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历史复习中的隐形知识点

    时间:2021-01-21 07:56: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隐形知识,是指潜藏于历史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而在高考中又经常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为此,我们要注意隐形知识点的挖掘和整理。

    一、 前言中的隐形知识

    这些知识散落于历史各册教材的前言、导语、学习建议或课前提示之中,一般以揭示历史规律为主,也包含价值观引领和学法指导等方面。

    如 “注意政治历史中的经济和文化背景,并注意把中国置于世界政治历史发展的大坐标中。”“经济史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人类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而反映出来的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与各个不同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方式的发展变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不同的发展线索。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

    “结合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特点,从地理、历史、政治等多学科综合的角度,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本质虽然没有改变,但其运行机制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得到调整。” “学习思想文化,应该联系政治史和经济史的相关内容,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 插图中的隐形知识

    一般的历史课本中都选编了大量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的范围很广,有地图、图表、画像、文物图、漫画、照片等。“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但表象背后所隐含的知识也容易被我们所忽略。

    如《秦阳陵虎符图》就依附了众多的隐形知识:从虎符的铭文含义可以了解秦朝的政治、军事制度;从虎符的原料和制作可以了解当时的冶炼技术和生产水平;从刻在虎符上的文字可以了解当时的文字水平和篆刻艺术;从虎符的造型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文化观念。“明治维新”这一课提供了“鹿鸣馆的交际舞会图”,图片隐含地告我们“日本政府不但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学习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服饰和生活习惯也开始欧化。”

    “湖北军政府旧址”图隐含了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时的旗帜“十八星旗”,寓意“在关内的十八个省份中恢复汉人的主权”,体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当时有人据此认为“十八星旗”是大汉族主义的旗帜,后被五色旗取代。“面额壹圆的法币”图,图中信息“中华民国十七年印”提醒我们要掌握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纪年法”。《12英尺的战利品》提醒人类思考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浪漫主义美术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是以法国七月革命为背景的。

    历史地图上隐形的知识点则更多。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时叫东京;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由《元朝行省图》可知,元帝国地方行政设置在行省之外,还有“腹里”和宣政院辖地。“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古希腊地图呈现出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三、 注释中的隐形知识

    注释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说明,一些出人意料的考题往往依托于注释,在复习时也不能忽视。如“榷场”,“榷”是专卖的意思,“榷场”是指中国辽、宋、西夏、金政权在各接界地点设置的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绥远的作用;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瓦肆”,又称“瓦舍”“瓦子”,取名“瓦舍”,是勾画其特征,与建筑无关,时人也称“勾栏”,是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形成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坊市制”是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从西周到唐代,城市建置的格局一直是市(商业区)与坊(住宅区)分设,市内不住家,坊内不设店肆,市门朝开夕闭,交易聚散有时。坊市制是适应统治阶级为维持封建秩序的稳定而形成起来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较低。

    四、 文字中的隐形知识

    有些知识,隐形于文字表述之中。如唐诗中的繁华喧闹与宋词中的幽冷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形成这一反差的原因中隐含了社会变迁以及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清王朝亡于何年?答辛亥年或1912年都对,因为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时,还是辛亥年的腊月二十五日。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但直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才基本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这一经济体系实际上是由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两部分构成的。

    “明清之际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工商皆本”,这一思想正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这里隐含了应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变革有其深刻的物质根源等,去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生活。“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则隐含了“史学范式的运用”和对“近代化内涵的理解”。包括革命史范式、近代化范式、全球史范式、文明史范式、社会史范式在内的多重史学范式的运用,拓宽了考察历史的视角。

    五、 概念中的隐形知识

    历史概念总是和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一些重要的知识隐形于概念之中,因此要注意其内涵的准确和外延的完整。为了复习的方便,可以把历史概念大致分为两类:较小的概念和较大的概念,较小的、具体的概念一般都集中在教科书的某一节里,如“中体西用”“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五年计划”“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垄断组织”“大萧条”“福利国家”“新经济”等;较大的概念比较复杂,往往分散于教科书的许多章节里,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世界政治格局”等。

