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广西永福百寿图意象分析

    时间:2021-02-08 07:52: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 引言

    百寿图深藏于广西桂林永福县百寿镇百寿岩内。大寿字撑起了百寿图的框架,高约175厘米,宽约148厘米。在大寿字笔画中阴刻有一百个小寿字,小寿字旁有至少一个印章。百寿图刊刻于公元1229年,下令摹刻百寿图者为知县史谓(1)。百寿图是百寿岩中第一通摩崖石刻,也是现今所见中国时代最早的集古代单字诸体为一身的古代摩崖石刻(图见封二)。近八百年来,百寿图一直深藏闺中,历经沧桑,部分字迹已日渐剥蚀无踪,有效保护已难。所幸百寿图现已尽可能清晰地拓印,保存在广西永福县文化局,百寿图一百多个印章也第一次得到最大程度的辨认。《百寿图考释》(2)是第一部对百寿的书体、字形、注释章等作了细部考释的专著。《广西永福百寿图考释》(3)是对该书进一步的考证和补充,也是对百寿图进行研究仅有的单篇论文。目前尚无对百寿图的意象进行专门分析的研究。百寿图是集地方史、书法史、书法艺术史于一身的摩崖石刻珍品,应该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关注。本文拟对百寿图所蕴涵的意象作一些探讨,求正方家。

    二. 祈求人生的圆满状态

    (一)长寿康宁

    “五福”“寿”为先。《尚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4)”百寿图以“百寿”为名,其意不辨自明。“百”作为一个虚数,就是长久之意,如“长命百岁”、“百年好合”。对去世的避讳说成“百年之后”。在“大寿”中镌刻“百寿”,是对“寿”重复,累积,其意应为“寿上更寿”,“寿中长(藏)寿”。

    广西永福百寿镇,人杰地灵,代有寿星。《永宁州志》载,百寿岩旧名夫子岩,岩前有丹砂井,“廖扶聚族饮于斯,寿皆百岁”,廖扶享寿158岁。晋代葛洪南寻丹砂时在夫子岩见到丹砂井,便久居于此修行炼丹,百寿岩所在石山被称“葛祖山”。因此,“代有寿星”应该是在摩崖石刻百寿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意类同于自古铸造金龟银鹤、雕刻腾龙飞凤以求寿。

    《尔雅•释天》云:“寿星,角亢也。笺云: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5)”角、亢二宿,是28星宿中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头二宿。寿星与星宿联系一起大有与天地同辉之意。百寿图中“九天古文”、“广寒文”、“鬼斗”(即魁斗)、“上帝印章”等也与此类似。一些长青植物也成为“长寿”形象,如“万年松”、“万寿菊”、“万年青”等。在百寿图中,“垂柳”、“荷花”、“松枝”、“淡柏”、“寿桃”、“葫芦”、“柿叶”、“绿竹”、“芝草”等寿字也与此相类。

    “寿”文化在发展中往往融合宗教的生存哲学,并将一些生死观理想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道教教义《太平经》云:“夫寿命,天之重宝也。(6)”道教求寿借助画符,念咒等形式。百寿图诸寿字与道教相关的有:“星斗文”、“玉帝天文”、“玉函文”、“西斗宝章”、“天雷典章”、“中斗灵文”、“雷章”、“紫齐文”、“皇极篆”、“王府军符”、“东华王宇”、“广寒文”、“□□ ”、“西斗文”、“上帝印章”、“(肖鸟)符”、“第一文”、“第店司命”、“鞋帽(?)符”、“飞章符”、“凤 ”、“龙章”、“鬼斗”、“帝君玉碟”、“玉盆古文”、“东(辰)?”、“青黄君书”、“雀篆”、“符篆”共29个。在写法上,“大寿”之鹅头、燕尾也是欲借道符的力量增寿。时人也信仰瑞应图画。“凤 ”寿即把“寿”字按照云气聚集缭绕的形状描画。

