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大理周城白族文化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时间:2020-11-24 08:05: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周城作为大理市白族文化特色村,以扎染业为主导,以旅游业、服装加工业等为联动的白族文化产业群发展迅速,正在成为大理市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对白族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对周城白族文化产业的产业模式、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总结“周城产业模式”,促进周城及大理白族地区文化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完善白族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周城;白族文化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周城产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131-02

    一、白族文化产业成为周城经济增长点的必然性

    当今全球,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导产业及经济增长点。它在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强化国家和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加速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上的作用强大。其中文化产业对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替代和联动效应上。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只有一个地区的产业要素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获得了合理配置,才能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综合生产率的提高,也才能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大理是滇西重要的白族文化旅游区。白族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民俗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单纯依靠第一、二产业难以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白族文化资源,借助地域优势和旅游平台,走民俗文化旅游的道路成为产业首选。周城是全国最大的白族自然村,人口1万多,99%是白族。西靠苍山,东临洱海,自然条件好,交通优势明显,有“白族民俗活化石”的美称,是中国著名的“扎染之乡”,村民经济意识强,具有良好的经济、产业和广泛地群众参与基础。另外,在旅游业和扎染业的带动下,旅游餐饮、白族服装加工业等产业发展迅速。作为大理白族文化产业试点村,大理州市政府给予了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到目前,周城形成了独特的周城文化产业模式,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也达到了一定高度,文化产业成为周城经济的增长点成为必然。

    二、周城白族文化产业结构和发展现状

    (一)扎染业

    扎染业是周城的支柱型文化产业。周城人多地少,自古就有染织传统。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历经农民散户自发、村办企业带动、个体精英主导、垄断竞争等四个发展阶段。开始仅能供应本地市场,后建立周城扎染厂,拓展了欧美、日本等海外市场,产量和质量获得较大提升。90年代中期,实行扎花到户,社区参与面迅速扩大。解决了村内外近3万人的就业问题,每年扎花费达780多万人民币,村民由此致富。每年扎染制品出口创汇200万美元,占周城社会经济总收入的48.9%。周城村人均年收入从1999年的2000元增至2011年的7000多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扎染之乡”。巨大的经济增值促使周城劳动力从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1990年前农业劳动力占70%,到2000年下降到10%。周城本土个体扎染商迅速成长,逐渐成为了周城扎染的产销主体,“个体经营+农户”模式也成为了扎染产业的稳定模式。现在形成了17户扎染大户、40多家中小户的扎染个体产业群。扎染成为了周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但是,由于手工艺品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缺乏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带动,使得周城扎染后劲不足。加上行管缺失,人才缺乏,技术垄断,滥用染料,乱排乱放等问题,制约了周城扎染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文化旅游业

    作为大理白族文化旅游片区的核心区,周城现有人文自然景区7处。周城在宗教、建筑、服饰、餐饮、民俗等白族传统文化上具有较强代表性。包括有蝴蝶泉、本主节、2500多座白族传统院落、白族传统大本曲、白族手工艺扎染制品、白族特色饮食等。另外,周城独特的区位使得它成为了“大理一日游”水陆交接点,是众多旅游团队的必经之地,大量游客的到来极大地刺激了旅游餐饮业和旅游购物业的发展。2000年,周城商贸旅游一条建成把周城村、蝴蝶泉公园和桃源码头连成一片。目前己有240户村民在此进行旅游商业服务,226户经营民族工艺旅游产品,53户从事餐饮接待,有5户投资兴建了宾馆客栈,还有70多户开办绣花作坊,有5400人从事扎染旅游产品的加工。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9890万元,其中旅游商饮服务收入16371万元,占总收入的54.77%,人均纯收入5135元,总收入和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分别增长165倍和51倍。2006~2012年,周城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年均超过170万人次,旅游社会收益逐年递增,产业开发潜力巨大。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但是资金缺乏、旅游硬件设施不足、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服务质量低也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餐饮业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周城餐饮业的发展迅速。1981年,周城仅有一家集食宿停车于一身的周城饮食服务公司,接待能力非常有限。1995年,蝴蝶泉宾馆建成开业,成为周城旅游餐饮接待的中坚力量。后村内商贸旅游街建成,成为了周城扎染旅游商品加工销售的核心地带,吸引了白族旅游餐饮业的集聚。聚集在此的白族饭店共有23家,其中大型饭店7家,主要进行旅游团队餐饮接待。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散客停留用餐。大部分餐厅为白族民居式建筑,后院进行餐饮接待,临街铺面销售扎染、白族服装、玉器等旅游产品。由此形成周城旅游餐饮业集餐饮、参观、购物于一身的营销模式,很受游客欢迎。根据接待规模,各饭店的年收入从3~20万元不等。再加上其它文化产业的经营,每年能吸纳本地及邻村劳动力近千人,周城很多人迅速致富。2007~2011年,周城旅游餐饮接待达年均160万人次,经济收入年均近千万元。三道茶、八大碗等白族传统名食也得到恢复和传承。文化内涵丰富的周城旅游餐饮业为周城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因利润空间大,部分村民从扎染转行经营餐饮业,村民受益颇丰。目前,餐饮业存在恶性竞争导致接待质量下降和卫生问题,监管和引导作用难以正常发挥。

