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初中体育课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模式初探

    时间:2021-03-16 07:55: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下降的状况,充分运用体育课教学的特点和体育运动的属性,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体育课教学中心理健康培养的模式,以达到增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 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竞争压力的增加,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在逐年增加。针对这一现象,有效地运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运动的属性及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模式,对于挖掘体育课教学的内涵,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模式建立的依据

    1.体育教学的特点

    以运动为媒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其它学科不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般是教师在教室讲课,学生进行反应的反复过程,双边关系就是如此。而体育教学方面,双方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通过体育活动,互相之间可以打破隔阂,进而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活动,通过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往来的过程,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从而实现有效调整学生心理的目的。这是体育教学过程所特有的属性。

    2.体育运动的属性

    体育运动促进身体的形态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早已被人们所认同。但是,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身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不同的项目对从人体的机能和心理环境的调节作用,产生不同效果。

    3.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其心理以不成熟、不稳定和不平衡为主要特征。其中,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的骤然增强是核心问题。围绕这一核心,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主要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处在一个动态的调节过程中,并且由过去的被动调节转为主动调节,因而其心理变化是一生中最复杂、波动最大的时期。但是,中学生的行为发展尚不成熟,所以渴望成才的还必须进行良好的教育和锻炼。

    二、建立模式的教学方法

    1.区别对待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建立在自身学生身体素质基础之上的

    前面说过,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学生自身身体运动实现的,群体中个体之间身体素质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决定了学生自身运动能力的不同。实际教学中,应打破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课成绩一刀切的状况,依据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差异,确立不同的目标,区别对待,避免出现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学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体现学生成绩的增加值。教学中应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测试,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从动作的学习到动作的完成过程,产生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是建立模式的前提。

    2.充分发挥非语言交往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非语言交往,贯串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包括身体的接触、身体的位置、手势、姿态、表情眼神等活动)。教学应从动作的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站立动作的姿态以及完成示范动作的面部表情等方面充分展示给学生,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语言的表现也要注意非语言动作的发挥,那就是,语音长度,谈话的速率,间隔、声音的抑扬顿挫等,尽量缩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真正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交往。

    3.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体验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对教师本人形象、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人格魅力的情感体验,自身学习动作过程的情感体验,对教师的情感体验。主要体现在,对表象的认知理解上,而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建立在学习过程中,体育动作的实践上,动作完成与否,质量高低,教师的评价、同学的反映等。教学中,应注意动作结构的分解和组合,适当改变动作的结构,降低一定的难度,改善练习方法,运用游戏组合、竞赛等形式,增加练习方法,强化动作过程的内心体验,如球类项目适当增加一些组合比赛,田径项目增加一些两三人对抗等。同时,加强器械的安全性和动作保护帮助,创造一个轻松的、完成动作的外部环境。这是建立模式的有效补充。

    4.暗示、诱导、鼓励的应用

    暗示、诱导、鼓励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教师时机的选择和态度体现优为重要,如一个眼神,一次击掌,一声叫好,都要恰如其分,让学生产生一个亲切的感受,否则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如背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练习,无论哪一位同学过竿与否,教师都要做出及时合理的反应,加以鼓励,然后,准确地指出一点主要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另外,教师要重视团体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及协作关系的建立,特别是对一些体质较差一点的同学,应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同学们给一些鼓励,以此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形成良性循环。这是建立模式的有效方法。

    三、模式建立的具体步骤

    1.建立任课班级学生身体素质档案

    测试50m,铅球、立定跳远,以此作为对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初步了解,并作为学期体育成绩的基础评价指标。

    2.绘制气质类型评价表(共20题)

    评定每位学生的气质类型,以此对学生气质类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补充。

    1~5题可以反映胆汁质气质;6~10题可以反映多血质型气质;11~15题可以反映粘液型气质;16~20题可以反映抑郁质型气质。

    3.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内容,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娱乐性;竞技类项目,对难度较大的项目,应突出完成动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动作的美感。

    四、小结

    体育教学本身就有改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任务,建立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模式,目的在于扩展体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更有效地运用体育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实现亲合性教学并结合体育运动的属性,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改善自己的心理环境,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松田岩男.体育心理学参考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2]体育学院本科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3]齐荣尊.大学体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