    百寿图中“四利佛书”、“如来文”、“西方梵书”、“经盒”、“如意文”共5个寿字则欲借佛教之法;“下竺文”、“狮王文”2个则亦道亦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百寿图反映了道教、佛教文化在宋代粤地的盛行。佛教在汉朝时就已经传到了广西地区。到了唐代,广西佛教更是繁荣,其中桂林是我国南方佛教的中心之一。南宋时期的永福县(时为永宁州)即信仰佛教。据《永福县志》(7)记载:佛教于南朝时传入永宁州,至民国间,境内共有寺院21座,庵堂22座。唐朝武后时禅宗六祖惠能曾在此讲经说法。关于佛教的活动当地7月14日晚有“盂兰会”,是百寿镇一带较大的佛教活动,凡佛教善男信女,均备素食多种,斋十万僧众(2)。

    “百小寿”借助天地万物之力求长寿还表现在花、鸟、鱼、虫等动植物甚至图腾崇拜上。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等有“聚宝文”、“骨(?)文”、“蛇草”、“鳍(?)书”、“象篆”、“三佛齐”、“细书成文/□□回风”、“芝草文”、“火文”、“戏水成文”、“松枝淡柏”共11个;神话传说,托名神物者如“瑶池宝意”、“神爵”、“九天古文”、“神雀篆”、“ 篆”、“昊天文”、“紫垣文”、“始射连珠”共8个。 从另一个角度讲,“火文”即反映广西境内对火神的崇拜现象。《广西通志•民俗志》(8)记载:瑶族重视敬拜火神,火堂里终年保留火种,保留火种就供养了火神。规定不许乱吐痰、放屁,不许从上面跨过。独居深山火堆,不需时可用土盖灭,却不能用尿淋灭(2)。“芝草”反映地方人对灵芝的崇拜。永福县盛产灵芝,远近闻名。灵芝性温味甘有观赏作用,自古被视为长寿祥物。“象篆”则反映地方人对“象”的崇拜。广西在古代正是南越境内,隶属象郡。“象”因与“祥”谐音而赋予深意。如“吉祥如意”其画面由一个童子手持如意骑在大象上,“太平有象”取太平盛世欣欣向荣之意,多以大象背一花瓶来表示。菊花配牡丹、大象,寓意“寿象富贵”(2)。

    (二)圆满人生

    中国自古多用“百”来表示“长久”、“圆满”,百寿图中“一个大寿”的“一”,“百个小寿”的“百”,也都可以表达“全、圆、满”的意思,如“一心一意”、“百事顺心”。百寿图是寿字“大全”、“集成”,表达了“花好月圆,心事万全”的人生极盛的美好祝愿。除了长命百岁,还拥有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所有精华,享有万物。

    百寿图“心事万全”、“圆满人生”的意象表现在:“大”“小”寿俱“全”,“百寿图”之大寿字“其结构为正楷,运笔却是篆书,其竖之鹅头,其钩之燕尾叉备隶法,其点作桃形,实为行章,却现草意”之“五体”俱“全”,历代书法精华代表之“商鼎”、“周鼎”、“汉鼎”、“鲁篆”、“燕文”、“甲骨文”、“金文”、“筒书”、“神爵”、“高古文”、“古隶”、“易篆”等俱“全”,宋以前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各种代表书体之“程邈”、“怀素”、“虞(世南)书”、“蔡(襄)书”、“小王(献之)书”、“颜(真卿)书”、“郑(虔)尚文”以及书圣王羲之的“换鹅经”等俱“全”,“徐百公”、“高家贤”、“碣夫人”、“高宗”、“徐广”、“花蕊夫人”、“吴太后”、“穆夫人”、“许敬宗”、“公孙”等名不见经传的古代书法家代表俱“全”等,还兼有佛教之“如来文”、“瑶池宝意”、“四利佛书”、“三佛齐”、“西方梵书”、“昊天文”等;道教之“飞章符”、“九天古文”、“皇极篆”、“青黄君书”、“玄隶”、“帝君玉牒”、“天雷典章”、“中斗灵文”、“雷章”、“神雀篆”、“ 篆”、“上帝印章”、“全士道五一”、“鬼斗”、“帝君玉碟”、“符篆”等;少数民族之“西夏台书”等;“聚宝文”、“始射连珠”、“玉盆古文”、“如意文”等则把古代西洋各国的文字用珊瑚、玛瑙、珍珠、象牙、犀角、宝玉、钗股等宝物组合起来。除了象形、钟鼎、鸟文、小篆、飞白书、古隶、易篆等各种字体外,还有绘刻如太极图、蝌蚪文、婴儿寿面、桑叶形、花瓷罐、古彩陶、铜鼎章以及垂柳、荷花、松枝、淡柏、寿桃、葫芦、柿叶、绿竹、芝草、祥云、蛟龙、博古文玩等花样组成的“寿”字。可谓大到天上星斗神灵,小至花鸟虫鱼,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诚为“集”天下万物之“成”,调动天上人间自然万物之精,呼风唤雨,为我所有,为我所用,享尽天下之奇珍异宝,成就人生的一种空前盛况。

