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静乐阳光

    时间:2021-01-21 08:03: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引子永远的镜头

    之一:1922年。盛夏。静乐大山里。

    清末秀才李肇基带领工人伐木,斧斫声回荡山林。之后,他又把自家的5垧地当掉,将当下的1000块大洋,全部用于修建学校。在村里创办静乐第一所初级中学。

    之二:1952年。深秋。静乐县城大街上。

    黄叶飞舞。静乐中学校长苏化南,在县里的各个机关单位奔走。从1952年到1960年,苏化南经过8年努力,使学校面貌一新,由3个班,100多名学生,增加到24个班,1000多名学生。

    之三:1983年。深冬。静乐某单位。

    30多名老红军、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老知识分子,聚集在一起,签下自己的名字,自发成立了“静乐县集资办学董事会”。董事会由一名董事长、8名副董事长和30名董事组成,向社会发出集资办学《吁请信》。

    之四:1995年。初春。静乐希望工程办公室。

    一封来信让人热泪盈眶。信是一位生者替一位死者写的,继续死者未竟的事业,救助静乐一名失学儿童。信没有落款,生者和死者只留下“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

    之五:1995年。初夏。北京音乐厅。

    一场“为了爱乐希望小学”募捐义演音乐会正在举行。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大提琴家司徒志文、二胡演奏家宋飞、钢琴家鲍惠荞,以及著名演员袁晨野、黄越峰、王蕾等300多人参加了义演。由俄罗斯著名指挥家雷洛夫指挥。10.8666万元票房收入,全部捐给静乐,建起全国第一座“爱乐希望小学”。

    之六:1996年。初春。静乐史家沟村。

    春寒料峭。十里八乡的乡亲赶来,近3000人为“人民的好教师”赵明厚送殡。哀乐低回,哭泣声不断。

    之七:2006年。深冬。静乐康家会中学。

    “健康进万家•一颗鸡蛋工程”启动仪式,在冰天雪地中举行。为了让农村住校的孩子,每人每天吃上一颗鸡蛋,参加启动仪式的干部、群众、师生排起长队,捐款捐物。一上午捐款40800元,捐鸡蛋200斤。著名美声歌唱家,“健康进万家”活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曹怡然,为大家演唱了《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请你轻轻告诉我

    只要我能够,只要我拥有

    什么都愿为你去做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想到以后你就说

    愿为你付出,愿为你受苦

    我会为此感到很快乐

    ……

    第一章先从“静地乐土”说起

    朋友的58盏老油灯

    2009年3月1日,接受《静乐阳光》的创作任务后,我收拾行装,准备前往静乐采访。可是我不知道咋去,坐大巴,还是找辆车?因为从太原到静乐,走最近的康西路,也得两三个小时。康西路北起静乐康家会,南至太原西村,走的大多是深山老沟,如遇堵车,一困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如果走原太高速,先到忻州,然后再去静乐,那得四五个小时,坐大巴坐得人昏昏然。

    正当我犯愁之时,朋友籍满田打来电话,让我在家等着,他用车接我去。当时他还在北京出差,得悉我要去静乐采访时很支持,在电话中说,静乐的老百姓非常淳朴,静乐的领导非常实在,这些年没少为学校办实事,没少为娃们办好事,像助学工程,像一颗鸡蛋工程,真值得写写。

    籍满田说得没错儿,因为静乐我已去过几次。那几次,也是因为去写一个东西,已接触过助学工程,一颗鸡蛋工程,老百姓打心里欢迎,孩子们打心里欢迎。有一个叫李振昌的孩子,第一次领到学校发的鸡蛋舍不得吃,拿回去给奶奶吃。写了一篇作文叫《感恩》,有四五百字,作文的最后几句话,我还记得:

    我是个苦命的孩子,在四岁时娘就因家里没钱治病早逝了,是奶奶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拉扯大。我真心感谢“一颗鸡蛋工程”,是这一颗颗鸡蛋让瘦弱的我身板健壮了起来。

    我懂得“感恩”二字之重,父母给了我血肉之躯,我感激;县里和社会爱心人士给了我关怀,我更是万分感激。我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所有救助山区孩子的恩人。

