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理顺管理机制,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国家战略

    时间:2021-02-18 07:57: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当前,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医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中医药在海外传播范围日益扩大,随着中医药医学价值日益受到认可,中医药发挥上述五大资源的优势,真正成为服务于国家外交、经济、卫生、科技、文化格局的重要载体。这标志着我们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从哪些层面、采取哪些措施、通过哪些方法,去着手实施这方面的战略发展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上述问题,本刊“两会”特派记者深入采访了长期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杨金生教授。

    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

    面临新的机遇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杨金生曾跟随著名脑病、风湿病、肿瘤专家谢海洲,国医大师、肾病专家陆广莘,肝胆病、肿瘤康复、养生专家孔令诩,心脑血管病专家王家恩等教授临床学习;拜师名老中医,癫痫病、神经科专家闫孝诚教授,妇科、心血管、肿瘤专家沈绍功教授学习;并在医史文献专家李经纬、国医大师程莘农等导师的指导下,攻读医学博士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传承着老一辈专家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在学术领域,杨金生教授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较早地提出了与“抑扶平衡疗法”相得益彰的“扶正化瘀通络法”,专门用于肿瘤患者的康复,成功研制出了用于肝癌的新药“蛰龙丸”和肿瘤广谱用药“扶正消症胶囊”。他通过十多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所属门诊部和针灸医院的推广应用和临床验证,“扶正化瘀通络法”及新药“蛰龙丸”、“扶正消症胶囊”不仅能减少肿瘤患者的痛苦,而且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增强患者的体质机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杨金生教授还认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生与人体代谢有关。经过长期系统的研究,他提出了“肠道清洁、血液净化、身体健康”的防治思想,从便秘入手,研制了清肠排毒胶囊和润肠通便丸。这一研究成果不但解决了患者便秘的痛苦,还对其他疾病的防治和保健养生具有实际意义。此外,杨金生教授对于肿瘤患者根据体质虚实状况,分别采用中医“扶正”与“攻邪”的辨证治疗原则独立研制的“龙虫丸”验方,减少了患者痛苦,延长了生存时间,增强了体质机能,具有较好的效果。他还参与了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头、一次性无菌光纤针、SLT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仪等的研制工作。这些项目年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此外,他还与人合作,共同制订了水牛角刮板多功能拔罐器的企业标准。

    临床科研与临床实践的辛勤努力,不仅使杨金生教授在学术领域硕果累累,更开阔了其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发展视野。在采访中他首先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在普通食品和日用品中添加中药,在未来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这对商家和消费者,能够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市场规模和发展的前景也很广阔,对中药开拓海外市场更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一些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药材的充分利用,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更有利于中药材的便捷化和国际化。”

    因为担任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一职,在采访中,杨金生教授着重谈及了2008年海峡两岸“三通”之后,为两岸中医药交流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他介绍说:“2009年,海峡两岸中草药搭桥计划启动后,更为两岸中医药产业的交流创造了工作的基础。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中国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也共同签署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近年来,海峡两岸相关健康食品的贸易往来逐步增大,海峡两岸的民众也享受到了更多的具有养生保健功效的健康食品;特别是大陆地区营养与保健食品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近5年来复合增长率为21.63%,远远超过同期GDP的增速。”

    杨金生教授接着说:“尽管如此,我国大陆地区的营养保健品人均支出也仅仅从2009年的243.49元增长至2011年的359.97元。与世界发达国家美国相比,仍然相对较低。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的营养保健品未来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关于海峡两岸中药事业的发展现状,杨金生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在这个领域我观察到四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目前我国台湾地区对大陆药材的依存度很高,其中90%是从中国大陆进口的。中国台湾地区的中药资源少,药材严重依赖大陆,但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国际营销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的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两岸正好形成互补,合作前景广阔。其次,海峡两岸对中药产品的进出口管控差异较大。海峡两岸把同一个品种按照不同的称谓,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就需要到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办理进出口手续。第三是对中药材的产地、质检、经营企业缺乏追踪机制。最后是海峡两岸对中药相关保健品的审批和管控标准不一。我国大陆地区管理保健食品及相关产品的法规,是于1996年由原卫生部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及2002年颁布的《保健食品原料法规》;《保健食品原料法规》中包含三个附件,分别是《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名单》和《保健食品禁用名单》。其中,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有114种,如人参、三七和当归等,只有在申请为保健食品的产品中,才能添加并宣称其具有某种功能;而我国台湾地区则没有这种限制……”

    四条建议旨在促进

    海峡两岸中药产业发展

    在采访中,杨金生教授介绍说,为了更好地促进海峡两岸中药健康产业发展,扩大海峡两岸健康服务贸易,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海峡两岸中药品种的质量信息的交换和跟踪。杨金生教授认为,加强中药材源头的质量管理,双方可进行检验数据交换及不安全信息的相互通报,加强产品的包装标示规范,通过两岸双方的合作,加强产品进出口时的检验,从产地源头加强安全性管理,进而加强证明文件的真伪核查并建立紧急事件处理机制。