    (三)百味人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件艺术佳作都蕴含深厚的人生观,都是人学。从百寿图的选字上看,最早的为“商鼎”,其后之“周鼎”、“汉鼎”、“汉隶”等历朝历代基本都有用例,可以说整幅百寿图实则演绎了从商代到南宋几千年的历程。书体有“篆”、“隶”、“楷”、“草”等,用例如“古隶”、“易篆”、“真书”、“草圣”甚或“火舌文”、“狮王文”、“芝草文”、“钗股”等等,只要历史上出现过的书体,在百寿图中基本都有用例,又可以说百寿图是历代书体发展的见证。从寿字写法上看,有图腾文字如鸟虫书,有大篆、小篆,古隶、汉隶、八分书,有正楷、小楷,有章草、今草、狂草,还有行书各种写法,异体与正体,从繁体到简体等,实则为一部“寿”字的发展演变史。百寿图兼及神(如“玉帝”、“上帝”、“鬼斗”、“如来”等)、人(如“高宗”、“吴太后”、“许敬宗”、“程邈”、“怀素”、“小王”、“郑虔”、“徐百公”、“高家贤”、“碣夫人”、“徐广”、“花蕊夫人”等)及花鸟鱼虫(如“神雀”、“ ”、“狮王”、“象”)。

    综合所有表征,究其重要意象即:百寿图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寿者,历尽人生的漫漫长路,见证了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饱尝了人生百味。这也使百寿图(寿者)拥有了丰富、饱满的人生内涵。百味人生也可以看作圆满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圆满的人生不可能空洞无物的。

    如“柿叶文”寿书者郑虔或显或隐,尝遍人生百味。“柿叶文”寿也因此成为一个有血有肉、饱经风霜的艺术形象(2)。“怀素书”寿书者怀素成名的背后,我们可以想象怀素的曲折经历与百味人生(2)。百寿图所涉及的人物众多,他们或富或贫,或君子或小人,或达官贵人或平民百姓,尽显“人生百态”、饱尝“人生百味”。

    三. “和”的思想正是“长寿”的方法论

    (一)百寿图所体现的“和”的思想

    百寿图庄重浑穆,古朴圆润。其大寿字,“其结构为正楷,运笔却是篆书,其竖之鹅头,其钩之燕尾叉备隶法,其点作桃形,实为行章,却有草意”,可谓“五体调和”,体现了书者的“和谐”观。中国哲学崇尚中和之美。《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4)。物博则产生了一个相互谦让,协调,互相包容,共存的问题。“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9)。地有五方,年有五时,物有五行,颜有五色,谷有五粮,人俱五脏,就得“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百寿图所“包蕴的‘和’的思想”极为丰富,“五体”之“和”只是其中之一。实难全析,现择一二述之。

