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中国早期交通会计学家:张心澄

    时间:2020-10-10 07:59: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张心澄(通澂或瀓)(1887~1973年),字仲倩,号冷然,男,广西省桂林市人。教授,会计学家,交通会计专家,史学(辨伪学)家。中式会计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广西省国民政府会计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

    一、个人生平简介

    张心澄,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3月6日出生于在江西南昌为官的一个尊崇儒学的书香世家,祖籍广西永福县苏桥乡。1902年,以入学考试列第8名的成绩进入北京五城中学学习不到4个月时间的英文、算学和中文等3项新学,后退学回家继续接受父亲的旧教。

    1905年,以中学堂毕业程度考入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现北京大学前身),为该馆第3年级学生。因前两级分别称甲级和乙级,故本年级称丙级。入学后主修英语,曾受业于蔡元培先生。1910年(清宣统二年)毕业,授予举人学衙(亦称商科举人学位)身份,与同学吴鼎铭签分清政府邮传部供职,“在不懂西式账记的科长指导之下,登记过一种中式账”(张心澄,1934)。实践中刻苦学习会计,很快精通会计业务。

    民国初年,进入北京政府交通部,历任北京及国民政府交通部路政局会计科副长、科长,铁路总局课员及会计司总务科长,邮政司通阜科科长,总务厅综核科科长、交通部主事及佥事。1914年(民国三年),当选为全国铁路协会候补评议员兼编辑干事。1919年,曾任戊通航业股份有限公司第2任董事会监察人。1931年,担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总务司第5科科长。次年10月至1933年12月,任国民政府交通部会计长。期间,参加由知名教授和会计师联合发起,在南京成立的中国计政学会,与杨汝梅(予戒)、陈其祥一道当选为常务理事。后因“不能化耿直孤僻素性,不善因应”(《交通会计》自序),名曰调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参事,实则卸职闲居,故回上海寓所潜心著书立说。

    1934年,应广西省当局敦聘,担任广西省国民政府会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翌年6月,会计委员会完成使命,次年离开广西,回到上海。1937年6月,广西省政府为推行超然主计制度成立会计处,复又聘为广西省国民政府会计长。1940年~1945年,兼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广西桂林分校名誉校长。1945年8月起,受聘兼任位于桂林的西南商业专科学校(1949年更名为法商学院,1950年并入广西大学)会计科主任。1949年6月,离开广西省政府会计处,到广西大学经济系任专职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担任广西大学教授。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广西大学撤消,改任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1963年12月,当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3届政协委员。

    1973年1月13日,集官员、学者、教师于一身的一代史学家和会计大师,走完了他86年朴实而壮丽的人生,远行天国。

    1988年,被《中国会计史稿(下册)》(郭道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628)收录为民国时期76位知名会计学者之一。

    2000年,作为20世纪中国会计学界名人被收入《中国会计学界百年星河图》(郭道扬,《财会通讯》2000年第1期),列入37位一星人物之中排第13。

    二、理论与中式会计改革主要贡献

    张氏作为一名学者,一生从事会计学及史学的研究工作。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擅长于结合会计实务,围绕会计基本理论、交通会计、会计改革、政府会计、会计制度与专门会计,进行学术研究,长期笔耕不辍,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与教材20余部。

    交通会计理论研究。著作包括《交通会计》(立信会计丛书,商务印书馆1934年),《铁道会计》(同前1936年);在《交通杂志》发表《交通会计之鸟瞰》(1932年第1卷第2期),《我国邮政会计制度》(1933年第1卷第4期),《电政会计改革与铁路会计改革之异趣》、《邮政会计之批评》和《邮政储金会计与邮政会计之离合》(以上1933年第2卷第1期),《铁路材料账目则例之检讨》(1934年第3卷第1期);以及《我国铁路会计之统一与批评》(《立信会计季刊》1933年第2卷第2期),《中华邮政会计制度》(同前1934年第2卷第4期)和《从会计学上观察邮政会计》(《会计杂志》1934年第3卷第5期)等。

    会计改革理论研究。主要有论文《未改良的中式簿记备具已进化的西式簿记的优点》(《会计杂志》1934年第3卷第4期),《对于改良中式簿记之管见》(《立信会计季刊》1934年第5期),《四柱结算表与铁路总原簿之异同》(同前第6期)等。

    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其成果主要包括《如何能得会计的效果》(1939年12月30日广西大学讲演稿),《会计服务之观感》(《服务》1940年第3卷第5、6期),《会计革命与建设》(《建设研究》1940年第4卷第6期),《会计革命与建设》(同前1941年第4卷第6期),《借方贷方为法定通用名称》(《会计丛报》1940年12月第26期),《岁计会计与地方自治之关系》(《行政训练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会计削繁论感言》(《工商经济》1947年第1卷第6期),以及《会计精神总动员》和《半独立性的会计》等。

