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论淮河流域上古神话中的婚恋观

    时间:2021-03-26 08:12: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在中国上古淮河流域神话中,形形色色的婚恋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这些独特的婚恋观远离我们有几千年的光阴,但直至今日在淮河流域风俗遗存中仍有体现。对淮河流域的相关婚恋观神话分析及研究,以图更详尽地了解淮河流域的神话,总结地方文化特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生活和发展。

    [关键词]淮河流域神话;婚恋观;影响;风俗遗存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所有用来区分散文叙事作品类别的词语中,‘神话’是最混乱的了。困难在于它被讨论得过于长久,并且在太多的不同意义上被使用。”马克思在著作中曾提到:“人民通过幻想对自然和社会进行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处理,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神话。”位于我国中东部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太白顶北麓是淮河的发源地,淮河总长约1000公里,总落差约200米。在中国,普遍把淮河当作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淮河把中国分为南北两地。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巨川大江灌溉的平原流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繁衍后代的重要区域。在古代,人们第一选择便是沿河流域聚居,作为他们生活聚居的区域。河流孕育文明,河流与地域之间形成了紧密交织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密不可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流域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婚恋观。

    淮河流域神话内容丰富,流传久远。例如,盘古神话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其中多分布在《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中。除了“盘古开天”还有治水神话“鲧禹治水”,大禹与涂山氏女的婚恋神话也被广为流传。在当地人们对神话英雄报以崇高的敬佩之情。相传炎帝教人们如何播种,如何劳作,在医药上尝遍百草,舍生取义。因此大家尊称他为“神农”。鲁迅、茅盾、顾颉刚是早期中国神话学的柱石。在上世纪80年代,神话大家袁珂先生就曾谈论过:“神话不具有科学性,但却始终以虚构,幻想联系着科学。神话本身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特性,它以幻想的视角来审视现实并对现实报以革命的态度进行变革。”淮河流域如此丰富多姿的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浓重的一笔,也不断滋润、灌溉了后世文学创作,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本文拟就这些神话中涉及婚恋部分的作品进行分析,管窥淮河流域上古神话中反映出来的婚恋文化。

    1 神话中婚恋观的表现

    1.1 非生殖目的下的婚恋观

    淮河流域中国古代神话中最广为流传的当属大禹与涂山氏的爱情故事。《淮南子》: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响,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在上述描写中,透露出一个讯息,涂山氏女化为石后,才生出的启,启可以理解为是从石头里出来的,不是母胎生出来的。随后,涂山氏女死去。涂山氏女就这样逝去了,带着伤心。大禹与涂山氏女的婚恋,反映了公而忘私,以治水为业,舍弃儿女私情的精神。

    无独有偶,女娲抟土造人也是无性生殖婚恋观的代表,其神话反映了母系氏族时期群婚制度的状况。在屈原的《楚辞·天问》中曾高呼:“女娲的身体,是谁做成的呢?”由此可以看出,在先秦时代的典籍中,就有记录创造人类的神话,也可以大胆猜测出在当时创造人类的神话广为流传。直到《太平御贤》卷七八引《风俗通义》才真正详细完备的述说了此事:“在天地开辟,不再是混沌状态的时候,世间没有人民,女娲为了创造人类,便抟黄土作人,一直抟土造人,力氣已经供不上了,便用引绳放在泥土中,把绳子举起来便成人。”神话说明了人类是女娲创造的,其中有一个极具重要特色女娲是以非生殖的形式来创造人类的。在现在看来,她违背了人类的生殖规律,是不符实际的,但它却货真价实地反映了一个事实。因此,在古代,人们一直把女娲当作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创造人类的始祖,甚至更是把女娲当作母系氏族社会的祖先。非生殖形式不仅反映在母系氏族,还反映在中国上古神话的伦理色彩中,按《风俗通》所说,女娲在创造了人类之后又替人类婚姻制度进行了创造,女娲为了想作女媒,便在神祠里祈求祷告,祈求神明委派她担任女媒,于是乎女娲就可以安排男女婚配。她还为人类制造了乐器——笙簧,让人类有音乐可享。《帝王世纪》曾说女娲,把风当作她的姓氏,在伏羲逝世以后,女娲继承了伏羲的管理制度,并制作了乐器——笙簧。“《释名》曰: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故曰匏竽,亦是也,其中空以受簧也。”也就是说,乐器笙簧是男女交合生子时所用的工具,女娲发明这种乐器,与人类的婚姻制度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上古神话中,女娲和涂山氏女都具有极其重要地位。涂山氏女生育了启,女娲捏土抟人创造了人类、并为人类制定相关的婚姻制度,面对共工头触不周山导致的宇宙大灾难,她用智慧为人类解决了危机。她们是母系社会神话的最后交接,顺利的完成了向父系社会的过渡。