    有些历史概念具有综合性,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历史概念涉及政治、经济、民族等领域的知识。从政治上讲,是封建制度建立的过程;从经济上讲,是封建化的过程;从民族关系上讲,是民族融合的过程。要真正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就需要将政治制度、生产关系、民族关系这三方面的隐形知识给“曝光”。

    有些历史概念具有相对性,如在手工工场时代,“工人”不是机器工厂的工人,不能解释为工人阶级;“工商业资产阶级”中的“工”指手工工场主,而非工业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而产生的。农业资产阶级、金融商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垄断资产阶级都属于资产阶级范畴,但其产生的时代、经济地位等又有明显的不同。

    六、 附录中的隐形知识

    有一部分隐形知识隐蔽于教材附录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之中。

    首先,要注意那些“正文未讲,或讲而未明,或文表相左”的知识点。如春秋末期,人们已经能制造钢剑;元朝,中书省设立,替代三省;隋朝,三教合一;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1500年左右,欧洲开始进入近代;1969年,互联网产生等等。

    其次,要综合、对比看附录。如魏晋时期就要寻找“年表”中与之有关联的南方经济开发、北方民族大融合、国家分裂中孕育统一的因素等史实。明清时期则应从世界史的角度,对比看同一时期“年表”所列举的东西方史实。

    第三,看“年表”还要注意历史时期的划分。例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历史阶段,又可以分为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小的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可以分为过渡时期、全面建设时期、“文革”、徘徊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归类和整理,我们发现历史隐形知识是非常宽泛的,有史实、有观点、有理论、有方法,在复习中要根据重点知识的分布逐一排查隐形知识点。

    【创新演练】

    1. 2011年3月,在两会闭幕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这一思想的核心是 ()

    A. 勤政为民B. 交流合作

    C. 轻徭薄赋D. 经世致用

    2. 照片《民国奇观:拎着麻袋领工资》反映了近代某一时期工人领工资的情景,下列对这一情景的解释不准确的是 ()

    A. 照片应拍摄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B. 照片反映了国民政府关注民生的事实

    C. 恶性通货膨胀政策造成了这一奇观

    D. 照片真实反映了当时严峻的经济状况

    3. 2011年3月初,中国政府从局势动荡的利比亚共撤出35860名同胞,创造了海外公民撤离行动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一行动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方面是 ()

    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C.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4. 一位意大利的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快乐!”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 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是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而发

    ② 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具有进步和侵略的双重性

    ③ 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意大利的民族意识觉醒

    ④ 拿破仑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5. 罗斯福曾说:“胡佛总统没有骨气,只知用麦克阿瑟(即后来成名的麦克阿瑟将军)来指挥兵士驱散、压制贫民;他如果聪明,便会用咖啡与三明治来平息怒潮。”对此,罗斯福在新政中的“聪明之举”是 ()

    A.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 削弱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D. 加强救济、兴办公共工程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1年2月,日本公布了2010年经济数据,其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日本在美国、中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这也是1968年以来,日本经济首次退居世界第三。……中国已于2010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而现在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工厂。

    ——据韩国《东亚日报》整理

    材料二大部分中国工厂基本上是仿制或为别人代理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产品开发能力低下,基本以仿制为主,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

    ——新华网《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

    请回答:

    (1) 在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分歧?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A材料出自《左传纪事本末》卷四十四《子产相郑》,意思是从政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下种以后,刮风下雨,阴天阳时,无不上心。

    2. B

    3. C这次撤离行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党和政府牵挂在利比亚同胞的安危,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4. C材料前面一层意思表明了拿破仑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后一层意思表明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选项④虽然正确分析了拿破仑战争的积极意义,但与材料无关。

    5. D“咖啡”“三明治”寓意给民众以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6. (1) 材料一,《东亚日报》认为中国是“世界工厂”;材料二,日本商人认为不是。理由:材料一认为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出口大国;材料二认为中国技术受制于人,产品开发能力低下,工厂以仿制和为别人代理生产为主。

    (2) 中国不是“世界工厂”。理由:中国还不具备“世界工厂”的基本条件,如工业品的产量、质量和出口贸易要在世界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工业生产的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等。

    相关热词搜索: 知识点 隐形 复习 历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