    政府及专门会计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论文《会计制度介绍》(《会计季刊》1935年1卷第2期),《浙江县会计制度及批评》(同前1936年第2卷第4期),《评中国政府会计论》(《会计杂志》1936年第7卷第4期),《吾国会计史第1页之研究》(同前1936年第7卷第2期),《政府总会计之研究》(《立信会计季刊》1940年第11期),《广西执行会计制度之检讨与展望》(《建设研究》1939年第2卷第1期);以及《公库法最重要之点》、《实行公库法之利益》、《资力负担之研究》、《县会计问题宣言》、《依法制可打倒慢账》和《总决算与总报告区别之我见》等;著作有《周礼财计制度》(丛书,《桂岭会计丛刊》1939年)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51年出版《银行新会计教程》与《会计制度及设计》等。

    先生的学术成果,不仅会计论著精彩,史学论著也毫不逊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春秋国际公法》(1924年)、《帝国主义者在华航业发展史》(日新舆地学社1930年)和《中国现代交通史》(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1年)等。

    更令人称赞的是,其“惊世之作”《伪书通考》,1939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是一本集古今考辨伪书之大成的带有工具性色彩的辨伪学著作,是一部让先生成为与梁启超齐名的辨伪学家的扛鼎之作,是一部充分展示先生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扎实的国文功底的史学巨著。

    从张氏的研究领域及学术成果,可见作为一名集官员、学者于一身的史学家、会计学家,其知识之广博,笔耕之勤勉。

    在张氏众多的会计论著中,值得人们认真研究与细心品味的著作要数《交通会计》、《铁路会计》和《周礼财计制度》,论文则是《对于改良中式簿记之管见》和《四柱结算表与铁路总原簿之异同》。下面以《交通会计》与《对于改良中式簿记之管见》为代表,介绍先生的会计理论贡献及会计改革思想。

    《交通会计》以“路电邮航”四政会计为研究对象,全面而详细地论述了交通各业会计的历史沿革、基本理论和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全书共分通论、邮政会计、邮政储汇会计、电政会计和航业会计5编,设34章、145节及附录,并有陈序(陈其采,1880~1954年,银行家,曾任国民政府主计长)、叶序(叶恭绰,1881~1968年,著名词学家)、杨(予戒)序、潘(序伦)序和自序。其各篇章内容如下。(1)第1编通论,共分6章。第1章交通会计之范围及类别;第2章交通会计之沿革:清代,民国旧交通部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第3章交通会计之背景:总况,铁路会计,邮政会计,邮政储汇会计,电政会计和航业会计;第4章交通会计之地位及与他机关之关系:在交通事业中及在国家财政系统中之地位,与财政部、主计处和审计部关系;第5章交通会计之主管机关:会计长办公处,部内与会计有关之机关,部辖机关和查账员;第6章各机关收支款项之处理:收入之报解和支出之请领;附录交通会计所负之使命。(2)第2编邮政会计,共分9章。第1章邮政会计沿革:会计的改革与主管部的监督;第2章邮政局机关;第3章会计通则:会计之类别及关联,邮政与储汇之划分及关系,薄记之类别及登记,会计科目,收支及概算,产业及折旧,资本金,协款及解款,邮票及汇兑印纸,邮政出版物;第4章属局会计:邮寄代办所,未办汇兑之3等局,办理汇兑之3等局及2等局和1等局;第5~9章,分别从账目分类、登账、试算、结账和报告等方面,介绍管理局会计、供应处会计、联合会计处会计和邮政全体会计的处理方法。(3)第3编邮政储汇会计,共分8章。第1章沿革:会计与监察;第2章机关:总局,分局,联合会计处与监察委员会;第3~8章,分别从会计办法、簿记组织、登账、结账和报告等方面,介绍总局、管理局、邮局、联合会计处和全体会计的会计处理方法。(4)第4编电政会计,共分6章。第1章沿革:清代,民国旧交通部时期和国民政府交通部时期;第2章机关:部内机关,部外机关和电款稽核委员;第3章会计通则:会计规制,会计科目,预算,审核,划拨款项,交代,折旧和决算;第4至6章,分别按会计处理程序介绍总会计、分会计及附属会计、材料会计的处理方法。(5)第5编航业会计,共分5章。第1章沿革:旧会计制度和会计之改良;第2章机关:会计科,监事会,理事会和分局;第3~5章,分别按会计办法、会计科目、簿记组织、登账、结账和报告,介绍总局会计、分局会计和货栈会计的会计处理。

    《交通会计》为我国第1本交通会计专业著述,对交通会计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一是开创我国交通会计之先河。先生在编著此书时,正值民国政府对铁路会计、邮政会计及国营航业会计进行了改革,电政会计也正在改革之时。世面上仅有铁路会计制度汇编,而无其他交通会计制度,更无交通会计专书。此书的出版问世填补了我国交通会计的空白,为我国交通会计学创立,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发挥了奠基石的作用。