    而在父系社会中,盘古神话叙事可在在《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中找寻到。其中在《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记》说,在开天辟地的时候首先出生的是盘古,当盘古快死的时候,他的身体突然发生了变化,他的气息变成了风云,声音变成了震耳欲聋的雷霆……三国时代吴国人徐整著书了《三五历纪》《五运历》其中,文中写到一处地名,我们可以推测盘古与淮河流域发源地桐柏山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盘古死后……血为淮渎……”显而易见,开天辟地的盘古与天地万物生长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2 血亲形式下的婚恋观

    在上古神话中伏羲,女娲是血亲关系的代表人物。这一故事在唐人李冗的《独异志》和敦煌写卷中的《天地开辟已(以)来帝王记(纪)》有所记载,并能够清晰明确地找出我们想要的答案,两者在人间婚姻制度和风俗的认识上,都不约而同地将伏羲、女娲的婚姻作为源头。《独异志》说:在过去的时候,宇宙刚刚开始,世间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上,天下间没有一个子民,他们兄妹二人商议结为夫妻,但两人又羞耻难耐,于是二人前往昆仑山上,说上天如果安排我们为夫妻,则烟就合拢,如果不是,则让烟消散,于是烟合拢了,他们就结为了夫妻。女娲为了遮羞,便以结草为扇,来遮住面庞。现在人嫁娶,新娘也会手拿扇子,来遮住羞容。另外在敦煌写卷伯4016号卷子的《天地开辟已来帝王记》残卷中共有三处提到在经历了洪水之后,为了繁衍人类,伏羲、女娲兄妹,进行婚配再传人烟的故事,其中叙述这一故事最为详细的一处:人们全死了就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他们穿龙的衣服上天,才得以保存性命,看见天下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听从金岗天神指导教诲方可行阴阳之法,于是二人很羞耻,就立即到昆仑山藏身,伏羲在左边巡视观察、女娲在右巡视观察……不管《独异志》还是敦煌写卷,都认为女娲伏羲是婚姻制度的创造者,都把他们当作是婚姻风俗传说的重要故事来讲述。袁珂先生说:“在中国仍有流传上古神话伏羲女娲结婚生民的故事,比如四川民间与西南少数民族流传的都大差不差,同出一源。”古代流行的兄妹(或姐弟)为夫妻(即“同产而为夫妇”),不止在中国有创世神话及创世观念,在西方这种古老的神话观念也存在。《旧约·创世纪》中的亚当和夏娃,当上帝用亚当的肋骨创造夏娃时就表明二者有血缘关系,亚当与夏娃为亲兄妹,“原罪说”的内容就是与血缘婚禁忌有关。梵文经典《百道梵书》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成书的,其中提到“洪水扫荡了所有的生物,只有摩奴留了下来”,于是摩奴用他的女儿,和他“一起做(一起住)”,致力于繁衍由摩奴创造的种族。实际上,在世界各民族大量流传的神话中,血缘婚姻是最核心的母题,创世神话和英雄神往往都是依据它而衍生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近亲血缘通婚观念是世界性的,不是中国所独有,所编造的,是受到上古文化的传承而产生的,而我们却不知道在这个传承的创世神话观念里得内容,只能通过一些出土的文物如商代双蛇交尾图来推测,去证实这种观念在古代是存在的,有它的文化价值与性质。

    1.3 追求子嗣繁衍目的下的婚恋观

    涂山氏在上古时期可以说是一个自由的女性,以追求爱恋为自我精神的展现,可以称是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当知道禹南巡时,她特意在禹途径的地方等候,大胆主动地唱着热烈的恋歌,才有了最后的“通之台桑”之事,通之台桑就是在祭祀社神的地方(也是祈求生殖的地方)释放自我天性的进行交合,这其实就是在举行一场圣洁的生殖仪式。在《楚辞·天问》中“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维嗜不同味,而快朝饱?”在《吕氏春秋》中也能看到有关大禹和涂山氏婚恋记载,《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引:“大禹已经有三十了,但仍未娶亲生子,走到涂山的时候,担心现在年龄大了没有子嗣了。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涂山之歌曰:“孤单的白狐,孤独的走着,粗大的九个尾巴毛茸茸的,大禹和涂山氏女结合,我们这里永远兴旺繁荣。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在上面两段文字中,都提到了在禹治水时,遇到了九尾狐狸,对九尾狐美丽的表达,表露出大禹对涂山氏女浓重的爱恋,并且对涂山氏女是以性欲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爱的。在这几句话中也能反映出,涂山氏从始至终深爱着的唯有大禹。