    二是食品药品和卫生部门应分类审批和管理含中药类(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产品,适当放宽中药健康产品的审批权限,并根据性质规定销售场所。杨金生教授建议,凡在超市、商场和农贸市场销售的含有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成分的物品,就应该按照普通食品管理,管控其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为安全性(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细菌等),并允许宣传中草药原有的作用,如:含有山楂的物品,就可以宣传帮助消食,当做普通保健产品使用。凡在药店和医院销售的含中药类物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根据其验证的功效宣传作用,管控其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为有效性和安全性(即现在的功能食品和药品等),以避免对老百姓的误导。

    三是技术监督、海关和工商管理部门要对中药健康产品实施分类管理。杨金生教授说,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相关部门要站在国务院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扩大两岸服务贸易和扶持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角度,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工商部门允许在超市、市场和农贸市场的“药食同源”类中药材或添加的产品,均可以宣传其传统效果。这样一来,既能够充分发挥中药材的优势,又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共同促进中药类健康产品产业的发展。

    “最后还要进一步鼓励两岸共同研发中药类健康产品。”杨金生教授接着说,“主要以食品、保健食品、饮品、化妆品和日化产品为主,甚至还有以初加工产品销售的人参和枸杞类产品。调查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中药作为药品销售,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但作为食品、保健功能产品时,要求就相对宽松,可以作为普通食品自由流通。”

    谈到这里,杨金生教授充满信心地说:“我相信,及时出台有关的法规和标准,对药食同源的功能性食品进行规范管理,大力发展中药类养生保健产品,一定能更大程度地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应尽快组织实施中医药

    海外发展的国家战略

    在采访中,杨金生教授还认为,我国目前亟需组织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国家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从国家层面制定并实施相关战略,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协调资源,形成合力,有点有面,合力有序地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这对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

    杨金生教授指出,当前,我国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的时机已经成熟。这首先体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国际医疗保健市场存在巨大需求。在世界范围内,民众在确保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上,迫切期待多元化医疗保障体系,健康服务供不应求,健康产业正日益成为炙手可热的细分市场,具备巨大发展潜力。

    “同时,医学发展趋势正在发生转变。”杨金生教授坦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而且,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难题。当前,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深受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困扰。在提供多元化医疗保障体系的同时,减少政府巨额的医疗开支,是每个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此,杨金生教授认为,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在国际社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认同与重视。他举例说,世界卫生组织不断呼吁和敦促各成员国将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同时,外国政府或通过与我国首脑会晤,或通过外交渠道,或通过卫生会谈,要求与我们开展中医药合作。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1年至2013年间,就有法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新西兰、吉尔吉斯斯坦等30多个国家提出与我们合作在境外建设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药合作的需求。”

    杨金生教授认为:“分析中医药在海外发展面临的机遇,我深深感到中医药自身的特色优势顺应了世界医疗市场的新需求,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新趋势,为各国解决医疗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参考,展示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在国际社会大有可为。”

    针对上述分析,杨金生教授建议:“我们要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从国家层面制定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配以专项资金扶持,构建我国‘软实力’和‘巧实力’,推动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设立中医药海外发展专项,统筹部署中医药海外发展。在国际范围做好统筹布局,推动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或科研机构走出去创办一批中医医院、教育培训中心、科研中心,促进中医药服务、文化和产品在海外的传播,塑造一批国内外极具知名度的中医药民族品牌。同时全面推进中医药的‘公共外交’,在国际社会大力推介中医药治疗理念,使外国民众通过了解中医药,进而转变对中国的认知,提升国家形象,构建吸引力,增强影响力。同时,为中医药的海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多种方式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了解与信任,为其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杨金生教授接着说:“另外,我们还要积极推动中医药经贸合作,鼓励中医药企业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向国际社会出口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的中药产品,推动中医药经贸合作,加快中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国际社会大力推介中医药,使其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外国民众对中国整体形象的认知,成为在国际舞台上一张最美的‘中国名片’。设立中医药国际大奖,设立国家级荣誉勋章,奖励和鼓励为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海内外人士,形成国际知名的荣誉奖章。”

    杨金生教授最后说:“目前,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传统医学标准化国际组织(TC249)等组织作为国际中医药推广和传播的中国基地,正以中医药为切入点推广中医药,通过标准的制定、中医药讲座、学术性研讨会、报告会等方式传播中医药。通过交流与传播,所在国各领域、各层次的对外活动、行为增强了中医药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医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这些都是我们值得肯定并需要继续加强推进的……”

    专家简介

    杨金生,医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司库名誉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委员会、中医药科普宣传专家委员会和中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曾在前联邦德国、马来西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和临床医疗工作。主编及参加编写了《中国刮痧健康法例》《实用中医激光血疗学》《中国拔罐健康法》《常见病中成药治疗》《非药物疗法现代研究精要》《中风病防治研究》《中国医学非药物特色疗法》《中国特色医疗大全》《现代中医急诊内科学》等近20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临床主要治疗中风病、便秘、精神障碍及动脉硬化高脂血症。

    相关热词搜索: 理顺 中医药 管理机制 海外 战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