    (1)博采、包容

    百寿图是寿字“大全”、“集成”,所有这些都共存于百寿图中而不显 格、雷同,大小寿字浑然一体,在于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有,为我所用,这就是“包容”、“博采”。百寿图之“博采”、“包容”可从书体上略见一斑。“易篆”、“昊天文”、“神雀篆”、“如来文”、“西斗文”、“下竺文”、“□□”、“太常章”、“□篆”、“全士道五一”、“鬼斗”、“青黄君书”、“汉鼎”、“柿叶文/郑尚文”、“芝草文”、“箭肌文”、“西斗宝章”、“东(辰)?”、“象篆”、“篆”、“经盒”、“西方梵书”、“钗股”23个是篆书,篆书变体;“天雷典章”、“中斗灵文”、“雷章”、“紫齐文”、“皇极篆”、“神爵”、“东华王宇”、“雀篆”、“符篆”、“玉帝天文”、“□□ ”、“(肖鸟)符”、“飞章符”、“凤 ”、“龙章”、“鞋帽符”、“王府军符”17个为符篆,道符[3];“铜鼎章”、“上帝印章”、“赭(者赤)散章”、“重鱼(?)”、“华文”5个是印章及其变体;图画或图案或图腾文字有“封授花香/寿阳公主”、“星斗文”、“婴儿寿面/花蕊夫人”、“瑶池宝意”、“周鼎”、“聚宝文”、“松枝淡柏”、“王府军符”、“红舌文”、“三合文”、“始(?)文”、“玉函文”、“细书成文/□□回风”、“水部文”、“如意文”、“帝君玉碟”共20个;草书或行书之类有59号“小王书”、“换鹅经”、“怀素书”、“公孙大怒”、“□草圣”、“高宗文”、69号“小王书”共7个;隶书及隶书变体有“古隶”、“四利佛书”、“广寒文”、“汉隶”、“□□隶”、“程邈”、“穆夫人隶”、“汉隶”共8个;楷书有“王策文”、“九天古文”、“真书”、“颜书”、“徐广文”、“玉盆古文”、“吴太后子”、“石 ”共8个;还有少量其它书体。

    (2)有序、协调

    百寿图体现了“天地人”三合为一,且“天居上,人居中,地而下”的有序思想。百寿图中各小章的排列大体在上为“天”,其次为“人”,“地”安排其下。如上部分为“昊天文”、“星斗文”、“紫垣文”、“广寒文”、“西斗文”等,中部为人,如“徐广文”、“小王书”、“怀素书”、“程邈”、“穆夫人隶”、“许敬宗”,动物如“狮王文”、“象篆”、“凤炁”、“龙章”、“蛇草”之类,下部为地上之物,如“芝草文”、“柿叶文”、“聚宝文”、“松枝淡柏”等。“有序”的思想还可以阐释为相时而动但不妄为,顺其自然而不强取等。

    “协调”表现为“小寿”服从“大寿”,“小局”服从“大局”。总体来看,百寿图大小寿字互相呼应,浑然天成。从细部看,“封授花香/寿阳公主”和“婴儿寿面/花蕊夫人”被安排在大寿的“口”字左右,“对称”而“协调”;“聚宝文”和“松枝淡柏”适得其所地安排在大寿的“点”上;柿叶文“寿”,体势纵长,安排在大“寿”字的“寸”钩上,狭长的柿叶顺着大“寿”字的笔势走,和谐美观。其它还有动静的协调,急缓的协调,典雅与众俗的协调,端正安稳者与草写奔放者的协调等等都是这方面的表现。

    (二)“和”的思想正是“长寿”的方法论

    《礼记•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0)。大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到个人的修身长寿,无论“正心”、“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和”的思想都非常重要。“和谐”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条件。在百寿图中所体现的“和”的思想,也正是个人达到圆满人生、长寿康宁的方法论。

    以“钗股”寿为例。“钗股”寿笔画粗细如钗股,曲折顺畅,不枯不楞,转折自如,刚柔相济,如钗股曲折体圆,有弹性又有力量。由于钗股曲折后转角圆劲力均,“钗股”成为一种书法笔法之喻。“钗股篆”也成为书法篆体的一种。钗股“寿”出自邵 之手。邵 与范仲淹同为宋代,赐号冲素处士,丹阳(今江苏丹阳)人,镇江隐士,以篆显于天圣(1023~1032年)间,范仲淹作严子陵钓台记请之书曰:“先生篆高出四海,或能枉神笔于片石,则严子陵之风复千百年未泯”(2)。邵 几经浮沉,终隐居镇江。其实,“钗股”二字恰恰就是邵 的人生经历的概括:就像“钗股”一样弯曲而有韧劲,“钗股”寿蕴含着“寿者”的为人之道:首先得行为端正,与人为善;然后行程中还得顺其自然,有明有暗,有缓有快,曲直有度,能进则进,不能进则避。否则可能疲于奔命,八方争斗,四处碰壁,终难享天年。寿者需要宽容与睿智,淡泊名利。顺天知命,方为大命。