    涂山氏女,她一生挚爱的便是大禹,她追寻的便是夫妻恩爱生活。《吕氏春秋·音初篇》:“禹出发动身的时候,偷偷见了涂山之女,禹没有遇见涂山之女的时候,正在视察南方的土地。涂山氏女于是就命令大禹的妾室等候在涂山的南边。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为南音。”“候人兮猗”把涂山氏女对大禹深厚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一种对爱人的倾诉,对爱的大声宣示。

    除了涂山氏女的大胆表示爱欲,在古代神話典籍中也有很多相似的记载,《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以太牢祀于高禖。”由此说明在每年的仲春时节,用猪牛羊三牲祭祀高禖,可以看出古人对高禖的重视程度。《周礼·媒氏》更进一步说:“在阴历春二月,是男女的时节,在那个时候,私奔是不禁止的。”《滇黔游记》:“苗族有一个习俗,每年孟春时节,男女都穿着美丽的服饰一起跳月相率,男子吹芦笙在前面引导,女子摇铃铛在后面响应,一起跳舞,通宵达旦都不疲倦。在晚上相互产生感情的便离开人群,二人到私密的地方,谑浪笑歌,比晓乃散。”跳月习俗也佐证了在苗族每年的孟春时节,男女自由的发生爱恋,性关系自由,在跳月时男子要吹芦笙来祈福女娲保佑,以此来纪念女娲,并可以繁衍后代。由此看出在非婚姻制度下,无配偶关系的男女自由的性行为,实际上体现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特色。

    2 神话婚恋观的后世影响

    2.1 为后世文学提供给养

    我国文学的源头有很多,其中一个便是神话,神话对后世文学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它以斑驳陆离的想象著称,有着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以婚恋主题为代表的中国上古神话,为后世文学的繁盛多样,题材的拓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养料。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显然是受到了产生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神话影响。《西游记》中也是如此,《西游记》的开篇诗与第一回末尾都有涉及,可以说,孙悟空是自身从内部打破出生的,这与上古时期盘古的出世有着惊人的相似,二者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从卵内部出生,但孙悟空的出生又比盘古多了一个胎生的性质。在庄子的《知北游》中有“因此有九窍的人是胎生,八窍的人是卵生”之说,因此可以推论,生出孙悟空的灵石则有“九窍八孔”。在中国,石生人的神话可以追溯到上古神话禹与启中,《淮南子》卷十九《修务》篇,“禹生于石”而禹的儿子启,《随巢子》曰:“石破北方而生启。”无论是治水的大禹,还是敢于上天偷曲的启,二者的行为都有着一种无所畏惧、不屈不挠、敢于冒险的精神,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石气”。《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对上古神话石生人母题的发展与运用。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从女娲补天余石说起到贾宝玉的前世今生,纵观全书都受到了神话影响,以石始,以石终。在《封神演义》也能够找寻到“石生人”的母题的遗迹。第十三回“太乙真人收石矶”讲述“石矶是一个顽石,她吸收天地灵气,获得日月精华的养育,得道数千年,终成石精。”石矶的出生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出生可谓是同源,都是石出生。不过石矶在《封神演义》中不是作为主要人物而出现的。由此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石生人主题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按图索骥,在希腊神话中,我们也能找到”石生人“的主题的运用。在青铜时代,天神为了惩罚罪恶的人类,用洪水把人类全部灭绝了,大地之母盖亚不忍见此状,便为普罗米修斯后代丢杜卡立翁和他的妻子皮拉指点迷津,两人按大地之母的指示将泥土抛向身后的土地,泥土逐渐成为血肉,石头成为骨骼,石头上的纹理变成经络。丢杜卡立翁丢的泥土变为男人,他的妻子丢出去的泥土变为女人。除了希腊神话,还有日本神话,埃及神话等多国都有关于繁衍人类的神话流传。由此可见在原始社会,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石头都曾有着象征母体的意味,都曾拥有过对生殖的崇拜,并且这种对石头的生殖崇拜是世界范围的,不是仅仅哪个民族所独有的。

