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全球化与东西方世界主义

    时间:2021-01-20 07:52: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从当今全球化趋向的视角,通过东西方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着重考察中国古典世界主义的演变模式。本文首先对西方世界主义进行了历史的回顧,简述了康德和哈贝马斯关于世界主义理论的革命,并对西方世界主义加以现代解读;揭示了西方世界主义的六大转型模式:一、从自然到人造;二、从神学到世俗;三、从目的论到义务论;四、从民族主义到反民族主义;五、从制度性(或宪政主义)到个体性;六、从哲学到政治。本文评判了中国近现代有关世界主义的论争,特别审思了康有为与梁启超的世界主义以及孙中山对世界主义的批判;并对中国当代的“新天下主义”加以阐析。本文指出由于儒家政治观与伦理观对世界的看法,决定了其建立在道德、仪礼以及高度世俗文化美学构架上的普遍权威。中国传统思想家试图通过地域学、玄学、伦理学、美学以及中国式“乌托邦”空想主义来结合普世主义与世界主义。中国传统世界主义表现为:一、通过一定本体论和宇宙论的想象力所产生的超自然与超人类的观念;二、通过地理环境所产生的自然存在的观念;三、通过集权统治所产生的掌控整个社会和所有土地的观念;四、通过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净化和自我改造所产生的道德,伦理价值和空想的观念;五、通过对比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低劣性”所产生的文化与文明“优越性”的观念。

    关键词:全球化  世界主义  普世主义  新天下主义  东西方世界主义比较

    作者丁子江,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美国加州 波莫纳 91768)。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各国人民、公司和政府之间相互作用和融合的过程;它是由国际贸易和投资所驱动的、以信息技术为辅助的动态过程。这一进程对环境、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繁荣以及世界各地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影响。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人与人之间思想、文化互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社会、文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但国际冲突也是全球化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政治学家戴维·赫尔德(David Held)等人声称:“在简明意义上,全球化指的是全球相互联系的扩展、深化和加速,但这种界定需要进一步加以阐述。……全球化可以与地方、国家和区域连续一致。在这种连续性的一端有着在地方和国家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社会与经济关系和网络;另一端则有着在更广泛区域和全球互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和经济关系和网络。全球化指的是某种时空变化的过程,它通过跨越区域和各大洲组合和扩大人类活动,来支持人类事务组织的变革。如果不涉及这种扩张的空间连接,就不能明确或连贯地表述这一术语。……全球化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必须捕捉以下每一元素:延展度(拉伸性),强度,速度和冲击度等。”

    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审视国家、团体或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在全球化的社会中达到道德、文化、经济和政治统一。有学者认为,世界主义可看作为全球化的规范;而全球化则强化了世界主义的推广。自冷战结束和全球化的出现以来,对世界主义及其全球公正和公民意识等问题的兴趣一直在上升。虽然世界主义不是新鲜事,但很容易看出为什么它抓住了冷战后的注意力。世界主义是一个常被用来形容世界公民的术语:一个开明的人相信他或她属于一个共同的人性或世界秩序,而不是一组特定的习俗或传统。对全球化和世界主义的表述在各种文献中大相径庭。从流动性与包含性角度看,这两者与政治和移民的关系也在不同来源中得到不同的对待。然而它们之间既有连续性,又有分离性。世界主义表现为多元化、多维度和多层面的。世界主义有不同种类,“世界主义已显示了人类千年的道德态度、政治生活、哲学思想和宗教愿望。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版本”。“世界主义这个词意味着世界本身可以被视为政治共同体。然而,这个理想充满了矛盾。”通过国际化,我们能够核实并证明全球正义和普遍正义之间的关系。现实世界中似乎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正义的价值观。不过若要实现普世的理想,我们首先面临文化语言的翻译性问题。全球正义(global justice),世界主义和普世主义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转化。

    以前被民族国家边界所束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正在日益全球化。政客,民间社会人士及其他社会角色纷纷参与有关全球化问题的公开辩论。这些争论是否会分裂取决于它们在何种程度上成为意识形态的基础。一些学者将全球主义者同国家主义者之间以及普遍主义者、同情境主义者之间的哲学辩论,作为在公共领域活跃人士可借鉴的原材料。在此基础上,有学者确定了四个可能提供这种意识形态基础的主要焦点:边界渗透性、各级权威的分配、社区的规范尊严、以及判定的方式。这四部分的一个理想组合可被标记为世界主义,即全球主义和普遍主义(universalism)论点的结合;而另一种社区主义(communitarianism)则结合了国家主义和情境主义的论点。在公共辩论中,这两种理想类型愈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征,关于全球化的辩论就愈演愈烈地产生一种新的分裂。当然,也有学者揭示,世界性的全球化在当前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获得了新的活力,这使得民族主义观念变得落后。然而,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对立中存在三个基本的误解:一、认为民族主义与社会经济“基础”有关,因此全球化经济必须努力实现使国家和民族主义过时的社会全球化;二、认为文化适应,即文化形式日益标准化,必然会自动转化为少数民族主义的同化;三、认为全球大都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应该或应该瞄准的理想。全球化的到来促使学者和国际大都会研究者重新认识民主,公民身份和政治共同体,因为“公民理想与最初发展的主权民族国家发生冲突”,故不再能够应对全球化的压力;人们必须改变这样的民主观念,以便在这个全球化时代继续发挥作用。在大都会研究者的挑战下,那些民主理论家被迫重构民主和公民身份,因为国家社会失去了重要性。不过,世界主义理论家在全球化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他们自己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东西方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着重考察中国古典世界主义的演变模式。

    相关热词搜索: 世界主义 东西方 化与 全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