    当时,籍满田是静乐供电支公司的经理,在静乐的几年中,他跑遍了静乐,哪一个山旮旯也去过,对老百姓的穷困感触至深。

    干哪一行的,卖哪一行。

    他告诉我,从1882年中国点亮第一盏电灯,到2006年100多年过去了,忻州还有8个县,300多个村子未通电,占山西未通电村的40%。其中静乐最多,涉及58个村,1134户农民,3869口人。用他的一位朋友,曾经到过静乐的诗人的话说:

    因为没有电,老百姓的日子荒得像一盘老磨,磨出的只有一碗碗苦涩;因为没有电,穷得姑娘们一个个远嫁他乡,小伙子想媳妇想得望眼欲穿。

    为了让老百姓告别这种惶,国家电网公司和山西电力公司把首批“户户通电”工程选在了忻州,忻州又选在了静乐。2006年5月17日,工程在静乐的三家庄村启动。三家庄地处大山深处,42户人家东一家西一家撒落着。工程启动的那天,全村沸腾了,家家买酒割肉,炸油糕,简直像过年一样。

    一个叫刘老太的老人,为迎接光明的到来,拿小刀在窑洞壁上刮呀刮呀,把成年累月被油灯熏黑的墙皮刮下来,在第二天的启动仪式上,用碗端给工人们看:

    黑呵,黑了几辈子了,还这么黑呵!

    那墙皮也确实黑,像风干了的日月。黑得刘老太满腹辛酸,一边诉说一边泪珠纷纷。刘老太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三条光棍。二儿子曾经娶过媳妇,但生孩子的时候,因为窑洞黑得不能接产,夜里送往医院的路上死了。三儿子也曾找过对象,在外打工带回一个姑娘来,可是姑娘在家住了一夜,就被荒凉的老窑洞,被昏昏的老油灯吓怕了,第二天一去不复返。对象走了,但两个人的合影还在,摆在柜子上,一闲下来,三儿子就看着那合影落泪。

    看着半碗黑墙皮,听着刘老太的诉说,现场的工人都震惊了。什么年代了,还有这事?那天籍满田也在场,山区人民的贫困,山区人民那种对电的盼望,让他刻骨铭心。当第一根水泥电杆,在村头像钻天杨一样高高竖起时,他说:

    那个庄严劲呀,就像让三家庄的老百姓,一下子挺起了脊梁,呱呱的掌声把手都拍麻了,就差哭了。

    在老百姓手掌的鼓励下,2006年9月27日,经过工人们4个月的苦战,静乐58个未通电村全部实现通电。闸一合,村亮了,人亮了。一盏盏电灯点亮了老窑洞,也点亮了被重重大山阻隔的岁月。那一天,县委书记王书东也去参加了竣工仪式,参加完回到县里,激动得大半夜未睡,在手记中写道: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为我的农民兄弟高兴,我为“户户通电”工程叫好,我要对“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电力人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通电不仅改善了农民兄弟的生活状况,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将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农民兄弟的喜悦,面对一片光明,我的脑海里响起了寥廓的歌声:“是谁带来了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了千年的企盼”,是英雄的电力人呵,是可爱的电力人呵!

    电通了,联通的是党心民心;灯亮了,拨亮的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正如杨家沟村唯一的一名大学生杨开珍,给村里寄回的一副对联说的:“通电感谢共产党,光明不忘电业人!”

    我后来在静乐了解到,58个村未通电之前,孩子们晚上读书全靠油灯,熏得鼻孔一抠一团灯煤。他们对电的光明,比大人更渴望,因为有了电就能听收音机,就能看上电视,像长了千里眼。在未通电之前,他们的“黑暗”几乎是双重的,由于缺少知识的光明“睁眼瞎”,由于缺少电的光明“睁眼瞎”,要不是国家给通了电,他们不知要“黑暗”到啥时候,刘老太的悲剧还会继续重演。

    静乐的户户通电工程结束后,籍满田又把58个村走访了一遍。在走访过程中,他一个村收集了一盏老油灯,每盏油灯都不一样,有一盏已经点了100多年,差不多与中国的电灯史同龄。点着竖在那里,摇摇晃晃的,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相关热词搜索: 静乐 阳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