编辑:刘逢亮)

    收稿日期:2007-11-07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