    又如“□□草圣”寿,其形俊逸而行缓,力量充足而不任意挥洒,实具寿者风范。其实“□□草圣”寿讲述的就是寿者的人生历程。寿者的人生历程如江流,初为线泉,清丽无畏,渐为溪水,高昂蓄势,再集为湍流,奔腾凶猛,终汇入大海,平和渺远。寿者皆多智多能,却归于平静,总是厚积薄发,登高望远。登高必自卑,筑垣坚其基。

    许慎《说文解字》云:“寿者,久也”(11)。寿字的甲骨文已有多种写法,为 (12)或 (13)或 (14)(百寿图十四“皇极篆”寿字写法源于此)。两 像一块一块的土地;中间曲线,像田间的水流,灌溉的沟渠。田间渠水悠长,绵绵不断。王云庄先生认为 是“畴”字,寿是假借 来表达。笔者认为甲骨文“寿”和田畴之“畴”就是同一个字 。古 应与 (回,《说文解字》:“转也”)相似,都表达“绵延不尽”的意思。后来为了区别,“畴”加形旁“田”写作 , 表音兼表义。“寿”则加义符 (老或考,古老考同)(例字见《说文古 补》“颂鼎”、“颂壶”及百寿图等), 表音兼表义,明确表示人的长寿。复加“口”,加“寸(手)”(例字见《说文古 补》“寿尊”、战国中期包山楚简文书94及百寿图等)表祝寿、扶寿。

    “绵延不尽”、“长寿”的药方,其精髓就是一个“和”字。要做到身心皆“和”,就需要“德”、“善”、“智”、“勤”等优良品质。孔子云:“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医学家孙思邈亦云:“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长寿。”(《千金要方•养性序》)医学家张景岳亦云:“欲寿,惟其乐;欲乐,莫过于善。”江西省宜春市公园里有一碑阳刻狂草“寿”字,这个“寿”字以“九、十、九、二、十、一”六个数字组成,“九十九、二十一”两个数之和为“上寿百二十”,即花甲重逢之意。碑阴刻有诗,亦可恰当地借以为百寿图作注。诗云:“清顺为官本,和平养性方。存真福自广,积德寿而康。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若能遵此言,万寿尽嘉祥。”

    百寿图拓片由刘家毅先生提供,龚然辉先生摄影。另外,本文得到黄南津先生指教,在此一并致谢。文中谬误一概由本人承担。

    “□”表示碑刻已彻底风化,剥蚀难辨。“?”表示存疑。

    注释:

    (1) (清)姚启瑞纂修;李文凡,李晨生点注;马夏民审校:《永宁州志》,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

    (2) 黄南津,刘家毅等:《百寿图考释》,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

    (3) 黄南津,刘家毅,邱明波:《广西永福百寿图考释》《学术论坛》2008年第5期。

    (4) 皮锡瑞撰,盛冬铃,陈抗点校:《十三经清人注疏•今文尚书考证》,第274页,中华书局,1989年。

    (5) 周祖谟撰:《尔雅校笺》,第82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6) 俞理明:《〈太平经〉正读》,巴蜀书社,2001年。

    (7) 永福县志编纂委员会:《永福县志》,新华出版社,1996年。

    (8)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广西通志•民俗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9) 洪亮吉撰,李解民点校:《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

    (10) 陈戌国撰:《礼记校注》,岳麓书社,2004年。

    (11) 许慎撰,徐铉等校:《说文解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12) 刘敬亭:《山东省博物馆珍藏甲骨墨拓集》,齐鲁书社,1998年。

    (13) 唐治泽:《甲骨文趣释》,重庆出版社,2002年。

    (14) 王云庄:《中国寿文化》,《寻根》2004年第2期。

    (责任编辑:周广明)

    相关热词搜索: 永福 广西 意象 分析 百寿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