    二是集“路电邮航”四政会计之大成。该书从行业角度上划分,包括邮政会计、邮政储汇会计、电政会计和航业会计;从所含内容划分,既有交通会计通论、交通各业沿革等理论问题,更有交通各业的会计处理等实务问题。不愧为专述交通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一部宏篇巨著。所以,《杨序》称,“此书于交通会计之全体与夫邮政会计邮政储蓄会计电政会计航业会计,均能穷其原委,明其索统,示其法则,举其程式,且佐以图表,附以论文。吾人曩所不易知者,可今一览了然。”

    三是会计著作中率先提出内部牵制制度。张氏认为,要改良电政会计,完善会计事务机关组织制度,明确相应人员的职责非常必要。为此,必须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在书中提出了不相容职务分离、会计主管人员委派制等一系列内部牵制思想。如会计主管人员不得经手现金,但应有检查现金的权利;出纳经手现金,但收入支出必须以长官和会计主管人员同时签署的凭证为依据等。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在当时的中国,只有少数审计教材讨论内部牵制制度,如吴应图著《审计学》(1927年)、钱素君著《查账法》(1935年)、潘序伦和顾询著《审计学》(1936年)等;会计著作中专述内部牵制制度者,先生实属第1人。

    此外,先生还就邮政会计的单式与复式兼用的记账方法、试算表的特点、损益计算、折旧会计,电政会计的账簿组织和记账方法,以及航业会计账簿组织体系与成本核算的特点等问题阐述了独特的见解。

    张先生不仅是交通会计专家,而且是一位中式会计改革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者。其会计改革思想经历了由赞美中式簿记改良到坚持中式会计改革的过程。1934年,在徐永祚先生推行中式簿记改良初期,张氏在《未改良的中式簿记备具已进化的西式簿记的优点》一文中,对中式簿记的组织多有赞美。后于《对于改良中式簿记之管见》一文中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其称,“前所赞美者只其组织,今研究之结果,以为其组织虽善,而其根本法则尚有改革之必要”。“我国簿记宜根本改革以应世界潮流。”并进一步坦言自己不是改良中式簿记的信徒,但也不反对改良,而且在很多地方给予充分肯定。

    张师对中式簿记与西式簿记进行认真研究后指出,改良中式簿记“大都系采西式之长,补中式之短,可谓与西式同一趋向”;中式簿记与西式簿记的区别,“不过直式与横写,华文与西文,收付与借贷而已”,改革中式会计,应当从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先生的中式会计改革研究也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关于直式与横写、华文与西文。从实际出发,经再三比较,认为用阿拉伯数字最为便利,但应用于直式中始终觉得不伦不类,不如痛快改用横式书写阿拉伯字,既方便快捷,又整齐明晰。而且,推行阿拉伯数字和横写,能促进我国笔墨纸张文具生产业的发展。

    二是关于收付与借贷。先生从哲学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分析入手,来论证与支持借贷理论。其认为,中式簿记并不是纯粹主观的,但文字上理论上不一贯;改良的中式簿记是纯粹主观的,但理论上欠圆满;西式簿记并非纯粹客观的,可由客观主观组成。一个交易的发生必须有两方面,否则不能成立,即有主必有客,有客必有主,也就是有借必有贷,有贷必有借,这就是西式复式簿记法。

    三是四柱结算表与铁路总原簿的异同。张先生在《四柱结算表与铁路总原簿之异同》一文中,从铁路会计的角度,研究和比较了四柱结算表与铁路总原簿的异同,对徐永祚先生主张的四柱结算法做出了客观地评价。

    三、实务主要贡献

    张先生是一位以英语为第一专业,“在清末时可能是从基层学徒出身的,后来自学”(汪一凡,2008)成长起来的会计专家,曾先后供职于清政府邮传部、北京与国民政府交通部路政局、铁路会计司和邮政司,以及广西省国民政府会计处,长期从事会计管理与会计部门的领导工作,官至国民政府交通部会计长和广西省会计长。虽然所掌握的一手资料有限,难以直接评述其会计实务业绩;但可以从以下“间接”资料中看出先生在民国时期对我国会计实务的贡献。