    2.2 促生了感生神话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育经验不断丰富,人类对自己是如何的诞生不再那么好奇,人类的产生也不再是个奥秘。因此父子之间血缘关系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这就对原始感生神话“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观念进行了强有力的挑战。从“圣人无父”到“帝王世系”我们能清晰看到人类对感生神话发展的大致脉络。在《史记·高祖本纪》开篇就记叙了关于汉高祖刘邦的一系列感生神话,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是汉高祖的出生,交代了高祖是哪里人,姓谁名谁字谁。在古代出生奇异的不光有刘邦还有梁武帝——手有天然文饰;魏太祖——光芒直达上;南朝宋武帝刘——神光照室;唐太宗李世民——二龙戏于门前;宋太祖赵匡胤——赤光绕室并体有金色;孔子之母——梦与黑帝交等等,后世的帝王名人英雄都有着神异色彩的描绘。除了帝王名人外,还有许多感生神话在平凡人身上出现。在《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则说:“有一国亦在海中,纯女无男。”由于这个国家全是女子,因此传宗接代的方式便是女子喝一个特殊地方水并沐浴。在那些少数民族也留有感生神话,如阿美族中感生神话与石生人神话,兄妹婚神话三者合一。

    2.3 对中国孕育思想的启蒙

    古代神话中自由开放的男女交际,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文化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强烈的影响,并刺激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中医所倡导的男性补肾壮阳、女性调经养血理论,还是儒家所推崇的的宗法传统,甚至是道家提倡的阴阳二元论和太极一元论,都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在传统文化底层中的尚古心态、崇敬祖先、先王,渴望儿孙满堂、家道隆昌、企求生育不止等,追根溯源都是来源于生殖崇拜。

    3 在当今淮河流域风俗的遗存

    在淮河流域中,尚有对上古神话婚恋观的遗存,在蚌埠,涂山庙会祈子现象仍能看到。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定为祭祀大禹和启母娘娘的日子,那天通过赶庙会,花鼓灯表演等方式进行祭拜,为了祈求启母赐子,在许愿时,用红纸包裹泥娃娃,来年再将染红的鸡蛋与泥娃娃一起归还启母娘娘,若是想要男孩,则需在许愿完成后继续向启母石背后的凹陷处投石,投中便可喜得贵子。涂山庙会的祈子现象实际上是对远古先民生殖崇拜的继承,是人类与神灵精神相通象征。在桐柏山盘古躺卧处仍存放着一座盘古庙,甚至许多地方都仍完好的保存着盘古山、盘古斧、盘古洞、盘古井等与盘古神话相关的特色景观与地名。在桐柏山当地民间沿袭了很多习俗,从各个方面展现了盘古神话的遗迹。比如:桐柏民间在生活中仍会在门头上,窗户上,影壁墙上挂太极图等,希望祖先庇佑,辟邪去灾,吉祥如意;在迎亲嫁娶中,送竹竿、玩青龙火龙、玩狮子、吞小孩等都蕴含着盘古神话故事;更为典型的是当地百姓对祖先盘古有着崇高的敬意之情。

    现今仍有许多地方仍留有“母系氏族”的风尚,如在秦岭地区的招婿制,家庭以女性传入为主,而男人则在成年后入住女家,家系的传承也以女性为主,女儿的孩子以母家为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有这种情况,如在西双版纳聚居的傣族,也以女性为尊。

    4 结论

    神话因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吸引眼球,以其令人深思的内旨发人深省。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各式各样的婚恋观,演绎着湮没在时间长河里,大禹与涂山氏女的氏族婚姻,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最原始的动力。虽然我们距离上古时代的婚恋观有几千年时间,但其中的文化,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借鉴反思,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明白了近亲结婚是不可以的,对自由的交配也受到了法律的束缚,对现代社会正确婚恋观的重塑具有推动作用,对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有其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海等.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科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72.

    [3]张春平,盛跃明.流域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J].求索,2009(6).

    [4]袁珂.袁珂神话论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5]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华夏出版社,2013.

    [6]黄永武.敦煌宝藏[M].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

    [7]袁珂.古神话选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8](苏)梅列金斯基著,马昌仪译.论英雄神话中的血缘婚原型[J].民族文学研究,1990(03).

    相关热词搜索: 淮河 上古 流域 婚恋 神话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