    (四)服装加工业

    白族服装加工业发展迅速。周城白族服装色彩艳丽,极具民族特色,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创业者均为周城本地从事扎染业的村民。服装生产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户综合经营,包括产供销一体化制作;一种是中小户绣片单品分散加工。完全采用绣花机机械化规模生产。产品以少数民族舞台装为主,批发兼零售,不接待旅游团队。场地主要集中在旅游商贸街南段,临街两层楼的铺面,楼下销售,楼上和院子中进行加工。消费对象为大理州州内外宾馆、饭店、旅游景区、歌舞剧团以及旅游服务人员,每年从服装加工上周城都能获利数百万美元。服装加工对周城白族经济发展的次级带动非常明显。不仅解决了村内近千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加速了白族刺绣业的复兴。目前服装加工最大的障碍是资金、人才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三、问题和结论

    综上所述,可将周城村文化产业及产业结构模式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平台、一个龙头、,三条延伸线”的“周城模式”。即以解决农民问题为中心,以农民增收和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基本切入点,以文化民俗旅游业为平台,以扎染产业为龙头,稳步发展旅游餐饮业和民族服装加工业、积极恢复并发展白族传统刺绣业、大力发展以婚俗为主导的参与性白族民俗旅游及其联带产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其实就是一个资源合理配置和对传统产业模式创新的问题,只有发挥当地优势,以群众需求为前提,在项目选择和就业方面实现社区参与和利益最大化,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也才能实现文化资源到资本的彻底转化,产业结构也才能获得完善和优化。可以说,目前周城村以文化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其在大理地区的产业示范和带动性已经显现,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对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成功的。

    但也要看到,周城全村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工业化程度低、内部结构不合理、经营模式单一的状况。同时,政府管理职能不到位,产业缺乏发展前瞻性,强势主体诞生困难,行业垄断、恶性竞争等问题仍然存在。还有,人才、资金缺乏,产品质量低,缺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普遍存在,周城尚不能摆脱民俗旅游产品“初级代工厂”的境地。所以,要实现周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就必须解决好以上的问题。

    周城村文化产业发展实践证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要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实现产业类型的创新和优选,借助龙头和支柱产业的产业联动正效应,以特色高质符合大众需求的特色文化产品占领市场,同时善用旅游业这个“加速器”才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获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尚伟,温洪泉.文化产业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11-112、124、126.

    [2] 李剑.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05,(3):178-179.

    [3] 刘振萌.云南区域开发与布局研究[M].云南科技出版社,1993.

    [4] 武友德,潘玉君.区域经济学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0-27.

    [5] 王妍.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成果之一[09C0163]。

    作者简介:刘文颖,女,大理学院政法与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区域经济开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白族 大理 产业发展 结构优化 产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