    一是在担任国民政府交通部会计负责人期间,对交通部会计制度建设功不可没。潘序伦先生在张氏《交通会计》序言中所说,“张君仲倩,服务于交通部,先后凡20年,屡参会计设计之役,掌稽核整理之事。对于路电邮航各种会计之因革利弊,莫不洞若观火,了如指掌。前年奉交通部会计长之节命,首即着手于电政会计之革新,今夏电政会计制度,已经政府修订颁行,此后我国交通会计大体上已臻完备之域,惟是交通会计之原理实务至为繁啧。”另外,先生于1934年分别在《交通杂志》与《立信会计季刊》上发表《我国邮政会计制度》和《中华邮政会计制度》,解读邮政会计制度。可见,1930年代早期,先生在交通部工作期间,多次参与会计制度设计,负责会计稽核与会计管理,主持电政会计制度和邮政会计制度改革,对完善交通会计制度,规范会计管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是在担任国民政府广西省会计长期间,其会计实务业绩,可谓可圈可点。首先,可看1939年12月1日《会计通讯》第1卷第8期“编后”对先生的评价:“广西省政府会计长张心澄先生……所创立的会计主义指示了一般会计人员工作的方针,我想一定得到许多读者的拥护和信仰,假如能普遍加以提倡实行,彻底的会计精神总动员起来,对于抗战建国的贡献,厥切甚伟了。张先生不独是一位学识深邃的会计理论家,而且是一位经验宏富的会计实行家。”其次,可以先生在祭蔡(元培)公文《弔蔡公孑民文》中所作的自我评价为证。他说:“为会计救国之论,以不要钱、不作弊、不怕苦之三不主义,打倒混账、打倒乱账、打倒慢账之三打倒主义,会计公有、会计公正、会计公开之三公主义,领导广西全省会计人员,是皆所以发扬公之志,盖公之精神感召于澄者至为深刻也。澄不敏,受公教之日浅,犹若是,…”。最后,还可以从谢允庄先生在《广西省县地方总会计制度之研究》(《会计季刊》,1936年第2卷第2期)中对先生制订和推行县地方总会计制度的赞扬得到证明。谢氏曰:“然欲求其简单而不失完密性质,可以适合于本省会计环境,能推行而得良好成绩者,在近日所见各县政府会计制度中除广西省县地方总会计制度以外,尚不多见也”。

    三是在实务工作中颇有创意的推行“就地视察”制度。先生在《就地视察》一文中提及:“在广西省政府于视察,早感需要,既不能设视察员,而专员二人不敷分配,其补救方法,则有就地视察之制。吾人尝闻就地审计之名,今在会计方面,复有就地视察之名词焉。所谓就地视察者,随时指派本地某一机关之主办会计人员,视察该某某机关之会计,或该地邻近各某某机关之会计是也。就地视察,其利有三如下…广西省之就地视察,已行之数年,结果尚属良佳。”

    四、教育主要贡献

    张先生既是会计理论家、会计实务专家,又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会计教育家。在担任广西省会计长期间,高度重视会计教育,亲自培养会计人员,兼任会计系主任,倡导广西大学开办会计专科教育,创办会计杂志。

    一是培训会计人才,倡导开办会计专科教育。1930年代,先生倡导成立广西会计人员训练所,亲任所长。训练所先培训在职人员,由各机关保送人员,专修簿记学;后发展为专招有志于会计的青年男生,全日上课,除训练簿记、会计学科外,还兼修珠算、公文等科目。先后为当地培养初中级会计人才千余人。与此同时,先生在会计工作和办学实践中,觉查到单靠“训练所”培养中初级会计人才难以满足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把人才培养层次向更高一级提升。为此,特向广西省政府提出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建议,得到采纳。1938年,广西省政府命省立广西大学开设会计专科,开创广西省自行培养高级会计人才之举。

    二是兼任会计主任,致力西南商专会计教育。1940年代中期起,先生受聘兼任西南商业专科学校会计系主任,主持会计系教学与学科建设,培养青年教师,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会计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是提倡校企合作,确立就业导向人才观念。1939年12月30日,先生在广西大学所作一篇题为《如何能得会计的效果》的演讲中阐述了“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点。先生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用人单位和学校双方要加强联络。这种联络并不是要用人单位干预学校办学的事,也不只是用人单位的人员到学校兼课。而是要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等方面加强联系。并进一步指出,广西大学是造就会计人员的单位,会计处是使用会计人员的单位,这好比“推销处和制造厂一样,两面应当互相接洽,看什么样的货品合用销场好,就制造什么样的货品,以免造出来的货不能销,要用的货又没有供给,致需要供给不相应。……就是免得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四是创办会计丛报,宣传普及会计理论知识。1939年,先生以广西会计人员养成所和训练所名义主持编辑,后改由广西省会计处主编《会计丛报》,到1946年停办,历时8载,共52期,刊登了一大批颇有学术影响和理论价值的会计学术论文,对宣传会计政策、传播会计理论、普及会计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心澄,元培门下出高徒,清末商科之学衙;民国知名会计家,会计内控第1人,交通会计始奠基,中式会计倡改革;“三公主义”“三打倒”省府会计第1长。

    参考文献:

    [1]许勇:《铁路会计专家——张心澄》,《书香馆刊》2007年第10期。

    (编辑余俊娟)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学家 会计 交通 张心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